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小學教育教師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屏幕上的歌詞怎麼關閉 2024-09-20 05:58:13

小學教育教師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3-05 22:36:50

A. 教師編制是什麼意思

在編教師擁有的編制為事業編,即在編老師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非在編教師即為臨聘人員或者稱作合同工。

教師作為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一般簽訂為期五年的合同(在實際操作中,合同通常只簽訂一次),並根據相關規定享受事業單位的工作待遇,但我們所說的合同工,一般是指臨時工。沒有參與進來的老師通常被稱為代課老師。

編制教師優勢:

第一,教師的設立屬於全額資助的事業單位的設立,享受事業單位的工作待遇。然而,實際上,由於不同地區的經濟水平不同,一些地方教育系統只支付部分社會保障,而不支付生育保險和養老保險。希望政府機關和機構能合並他們的養老系統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教師的工資由基本工資、補貼和職稱組成。職稱工資可以隨著職稱的增加而增加,工齡工資也隨著工齡的增加而增加。編外人員沒有固定的工資,這在職稱晉升和服務年限方面一般得不到保證。近年來,雖然進行了改革,但實際操作與班主任之間仍有很大差異。

第三,教師配備工作更加安全穩定。可以調動,退休後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和職業養老金。

(1)小學教育教師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教師有無編制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編制可以調動,有相應的職稱工資並可以晉升,退休後享受相應的社保和職業年金。

2、沒有編制的學校教師往往屬於臨時人員,不能晉升或調動,也就是說,你只屬於學校的臨時人員(俗稱代課教師),往往沒有職稱,甚至沒有職稱工資(除非編制中有職稱,否則不能聘用)。

退休後,按與原單位簽訂的合同辦理。在私立學校,由於學校必須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幫助員工繳納社會保障費,他們一般在退休後享受社會保障福利。

公立學校的臨時工一般不幫助他們支付社會保險,或者由於經濟困難和其他原因,只支付工傷保險等部分。

B. 小學教育教師是什麼意思

第一種: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的面向小學的師資力量,也就是小學教師。
第二種:執行小學教育專業相關課程授課的大學老師們。

C. 教育碩士中的小學教育是什麼意思

教科院主要是搞研究,如果你想當老師選下面那個教師學院的!不過這兩個都是專碩

D. 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

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原創學前教育 2018-02-28 6.9萬
作為一名小學的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擔,人們長長這么說,評價一名小學教師,他真正的本領並不是他是否具備豐富的學識,而在於這個教師是否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能力,能夠將學生的學習慾望點燃,那麼我們老師應該怎麼去達成這個目標呢,不妨看看下面這幾點教學理念:

18條經典小學教師教育理念

1.讓每個孩子快樂和幸福是我最真摯的追求。
2.師以德為本,心以愛為源;以真理教書,用真情育人。
3.課堂的教學藝術就是在講授和探究兩方面找到適度的結合點。
4.懂得欣賞,石頭也會放光彩;不會賞識,金子也會被埋沒。
5.微笑是冰釋師生隔閡的催化劑;真誠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金鑰匙。
6.每一天於你,是蓬勃朝氣和燦爛陽光。
7.愛心和耐心,不斷地支持著自己去關心和善待每一個學生。
8.讓每個孩子都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
9.只要盡自己的努力,不管成功還是失敗,便無怨無悔。
10.做一個熱愛學生且讓學生熱愛的老師。

11.得到學生內心的尊敬和思念是教師最大的幸福。
12. 教育是一項用心來經營的事業。
13.關愛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學習的樂趣和成長的快樂!
14.學生的快樂是教師的初衷,學生的成功是教師的最大快樂!
15.金子般的童年,需要金子般的愛心。
16.發現學生的優點,培養學生的信心,展示學生的才華,著眼學生的未來。 以愛,以誠栽培生命。
17.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18.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鼓勵,多一點平等,多一點溝通。

埋在地上的樹根並不要求地上的果實給予任何回報。 沒有愛就沒有賞識,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每個孩子生命彷彿都是為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的。希望這些教育理念能夠讓您對教育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精選 教育理念 教師 幼師
原創文章, 作者:學前教育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完這篇文章覺得還不夠?如果您關注教育行業產業鏈上下游動態發展,善於發現業內具備創新與機遇的公司和產品,亦或是能對行業政策及市場變化進行深入解讀,那就快給我們投稿吧,投稿郵箱是:[email protected],您的來稿或許就會影響教育未來!」

E. 小學教育學是什麼概念

一、教學原則的概念及意義
教學原則是根據教育教學目的,反映教學規律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學原則的概念首先表明了教學原則的合目的性。教學活動永遠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學目的進行的,教學原則要能夠指導教學工作,必須與國家所規定的教育教學目的一致,必須是有利於這些目的實現的。

同時,教學原則的概念還表明了教學原則的合規律性。教學規律是客觀存在於教學活動中的,需要通過人們的認識才幹獲得,而人們在認識規律時,並不總是能夠得到與之相符的結果,由人們提出的教學原則既可能是符合規律的,也可能是不符合規律甚至完全與規律相悖的。只有那些經過長期實踐證實確實能給予教學工作準確指導的原則,才可能是真正反映了教學規律的。歷史上的教育家提出了無數的教學原則,而真正能夠保留下來的只是極少數。

一般地說,教學活動越是能夠符合教學原則,教學活動就越是輕易成功;反之,教學活動越是脫離教學原則的要求,教學活動就越是可能失敗。但由於教學活動是在不斷發展的,並且教學模式多種多樣,不同的教學模式需要不同的教學原則與之相適應,因而教學原則也處在不斷變化與發展之中。

二、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原則體系

目前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原則體系,是在蘇聯凱洛夫教育學的教學原則體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其內容已由我國教學理論和實際工作者結合我國的教學實踐有所發展,並補充了一些新的原則。特殊應當指出,這一原則體系是針對師生系統地傳授和學習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假如教學採用教師輔導學生從活動中自己學習的模式(例如活動課程),則這一原則體系並不適用。

(一)直觀性原則

指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讓學生直接感知學習對象。這一原則是針對教學中詞、概念、原理等理論知識與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間相互脫離的矛盾而提出的。

如前所述,教學活動的特點之一在於它是一種間接認識,學生在教學中是以學習前人經驗即書本知識為主的。這些書本知識的真理性固然毋庸置疑,但它們與學生的生活和他們自己的個人經驗存在相稱的差距,有些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而人的認識總是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詳細過渡到抽象,完全沒有感性認識和詳細形象做基礎和支撐,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純粹理論知識的。由於書本知識與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距離,學生們在學習和理解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障礙,直觀性原則的意義在於克服這些困難和障礙,通過提供應學生直接經驗或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幫助他們掌握原本陌生難解的理論知識。

一般地說,直觀的詳細手段有以下三種。

1.實物直觀。實物直觀是通過實物進行的,直接將對象呈現在學生面前,在學習兒童生活中比較陌生的內容時,實物直觀能夠最為真實有效和充足地為學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須的感性經驗。

2.模像直觀。模像直觀是運用各種手段對實物的模仿,包括圖片、圖表、模型、幻燈、錄音、錄像、電影、電視等。實物直觀雖然具有真實有效的特點,但往往由於受到實際條件的限制而無法使用;模像直觀則能夠有效地彌補實物直觀的缺憾,特殊是現代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得模像直觀的范圍更加廣闊,大到宇宙天體,小到分子結構,都能夠藉助某種技術手段達到直觀的效果。

3.語言直觀。語言直觀是教師運用自己的語言、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比喻描述,引起學生的感性認識,達到直觀的效果。與前兩種直觀相比,語言直觀可以最大限度地掙脫時間、空間、物質條件的限制,是最為便利和最為經濟的。語言直觀的運用效果主要取決於教師本人的素質和修養。

在教學中貫徹直觀性教學原則,對於教師有以下基本要求。

1.恰當地選擇直觀手段。學科不同,教學任務不同,學生年齡特徵不同,所需要的直觀手段也不同。

2.直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地說,在教學內容對於學生比較陌生,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上碰到困難或障礙時,才需要教師運用直觀。為直觀而直觀,只能導致教學效率的降低。

3.在直觀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認識。直觀給予學生的是感性經驗,而教學的基本任務在於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因此教師應當在運用直觀時留意指導,比如通過提問和解釋鼓勵學生細致深入地觀察,啟發學生區分主次輕重,引導學生思索現象和本質及原因和結果等。

(二)啟發性原則

指在教學中要充足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一原則是為了將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統一起來而提出的。

「有領導的認識」是教學活動的特點之一,沒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小學生是不可能自行達到社會對於他們的要求的,教師對於教學任務能否完成和教學效果的優劣都負有主要責任。然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在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自覺主動地學習,離開了這一點,學生對於科學知識的真正掌握、學生智力的發展、學生態度感情的成熟和提高都是不可能的。

在教學活動中貫徹啟發性原則,對教師有以下基本要求。

1.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教師的啟發應當能夠激起學生緊張、活潑的智力活動,從而使學生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識,獲得多方面的體驗和鍛煉發展。因此,啟發應當選擇那些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進行比較復雜的思維活動,但又是他們通過自覺積極的思索能夠得到基本准確結果的問題來進行。簡朴的事實和記憶性的知識,即使順利地「啟發」出結果,價值也是有限的。

2.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啟發只有在切合學生實際時才可能避免盲目性,只有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研究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的啟發才可能是有針對性的和有效的。

3.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權威式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真理代言人和學術權威,學生很難真正做到自由地、充足地提問和思索。只有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將自己當做人格上與之完全平等的人,他們的學習自覺性才可能真正地調動起來。

(三)系統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

指教學活動應當持續、連貫、系統地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置好教學活動的順序、學科課程的體系、科學理論的體系、學生發展規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而提出的。

上述幾個方面都對教學活動的進行產生影響,一般來說,學科課程體系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是最主要的,教學活動的順序必須以這兩方面為依據,按照這兩方面的要求持續、連貫地進行。同時,教師也要了解作為課程基礎的科學理論本身的發展變化,從而能夠更自覺地安排、處置教學,使教學活動的順序更加科學、合理。

在教學中貫徹這一原則,對教師有以下要求。

1.按照教學大綱(課程標准)的順序教學。教學大綱(課程標准)是各門課程的內在邏輯系統的反映,並且樹立在小學生發展一般規律之上,各種教材是以此為依據編寫的,教學活動從基本上是按照教學大綱(課程標准)的順序展開的。教師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教學大綱(課程標准),充足了解和掌握課程的邏輯以及對學生的要求,這是教學系統性的基本保證。

2.教學必須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簡到繁。教學大綱(課程標准)雖然考慮了學生的認識發展,但主要是按照內容編排、制定的,因此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針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認識需要和特點處置好近與遠、淺與深、簡與繁等問題。

3.根據詳細情況進行調整。系統性原則並非要求教師刻板、僵化地執行大綱。教學大綱(課程標准)是按照一般和普遍規律制定的,在實際教學中,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情況有很大差異。在基本聽從大綱順序的前提下,教師要善於從自己面對的實際出發,適當地調整速度,增刪內容。

(四)鞏固性原則

指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安排和進行專門的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牢固地掌握和保存。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置好教學中獲取新知識與保持舊知識之間的矛盾而提出的。

教學活動是不間斷地、連續地進行的。學生要不斷地學習、記憶新知識,而人的記憶和遺忘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必然會產生對舊知識的遺忘,因此在教學中需要進行不斷的鞏固工作,通過訓練、復習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鞏固的意義不僅在於強化舊知識,也有助於學習新知識,因為知識是有內在聯系的,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人類早已留意到鞏固對於學習的價值,孔子就說過「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在教學中貫徹這一原則,對於教師有以下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對於所學知識的理解是鞏固的前提,沒有學會的東西,是不可能真正鞏固的。教師首先應當保證學生學懂學會,才有可能獲得鞏固的良好效果。

2.保證鞏固的科學性。心理學研究揭示了關於記憶和遺忘的一些規律,按照這些規律組織安排鞏固,可以提高鞏固的效率。教師應當認識並且善於運用這些規律。

3.鞏固的詳細方式要多樣化。除了常見的各種書面作業外,教師應當善於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比如調查、製作、實踐等,都能夠使學生通過將知識運用於實際有效地達到鞏固的目的,並且能夠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4.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近年來海內若干調查顯示,小學生的學習壓力過重、睡眠不足是相稱普遍的現象,原因之一是作業量偏多。小學兒童的身心發展對他們的一生、對整個國家和社會都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當本著對兒童和社會負責的精神,合理地安排鞏固工作,將學生的作業量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國家對小學生的作業時間和睡眠時間都有正式規定)。

(五)量力性原則(可接受性原則)

指教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這一原則是為了防止發生教學難度低於或高於學生實際程度而提出的。

教學活動要講究效率,在同樣的時間內,學生所學越多則教學效率就越高。但是,教學效率的獲取必須以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基礎,脫離了這個基礎,不僅教學效率本身是不可靠的,還會對小學生的發展造成消極的結果。教學難度超過學生的實際接受程度,學生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各種心理機能也不可能得到恰當的運用和提高;教學難度低於學生的實際接受程度,學生會因為缺少必要的留意和緊張而難以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印象,而且由於無法進行有價值的學習活動而使各方面的發展失去機會。

在教學中貫徹這一原則,對於教師有以下基本要求。

1.重視兒童的年齡特徵。教師應當不斷加強自身的心理學素養,及時掌握心理學的新進展。20世紀以來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於教師准確理解和貫徹量力性原則具有重要的意義。

2.了解學生發展的詳細特點。年齡特徵和發展階段主要是揭示個體發展的普遍規律,這些普遍規律體現在小學生的發展各個方面,而且是極為多樣化的。教師要詳細地研究學生的發展特點:例如,在學習某種新知識的時候,他們原有的知識預備情況如何?他們的思維或記憶水平是否能夠完成這一學習任務?可能發生什麼困難?能夠達到什麼樣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等。在這樣的研究基礎上,才可能真正做到「量力」。

3.恰當地掌握教學難度。什麼樣的程度和水平最符合量力性的要求,很難有穩定、確切的詳細標准,需要根據心理學揭示的普遍規律和對學生的詳細研究,由教師自己來掌握,這是教師勞動發明性的體現,是需要教師不斷思索、不斷解決的問題。

(六)思想性與科學性統一的原則

指教學要在科學的方法論的指導下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將教學中科學知識的傳授學習與思想品德教育統一起來而提出的。

小學開設的各門課程,是按照教育的基本目標選擇安排的,一般地說,在科學性和真理性上是有保證的,這些課程的學習,對於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作用必然是積極的和肯定的。但是,對於小學生來說,完全憑借科學真理的思想品德教育價值去直接、自動地發揮作用是不夠的,需要教育者引導和挖掘,使之充足地對受教育者產生熏陶作用,對於理性和邏輯思維能力尚處於十分稚嫩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尤其如此。另外,教育者本人的政治信念和道德修養總是會投射到教學活動中,假如教育者在這方面與課程所體現的方向存在差異,就有可能扭曲其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價值,因此需要通過這一原則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

在教學活動中貫徹這一原則,對教師有以下要求。

1.堅持准確的方向。小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分辨能力都是有限的,教師要主動、適時、適當地加以引導,幫助他們形成和提高對是非、善惡、美醜的認識。

2.嚴格遵守職業道德。作為社會公民,教師享有思想和信奉自由,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體現國家意志,按照國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教學,堅持和維護社會基本的政治觀點和價值觀念,不能用帶有個人色彩的思想觀點隨意地影響學生。這是由教師的職業道德決定的,在小學階段更是如此。

3.實事求是。在教學中貫徹這一原則,特殊要防止形而上學,不能穿鑿附會、生拉硬扯。那種「穿靴戴帽式」的思想性,本身就是違反這一原則的,從長遠看其效果更是適得其反。

4.講究教學藝術。要善於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教學任務的詳細特點,自然地將思想性與科學性結合起來,使得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許多優秀教師在這方面發明了寶貴經驗,廣大教師應當善於從中學習。

(七)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指教學活動要把理論知識與生活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這一原則是為了解決和防止理論脫離實際、書本脫離現實問題而提出的。

學生主要學習理論知識,而且是在相對封閉的學校和課堂里通過教師的講授和書本學習的。這種狀況很輕易導致學生所獲得的理論知識與其來源和去向脫節:既不了解概念和原理是如何產生的,又不能夠運用它們去闡釋和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提供和發明機會,通過多種多樣的途徑和形式使學生從事實踐活動,引導他們體會思想觀點、態度信念等的形成對於解決實際問題的價值意義。

在當前,貫徹這一原則還特殊應當強調教學要聯系學生實際。中國的改革開放極大地加速了社會的發展,社會生活的變化在二十年來所產生的變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要超過新中國成立後的前三十年。因此,今天的小學生是在完全不同於他們的父母和教師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在他們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都帶有許多新的特點。教師對此要有足夠蘇醒和自覺的意識,而不能夠簡朴地以自己的經歷套用到對學生的教學中。教師應明白哪些知識在過去是生活常識,而對於今天的小學生則完全陌生,哪些知識在過去是專業性很強的,而對於今天的小學生則非常認識。與此相應,在教學中應當選擇什麼事例,應當設計哪些實踐環節,都需要教師認真思索,根據學生的成長發展實際進行安排。

在教學活動中貫徹這一原則,對教師有以下要求。

1.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實際是相對理論而言的,沒有理論,聯系實際就降低到了兒童自然生活的水平,失去了學校教育的優勢和意義。

2.留意在聯系實際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能力。與課堂學習相比,聯系實際的實踐過程提供了更加豐富多樣的能力要求,教師要敢於放手,鼓勵學生去嘗試和探索,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新的知識,補充書本知識的不足,從而使各種能力得到鍛煉、發展。

3.聯系實際應當從多方面入手。首先,應當盡可能廣泛地讓學生接觸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次,應當盡可能與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再次,應當留意

小學生發展的實際。

4.幫助學生總結收獲。小學生的行為自覺水平和反思水平還比較欠缺,不大善於分析、總結在聯系實際過程中的收獲,聯系實際輕易流於形式化。教師要加以引導,提供機會並提出要求,讓學生及時交流體驗,表示感受。特殊應當提出的是,總結收獲留意的是學生的真情實感,不能夠人為地拔高小學生的思想和認識。

(八)因材施教原則

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置好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統一要求與尊重學生個別差異問題而提出的。

由於遺傳素質、家庭環境和個人成長經歷的不同,在同一班級中的小學生,雖然有著共同的年齡特徵,但是在學習的成績、學習態度和方法、興趣和興趣、氣質和性格、稟賦和潛能方面都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是對由個性完全不同的學生組成的集體教學,因此因材施教要適應每個學生的不同需要及可能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因材施教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孔子的教學實踐就為我們提供了這方面的典範,值得我們學習,如他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冉求老是退縮,因此我要鼓勵他上前;仲由呢,他膽子大,敢作敢為,因此我要壓壓他」。朱熹總結孔子的教學經驗說:「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我國目前的小學教育普遍班級大,學生人數多,因材施教原則的貫徹是比較困難的。但是,毫無疑問,教師應當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將這一原則最大限度地付諸實踐。

在教學中貫徹這一原則,對於教師有以下要求。

1.充足了解學生。在共同的年齡特徵基礎上,兒童存在差異。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須充足地了解每一個學生。除學習成績以外,學生的個性特徵的各個方面、家庭背景、生活經歷等,都是教師因材施教所需要了解的。

2.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的差異不僅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合理的,因材施教的含義不僅包括承認差異,而且包括尊重差異。小學階段的課程和教學以所有正常兒童可以達到的程度為標准,在達到標準的基礎之上,教師應當答應學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水平的差異,並且針對每一個學生的詳細條件幫助他獲得最相宜的個性發展,而不是去普遍地增加難度和深度。良好教育的結果是培養出大批個性充足發展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標准件」。正如杜威所說,「假如從個人身上捨去社會的因素,我們便只剩下一個抽象的東西;假如我們從社會方面捨去個人的因素,我們便只剩下一個死板的、沒有生命力的集體」。

3.面向每一個學生。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兒童必須接受的,完成小學教育是中國每一個適齡兒童的基本權利。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是,每一個兒童有權利得到適合於自己的教育。因此,現代教育強調,不能夠要求兒童適應教育,而是要使教育適應兒童。

F. 小學教育(師范)和小學教育有什麼區別

師范生和非師范的區別就在於,在招聘時,結合當地招聘政策,有些批次只招師范生,或者師范生免筆試之類的。通俗來說,到時候找工作時,就讀帶括弧師范專業的同學,機會會多一些。

G. 小學教育(教師教育方向)是做什麼的

小學教育專業肯定是要當人民教師的!
2019年公布的,專科學歷的學生如若專業不是教育類的那麼是不可以考取教師編制的,但是可以考教師資格證,並且可選擇去私立學校教學。在這個期間要將本科學歷拿到手,去考教師編!

H. 小學教育專業出來當什麼老師

學前(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的老師或者是教育機構的輔導老師。

小學教育專業出來主要是當學前(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的老師,要先考全國統一的教師資格證,注意現在會比較難考了。有了教師資格證就好辦,最直接的就是考」小學特崗老師「,三年後自動轉為國家公辦老師。

也可以教育機構的老師,相比教育培訓機構,學校的工作更穩定,更能給人一種歸屬感。學校有公辦和民辦之分。公辦學校的教師工作壓力較小,工作穩定,福利也很好。因為有編制,所以是國家發工資,在退休養老方面也會更有保障。

小學教育專業教學要求

在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精心設計課程教學計劃,認真備課,組織課堂教學,進行課外輔導和教學質量自我評價;與學生積極互動、教學相長;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和研究,進行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

在教學中尊重學生人格。包容差異,因材施教,關注個體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I. 小學教育包括什麼專業

小學教育專業

1專業簡介
本專業分文科、理科還有英語三個方向。小學教育專業,是在培養小學教師五十多年的經驗基礎上,於2001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的新增設本科專業。主要是具有中等師范及以上學歷的學生所學專業和一定教育教學經驗的在職小學教師。其中,文史類面向文史類教師;理科類面向理科教師。

2課程設置
文科

教育學、普通心理學、現代漢語基礎、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基礎寫作、書法、文藝理論、兒童文學、中國文明簡史、聲樂基礎、美術基礎、人文社會基礎、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法、小學藝術課程教學法、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法、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統計與測評、現代教育技術、班主任工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參與式教學、微格教學、普通話

理科

教育學、普通心理學、高等數學基礎、數學分析、代數學、幾何學、數學史、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自然科學基礎、數學實驗、計算機基礎、人口資源與環境、科學技術史、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法、小學自然科學課程教學法、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統計與測評分析學、現代教育技術、班主任工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參與式教學、微格教學、普通話

英語

教育學、普通心理學、英語閱讀、英語聽力、英語語法、英語口語、英語寫作、英語歌曲與表演、翻譯理論與實踐、語言學概論、小學英語課程教學法、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統計與測評分析學、現代教育技術、班主任工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參與式教學、微格教學、普通話。

3就業前景
小學教育專業用人數量呈下降趨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隨著小學生的減少、拆校並校的進行,小學教師已經飽和,新教師進入已經很難了。

雖然教育主管部門通過老教師提前退休讓出崗位、競爭上崗淘汰不合格教師來緩解小學教師的就業難問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只能是權宜之計,畢竟老教師有限,競爭上崗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從幾年前開始,教師的准入已經向社會放開,只要具有教師資格證的社會人員,通過考核,就可以進入教育系統,競爭教師崗位。尤其是隨著社會就業難度的加大,很多中文系、數學系、英語系等系科的學生甚至研究生加入到小學教師的競爭行列,這無疑又增加了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