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教育行為包括哪些方面
擴展閱讀
清島啤酒經典多少錢一箱 2024-09-19 09:33:33
懷庄經典傳承多少錢一箱 2024-09-19 09:16:41

教育行為包括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 2022-03-03 21:03:56

① 教師行為有哪些

以下不知是否是你需要的:

一、要有端正的教學態度,嚴肅認真地對待教學工作中的每一項內容,全心全意地做好教學工作。

二、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避免對學生進行灌輸教學。既教知識,又教學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既要嚴格要求學生又要尊重學生,肯定學生的優點,尊重學生的特點,避免學生對教師產生疏遠傾向。

四、鑽研業務,認真備課,熟悉教案。不斷學習新的業務知識,充實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

五、組織好課堂教學,創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訓練學生思想,向40分鍾要質量。

六、精心指導學生學習,認真批改作業,及時糾正錯誤。把好教學過程的每一環節。

七、定期做好教學質量檢查工作,及時查缺補漏,把好教學質量關。

八、按時上下課,組織好課堂教學,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不拖堂。

九、儀表端正,語言要清晰流暢,板書要整潔規范,內容要簡練精確,不嘩眾取寵。

十、熱情耐心地對待學生的提問,鼓勵學生勤思善問,做好課後的輔導工作。

十一、對待學生的態度要一視同仁,不準諷刺挖苦學生,更不能因對個別學生不滿而在眾學生面前泄私憤。

十二、教學的計劃安排應符合學校的要求,不能隨意增、刪內容,加堂或缺課,占學生的自

習課或復習考試時間,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教師思想政治行為規范

一、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具有為教育事業獻身的自我犧牲的精神。

二、認真執行黨的教育路線、方針和政策。

三、遵紀守法,模範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四、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

五、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六、積極做好自身的思想政治學習工作。

七、公而忘私,避免不道德的行為表現。

八、堅決而有耐心地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端正政治態度。

九、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按時參加各項思想政治學習。

十、勇於向不良的思想觀念和習氣做斗爭。

十一、不搞個人崇拜和宗教迷信活動,不崇洋媚外,不做有損國格、人格的事。

十二、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在教學中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人際行為規范
一、熱愛學生,但不偏愛學生。愛護、關心表現不好的學生,是教師的天職。
二、尊重學生,但不遷就學生,培養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的不良表現不能姑息遷就。
三、嚴格要求,但不失溫情。嚴師出高徒,嚴格要求每位學生,同時,也要有溫情的流露,讓學生理解和體會老師的愛心。
四、融洽關系,但不討好學生。發揮情感教育作用,使學生感到教師是可靠可敬又容易接近的人,避免為獲得學生對自己的好感而討好學生。
五、關懷學生,但不利用學生。教師不能利用學生做私事,或讓學生家長幫忙辦事。
教師之間的人際行為規范
一、互相尊重,切忌嫉妒。教師是學生的學習榜樣,人類靈魂的塑造者,為教育事業的共同利益,心胸要開闊,工作要協作。
二、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謙虛好學是每位教師應有的態度,也是教育學生的最好的身教。
三、平等相待,不亢不卑。教師不論自身所處地位如何,都應以平等相待的態度對待別的教師,表現出不亢不卑的處事待人姿態。
四、樂於助人,關懷同事。教師之間互相關心,相互幫助不僅體現出教師的高尚品行,還有助於增進教師之間的團結和友誼。
教師與行政領導之間的人際行為規范
一、尊重領導,服從安排。學校的教育工作是一項集體勞動,每位教師都有應尊重領導的意見,服從安排。
二、顧全大局,遵守紀律。紀律是維持學校正常運轉的保證。教師在個人有特殊情況的時候,也應顧全大局,將學校的要求放在首位。
三、互相理解,相互支持。教師對領導的某些工作產生不滿是難免的,領導對教師的一些表現反應過於強烈也是常見的。原因是兩者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一方要體現自已的教學特色,另一方要顧及學校的整體工作,互相理解和支持是化解矛盾和沖突的必要途徑。
四、公事公辦,團結一致。教師同領導之間由於工作性質不同而產生心理上的隔閡是避免不了的,教師不應輕視領導,領導也不應為難教師,雙方在處理問題時要公事公辦,避免化為私人矛盾,影響團結。
教師與學生家長的人際行為規范
一、幫助家長排憂解難。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總是抱有很大的希望,他們想讓教師能夠特別的關照自己的孩子。
二、加強聯系,互通有無。教育的成功同家庭環境有很大關系,了解學生在家庭的表現,加強同學生家長的聯系,能夠把握學生的校外表現,做到教育有的放矢。
三、理解家長,尊重家長。教師對表現差的學生家長要尊重,並理解他們的難處,共同協商教育學生的良策。
四、齊心協力,教育新人。教師只有取得學生家長的理解的支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師衣著服飾規范
一、整潔朴實。教師的服飾要體現知識分子的形象,同教師的地位、尊嚴相協調。不準衣著破舊不整,給學生一種窮困破落的印象,也不要過分時髦,像時裝模特兒。
二、服飾要符合自己的年齡特點。青年教師的衣著要富有朝氣,符合學生的審美情趣;中年教師衣著要兼顧年富力強和穩健的特點;老年教師的衣著要莊重,但不要太老氣。教師的衣著不符合自己的年齡特點,往往會給學生以輕浮或別的不良感覺。
三、要與教學的內容、場景、方式相協調。教師在不同的教學活動中,應根據情況選擇適當服飾,如教學的服飾要與參加文娛活動、課外勞動等的服飾區別,教師的服飾要以學生的欣賞水平為前提。
四、衣著要符合自己的體形,色調適合自己的性格。衣著是教師形象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起著美化教師形象的作用。巧妙地種用衣著特點,有利於為自己樹好形象。
教師舉止處事規范
一、舉止穩重大方。教師是有知識、有修養的人,舉止輕浮、無禮、粗俗,不自尊、不自愛,都會損害教師形象。
二、舉止瀟灑自然。舉止不拘謹,不呆板,具有感染力。瀟灑不是嘩眾取寵,更不是假裝深沉。瀟灑的作風不是硬裝出來,而是個人內在修養的自然流露。
三、與人為善,態度親切。不論對待同事、領導、學生,教師都要持一種真誠、溫和的態度,表現出教師的寬宏胸懷。
四、在是非面前,要堅持真理。教師的與人為善並不等於充當好人。在是非面前不明確的教師,並不能真正獲得學生的依賴。
五、謙虛好學,有錯就改。教師應保持一種謙虛處事,不亢不卑的姿態,敢於肯定自己的優點,又能正視自己的缺點,給學生一種人格成熟美的印象。
六、不貪功名,潔身自好。教師不應同學生家長及學生結成一種利益關系,也不應為爭取虛名而組織學生弄虛作假,降低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教師言語行為規范
一、語言要規范,教師要採用普通話教學。教師語言的規范首先要學會使用普通話的發音形式。
二、語詞要規范,盡量避免使用本地方言中的土語,以及一些較少使用的詞語。
三、語法要規范,盡量避免出現語詞搭配不當的語法錯誤。
四、語風要規范。教師各自都有自己的語言特點,個人特點要符合規范,講課時聲情並茂;表揚時熱情親切;批評時嚴肅而又不大吵大叫。
五、語言內容要規范。避免使用粗俗、不文明的語言。只有教師首先做語言文明的模範,才有資格去糾正學生中不文明和語言現象。
六、用詞要准確。教師在遣詞造句時應避免錯用或誤用。
七、語句要完整。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減少使用不完整的句子,使學生對教師所表達的意思理解不準確。
八、語義要明確。教師要避免使用意義含糊的詞語。
九、表達要簡潔干凈利落,少用一些多餘的字詞;減少表達和重復性,避免學生生厭或學舌。
十、言語要避免自相矛盾。教師對教學內容要有清晰的思路,在推理、論證時語言表達要嚴密,做到條理清楚,上下連貫,言之成理。
十一、言語要避免表達混亂。教師在講述每項內容時都需要使用許多詞語,哪些先講,哪些後講是有一定規律的。

② 教育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對受教育者的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著教育影響的人。

2、受教育者——教育實踐活動的對象。

3、教育措施(教育影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進行教育活動時所依賴的一切事物的總和。

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

狹義的教育即學校教育,它不僅包括全日制的學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業余的學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廣播學校和電視學校的教育等。

它根據一定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地引導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需要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

(2)教育行為包括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素質教育的特點:

(1)全體性

所謂「全體性」,廣義地說,是指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人民,任何一名社會成員,均必須通過正規或非正規的途徑接受一定時限、一定程度的基礎教育。

(2)基礎性:

所謂「基礎性」是相對於專業(職業)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質教育向兒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質」而不是職業素質或專業素質,是讓學生擁有「一般學識」(general learning)而不是成為某一專門領域的「小專家」或某一勞動職業的「小行家」。

(3)發展性:

所謂「發展性」是指要著眼於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知識與能力,真正把學生的重心轉移到啟迪心智、孕育潛力、增強後勁上來。

(4)全面性:

所謂「全面性」,是指素質教育要通過實現全面發展教育,促進學生個體的最優發展。因為,素質教育應該是完善意義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質的。

(5)未來性:

所謂「未來性」是指立足於未來社會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學目標或就業需求。一般說來,教育具有較強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總是在努力使年輕一代學會老一代的思維、生活和工作方式。



③ 教師的教學行為包括哪些環節

教師的教學行為包括的環節比較多,首先就是認真備課,然後組織堂教學進行批改,還有適當的進行輔導。最後就是進行階段性的考試,然後對學生進行簡單的評價。

④ 教師的教育行為適宜包括哪些方面

著裝,言行,舉止,發型等

⑤ 什麼是教師教育行為

教師的行為問題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其教育對象所發生的各種有違教育要求和教育規律,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甚至對其造成嚴重傷害、損失的那些不適當的或過激的教育行為。
教師的行為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其實,教師的一些錯誤行為並不是常見的,只是偶爾的表現出來,一些輕微的,學生的影響也不是很大,這樣的錯誤行為就不屬於行為問題。教師的行為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首先,教師的行為與教師的職業角色是不是相違背,我國古代對教師要求是「傳道、授業、解惑」,現在對教師的職業要求就是教書育人。「敬業愛生、為人師表」是全社會對廣大教師的殷切希望,也是做教師最基本的准則。如果教師對於這個大方向都保證不了,對自己的事業都不熱愛,對可愛的學生都不喜愛的話,那麼教師也就不會稱之為「教師」了。
其次,教師的行為與教師的社會責任是不是相違背。教師在社會系統扮演多個角色,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學生如何學會做人,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教師既是專業的教育者,更是「交往引導者」、「心理保健者」、「青少年的知己朋友」等,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與上面的要求相違背,教師的行為將不會對學生起到正面的引導作用。
第三,教師的行為與教育、教學規律是不是相違背。教育教學活動是學校的重要活動形式,是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表現為體罰、侮辱學生、偏愛學生、壓制學生等,會導致師生關系緊張,學生的心理發展受阻,與教育教學的根本相違背。
第四,教師的行為是不是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教師正確的行為能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而教師的問題行為不僅有損於教師自身的形象,影響自己的威信,而且對學生施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此外,在面對教師的行為是否真正屬於「行為問題」時,還要考慮所發生的行為是不是屬於經常性的發生,在行為發生的狀態是不是相同的,只有那些在教師行為中經常出現,比較穩定且擾亂性較大,對教育教學影響較嚴重,對學生身心發展不利影響,需要做一定努力改正的行為,才屬於行為問題。

⑥ 教師的教學行為包括什麼

1、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2、 從事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3、 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

4、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5、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6、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7、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6)教育行為包括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教育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關系,是孰為主體孰為客體的關系。

對此,大致有三種觀點。

第一,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這種觀點是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在絕對的支配地位,學生處在絕對的受支配地位。這種觀點是「教師中心論」。

第二,學生為主體,教師完全受制於學生的要求。這種觀點是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在絕對的被支配的位置。這種觀點是「學生中心論」。

第三,教師與學生互為主客體。

教育活動中,教師作為一定社會的教育目的,承擔起了一定的教育任務,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運用一定的教育資源,對學生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教師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是毋庸置疑的。

在教育活動中,學生雖然是教育活動的對象——客體,但是學生作為有一定認知與實踐能力的人,也是作為主體在活動著。針對教師作為主體所開展的教育活動,學生也在這種活動中主動地認識著、實踐著。學生也把教師及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所運用的一切教育資源作為認識與實踐的對象。

鑒於教師與學生互為主客體的關系,在現代教育思想中,人們一般認為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發揮著主導的作用,而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揮著主體的作用。

⑦ 第一題,什麼是教師行為問題,教師問題行為包括哪些

教師的行為問題,即: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其教育對象所發生的各種有違教育要求和教育規律,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甚至對其造成嚴重傷害、損失的那些不適當的或過激的教育行為。
教師的行為問題,應該包括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的行為與教師的職業角色是不是相違背。 我國古代對教師要求是「傳道、授業、解惑」,現在對教師的職業要求的就是教書育人。「敬業愛生、為人師表」是全社會對廣大教師的殷切希望,也時作教師最基本的准則 。如果教師對於這個大方向都保證不了,對自己的事業都不熱愛,對可愛的學生都不喜愛的話,那麼教師也就不會稱之為「教師」了。
二:教師的行為與教師的社會責任是不是相違背。 教師在社會系統中扮演著多個角色,教師的職任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學生如何學會做人,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教師既是專業的教育者,更是「交往引導者」、「心理保健者」、「青少年的知己朋友」等。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與上面的要求相違背,教師的行為將不會對學生起到正面的引導作用。
三:教師的行為與教育、教學規律是不是相違背。 教育教學活動是學校的重要活動形式,是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表現為體罰學生、侮辱學生、偏愛學生、壓制學生等。會導致師生關系緊張,學生的心理發展受阻,與教育教學的根本相違背。 四,教師的行為是不是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教師正確的行為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而教師的問題行為不僅有損於教師自身的形象,影響自己的威信,而且會對學生施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此外,在面對教師的行為是否真正屬於「行為問題」時,還要考慮所發生的行為是不是屬於經常性的發生,在行為發生是的狀態是不是相同的。只有那些在教師行為中經常出現、比較穩定且擾亂性較大,對教育教學影響較嚴重,對學生身心發展產生不利影響,需要作一定努力改正的行為,才屬於行為問題。

⑧ 教學行為包括哪些方面

教學行為包括

1、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2、從事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3、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

4、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5、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關系

教育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關系,是孰為主體孰為客體的關系。

第一,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這種觀點是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在絕對的支配地位,學生處在絕對的受支配地位。這種觀點是「教師中心論」。

第二,學生為主體,教師完全受制於學生的要求。這種觀點是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在絕對的被支配的位置。這種觀點是「學生中心論」。

第三,教師與學生互為主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