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教育觀是什麼
擴展閱讀
清島啤酒經典多少錢一箱 2024-09-19 09:33:33
懷庄經典傳承多少錢一箱 2024-09-19 09:16:41

教育觀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3-03 16:35:35

❶ 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分別是什麼

教師三觀

  1. 教育觀

    該老師的教育行為符合(或違背)素質教育觀的基本要求,是正確的(或錯誤的)。

(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材料中……(省略處要結合材料的)

(2)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5)素質教育著眼於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

2.教師觀
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看,教師是社區型開放的教師。

(2)教師行為的轉變

在對待師生關繫上,教師應該尊重、贊賞學生。

在對待教學關繫上,教師應該幫助、引導學生。

在對待自我上,教師應注重反思。

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假時應該加強合作。

該老師貫徹了(或違背了)新課改下教師觀的要求。

3.學生觀

該老師的教學行為很好的踐行了(或違背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要求教育要做到公正面向全體學生,要求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❷ 什麼是教育觀

葛紅兵:我做過小學教師、中學教師,現在做大學教師。我今天主要不是想談自己,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我想借這個機會主要談談教育問題,新浪是一個強勢媒體,我今天在這里說說我最近特別想說的話。多年前我曾經著力於研究中國戶口問題,寫過大量的文章,在中國高層的內部論壇發布,也參加過全國婦聯、公安部等等搞的戶口問題的座談會。那個時候我認為中國社會的戶口問題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導致中國社會城鄉的割裂,構成城鄉的二元結構。它是導致中國社會不同的人有不同命運的一個重要根源。最近我們看到中國戶口問題已經有所改變了,在浙江和江蘇的蘇南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甚至於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已經不成為一個限制了,有的地方已經取消城鄉戶口的差別。 現在我感覺到我們的不公平是什麼呢?主要一個是在教育方面,這是我今天想談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城鄉教育這種結構上的不平衡,不對等。比如說在我的故鄉,一個城市裡面,城裡的孩子和與他咫尺之遙的孩子辦學的條件相差很大。我父母所在的農場有上萬的職工,每年有幾十人初中高中畢業,但是能夠正常升學和升入大學的屈指可數。不是這些孩子智力上跟不上,而是這些孩子沒有獲得平等的教育條件。我今天來第一個想在這里做一個重要的呼籲,就是可以控制城鄉的差別。城裡人應該有義務和責任幫助鄉村的孩子們,提高他們的教育水平,提高他們的辦學條件,也提高他們的師資水平。如果說「人生而平等」的話,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內涵現在在中國現在已經不是戶口問題了,而是城鄉二元結構導致了一個教育不平等的問題。我今天想為農村的孩子做一個呼籲,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我們大家都關心孩子,最需要關心的是那些農村的孩子們。我希望新浪能夠允許我有這樣一個機會,對社會發出一個呼籲。
葛紅兵:我今天想談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現在的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我覺得教育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教孩子共性,比如說教給他社會的普遍倫理,普遍的知識,普遍的機能。比如說一個技工的才能,一個工程師的才能,一個科學家的才能,一個藝術家的才能,然後交給他普遍的人倫,孝敬父母等等,這是教育的一個目的,讓他能在社會立足。
第二個是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教孩子個性。我們都知道人在啟蒙時期接受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個科學家說過,所謂啟蒙就是教人自我決斷,自己決定自己要做什麼,自己決定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現在無論是家長還是社會氛圍、還是學校里的老師,整個社會都重視孩子的共性培養,比如說他的知識,他求生技能等等,對他們個性東西卻很少培養。有時我們甚至害怕他們的個性,當孩子說一個不一樣的觀點、跟我們日常生活不同的見解的時候,我們是感到害怕的。我們害怕孩子提出跟我們教材不同的觀念,我們害怕我們的孩子跟我們歷史觀、社會觀、道德觀、審美觀有差異,害怕孩子跟主流有距離,這正是我們教育一個很大的弊端。在我看來,教育最重要的、也是根本性的目的,是孩子的自我決斷,就是培養孩子的個性。我看來,一個孩子有自我意識、有自己個別性的觀點、個人性的觀點,我是一個獨立的人,我要有自我,我要有自己的看法這是最好的事情,說明這個孩子的培養已經到位了,這個應該是家長為之感到高興的事情。一個特立獨行的孩子,在啟蒙階段也需要成年人對他進行引導,就是要教給他普遍的原則,在此基礎上,99%的事情還應該給孩子自覺權。我們都知道,求知是人的本能。人在什麼時候感覺最為恐懼,最為不安,最為焦慮?就是未知的情況下。比如今天我在路上堵車,我不知道前面堵了多少車,我就感到非常不安,如果有人打電話給我說,說前面有五輛車,有三個紅燈,我知道了就不會有這種恐懼感。也就是說在未知的情況下,人最有本能的反應。 但是,恰恰是現在我們的孩子喪失了這種對未知的興趣,關鍵在什麼呢?還是要回到共性和個性的培養目標上。我們絕大多數的老師和家長都試圖給孩子一個普遍共性的東西,卻沒有照顧到孩子個性的需求。比如說小孩子在做完這道數學題以後,他希望把自己的興趣轉移到他自己感興趣的那些方面,比如說3D動畫設計——我有一個同事的孩子已經考取3D動畫學院,如果我們老師壓抑了這個,一定要他把數學題反復的操練,這樣這個孩子就會對數學失去興趣,對語文失去興趣。然後又不能發現3D的興趣——表面上好象他是沒有興趣的。這樣就使我們孩子失去了本能的、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慾望、對於未知世界的焦慮。所以說,我覺得更多的情況還是要從我們的教育體制、我們目前教育的觀念、包括家長的觀念來著手。 我們總強調「一律」,就是所有孩子要遵守同一個紀律、做同一種習題、達到一個目標、做一類孩子,我們給孩子施加的目標太統一了。什麼叫做統一呢?我參加過一個中學的觀摩,有一個教育課,初一的孩子,班上所有孩子都想說我想作科學家,我想做學者,我想作什麼,沒有一個孩子說我想做技術工人,我想做一個農民,我想種菜、看上去又美、吃上去味道鮮美的菜,沒有!為什麼?我們整個社會都給所有的孩子設計了一個5%的孩子才能達到的目標,使100%的孩子沿著那5%的路走,這樣扼殺了孩子多樣發展的可能性。這種扼殺使我們人才的標准和人的發展變成統一化,不利於我們社會多元文化的發展、多樣性的發展,使我們整個社會也趨於單調,知識結構一致、行為模式一致、倫理價值原則一致、一切都很一致。所以我們整個社會變成了一個趨同性的社會——我們的教育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根源。
整體上這種全社會對孩子水平理想要求過高,使我們教育看起來變成了對孩子的折磨。因為我們設計的目標模式實際上只有5%的人才能達到,95%達不到,是這個狀態鍛造了我們整體的社會氛圍。新加坡社會經濟條件比我們好很多,他完全可以普及大學,但是恰恰相反,新加坡一個大城市只有兩所大學,它只有一部分的同學能夠進入大學,絕大多數進入的是技術教育學院。為什麼呢?新加坡社會對孩子這種教育是非常可取的,他知道每一個孩子有每一個孩子自己的道路,每一個孩子應該有適合他自己的理想和前途,他應該在社會上找到個性化的地位和生活姿態。所以,它沒有鼓勵每一個孩子都做科學家,都去讀大學,都成為精英。
第一個,我們的全球意識沒有深入人心。我們知道我們的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但是我們的地球教育根本沒有跟上,我們的愛只是教到愛你的祖國為止,從愛親人開始,愛故鄉到愛你的祖國就為止了,沒有教到愛地球、愛人類這樣的地球意識。 第二個,我們是從東西對立這樣一個觀念發展而來的,從兩大陣營對立意識發展而來的,對帝國主義我們要痛恨,比如說對日本,對美國人。那麼我們看到,我在新加坡也待過,在泰國也待過,在印度尼西亞待過,這些國家在二戰中也受過嚴重的侵害,他們的侵害不低於中國,但是中國人對日本的痛恨遠遠深於他們,我們受到的是仇恨的教育。第三個,我覺得我們是以階級斗爭立國的。1949年革命以後,強調人與人的斗爭,而不是普遍的愛。由此我想到顧准給孩子寫信,因為顧准當時是受到鎮壓的,妻子跟他劃清界限,他說「你們給我造成的痛苦我原諒你們,我給你們造成的痛苦也希望你們原諒。在我離開世界的時候,我希望你們能見我最後一面。」顧准也有存款給孩子,但是顧准自己的孩子全部拒絕。這種情況跟俄羅斯發生的完全不一樣,我們對恨的教育是很嚴肅的,但是對愛的教育卻往往是模糊的。恰恰是在我們這個時代,社會和解,階級的和解也好、國家的和解也好,比階級對立,國家對立更加重要。這個時代我們更需要寬容意識、和解意識、普遍的人類意識。這個方面我們教育是最欠缺的。回到我們剛才的話題上來,我希望我們家長給孩子去讀更多這方面的書。如果從這方面來出發,我希望我們家長可以給我們孩子讀一些傳統的典籍,岳簏書社的古典名著普及文庫。我們是非常強調「仁」的,這個是一個抽象的愛,是一個大愛。我們一個期間批判過的,但是現在我們孩子可以去讀它。我們也不願意把孩子教育成一個宗教教徒或者什麼,但是這不等於說我們不能從宗教當中汲取愛的力量,愛的精神養料。比如說聖經新約這樣的書,我們可以當做知識養料的書讓孩子讀,這一系列的書也是我們更加需要的。
葛紅兵:這個也是我今天來之前想的一個重要題目,就是我們對孩子應該怎樣的看待。在我們中學的課本里有一個引文,就是引用愛迪生的那句話,「對一個成功的人而言99%是汗水,1%是靈感。」實際上後半句給省略掉了:「恰恰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教育研究的成果告訴我們,這個社會可以從事創造性工作,比如說科學家、藝術家這種工作的人,只有5%左右。95%的人能夠從事機械工程等等這樣的工作。他也告訴我們,人的確存在著重大先天區別,我們要承認這個先天區別。但是我們這個社會強調的是理想主義教育,我寫過一篇文章,就是說中小學教育面臨危機,其中有一個危機就是理想主義教育危機,我們所有人都想作5%的人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我們實際上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我覺得這個中學老師說的很好,不能夠要求所有人都做第一名,應該給每個孩子確立一個他能達到的目標。中學的老師應該有能力幫助孩子確立自己的目標,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所以,我每年招研究生以後,招進來第一句話,我不是說你們一定要在我這里做什麼,比如說我給你布置一個學術課題,你一定要把它做的多好,或者過幾年你讀博士等等這些目標。是你到這里以後,我能夠幫助你找到自己,你在本科階段沒有找到自己,你不知道你想做什麼,你能做什麼,你不知道你人生能夠寄託在什麼上面,你做這個事情感到快樂,也許你未來可以成功,甚至於不成功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是快樂的,你覺得過程已經有價值了。到我這里來,我希望這三年,在我們一起討論、研究、閱讀等等這些過程讓你找到你的人生定位,幫助你完成對自我的認識,形成對自我的要求,當然是跳一跳才能達到那個要求,我就感到很滿足了。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應該把整個的教育觀念顛過來,我們現在是設立一個目標,讓所有的孩子都去達到,所有孩子去做同一類的事。我現在要說的是反過來,我們的教育應該幫助孩子自己確立億億萬萬不同的目標,每個人都有一個目標,每個人都有一個自我認識,教育應該幫助他形成這種自我決斷、自我認識,幫助他完善自我個性。如果教育觀念做了這樣一個轉變,我們這個社會感覺自我不成功的、感覺人生失敗的人就會少很多。
我有一個很好的初中老師,他教會我怎麼觀察一個杯子,一棵樹,而且你還要看到他是個活的生命。你看這個茶杯立在那裡還不對,你要看到他裡面還有半杯水,他裡面還有熱氣,這個光半部是亮的,半部是暗的,你要看到這些東西。他給我介紹很多童話,我看了《快樂王子》,因為我在初中里學的,有一個很差的雕塑,就是為了幾頭羊獻身的兩個女孩子,我就把他想成我的快樂王子,就是為人類獻身的,我想我將來可以寫這樣的東西就好了。後來我就漸漸寫小說和散文,後來也不斷的發表。但是我中間也有曲折,我上大學的時候看到我的一個同學,他只比我大一歲,他的詩歌寫得太好了,簡直是高不可及的範本。我想他比我只大一歲,我都比不上他,我想我還有什麼出息呢。後來我就轉向文藝理論研究,後來就成了一個批評家。但是當我成了一個批評家以後,我對我們當代小說散文詩歌的狀況又開始不滿起來,對整個20世紀中國小說詩歌創作、散文創作也開始不滿起來。大家都知道我些過那個「悼詞」了,我覺得我自己還是可以繼續寫下來。所以95、96年我又發表短篇小說,中篇小說,99年我就完成了大家認為是我的成名作《我的N種生活》。之前我還些過兩個科幻長篇,當時印了9萬多套,如果說我是一個暢銷書作家,96年我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暢銷書作家了。後來還有一個科幻長篇《未來戰士三部曲》。2003年我又出了《沙床》這樣的書。實際上我也在漸漸跟自己搏鬥,如果我寫散文、寫小說是跟自己進行心靈的對話,安慰自己情緒的過程。比如說我的N種生活對我精神狀況的一次超脫了,寫沙床也是這樣的,是我碰到生活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比如說碰到親人的病,我自我說服,和自己談心的。寫哲學專著是為了思考一個問題,把一個問題想清楚。所以,很多人看起來我好象在創作和理論研究之間是搖擺的,實際上對我來說這兩者都是為了解決人生的困惑。也有很多人看到我在學術研究上也是搖擺的,比如說多年前我是以一個批評家的身份面世的,後來我又變成了一個文藝理論家,好象是從批評轉向了文藝理論。實際上批評和文藝理論是一塊的。近年我又轉向哲學人類學,但是哲學人類學與文藝理論研究這是一個自然的發展,文藝學到了高端,實際上他對人審美性超越的研究,人在這個世界上有限的生活里,如何追求無限永恆的世界,這個就帶來人類的思考。這種道路在我們古往今來的哲學家都可以看到,比如說康德,他的研究最後導致是人類學,海德格爾都有這種階段的。最典型的是尼采,他從審美研究語言形容到最後成了一個哲學家,這些都是不矛盾的。
葛紅兵:我一直有這個沖動,就是前年我跟我的朋友幾個人設計一套叢書,就是寫給自己孩子的,因為我真是有很多的體驗,也試圖搞一個對話、把我們的教育想法都結合起來。但是我們現在有的人在國外,有的在國內,有的在歐洲,有的在亞洲其他國家,很難聚到一起。我自己也一直有這樣一個沖動。這次我出一個對話集叫做《直來直去》的時候,就是想把自己的觀念更多的容納進去。一個是通過我自己的經歷來談,第二個直接談我教育觀念,第三通過我對一些文化名人的解構做一個「去神」的工作,最後談談整體我對中國思想史、就是國家觀念等等這樣一些的看法。當然你們看的時候有的地方需要這樣那樣切,切成現在這樣的規模,這個也是迫不得已的。
葛紅兵:他們都是不錯的作家,石康是不錯的。安尼有幾部城市女性題材的小說,我覺得都不錯。也寫過關於石康批評的意見,我覺得整體中國作家缺乏一個第三維,就是超越人類意識、地球意識、宇宙意識這一維,這種普遍愛的一維。為什麼我們讀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可以反復讀反復感動?他們的作品有這種精神的力量,陀斯妥耶夫斯基有人道主義廣泛的同情,有這種意識,有超越國家、超越有限生活,去尋求永恆的意味願望在裡面。我就覺得中國當代作家,在這方面還是非常欠缺的。那麼魯迅我覺得他是中國少有、對人生活做出決絕批判的作家,所以我們看到魯迅是非常悲觀的,為什麼。他看到人世生活的有限性,看到人性上的有限性,看到了這些東西。但是,魯迅依然沒有完成一個「陀斯妥耶夫斯基式」的超越,他晚年寫到過他,我覺得魯迅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人的生活是無望的、人的生活是陰暗的,但在另外一條線還有一個陽光的東西在那裡,作家可以揭示出來,魯迅意識到了,但是生命沒有給他時間。我覺得在中國的詩人當中穆旦、海子是比較少有的有超越意識的作家,這也是諸多讀者讀《沙床》時誤解我的原因。我們是一個無神論的國度,所以我們很難理解那種超越性的追求。事實上我並不是一個基督徒,我是追求以靈魂給人安慰這樣的精神世界,我追求的是這樣一個東西,無神論者認為這個是虛偽的,有神論者認為這個還不夠。中國作家在這個一維度里探索還不夠,整體是不夠的。
葛紅兵:還是最開始的話,我希望能夠呼籲大家重視農村教育的問題、重視教育資源不平等的配置的問題。我希望我們社會在這一方面做一些工作。比如說在同一個城市裡面,比如在上海這樣一個城市裡面,城裡面的小學跟鄉下的小學是不是可以搞更多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比如說結對性的教師之間互派,通過這種方法不僅僅在硬體方面幫助鄉下小學提高,也在軟體上幫助鄉下小學提高。這個可以給我們孩子以更多的出路。我覺得當下的知識分子,應該在此負有更多的責任,應該站出來在這些方面做出一些呼籲。我覺得許多的人都看到這個問題,但是他們就像錢鍾書說的那樣,躲起來像鴕鳥一樣,對呼籲那些人覺得他們是作秀、無聊,我覺得對這種事情我感到非常傷感。如果所有人都不來說這個事情,那麼誰會做這個事情。我覺得社會整體性對這個不平等的麻木、視而不見,這是我們這個時代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第二個我想談教育觀念整體上的突破。我覺得我們功利教育太多,非功利人道主義的教育、人類意識的教育、地球意識的教育太少。 最後我們教育觀念要回到對孩子個性的尊重、個性的培養,培養千差萬別的孩子,不是把孩子造成統一的一個模式,往模式里套,也希望這個社會的教育觀念有一些變化。最後我想孩子們。實際上我一直在教育的領域里工作,關於911那次的現場社會調查給我的打擊非常沉重,我一點都沒有誇張這個說法。他也使我開始把我自己的重心也慢慢轉移到這裡面。以前中學請我演講我是拒絕的,大學請我演講我也拒絕,後來所有中學邀請我都接受,大學我也大部分都是接受的,還出了一本演講集。我覺得知識分子應該在這方面做出一點貢獻,這個就是知識分子的責任,如果我們孩子有欠缺,這是知識分子的欠缺,他們沒有把孩子教好,我希望大家都應該來做這個事情。

❸ 教育觀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教育觀是指關於教育現象和問題的基本觀念體系。諸如對教育的本質、目的、功能、體制、內容、方法、教師和學生等每一方面的基本看法。受一定的政治、經濟制度和生活水平等制約,並受意識形態、文化傳統及科學技術等影響,具有歷史性和時代性,在階級社會中,常帶有階級性。不同人的教育觀帶有個體認識差異的特點。各種教育觀通過教育論著、教育決策或教育實踐表現出來。

❹ 什麼是教育觀

教育觀是指人們對教育這一事物以及它與其它事物關系的看法。具體地說就是人們對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屬性和相互關系的認識,還有人們對教育與其它事物相互關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對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❺ 什麼是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也可以稱為教育理念,就是指每個人在教育他人的時候自己心中的想法,或者想給他們表達出的意思,我認為這就是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的,有時候簡單的話語,或者看起來平淡無奇的肢體語言也是能表達出教育觀念的。

(5)教育觀是什麼擴展閱讀:

查國內極具權威性的由董純才主編的《中國大網路全書·教育卷》(1985年版),李冀主編的《教育管理辭典》(1989年版),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大辭典》(1990年版),英文版的大不列顛網路全書(1993年版),均不見"教育理念"之辭條。

在《現代大學的教育理念》一文分析教育理念與教育思想、教育規律的聯系和區別中,給教育理念下了這樣的定義:"教育理念則是人們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規律的基礎之上的。"

王冀生教授是把教育理念與教育理想、教育的遠見卓識聯系起來加以把握的。李萍教授等人在《教育的迷茫在哪裡--教育理念的反省》一文中認為:"教育理念是關於教育發展的一種理想的、永恆的、精神性的范型。教育理念反映教育的本質特點,從根本上回答為什麼要辦教育。"

❻ 正確的教育觀包括哪些內容

教育觀包括哪些內容
教育觀是指關於教育現象和問題的基本觀念體系。教育觀包括的基本內容有教育的本質、目的、功能、體制、內容、方法、教師和學生等每一方面的基本看法等等。

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就是指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區別於其它社會活動的根本特徵,即「教育是什麼」的問題。它反映出教育活動固有的規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徵。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總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據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生產、文化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狀況確定的。

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動的功效和職能,就是「教育干什麼」的問題。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為: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故可分為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與個體個性化功能兩方面。

教育的體制:教育體制是教育機構與教育規范的結合體、統一體,它是由教育的機構體系與教育的規范體系所組成。「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是中國教育發展的方向,也是進行教育改革和建設的指南。

2教育觀角度的問題怎麼答
1.看問題

在拿到一道材料分析題,我們首先要要做的就是看問題。很多同學在做這類題時,往往先看材料,然後再看題目。這可能是個人習慣問題,但當你看完材料再看題目然後還得回過頭來再看材料,這樣就浪費了時間,殊不知在考試中時間就是分數。所以再做材料分析題時要先看問題,只有清楚了問題,才能知道題干要求我們用哪個知識點作答,這樣在閱讀材料時就會帶著知識點進行分析。

2.聯系相關知識點

當看完問題後,就要想一下相關知識點有哪些?如「請從教育觀的角度,評析王老師的教學行為。在這個題中,答題要點就是教育觀的相關內容。那麼對於教育觀,主要知識點就是素質教育五點內涵和新課改的教學觀(四點),這樣我們就可以從這九點來回答。如果大家在做題時容易忘這九點,可以先用最簡潔的語言把它寫在稿紙上,或用鉛筆標記在題目旁。

3.閱讀材料,匹配知識點

知道了用什麼知識點來回答後,我們要做的就是回到材料,找一下材料中具體體現了哪些知識點。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對於材料分析題而言,結論的得出必須要結合材料,不能無中生有,有的同學可能存有僥幸心理:我把這所以的知識點都寫上肯定有對的,這種做法是不行的,考官不會每個點挨著看,所以對待這種題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據。

4.呈現答案

分析過後就要把答案呈現在答題紙上。這里大家需要注意幾點:一是知識點回答要全面;二是對於自己最有把握的要寫在最前面;三是注意條理清楚、字跡工整。

❼ 什麼樣的教育觀是正確的

當校長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2004-11-01 作者(來源):張長謙

校長受國家和人民的委託,全面地負責學校的工作,在學校工作中起著導向作用,組織作用,指揮作用和推動作用。校長在辦學過程中要對國家負責,要對教師負責,要對學生負責,要對社會負責。那麼,首先必須要有明確的辦學思想。學校要發展,要上台階,就必須要高點定位,即:明確辦學思想,找准最佳位置,制定有力措施,辦出自己特色。
正確與科學的辦學思想,必須是在對國家的教育方針有正確的理解、領會,並聯系具體的教育實際、學校實際來確定的符合學校發展的、並能夠引導學校形成良性循環的辦學思想。也就是說,校長的辦學思想首先要體現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又要體現教育特點,還要結合學校的實際。其次,就是要隨著形勢的變化對辦學思想和思路不斷進行調整。
校長是辦好學校的帶頭人,校長必須掌握比較全面、深刻的教育理論,才可能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才可能按照教育規律去管理學校、辦好學校,帶領全校教職員工去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校管理中的人本原則是校長必須具有的辦學觀。學校工作主要是通過對人的內在積極因寨的調動和激發等方式,使全體師生在政治覺悟、道德標准和認識水平等方面呈現出最佳狀態,並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工作和學習,從而形成敬業、進取的團隊精神。
教師工作的獨立性、創造性、復雜性、主動性和時空無限性等特點,決定了對教師的管理決不能簡單地採取冷冰冰、硬梆梆的僵硬模式。而應當採取從生活上盡可能多地給予關心和理解,在工作上盡可能地創設一個寬松、融洽的環境氛圍,遇到矛盾和問題盡可能多做一些深入、細致的疏導和協調工作,做到想教師之所想,急教師之所急,切忌使用管、卡、壓等生硬手段。我們的教師是通情達理的,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在教工身上多一份情感投資,學校管理就將多一份成功的喜悅。
我深深感受到,學校管理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精神需求等諸多人本因素的制約。高度重視、細致妥善地協調解決和滿足教師不同層次的正常精神需求,積極營造一個良好、融洽的內部關系,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往往能取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是人本管理的首要目標,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關鍵之一在於班子內部結構優化組合。人本管理的核心內容重在激勵,重在敬業精神的培養。
實踐證明,以人為本,激發了教師愛校、敬業、進取的團隊精神,激發了學生勤學上進的良好品質,全校師生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促成學校高昂的精神風貌。
我認為:一所學校充滿勃勃生機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在於使廣大教職工從不自主的被動狀態中解脫出來,真正成為主人,作為管理者,在工作中一定要有一個宗旨:就是激發和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一個人對組織目標有了認同感以後,就會產生一種肯定情感和積極態度,他就會自覺地承擔其責任,發揮其積極性和創造性,來為他所認同的目標而努力奮斗。學校管理活動既然是以人為其核心,那麼,學校的教職員工便必然成為學校管理的依靠對象。學校要適應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培養目標,必須依靠教職工共同努力去實現,學校的規章制度必須依靠師生員工自覺自願去執行。因此,作為一校之長的校長在管理工作中決不能簡單地單靠行政命令去管理,而要靠管理水平、管理策略和校長的人格,要堅持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去實施管理。
要全面提高辦學的效益和質量,就必須具有正確的科學教育觀。用正確的科學的教育觀指導學校管理,加強教育科研,探索教育規律,使教育教學走上科學的軌道。
教育觀是教育思想中的核心問題,每當社會發展出現重大變化的時候,人民需求我們重新設計和選擇新的教育模式,用一種新的教育觀來審視這個時代的教育,這是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作為一校之長,要辦有特色學校,向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沒有一種正確的教育觀來把握辦學思路和構建學校科學管理模式,將使學校教育滯後於時代發展的要求,就會造成教育的失敗,給國家造成巨大的人才損失。
素質教育要體現一種科學的教育觀,我以為應體現人本位與社會本位兼融。成功的素質教育應當具有下列基本特徵:
1、素質教育是教師風格化的教育,「風格化」的本質是教師主體性的充分發揮。
2、素質教育是學生個性化的教育,「個性化」的本質是學生主體性的彰顯。
3、素質教育是一頃社會系統工程,學校、家庭、社會的協調、互補是素質教育得以實現的基本保證。
學生素質發展的水平與質量取決於學校發展學生素質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由教師隊伍素質、管理人員素質、教育教學條件等因素綜合決定的。發展學生素質的能力的強弱,是學校能否不斷發展、發展到何種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人本位要注意個性的發展與培養。人的發展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它們都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制約。但共性更多地體現社會的要求,而個性則較多的體現個體要求。工業社會比起農業封建社會來說,它受到社會分工的束縛。而且工業社會強調的是標准化、統一化,個性並不能得到充分發展。信息社會強調個性化、多樣化,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也為個別學習提供了可能。這就為個性發展提供了條件。個性的核心是創造性。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要求教育培養創造性人才。
同時而與此社會上的激烈競爭也需要培養具有個性的有創造能力和開拓精神的人才。
個性是人們的世界觀、現實態度、心理特徵、行為方式等的集合體現,它既具有共同性的一面,也具有差別性的一面,我們應當使每個人在共同心理的背景上,能顯現出五彩續紛的獨特色彩。這樣,才會使每個人成為活生生的主體。但個性的發展不是自發的,它必須成為教育的目的和內容。,以便有計劃有步驟地去加以培養。教育工作者時時記得二十一世紀需要各種類型的人才,未來社會生活的豐富性和活躍性,靠的是各種人才的個性力量。那麼,我們在教育工作中,就會具有高瞻遠矚的預見性。我們在教育轉軌過程中,就會自覺地理解人才素質的豐富內涵,我們就會下大力氣去抓學生的個性特徵的積極引導和開掘。
新世紀的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在於個性發展,對此,我們必須有足夠的清醒認識。
以社會為本位的教育觀是在本世紀教育發展中起重要導向作用的。這種教育觀的本來意義是突出社會的價值和社會對人的意義,把人看成依賴於社會並服務於社會的。它與人本位教育觀共同構成了對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的認識。但是,在20世紀八十年代由於國家與民族之間充滿了矛盾與沖突,國家主義盛行,這種以社會為本位的教育觀主要表現為國家主義教育觀。其主要特徵是把國家利益看成是至高無上的,把為國家服務作為教育的最高目標,強調教育在促進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發展方面的功能輕視教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方面的作用。國家主義教育觀在20世紀存在有其歷史必然性。在未來的世紀里,如果世界仍處於戰爭、沖突、矛盾中,那麼以社會為本位的教育觀就仍會表現為國家主義教育觀。
令人的欣慰的是,由於冷戰的結束,各國在經濟、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系日益密切,人類共同面臨的世界性問題日益嚴重,已使人們不得不團結起來,面向一個共同的未來。
社會本位論者強調教育的社會化過程,主張教育目的是培養社會需要的人,並認為教育出發點是社會。個人本位論者強調教育的個性化過程,主張教育應培養具有獨立個性的人,並認為教育的出發點是學生個人。理論和實踐都已證明,這兩種觀點都失之偏頗,就連西方的教育學者也將二者進行了綜合。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教育是學生的社會化和個性化高度統一的雙向過程。教育目的應是培養社會需要的,具有鮮明個性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教育的出發點當然應該是社會和個性的辯證統一。
過去一段時期,我們過多地強調社會這一方面,而忽略了對學生個性的培養。但是,西方的學者,一般又過多地強調個性這一方面而對社會卻較為忽視,在未來的教育舉措中,我們應堅持社會化和個性化的統一。
我認為:一個學校素質教育水平的高低,其重要標準是學生整體的發展水平,而整體水平又是學生個體發展水平的共振和和諧組合。一般地說,一大批高素質學生的涌現離開了整體的高水平發展是不現實的。這就是說,整體的高水平發展是個體充分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同樣,如果沒有個體的充分發展整體水平也難以不斷提高。
因此,素質教育既要著眼於整體發展,也要立足於個體成才。要充分發揮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樹立起明確的成才意識和承擔社會義務的責任感。
在教育策略上我們要因人施教,因勢利導,發展學生健康向上的個體品格和興趣特長,力戒平均、平庸發展,努力培養學生主動進取,自覺自立的性格品質,不間斷地激勵學生的創造熱情、促進成功。轉載:《中小學校長》

❽ 綜合素質的教育觀是什麼

1、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

2、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我們既要面向全體學生,也要促進德智體美學生的全面發展。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學生可以有自己的個性,而老師則必須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4、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這跟我們時代發展的要求是離不開的,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和實踐,而現在的學生,就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

5、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班級的每一位同學都必須關注到。


三要素

教育者、教育對象及其之間的信息傳遞是構成教育活動的三個要素,缺了其中任何一個,就不成為教育了。如果其中任何一個出了問題,教育也會出問題。

人類積累的精神文明(如思想、道德、觀念、經驗、知識、技能、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等)如果僅僅記錄在媒介上而不被人的大腦所接受就只是一些符號而已,只有進入了人的大腦,為人覺悟才能發揮作用,教育活動就實現了這個過程。

❾ 教育觀包括哪三觀

教育觀是指關於教育現象和問題的基本觀念體系。教育觀包括的基本內容有教育的本質、目的、功能、體制、內容、方法、教師和學生等每一方面的基本看法等等。

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就是指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區別於其它社會活動的根本特徵,即「教育是什麼」的問題。它反映出教育活動固有的規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徵。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總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據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生產、文化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狀況確定的。

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動的功效和職能,就是「教育干什麼」的問題。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為: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故可分為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與個體個性化功能兩方面。

教育的體制:教育體制是教育機構與教育規范的結合體、統一體,它是由教育的機構體系與教育的規范體系所組成。「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是中國教育發展的方向,也是進行教育改革和建設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