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該如何教育小孩看病
擴展閱讀
鏡花緣歌詞什麼意思 2025-03-29 21:27:08

該如何教育小孩看病

發布時間: 2025-03-26 18:51:29

『壹』 父母該如何帶孩子去看病

1.選擇合適的醫院和醫生:根據孩子的病情,選擇一家有良好口碑和專業水平的醫院。同時,選擇一位經驗豐富、態度和藹的醫生。


2.提前預約:為了避免排隊等候的時間過長,可以提前通過電話或網路預約掛號,確保看病過程順利進行。


3.准備好相關材料:在帶孩子去醫院看病時,要准備相關的病歷、檢查報告等材料,以便醫生了解孩子的情況。


4.陪同孩子就診:父母應該盡量陪同孩子就診,給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在等待就診的過程中,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戲、看書等,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減輕緊張情緒。


5.保持耐心和理解:看病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如排隊等候時間長、醫生態度不佳等。父母要保持耐心和理解,盡量避免與醫生發生沖突。


6.聽從醫生建議:在看病過程中,父母要仔細聽取醫生的建議,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檢查和治療。如果對醫生的建議有疑問,可以向醫生請教,但不要輕易自行更改治療方案。


7.關注孩子的病情變化:在治療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孩子的病情變化,及時向醫生反饋。如有需要,可以尋求第二意見。


8.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孩子生病期間,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保證孩子有足夠的休息。同時,要注意飲食營養均衡,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9.教育孩子正確的就醫觀念:讓孩子認識到生病是正常現象,不必害怕就醫。教育孩子如何正確描述自己的症狀,以便醫生更好地診斷和治療。


10.保持溝通:在帶孩子看病的過程中,父母要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態,幫助他們度過病痛期。

『貳』 想讓小孩學中醫,該怎樣著手

對中醫而言,有時候間接經驗比直接經驗還重要,比如,在年輕時,因為參加臨床的時間短,見識少,必然有很多病從未見過,完全靠自己從頭摸索,會耽誤病情,走許多彎路。如果讀的書多,發現古今名醫有類似的治療經驗,拿來運用,則可以用之彌補自己直接經驗的不足。即使到老了,臨床經驗豐富了,也不可能所有的病都見識過,旁人的經驗永遠是值得珍惜的。這就需要讀書,不斷地讀書,不斷地吸取他人的經驗。我認為,一輩子埋頭臨床,只重視自己的經驗,或家傳的經驗,而不肯花時間多讀書,多吸取他人經驗的人,只能是一個平庸的醫生,是決不可能成為一個有成就的臨床家的。
當然,讀書是有訣竅的,要有計劃地讀,有選擇地讀,分階段讀。
第一,要熟讀幾本書。《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成為新的「四大經典」。這幾本書是一個中醫臨床醫生的安身立命之本,在讀書階段,就要背誦,至少《傷寒論》、《溫病條辨》要背熟,其他要熟讀。可以一輩子受用無窮。為什麼一定要熟讀、背誦呢?因為這幾本書解決了中醫臨床方法論的問題,體現的是活的辨證論治思想,表達的是一個體系,不是一方一法,何況《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提供了四百餘首久經臨床考驗的、內在聯系緊密的、療效卓著的系列方。只有爛熟於胸,在一輩子的臨床中實踐、體會、印證,才能使自己的臨床水平得到升華。
我學中醫是從讀《傷寒論》入手的,感到最大的收獲是其中的思維技巧,臨床方法論,這是中醫臨床的靈魂。條文要記得熟,臨床才用得活。才能掌握到中醫臨床的精髓。舉一個最近的例子:我治療一個中年糖尿病人,用了各種西葯,血糖始終降不下來。患者表現的症狀主要是胃腸不適,胃脘飽脹,咕嚕作響,大便時干時稀,舌苔薄黃。我用半夏瀉心湯、調中益氣湯、烏梅丸等,先後幾個月,不見大效,血糖仍然踞高不下,但始終不敢貿然去芩連,因為考慮到黃連有降血糖的作用。幾乎黔驢技窮了,卻偶然一次切脈時,發現雖然時值夏天,但患者整條手肘都是冷的,這不正是《傷寒論》中的「四逆」證嗎?腹中咕嚕作響,即腸鳴音亢進,不正是《金匱要略》中的「水飲」證:「水走腸間,瀝瀝有聲」嗎?舌苔薄黃只是有熱的假象。改用大劑量四逆湯合己椒藶黃丸,取效了,血糖也開始降了。我出了一身冷汗,覺得慚愧,對不起病人,還是《傷寒論》條文不熟,自己辨證論治的功夫沒有到家,受到了干擾。

『叄』 如何教育好一個孩子

教育好孩子,首先是做父母的怎麼去做。以下有些內容,不知道能否幫上你? 案例一:建立自我主動學習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時刻提醒蕾蕾,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她自己,會通過一些方法逐漸讓她接受和明白。 一方面是經常與她談心:只要找到話題,我會隨時與蕾蕾交換意見,在飯桌上、在去興趣班的路上、在看電視的時候。談話的主要內容集中在幫她分析最近遇到的事情、她取得的成績以及她的一些習慣的對與錯、好與壞,對未來、對學習的影響,可能對她產生的傷害或帶來的好處等等。也許是長時間養成了習慣,每次與蕾蕾談心時,她都會很認真的聽,也會時不時的說說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是時常給她講一些勵志故事:主要是讀一些從圖書館借來的勵志書籍。讓她了解「愛」和「感恩」。讓我記憶最深的一次,是我給她讀一個勵志故事《最後一片葉子》時,她深深的被書中貝爾奧用他博愛的心靈畫筆畫出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葉,讓瓊西從絕望中看見希望,再次點燃了瓊西生命的火焰,自己卻掉落、枯萎的事跡所觸動。在聽完有事後,蕾蕾說:「好感動啊,感動的都要睡不著了」。在感到有些好笑的同時,我也意識到,孩子小小的心靈也是能被感染的。 其次是從生活中找對比:比如我們會讓親戚、朋友家中比她大一些的哥哥、姐姐給她講一些原先未努力學習,現在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啊,或者沒有聽父母的話堅持學習鋼琴或舞蹈,現在想學卻來不及了很後悔啊等等。比她大不了太多的哥哥、姐姐講的話,她更能聽得進去,更相信。另一方面,也會在電視、網路、報刊上看到類似報道時,及時讓她自己看,讓她去了解,那些都是真實存在的,讓她明白不是爸爸、媽媽編造理由給她。 通過這些努力,孩子現在已經慢慢理解和懂得,學習是為了她自己的。所以,她的學習主動性就比較強,需要我與她媽媽督促的地方就不是那麼多,也不那麼費力。 案例二:學習習慣的培養 從蕾蕾上小學開始,我們就特別注重她寫作業和對待學習態度的培養。在家裡,我們一直會與她強調,在生活上、玩耍上,我們都可以遷就她,都可以做一定讓步給她。但在學習上,必須按老師要求、時間安排,保質保量完成,沒有任何商量餘地。 每天寫完作業讓我們檢查前,都必須經過她自己檢查。如果在我們檢查前蕾蕾能夠自己檢查出中間的差錯,我們就會給予獎勵,相反,如果被我們檢查出錯誤的話,將會按照事先約定,受到一定懲罰,如果她本人與我們都沒有檢查出錯誤,我們就會鼓勵和表揚她,希望她再接再厲。同時也會讓她放心,我們檢查出的錯誤如果是她真的不會的題,我們會講解給她,也不會處罰她。 時間長了孩子就養成了檢查作業的好習慣,而可以想像第二天,作業交到老師處批閱,全都是紅紅的對號在上面,孩子的心情肯定很開心。試卷也不例外,每次考試,她都會仔細檢查,如果能檢查出錯誤,都會在家裡很高興的報告一翻,我們也會及時誇獎她。時間久了,自然形成了良性循環。她自己願意自覺努力去學習,成績也能保持在一個較好的狀態。 最讓我們記憶深刻的就是二年級上學期期中和期末考試了。期中考試時,考完的當天,蕾蕾回到家時就很興奮的與我們說,她檢查出自己數學試卷中一道題錯誤,我們當時就引導她說:「這一定是你平時多檢查作業和試卷得到好處。」她很認同的說:「就是!」結果,這次考試中,她數學得了99分,雖然沒得100分,但我們仍然鼓勵她說:「看,還是仔細檢查好吧,要不,就只能打98分了,你說對吧?」「恩,期末考試時,我一定再仔細檢查。」很快,期末考試了,記得當天,我回到家時,女兒與我說:「爸爸,我數學試卷檢查了五遍呢,是用尺子比著檢查的,我怕看錯行了。」我當即表揚了她,並問她,其它試卷也仔細檢查過嗎?她說,都很仔細檢查了。果然,這次蕾蕾取得了三科都滿分的好成績。 堅持原則,首先考究的是我們當父母的,然後才是孩子。 案例三:培養孩子耐心 一方面是陪孩子玩:陪孩子玩,是指陪她玩一些益智類、提高耐心、提高心理素質的游戲。而這些游戲一般都比較費時,而且大多數時間會發現孩子表現的很「無知」、錯誤百出,這些時候,就需要我們耐著性子與她玩下去,從「玩」中磨練她。 另一方面是陪孩子學:對待孩子的學習上,也是需要講求耐心的。記得有一次,蕾蕾在作數學作業時,最後一道附加題確實有些難度,她作不出來。我一邊鼓勵她,一邊將我對這個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步驟,一步步講解給她。也許題目對目前的她來說確實太難了些,也許是我的解題思路還不夠清晰,聽了一遍之後,她還是很迷茫,一點兒都沒有理解的樣子。就這樣,我又連續講解了兩遍給她聽,並且一邊講,一邊在家裡的白板上,一步步的寫給她看。可是,她還是表示,沒能學會。我心裡,那股子著急勁和有些發火的感覺,也不斷的在滋長著。大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犯的錯或不理解的事物在我們看起來都很簡單,而我們給她講了兩三遍她還記不住或不理解時,有不少家長都會向孩子發火。所以,我不斷的在心底提醒自己,你越沒耐心,越是批評孩子,她就接受的越慢或者潛意識當中乾脆不願意接受你所講的了。就這樣,我一直給她講到第七遍,她才高興的說:「爸爸,我懂了」,這時,我才暗暗的鬆了口氣。 由於我的耐心,在家裡,蕾蕾是非常願意我給她檢查作業和講解問題的。也通過我的身體力行帶動,也慢慢的讓蕾蕾做事時,能夠真的靜下心來。 案例三:讀書的帶動 周邊的朋友和一些同學的家長,一直都覺得蕾蕾是個愛讀書的小姑娘。記得,在蕾蕾沒有住校以前,每天晚上寫完作業,要睡覺以前,都會坐在床上看半個小時以上的書,這個習慣是在上小學一年級半年之後就有了。 在蕾蕾沒有習慣自己看書以前,每天晚上,我都會堅持給她讀各種故事書,一直到她入睡。有時,自己工作忙,實在是有些累了,想休息那麼一天時,孩子都會求著你,給她讀上那麼一點點,望著她那渴求的眼神,再累我也堅持了。記得有一段時間,工作確實太忙了,為了不間斷給她讀書,我就買了錄音筆,每天中午休息時,在會議室里,讀上兩三個章節(那時,在給孩子讀《楊家將》),錄下來,晚上回去,在她睡覺時放給她聽,我就可以空出時間做自己工作上的事情。就這樣,在這種堅持下,不知不覺間,養成了孩子喜歡讀書的好習慣。到現在,我還保存著那全套的《楊家將》音頻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