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了孩子的未來,你該如何做好教育規劃
未來,不僅是科技的競爭,更是人才的競爭,都說教育是最好的投資。不管你是想孩子屌絲逆襲還是繼承家業,每一個父母都在孩子身上寄予了希望,良好的教育能助孩子得到良好的發展和在社會上立足。弱者變強,強者更強,離不開優質的教育。同時,這也是許多家長不惜代價將孩子送到國外,接受最好教育的原因。
孩子的未來怎麼規劃
規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工作,職業規劃,生活規劃,教育規劃······人生充滿著不確定性,未雨綢繆者抗風險能力也相對較強。
對孩子未來規劃的重要一項是教育金的儲備,通常有教育儲蓄,保險,基金定投,子女教育信託等。因為教育費用是較為剛性的需要,所以在安全性上有一定的需求,一般都不會用高風險的理財工具。
教育金儲備
銀行有專門為孩子儲備教育金的儲蓄工具,但又限制,限額2萬,孩子4年級以上才能辦,支取還得學校證明。操作較麻煩,額度也低,收益不高。加上目前國內銀行的利率都比較低,一年存款1.5%,CPI3%,每年儲蓄的錢幾乎被通脹侵蝕掉。因此,教育儲蓄並不是一個好的教育金儲備方式。
教育金保險
市場上也有專門定製的教育金保險,比如先供款,到18歲到21歲每年給回你多少錢、也有運用年金險加萬能賬戶組合,通過部分支取操作實現教育金功能。這種相對於上述的教育儲備來說,收益和靈活性相對高一點,但是如出現意外的情況,如供款人發生意外,教育金則由保險公司繼續准備,暫時沒有其他工具可以替代。如果想要將孩子送往國外的話,這種保險就不可取了。
海外基金定投
目前來說,基金定投是一個較為合適的教育金准備工具,其優勢在於通過長期分次投資達到降低風險及平均成本目的,有助於我們充分利用時間價值,實現教育金的積累。無論是孩子未來在國內求學還是國外留學,此類投資都非常適合,收益穩定,根據風險偏好選擇,還能獲得較高的收益,提高總得收益水平。同時還具備傳承,規避稅務,保險的功能。
B. 如何進行合理的教學規劃
《教育評價》學生作業歡迎大家發表評論,給每個小組提出存在的問題和修改意見,以便為作者提供反思建議,促進共同學習和提高。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觀察作者:紀式為2007101344鄭碧霞2007101308鄭佩斯2007101311鄭偉心2007101346鍾明君2007101302系別:中文系漢語言文學摘要:課堂是落實課程改革的關鍵,課堂觀察正是研究課堂教學的一種可操作的有效方法之一。藉助課堂觀察深入研究課堂教學層面的問題,已是當前教學研究的關鍵與核心問題。課堂觀察是課堂教學研究最經常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適合研究課堂情境的重要方法,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能為教育決策與教育評價提供依據。本文主要通過簡述課堂觀察的涵義、方法與意義等,進而說明進行有效課堂觀察對於教學的重要性。關鍵詞:課堂觀察種類工具與方法1第一部分前言自從有了課堂教學以來,觀察課堂的行為就一直存在。但是,作為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的課堂觀察至今仍然是「一項被遺漏的教師專業能力」。課堂觀察雖然在我國早已有所介紹,也有學校或教師開展了一些課堂觀察的研究工作。然而,作為一種他鄉經驗,怎樣在我國本土紮根與發展?仍然有許多理論和實踐上的問題值得更深入的研究。例如,課堂觀察能促進課堂學習的改善嗎?課堂觀察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嗎?國外課堂觀察的技術需要怎樣改進才能適合中國的課堂?怎樣培訓教師具有一整套的技能,讓他們成為合格的觀察者??我們,作為大學生群體中的一個小集體,經過一個多月的持續研究,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對上述的一些問題作了探討,並在某些方面進行了創造性的探索。我們願意在這里與大家分享,也願意與對此感興趣的同仁合作繼續深入地推進中國式課堂觀察的研究。第二部分課堂觀察的涵義、種類以及局限性(一)課堂觀察的涵義課堂觀察,就是通過觀察對課堂的運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並在此2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發展的專業活動。它要求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做相應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二)課堂觀察的種類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將課堂觀察進行不同的分類:1、根據資料收集的方式以及資料本身的屬性來劃分,可分為定量觀察和定性觀察。2、根據觀察者與被觀察課堂的關系,可分為自我的課堂觀察和對他人的課堂觀察。3、根據觀察者之間的合作關系可分為合作的課堂觀察與獨立的課堂觀察。4、根據對觀察對象或內容的選擇來分,可分為集中觀察和分散觀察。5、根據觀察目的與作用的不同,可分為診斷性觀察、提煉性觀察、專題性觀察。很多課堂觀察的分類都是相對的,它們之間往往是交叉、重疊的,具有多重屬性,教師應靈活對待、綜合運用。(三)課堂觀察存在的問題課堂觀察是聽評課的一種範式,是教師研究課堂的一種方式或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或方法,它不是教師開展教研活動的全部,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它只能解決它能解決的問題。如果說教學是一門藝術的話,課堂觀察則是運用科學的方法解決教學藝術中的一部分問題,它善於對課堂行為的局部的分析與診斷,而不善於對課堂事件的整體的、綜合的、宏觀的把握。它主要完成三項任務:3一是描述教與學的行為,診斷教學問題,二是幫助教師改進課堂中具體的教學問題,三是改變教師日常的課堂研究行為。然而,課堂觀察的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主要表現在:它只能觀察可視、可感的直觀現象與行為,如教師言語、學生的課堂反應、課堂活動等,從現象理解本質,是一種歸納的方法;它只能選擇一個或若干個觀察點或課堂行為進行細致而深入的觀察研究,不能包容所有的行為或較多個觀察點。它需要觀察者接受一定的專業培訓,具備相應的觀察技能,要求觀察者能集中心智觀察,及時、准確地收集相關信息,隨時做出決定。它需要被觀察者抱著上「家常課」的心態來上課,要求被觀察者具有願意接受他人觀察並不受現場觀察影響的特質。它需要一定的時間、設備與技術的保障,來完成程序的三步曲;它還需要一個合作共同體的基體,在基體內教師可以進行自由、分享、互惠的對話與交流,以確保觀察的持續性與有效性。(朱偉強、鄭東輝)第三部分課堂觀察的過程及主要方法(一)課堂觀察的基本步驟1、階段一:課堂觀察前准備:確定觀察的目的和規劃。首先要確定觀察的時間、地點、次數等。其次,要根據研究目的確定觀察的中心或焦點。再次,設計或選擇觀察記錄的方式或工具。42、階段二:課堂觀察:進入課堂及記錄資料課堂觀察的實施階段包括進入研究情境以及在研究情境中依照事先的計劃及所選擇的記錄方法對所需的信息進行記錄。觀察者應先徵得同意,並盡快在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之間相互信任的關系,以消除被觀察者的懷疑和戒備心理,也消除學生的好奇心理。通過不同的課堂觀察記錄方式,觀察者記錄那些所觀察行為的模式,大致包括行為發生的時間、出現的頻率、師生言語或非言語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也包括一些關於觀察對象其他行為的文字描述以及觀察者的現場感受和理解,還包括一些音像資料。3、階段三:課堂觀察後的工作:資料的分析與結果的呈現通過課堂觀察所收集的資料,一般有定性和定量兩種。課堂觀察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寫成研究報告或論文並發表,也不只是為了證明、填補或構建某種理論,更重要的是為了促進教學、改善實踐。(二)課堂觀察框架課堂觀察框架將課堂分解為學生學習(准備、傾聽、互動、自主、5個視角)、教師教學、課程性質、課堂文化4個維度,每個維度由5個視角構成,每個視角由3至5個觀察點組成,合計68個點,。第一,課堂觀察框架為教師理解課堂提供了一個支架。課堂觀察框架的觀察點為老師立足於「點」來思考課堂(課堂是什麼?)提供了支持,而68個點,20個視角,4個維度的綜合,為老師從「面」上理解課堂提供了支持,所以,課5堂觀察框架從「點」和「面」出發引領教師理解課堂、反思課堂、改進課堂,提升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和專業發展的品質。第二,課堂觀察框架為教師選擇觀察點、選擇開發觀察工具提供了參照體系。在開展課堂觀察時,教師們聯系自己的教學實踐,在熟悉課堂觀察後,根據自己的發展需要,從觀察框架中尋找相關的觀察維度、視角和點,設計自己的觀察點。觀察點確定後,可以根據觀察框架的架構體系選擇或設計觀察工具,如量表、記錄單、調查問卷等,選擇合作觀察的夥伴,商討分工合作的觀察內容,研討雙方觀察的規則等。(三)課堂觀察點的確立課堂是錯綜復雜且變化萬端的,要觀察到課堂里發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們不知道在找尋什麼,就看不到的東西。因此,課堂觀察要求根據觀察點的品質、觀察目的和內容等事先確定好觀察點。首先,要根據觀察點的品質——可觀察、可記錄、可解釋來確定觀察點。這是由觀察的特點所決定的。我們只能觀察到具體的行為表現(如師生之間的提問與應答、闡釋與分辨、輔導與練習,教師移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等),而師生頭腦里的東西是很難觀察到的。其次,要根據觀察者和被觀察者個體的需要來確定觀察點。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關心的問題不同(根據自己需要加強的教學領域或某一方面素養來確定觀察點,通過觀察、研究作為自己改進的參照)教師可以實際上,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需求往往不相一致,這就需要在課前會議中通過協商決定。再次,要根據合作體的需要來確定觀察點。課堂觀察合作體形成的前提之一就是有共同的合作目標,或是研究一個主題,或是形成合作體的教學風格,或是6改進課堂教學的某一方面等等。因此,在確定觀察點時還要考慮圍繞合作體的需要,在這基礎上「設計——觀察——反思——改進」,從而形成教研活動的跟進鏈條。(四)自主開發課堂觀察記錄工具1、課堂觀察的記錄方式課堂觀察的記錄方式有很多種,應該根據具體的觀察內容、觀察類型,選擇自己擅長的記錄方式來進行觀察記錄。總的來說,課堂觀察記錄方式可分為定性的記錄方式和定量的記錄方式兩種。定量的記錄方式是預先對課堂中的要素進行解構、分類,然後對在特定時間段內出現的類目中的行為進行記錄。它主要有等級量表和分類體系等記錄方式。定性的記錄方式是以非數字的形式呈現觀察的內容,包括:(1)描述體系,即在一定分類框架下對觀察目標進行的除數字之外的各種形式的描述,是一種准結構的定性觀察的記錄方法;(2)敘述體系,即沒有預先設置的分類,對觀察到的事件和行為做詳細真實的文字記錄,也可進行現場的主觀評價。(3)圖式記錄,即用位置、環境圖等形式直接呈現相關信息。(4)技術記錄,即使用錄音帶、錄像帶、照片等電子形式對所需研究的行為事件做現場的永久性記錄。定量的記錄方式和定性的記錄方式可以相互補充使用。所獲得的數據、信息應盡可能地反映真實的教學環境和課堂活動。2、如何選擇已有的觀察記錄工具主要考慮的三個因素:一是觀察點;二是觀察者自身的特徵;三是觀察條件。73、為什麼還要開發新的觀察記錄工具已有的成熟的觀察記錄工具,它們在邏輯上的嚴密性和科學性都是經過了實踐檢驗的,但它的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於是自主開發觀察記錄工具成了一種比較現實的選擇。4、如何開發新的觀察記錄工具主要有三個階段:一是分析設計階段,首先應具體分析觀察對象(內容)的要素和觀察課的特徵,然後根據觀察課的具體情境設計觀察記錄工具。二是試用修正階段,觀察記錄工具出來後,必須檢驗其科學性。三是正式使用階段,一般來說,教師自主開發的觀察記錄工具,使用起來得心應手,解釋起來能自圓其說,盡管可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卻能在開發的過程中很好地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設計能力和合作研究的水準。(五)課堂觀察的主要方法1.擬訂提綱進行觀察觀察的重點:問題導入(新課導入)觀察提綱:(1)問題空間是否適度?(2)問題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3)問題是否有一定的指向性?(4)問題的可操作性如何?觀察對象:不同地區的三位任課教師觀察記錄的課堂原始資料:教師甲:師:請同學們舉出生活中平行四邊形的例子。生:教室的門,課桌面,教室的窗戶等。(學生踴躍回答)8師:好!這些都是平行四邊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隨後教師板書課題)師:誰來說說平行四邊形都有哪些性質?(進入研究主題)教師乙:師: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兩個四邊形有什麼不同?①②生:①是不規則四邊形,②是平行四邊形。(學生幾乎是齊答)師: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平行四邊形。(隨後教師板書課題)師:誰還記得平行四邊形的定義?(進入新課)生:(少數學生舉手)教師丙:師:請同學們剪一對全等的三角形,並試著看看由它們能拼出怎樣的幾何圖形?生:動手操作,先剪出形狀各異的一對對全等三角形,然後拼圖形。(學生程度不齊,有個別學生一直未剪出一對全等三角形)師:請同學們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拼圖。生:(學生踴躍)展示出下列圖片:①②③9師:誰還有不同做法?(關注學生個性發展,體現教學民主)生:學生繼續拼圖。(教學的重點似乎是拼圖,而不是研究平行四邊形了)師:大家繼續。從三位教師的教學導入可以窺視到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對教材的運用和理解,也能夠直接觀察到教師藉助問題導入所設置的問題質量。用觀察初始的觀察提綱來分析:教師甲的問題設置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問題有一定的自主思考空間,但又能夠達到回憶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的目的。通過學生舉例,自然可以回憶平行四邊形的形狀,甚至概念。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自己舉例能夠反映學習者對概念的理解水平。教師乙的問題設置直觀、簡單明了,直奔主題(問題指向性明確),然而,問題空間較小,學生處在一種對知識的識記水平,這樣不易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興趣。教師丙的問題設置直接運用教材的情景,可操作性強,學生急於想看到自己的作品,這樣,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問題指向性雖然不明顯,但對研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有一定的正向遷移作用,可惜教師的引導離教學主題較遠(當然,讓學生探究還能拼出什麼樣的圖形,不是無意義的,而是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本節課教材編寫意圖從知識的教學目標上有兩個目的,一是通過拼圖活動使學生回憶起平行四邊形的概念,二是逐漸由這個活動過渡到研究平行四邊形的性10質。同時關注學生活動經驗的積累和學習情感的調動。可見,教學採用問題導入,甚至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是值得提倡的,但最好不要偏離教材「原作」的設計意圖。2.使用量表進行觀察我們可以藉助他人已經成熟的觀察量表對課堂進行觀察.下面是弗蘭德斯師生對話互動分類表(FICA):弗蘭德斯師生對話互動分類表①接納學生的感受②表揚或鼓勵學生行為間接影響③接受學生的主張和觀點教師講④向學生提問⑤講解直接影響⑥給予指導或指令⑦批評或維護權威性⑧學生被動說話(如回答教師提問)學生講⑨學生主動發言或向教師提問靜止⑩沉默、懷疑或暫時停頓自主中立回應自主中立回應弗蘭德斯師生對話互動分類表將師生課堂對話活動分為十種類,每個分類都有一個代碼(即表示這類行為的數字)。利用弗蘭德斯師生對話互動分類表可以分析課堂上師生對話的頻次,進而依據代碼分類進一步分析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式等。11課堂對話分類頻次統計表(總觀察時段:1200″)體現學生主導取向的教學項⑨目頻2次百分0.172.671.751.05.58比36.4216.757.170.3333.75583221126772365201864405696③①②合計⑩④⑤⑥⑦⑧計中立體現教師自主取向的教學合由上表可以看出,課堂教師的主導取向占絕對優勢(第⑤、⑥、⑦、⑧類,佔58%),以教師主導取向的教學不易偏離教學主題,並能促使學生及時對教師的期待做出回應(第⑧類)。學生自主取向的教學方式使用較少(第①②③類,僅佔5.58%),不利於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還可以看到教師較以往的教學明顯體現一定的教學民主(第⑦類佔4.33%,)教師注意運用鼓勵性評價(第②類,佔1%)。事實上,以教師為主導取向的教學方式,在目前的教學中絕對佔主流,究其原因,除客觀上受教學內容的影響外,更主要的是受我國千百年來傳統教學的影響,傳統的教學觀念是難以改變的。123.運用TIMSS課堂教學錄像分析方法運用TIMSS課堂教學錄像分析方法做課堂觀察是現代的一種方法.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現代教育實驗室,給出了藉助課堂教學錄像觀察分析的步驟:(1)建立課堂錄像帶分析的編碼系統(2)將錄象帶轉化為數字化文件,便於分析軟體的處理(3)根據編碼系統對課堂教學的各種特徵進行編碼(4)對編碼結果進行統計分析(5)根據初步的分析結果進行二次分析(6)生成課堂教學分析報告北京大學的繆容老師也利用TIMSS方法對濟南兩位老師的錄像課進行了分析。課堂是較復雜的實驗室,課堂觀察也是一個較復雜的工程,觀察的視覺與手段應當是開放和多元的,觀察的內容應引起執教者、研究者深入思考教學中的問題。讓我們走進課堂,用心觀察,並逐漸使課堂觀察、課堂反思、教學實踐走向統一。參考文獻:【1】GaryD.Borich著,么加利,張澤立譯。《教師觀察力的培養》——通向高效率的教學之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2】ThomasL.Good.JereE.Brophy著,陶志瓊,王鳳,鄧小芳等譯。《透視課堂》,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13【3】《當代教育科學》,崔允漷、沈毅等著。【4】《課堂觀察指導》,陳瑤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5】《教學理論》,施良方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附:自主導學課題研究反思小組評價報告小組成員:紀式為2007101344鄭偉心2007101346鄭碧霞2007101308鄭佩斯2007101311鍾明君2007101302這學期在李靜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嘗試了一次很特別的課題研究,在最初的選題階段我們就遇到了些許挑戰。在眾多的課題中我們尋尋覓覓,試圖找到一個有新意而且能夠讓我們又好又快地完成作業的課題,最終我們選擇了「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觀察」,原因是這個課題至少對於我們來說具有一定的新穎性,而且難度系數應該是中等,就這樣我們開始了我們的課題研究。我們嘗試著到圖書館找資料,然而結果卻讓我們有點失望,畢竟找到的資料不是很多,只能到網上找期刊或者尋找其他類型的資料,最後在大夥的東拼西湊下算是基本完成了准備階段的任務,這一碰壁也讓我們明白想要找資料必須第一時間去找,積極地面對課題才能更好地做好准備。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最初想又好又快的完成作業的想法變成了想要仔細地去了解課題的每個部分,漸漸地喜歡上這個課題。14我們小組組員結合所找的相關資料及對課題的理解,合作完成了論文初稿。初稿完成時字數足有六、七千字,作為一篇論文來說字數的多少不是什麼問題,但考慮到老師的要求和後期課件的製作以及講課時間等方面的限制,我們對初稿進行了大幅度的精減,在精減的過程中面主要臨的問題是:在字數的限制下,如何確保修改後的論文既能突出重點又能全面兼顧?初稿分別從問題的提出,概念的闡述,方法的介紹,思考與建議四個部分對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觀察進行全面具體的闡述分析。第一遍修改時,我們主要刪減了各部分中議論過多的段落語句,比如在前言中就刪減了約700字的介紹課堂觀察的發展歷史。第一遍修改完後仍未達到要求,聽取老師的建議後我們又進行了第二次修改,將第四部分刪掉了。雖然修改後的論文還算結構完整,邏輯嚴謹,但值得我們反思的是寫稿初期在安排內容上沒有考慮到字數的限制,在材料的刪減上還存在重點不能完全突出的缺陷。當我們把小組論文完成後,我們又進入了另一個階段,即課件的製作與講課的准備階段。一開始我們都認為這個階段較容易做,但是事實跟想像總是存在差距的。課件的製作中,我們採用了與別的同學不一樣的製作方式,改變了以往總是用PPT.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用電子雜志。設想是美好的,但做起來卻很費力。為了做這個課件,同學熬了幾個夜晚。每次製作完了之後,我們都會發現一些問題。例如,有些文字覺得不能放在同一個頁面上;有些框太小了,字體又太大,結果導致了一些字不見了??問題很多,所以只有一再地修改,直到小組成員都滿意為止。現在想起來,真是辛苦了當初做電子雜志的的同學。對於講課,我們本來也以為只要我們把課件做好了,看著課件講課是不成問15題的。但是我們的想法在第一次課上被其他小組的同學驗證了,是錯的。我們是在第二次課才講課的,這給我們的講課帶來了很多的好處,第一次課上對其他同學的評價,以及老師提出的建議都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回來後,我們立即想到我們只有對要講的內容嫻熟於心才能夠把課講好,講出自己的見解。當我們備好課,自己對於《如何有效地進行課堂觀察》的內容都很熟悉了以後,我們又再一次面臨著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把課講清楚,讓同學們聽懂。為了這,我們小組成員經過了無數次的討論,也試講過了很多次。然而結果,還是不太理想。當我們在下面認真聽我們這一組的成員講課的時候,我們發現了一些之前沒有發現的問題。首先,是講演者的聲音,這是我們之前沒有考慮過的,也是一個沒有做好准備的地方;其次,我們發現課件是精美的但又過於精美,讓聽講的人把一大部分的精力分散在課件上,而講演者本身聲音的不夠響亮,也讓聽講的人在費神去聽的同時只能依靠課件;再次,課件的製作上,沒能很好的突出所講的內容,也就是重點不夠明顯和突出;最後,就是對所講的課題,把握得不是很到位。我們講的是一個很有廣度的一個話題,也是理論較多的一個話題,在這個話題的把握上,感覺還是沒能夠抓住其中的要領。總體上,我們覺得本組在准備上還是做得很充分的,講演者雖然聲音較小,但是對課件的熟悉程度讓她講起來有條有理,而且能夠帶上適當的動作,表情,如果不是擴音器臨時不能用,如果我們之前考慮過這個問題,本組是可以做得更好的。經過這次課題研究的小組合作,我們收獲頗多,它不僅增強了我們之間的合16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也讓我們對教育評價與測量有一個全新的有別於理論的認識,我們會吸取本次研究中的教訓,讓以後其他的研究活動更加完美、出色,最後,感謝李靜老師的指導和小組全體成員的努力!2009年8月23日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