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如何教育中學孩子的書籍
擴展閱讀
房子基礎有哪些形式 2025-02-22 23:20:45

如何教育中學孩子的書籍

發布時間: 2025-02-22 14:18:23

Ⅰ 有哪些適合家長學習的兒童教育書籍

一、《養育的選擇》

針對兒童安全感、敏感期、創造力、自控力的培養等。用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和理論做出解釋,提供方向。書里有結合很多育兒案例讓新手爸媽能夠「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值得家長朋友反復閱讀。

《正面管教》、《如果遇見一個人》、《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等都可以。

Ⅱ 推薦幾本比較好的教育類的書籍。。。謝謝

第一本《我給傳統課堂打零分》:作者李炳亭
必須首先聲明,「傳統課堂」是指以應試為目的,以知識為指向,以灌輸為手段,眼中沒有學生的課堂。
這本書引發了教育界不小的轟動。很多人對該書的爭議也無非僅僅停留在書名上,之所以造成雞同鴨講的現象,在作者看來個中原因首先是對傳統課堂認識不夠,其次是對新課改理解不到位所致。
有人稱該書是傳統課堂的「起訴書」,對傳統課堂做了最嚴厲的批評,也可是說是謾罵。如其書中寫到:「傳統課堂……是教育不擇手段的急功近利,是飲鴆止渴抑或殺雞取卵……忤逆了人性,犧牲了發展。」「兒童出賣發展,教育出賣人性、教師出賣責任、時代出賣希望、民族出賣競爭力,人類出賣明天……」當然,這些無非也是他所使用的一種語言,最終目的還是希望廣大的人民和教育工作者能夠看到傳統教育的不足,推進我國教育改革的進一步發展。但在傳統課堂的衛道者看來,這本書簡直大逆不道!
有讀者這樣評價該書:首先無論書寫的如何,別人怎麼評論,從個人角度講,我覺的社會上應該有這樣一個人,寫出這樣一本書讓世人去拜讀,不管對其觀點是否認同,但是這種敢為中國教育發展而提出自己想法的人都是值得我們敬佩的。其次,書中對傳統課堂提出的種種不足,確實是現實中存在的。雖然說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教育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特別是像孔子這樣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不僅影響著中國的教育發展,也在影響著世界的文化,但中國的教育一直都處在不斷的改革過程中。今天的課堂模式早晚有一天也要成為歷史,被更好的教育方式所代替。只不過,我們在改革的過程中並不能一蹴而就,還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走,看清楚哪些需要保留,哪些需要改進。隨著教育部開展的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各地的實施,人們已經認識到,教育已經不僅僅是培養「考生」的作用,更多的應該是培養適應社會的人,一個發展的人,在這點上是和高效課堂一致的,因為兩者的最終目的都是要: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總之,在現行的教育情況下,傳統課堂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因此,高效課堂必然會在實踐中不斷的發展和改善,成為各學校學習的楷模。

第二本《童年的秘密》:作者蒙台梭利
「兒童是成人之父」。蒙台梭利之於兒童教育研究的深刻地位即便是在今天仍然無人能夠撼動。
童年時期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時期。除生理的發展外,幼兒心理的發展更需要得到重視。因為幼兒正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形成了個性,在某種意義上說,他成為了他自己的創作者。如果成人忘記自己曾經是一個兒童,那麼,他就不能給幼兒提供一個適宜發展的環境,就不會去克服它自己與幼兒之間的沖突,幼兒的心理就會產生畸變,並將伴隨其終生。
《童年的秘密》一書的作者蒙台梭利,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她創立的蒙台梭利教育體系對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學校遍及世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
蒙台梭利出生於義大利安科納省,就讀於羅馬大學,是義大利歷史上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她精通醫學、哲學、教育學、實驗心理學和人類學。1907年,蒙台梭利在羅馬貧民區創辦了第一所「兒童之家」,招收3—6歲的兒童,她運用自己獨創的方法進行教學,結果出現了驚人的效果。這些普通的貧寒兒童,幾年後,心智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被培養成了一個個聰明自信、有教養、生機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嶄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學方法,轟動了整個歐洲,關於這些奇妙兒童的報道,想野火一樣迅速蔓延,人們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許多新的「兒童之家」。
在今天,當我們倡導教師要「發現兒童」時,《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無法替代的「學材」。讀這本書,她將幫助我們認識兒童、了解兒童,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和學生觀。
在書中,蒙台梭利有句名言,她說:「我相信,總有一天,全世界都會說這是一項崇高的事業!」

第三本《教育漫話》:作者洛克
什麼樣的書才是真正的名著?在《教育漫話》出版的近400年裡,它一直不曾被歲月湮滅,它深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被稱為世界教育思想的瑰寶。 該書的核心思想是紳士教育。作者洛克被稱為17世紀西方思想界巨子。洛克認為是有德性、有用、能乾的人,具有「德性、智慧、禮儀、學問」四種品質。
該書的理論基礎是洛克的「白板說」,強調教育與環境的主導作用。當然,這個觀點完全可以和蒙台梭利的「成人之父」對照來讀,。對我來講,或許我更贊成蒙台梭利,洛克無限放大了教育的作用,在今天看來的確是有問題的,但洛克實實在在打動我的,不僅是他略顯絮叨的關切,還有他深入淺出的論述,這是一本能讓任何一個人都能讀懂的書。
該書分為上篇、中篇、下篇,分別講述了健康、德育以及智育。洛克強調「健康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慾望」等思想,並對如何去操作提供了具體的建議,其大部分建議是值得現代的家長去借鑒學習的。可能與其早期對醫學的研究,很多建議對於現今無論是從醫學角度還是生活常識方面來說還是實用的。例如洛克提倡兒童去洗冷水澡、在冷水中游泳以保持健康,但他也說在劇烈的運動發熱後或是血脈處於亢奮狀態時,是絕不能貿然下水的。當然洛克的部分做法可能有些過於苛刻,如兒童的最好的早餐是麵包片,如果餓了還是最好吃麵包片。飲料只能是淡啤酒。
洛克看教育的視角貼近日常生活,列舉了一系列平時易於被忽視卻又比較好玩的問題,諸如臉為什麼不怕冷、而屁股會怕冷?手指頭是否也需要穿上「襪子」?等等,讀起來會覺得很有意思。 洛克另兩本《人類理智論》、《政府契約論》也值得一讀。

第四本《道爾頓教育計劃》:作者海倫
這本書可以看作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實踐拓展。
美國道爾頓學校是1919年由海倫.帕克赫斯特女士創辦的一所12年一貫制私立學校。它創造了連續20年其畢業生全部被哈佛、耶魯等名校錄取的奇跡,其畢業生具備高度的創造力、想像力和意志力等優秀素質,深受美國父母的贊許和美國社會的歡迎。
道爾頓學校曾是美國進步教育的典型。道爾頓學校對傳統教育採取「揚棄」的態度,即有所突破,有所發展,又有所保留。因此,道爾頓計劃除了充分體現當時的新教育思潮以外,還是一種具體的「較穩健的、較少冒險性的」教學改革方案。
道爾頓學校甚名卓著的奧秘在於其獨特的教育和訓練方法。道爾頓學校遵循的基本理念是自由與合作。
道爾頓學校的訓練方法包括三根獨具特色的支柱:實驗室(laboratory)、研究課題(assignment)或叫目標明確的功課任務和教室(house)。
海倫.帕克赫斯特強烈反對刻板、專制、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她的驚人的革新是用她之所稱的「實驗室」代替傳統的教室。在她提出的系統中,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之下接受和承擔較為長期的學習任務,主要體現為每個科目一個月的學習任務。她認為,當學生了解一個月要完成什麼任務後,他們將會很快學會安排他媽呢的時間,根據他們的個人興趣進行學習。學生不需要聽鈴聲按課表上課,他們可以隨他們的興趣進行某門課程的學習,他們可以在任何時候學習。
在某種程度上,道爾頓計劃是建立在動機心理學基礎之上的。作者認為,孩子的天性是好奇的和好學的,當他們天生的好奇心被激發的時候就是他們學習的最好時候。他們的興趣不能也不可能被時鍾牽著走。當學生在學習任何吸引他的科目的時候時,他的頭腦敏銳、思維更加活躍,更有能力征服在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任何難題。在新方式下,不會有鈴聲在指定的時間勉強將其拉開,根據教學的要求,強加給他另一門課程和另一個教師。 在道爾頓計劃之下,學生可以自由地在學校里追求他們自己的愛好,但在月底,學生應該完成老師布置的沒門學科的學習任務,並用卡片標出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的每個階段的進步情況。作者認為應當把學習中的問題直接放在學生面前,並指出必須達到的標准,允許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解決問題,只要他們覺得合適。學生對結果的責任心不僅會發展他們潛在的智力,還會發展他們的判斷能力和個性。
道爾頓計劃強調讓孩子得到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生動活潑地發展。 道爾頓學校不僅能使資質優秀的學生得到充分發展,也能使資質平常的學生得到超水平發揮,甚至成為天才學生。其秘密就在於他們注重挖掘孩子的潛能,培養孩子的自信,使其成為一個獨特的、無可替代、充滿創造力的人。 道爾頓教育計劃是一種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組織方式,在這個計劃之下,學生能自由翱翔於知識的海洋、能夠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能夠具備一定的合作精神。
這本書完全可以給我們今天的學校改革提供一個參照,同時也用道爾頓學校來佐證我們新課改的理念無需懷疑。

第五本《種子的信仰》:作者梭羅
這是一本美妙神奇的大自然之作,是一部崇仰自然、敬畏生命的奇書,美國評論界也認為是梭羅畢生研究自然和自然律於人類意義的登峰造極之作。 作者試圖以人文主義的悲憫關懷,以科學求實的嚴謹周密,表現森林中萬千繁復生命,探求自然的豐滿純凈。他擯棄「生命被瑣碎之事消耗」的世俗文明,終生追求「簡單些,再簡單些」的質朴生活,提倡短暫人生因思想豐盈而臻於完美。書中俯拾皆是的都是格言和警句。「我不相信,沒有種子,植物也能發芽,我心中有對種子的信仰」;「讓我相信你有一顆種子,我等待著奇跡」;「自然界最渺小的事物最卓越」……
最著名的要屬這段話,被我曾經無數次引用來概述什麼是好學校——「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會有水鳥、兩棲動物及各種魚,還有常見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等。你一旦挖好了池塘,自然就會往裡面填東西。」
作者梭羅是19世紀美國文化界一位異人,是親近自然、倡導「簡朴生活」的一代宗師,他的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明澈優雅,代表作有《瓦爾登湖》、《種子的信仰》。

Ⅲ 教師必讀的教育書籍推薦

怎麼去 教育 一個學生是教師需要知道的,老師可以多閱讀一些書籍來提高自己的 經驗 。下面是由我給大家帶來關於教師必讀的教育書籍,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教師必讀的教育書籍
1、《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

蔣軍晶 著

什麼是群文閱讀?優質的群文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的文體如何做群文閱讀?通過群文閱讀可以學什麼?……在本書中,蔣軍晶老師將自己多年做群文閱讀的經驗全部呈現出來。

2、《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亮點》

支玉恆 著

這是一本為小學語文教師量身定做的書,有關課堂教學的諸多難題,支玉恆老師用120個課例為你做出解答,與你分享他的教育感悟。仔細揣摩,定會給你帶來諸多啟發。

3、《從新手到高手:班主任該怎麼辦》

趙福江 主編

本書是《班主任》雜志王牌欄目「我該怎麼辦」精選,內容集中在學生心理、師生關系、家校合作和班主任指導四大方面。班主任可方便地分享全國眾多優秀班主任解決難題的經驗方案和理論解釋,得到便捷、實用的專業指導。

4、《台灣「高考」語文考什麼——台灣語文試卷匯編與分析(2001-2015)》

王麗 主編

台灣「高考」語文試題以培養 文化 中國人為目標,注重傳統與現代的轉化互動,涉及范圍廣、形式靈活,值得語文教師和語文教育研究者借鑒。學生則可以藉此檢測自己的語文素養,更好地應對語文高考改革大趨勢。

5、《給學生無限可能——細說美國教育》

方帆 著

在美國任教多年的作者用親身經歷告訴你:其實美國教育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美國沒多少人知道「56號教室」和中國教師熟知的雷夫老師;美國也不存在什麼「素質教育」;把孩子送到美國的公立中小學讀書,會面臨怎樣的挑戰……

6、《非常理想,特別現實——北京市十一學校章程與制度集萃》

張之俊 楊雄 主編

本書匯編了北京市十一學校近年來制定的部分 規章制度 。通過對十一學校的「制度解剖」,推動對學校變革所需制度與文化的深入探討。
最受老師喜愛的教育書籍
1、《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

魏勇 著

本書是北京十一學校特級教師魏勇的 隨筆 集,作者在書中真誠分享好課的秘密。

2、《中國教育會好嗎》

楊東平 著

本書是楊東平近年來的教育隨筆和時文結集。書中既有對起跑線上的競爭、奧數教育、超級中學、小升初、教育公平、考試制度等 熱點 問題的批判和剖析,也有對教育文化的深刻 反思 ,對新的教育理想、教育價值的理性探討。

3、《教育的使命——一位美國名師的課堂反思》

【美】約翰·霍特(John Holt)著 張惠卿 譯

教育科學出版社

本書作者在長期觀察一個叫艾米莉的孩子的基礎上發現了孩子的問題所在,他猜測這孩子是這樣想的「老師想讓我做一件事情。我根本不知道讓我做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讓我做。不過我還是做點兒什麼吧,這樣他們就會放過我。」

作者認為,要想讓學生熱愛學習,培養學習能力,「唯一的改變」是「使學校和教室依照每一個學生的方式」發展他的潛力,追求他們的興趣」,讓「每個小孩子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參與的項目」。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固然重要,但對學生的關注度和知曉度相對於他的教學水平來講,更為重要。
老師讀的思想書籍
1.劉易斯《返璞歸真——純粹的
____
本書是英國C.S.路易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應邀到英國廣播公司發表的戰時系列講話,講述超越不同派別____的純粹信仰。

本書將信仰的真諦娓娓道出,它被公認為是路易斯最受歡迎的著作,並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宗教著作之一。

2.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論法的精神》是法學發展史上為數不多的鴻篇巨制。它以法律為中心,又遍涉經濟、政治、宗教、歷史、地理等領域,內容極為豐富。《論法的精神》中提出的「追求自由」、 「主張法制」、 「三權分立」等理論,極大地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成為了美、英、法等國的立國之本。

3.本尼迪克特《菊與刀》

《菊與刀》的前身是一份研究 報告 ——作者受美國戰時情報局委託寫的有關日本的研究報告。後來在原報告基礎上加上前後兩章,即成此書。此書於1946年出版後反響巨大,成為日本最暢銷的圖書之一。因其學術價值和借鑒意義,60多年後依然長銷不衰,成為文化人類學的典範之作,是了解日本民族繞不過的經典讀本。

猜你喜歡:

1. 關於教育書籍讀書心得體會6篇

2. 小學教師必看書籍

3. 教師專業書籍讀書心得

4. 50本教師必讀書籍

5. 讀教育專著的讀書心得8篇

6. 2017年教育類書籍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