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結合實際 試論述怎樣才能有效發揮教育促進個體發展的功能
教育促進個體發展的條件如下:
1、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人為出發點,以促進人的發展為根本職能,育人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2、把學生作為教育活動和發展的主體:確立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把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主體性。
3、堅持教育創新:教育觀念創新,教育模式創新,教育制度創新。
人的發展一方面表現為個體的社會化,以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表現為個性,滿足一個人成為自己、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個人的需要。因此,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功能就表現為教育對個體社會化和個體個性化的促進作用。
教育功能
為實現教育的這一功能,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教育促進個體社會化的作用。個體的社會化是個體學習個體所處社會的生活方式,將社會所期望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內化,獲得社會生活必需的知識、技能,以適應社會需要的過程。
首先,教育一定要代表社會的要求,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而不是受社會上流行的不良的文化思潮的影響,使學生,尤其是青少年學生思想低齡化、低智化,甚至不辨是非,不分好壞。
另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一定要採用具有多樣性與活潑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這種價值觀念,從而形成健康而完整地思想體系,最終促進個體思想意識的社會化。
其次,教育一定要符合實際,尤其是社會規范的實際,讓學生真正地了解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從而規范學生的行為,對於這一點,學校和家長可以言傳身教,使學生處理一些實際的問題,例如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系等等,使人們學會生活、適應生活,從而促進個體行為的社會化。
再次,職業是社會化的集中體現。人生活在社會中,要以一定的職業為生,這就決定了為就業和生活做准備的教育,必須能夠促進個體的職業化。對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而言,培養人的職業角色意識和技能是其核心要求。
基礎教育作為一種全面的素質教育,也負有職業指導和職業定向的重要職責,要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結合社會的需要,確定自己的未來理想,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教育促進個體個性化的發展。個性化的核心是個體在社會實踐中促進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形成。我認為,教育最根本的就在於促進人的獨立性,加強主體意識。所以,教育一定要是開放式的教育,而不是封閉式的教育。如果教育總是填鴨式教學,那麼教育的最終結果是失敗的。
所以,教育一定要幫助人獲得知識、能力,從而實現變革客觀世界的目的,促進主體意識的形成,和主體能力的提高。
❷ 如何更好的發揮家庭對於學前教育的輔助功能
1.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
對孩子進行全面的教育。在體育方面,要注意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和體育鍛煉。在智育方面,主要是進行早期的智力開發,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開闊孩子的知識視野,對文化知識的學習進行必要的指導和輔助以及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做到適時而教,循序漸進;在美育方面,培鎮顫差養孩子正確的審美觀點和創造美的意識;在勞動教育方面,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等。總之,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3.端正家庭教育態度
家長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不能由於孩子一兩次表現得不好,就對孩子失去信心,放棄管教。作為子女的教育人,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御皮。還有就是不能過分溺愛孩子,要理智施愛,愛而不嬌,要有長遠的光,愛子女的動與效果一。對子女的期望也要從實際出發,避免盲目性,掌握好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