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時候兒童入學都要先拜孔子,為什麼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出現了「諸子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其中以儒、道、墨、名、法五個學派最為著名。儒家在先秦時,和諸子地位臘模平等,並不立於一尊的地位。故各家對孔子的毀譽不一。秦漢時代是儒學發展中的關鍵時期。在先秦,孔子只算是諸子之一,儒家雖號為「顯學」,也只是百家中的一派。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輪攔緩儒學從此居於統治地位,成為官方的意識形態。
宋元時期對孔子的評價總體上是對孔子推崇備至,進一步把孔子神化,用孔子的神聖光環和綱常倫理來維護其封建統治。繼宋元之後,明代理學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心學極盛。與之同時,還出現了與之對立的所學。呈現理學、心學和氣學三大思潮鼎立的局面。三者對孔子及其學說亦各自有其闡發和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