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師應該怎麼教育學生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了。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才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教育專家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作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況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情心,讓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意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嘗「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不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的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情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准(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的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很難過,或是會你擔心的、恐懼。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
⑵ 老師該怎麼教育孩子
孩子不聽話該怎麼辦呢、。這是很多父母都會碰到的難題。孩子與父母之間有代溝,這也是很常見的。但是,作為父母,一定要選擇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老師該怎麼教育孩子,希望大家喜歡。
友善對待孩子
如果你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使用正常的音調與和藹的態度的話,孩子會更有可能認真地聽你說。不要以不耐煩、甚至是命令的口氣,這一點年輕的媽媽們有時控制不好,孩子也許會聽你於一時,但很快就會轉化為內心的抵觸,在心中壘起一堵牆。不到萬不得已,不是原則性問題,對孩子一定要和顏悅色。我很反感那種冷嘲熱諷孩子的做法,尤其是某些幼教工作者板著面孔對孩子,給孩子無形中增加很大的壓力。
別傷害孩子自尊心
不要這樣來對孩子說,「我要說多少次你才會去刷你的牙齒呢?」而應該說,「去刷你的牙齒,我想知道你什麼時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得很乾凈。」不要將你的壞情緒傳染給孩子,有的家長很容易發脾氣,說話不注意分寸,順口說出的話是很傷孩子的自尊心的。你所作的努力,誇獎孩子的十句也抵補不上對他的一次否定。
生活中發現細節
生活很簡單,也是一本厚厚的書籍。我們平時要多留意孩子的心理,行為的變化。挖掘孩子的興趣潛能,引導,培養孩子多方面發展。這樣孩子注意力沒那麼集中,可以鍛煉他們的人生經歷,還能擴展思維,早日踏上正軌。最後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權利。每個人都有選擇跟不選擇的'權利,哪怕是小孩子也有。我們尊重他們,他們才懂得日後尊重的含義。
多和孩子溝通
有時並不是孩子的負面行為本身有問題,而是他累積了一些平日未疏解的情緒。例如,父母規定不能看晚間六點半的卡通節目,孩子就每天利用父母不注意時偷看五分鍾,但沒有一天可以看得完整,情緒沒能得到安撫。日子久了,心情大受影響,就反映在其他事件上,如不好好吃飯、洗澡、睡覺等。由於孩子自己不知道這些負面行為與看卡通的關聯性,故父母須格外用心處理。專家建議,父母應每天有固定和孩子聊天的時間,即使只有五分鍾,也要專心地和孩子交流,這樣有助於了解孩子的心思及問題真正症結所在。
父母該怎麼做
1.樹立一個榜樣
制定家法和規矩本身很容易,但難的是自己也去堅決地遵守。你可以跟你的孩子說:「不要在長輩面前那樣說話。」不過你要確保自己沒有被小孩逮到在別人面前也用同樣的語氣說話。是的,規范自己的用語非常的重要,這會為你的小孩樹立一個榜樣,這樣他絕不會站在你面前說:「你說過不能講臟話的,可你剛才明明就說了。」
2.維持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
擁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孩子和家人都很重要。它會塑造你孩子的生活方式,不是為了現在,不是為了接下來的五年,是為了你孩子整個的人生。在他們的童年就被這種生活方式管制著,他們將來就有很大的可能接受這種生活方式。你可以通過限制垃圾食品的攝入,吃的健康,有規律的進行鍛煉,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等等來形成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制定每天的計劃,並堅持下來,這些會向你孩子強調好習慣的重要性。
3.不行就是不行
每次當想要對小孩要糖吃說「不」的時候,看著他們的眼神自己就又會繳械投降了。或許你會疑惑這怎麼可能會對小孩產生消極的影響,當然會!你會使小孩在腦海中不由自主的形成這樣一種思維:每當被拒絕時,乞求就可以了。確保以後你要堅持自己的底線,這樣不僅可以灌輸良好的價值觀,也可以培養他們自身優秀的行為,比如他們會意識到任何事不能跨過底線。
⑶ 幼兒園老師應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1、鼓勵幼兒創新精神,提高幼兒參與意識。
2、幼兒一日生活應豐富多彩。
3、夏季室溫過高,最好每班配備降溫設備,保證孩子身體健康。
4、要重視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5、要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進行個別教育。
6、幼兒園要強化普通話訓練。
7、對孩子要加強品德教育,從小樹立良好的道德意識。
8、幼兒園應要求教師化淡妝,每天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接待孩子。
9、教師要愛孩子,應該真正讓孩子們體會到教師像「媽媽」一樣。
10、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11、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12、各種興趣班應是幼兒園日常教育的內容,不應該向家長額外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