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教育孩子,才能讓他們不攀比呢
現在的社會,有攀比的風氣,很多電視劇綜藝節目里,也很多攀比。所以對家長教育孩子,有很多挑戰。
1. 首先家長自己得不攀比,不愛虛榮。家長說一套做一套,孩子其實很聰明,會發現你到底怎麼想的。
2. 家長可以挑選一些片子,文章,和孩子一起看。
比如,日本NHK有一套紀錄片,仕事的流儀,采訪了一些各行各業的人。比如心臟外科手術醫生,西點師傅,同聲傳譯專家,清潔衛生的,讓孩子看到各行各業是怎麼樣的,工作的價值。
一起讀一些傳記,比如史懷哲的書,Mother Teresa, 經歷過地震失去雙腿重新開始生活的廖智,天生沒有四肢曾經擔心自己一生不可能結婚但現在有妻有子的Nick。這些人對生活有很多感悟,他們不是在那裡講雞湯,而是自己真正經歷,真正體驗了。
3. 除了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壞的,我們也要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好的。這樣,他們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追求那些美好的東西上。
也可以讓孩子學習技能。比如彈古箏,學滑旱冰,學習書法,等等,這樣他們在練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加堅韌,也體會到體育,體會到藝術的美。還可以帶孩子去看看美麗的大自然。
他們體會到真正的美,他們的追求也會不同。
4. 要讓孩子有獨立意識
父母愛孩子,不是說父母就該把孩子要的任何東西給孩子。
我讀書時,因為是花父母給的錢,都比較節約。
後來自己有了獎學金,就比較少花父母的錢。(這也是因為機會好)
工作之後,不需要父母的錢,給父母買了iPad, 帶父母去旅行。
父母工作掙錢,不容易,這樣孩子也要懂得珍惜。如果父母的錢來得太容易,不勞而獲,孩子估計也就花得大手大腳。父母有時需要讓孩子知道一些自己工作的內容,工作中困難的地方,讓孩子明白,掙錢不是那麼容易的。
也可以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學做飯,打掃衛生。這些技能,以後孩子自己出去讀書,很有用。我媽在我放寒假暑假時,專門教過我怎麼和面,怎麼做面條,包餃子。這樣,我不僅學習了技能,也會懂得做飯的不容易。
孩子要學習珍惜別人的勞動果實,珍惜自己的勞動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