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學區房」不如「好書房」。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要努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為孩子花大價錢買個好的「學區房」,而要根據自身條件,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為孩子打造一個環境良好、安靜舒適的「好書房」。
2、家長的言傳身教。下班後,只要有時間,建議家長朋友們為孩子做好榜樣,放下手機、關掉電視,與孩子一起看書,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為孩子辦個圖書館借閱證,節假日、周末多陪孩子泡圖書館,鼓勵孩子博覽群書。每年年底,為孩子訂閱新一年度的報紙、刊物。這樣,孩子就會從小養成愛看書、愛學習的好習慣。
3、對孩子多鼓勵。由於孩子的智力發育、學習努力程度不同,所以學習成績也不可能一直保持第一。所以家長從孩子上學第一天起,就要有正確的心態,只要孩子努力了,無論成績如何,排名怎麼樣,都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都及時加以鼓勵,這樣孩子才會慢慢地愛上學習,並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推薦一家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教育機構:叫叫學院,以閱讀為載體,用啟蒙課程培養孩子的知識、能力和素養等綜合能力。
❷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1、言傳身教,形成內在動力
有了內在動力,不用父母催促,孩子會自發、自動地去做事情。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基礎,給孩子形成一種氛圍,因為孩子是通過觀察和模範來學習的,比如爸爸在家經常玩游戲,那孩子就會去模仿爸爸的行為,用玩游戲的方式消磨時間,反之,如果爸爸媽媽在家經常在家讀書,經常討論書中的內容和有趣的觀點,孩子在這樣一個閱讀的氛圍中長大,他就會自然而然喜歡上閱讀,這樣日復一日的重復,讓孩子習慣這樣的方式,慢慢這樣的習慣就會內化為孩子的一部分,形成他的內在動力,他習慣了每天讀書,他就覺得讀書是自然的、輕松的、快樂的事情,如果你不讓他看書,他反而不知道要做什麼,覺得很難受。對於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孩子,他就會覺得讀書是一件枯燥、無聊、乏味的事情。習慣養成的基本路徑:通過日常習得—進行大量重復—內化成持久、穩定的行為模式
2、確定目標,及時強化
我們看到外在是孩子的行為表現,在內看到的是他的心智模式,我們在對孩子言傳身教的同時,也要進行語言上的引導,對孩子好的表現和行為,及時地鼓勵和贊揚,進行強化。明確的、具體的小目標,更容易實現,目標定的太大,孩子會覺得自己無法完成,有壓力,沒有去改變的動力。比如我們想讓孩子早晚刷牙、飯前洗手、睡前洗澡,這些要求放在一起就太多了,可以先選擇一個小的容易完成的,像飯前洗手,只要孩子做到了、有進步,爸爸媽媽就要及時表揚,強化孩子積極、正向的行為。這里要注意,在和孩子制定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好,不能是爸爸媽媽單方面定目標,強制孩子去執行,要獲得孩子的認可和支持,雙方達成一致。確定好目標,及時強化,就能讓孩子找到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