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生學業評價中有哪幾種參照方式
1、目標參照評價,又稱絕對評價,它是指以預先設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標為評價基準,來衡量評價對象到達完滿程度的一種評價。有人也稱它為標准參照評價。在學校以學生為教育對象的測定中,關心的是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此也叫做到達度評價,學校中教學評價多屬於此類。
2、常模參照標准評價,又稱相對評價,它是指在某一個集團中(班級、學校、地區、國家),以這個集團的平均狀況為基準,評價每個被評對象在這個集團中所處的相對位置的一種教育評價。
它的客觀性很強,並已經經過近百年的發展,有一套測量和統計方法,它適用於選拔性考試。它是以正態分布的理論為基礎,所表示的是學生之間的比較,而與教育目標無很大直接的關系。一般大型的標准化考試、升學考試、心理測試,以及各種競賽性考試等屬於此類評價。
(1)如何考核評價學生學習教育目的擴展閱讀:
評價功能:
1、導向、監督功能
教育評價意義之一就是通過評價手段得出實證性發現和診斷性意見,能夠為區域教育質量的提升、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政策、改進工作提供數據支持和科學參考及有效監督。
2、鑒定、管理功能
鑒定是教育評價最根本最主要的功能,鑒定的目的在於檢驗教育工作和教學成果,從而為提高教育質量、完善教育管理系統、規范教學秩序、加強對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培訓等提供依據。
3、診斷、激勵功能
對學生在學業、綜合素質、發展潛能等方面的現狀、矛盾和問題進行診斷,分析原因,「對症下葯」。
Ⅱ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全面的綜合評價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要從觀念上真正「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心理、認知發展水平的觀察與研究,積累切實可行的評價方案,使評價能准確、公正,科學,使評價真正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 評價的含義及作用。
評價就是主體根據一定的目標(含指標和標准),利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對客體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評價原指評論貨物的價格。以後廣泛用作衡量人物或事物的價值。 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
評價應該發揮這樣一些功能:
1、反映學生學習的成就和進步,激勵學生的學習;
2、診斷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及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
3、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的歷程,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解題策略、思維或習慣上的長處和不足;
4、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預期,形成對學習的積極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
二、「促進學生的發展」應該作為評價的終極目標。
現代教育理論及心理學發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識是個體通過與其環境的相互作用作用後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要用開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基於這些理論,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去看待每個學生,善於發現學生各自的優勢智能領域,並運用評價促進學生將其優勢智能領域的優秀品質想其他智能領域遷移;應該注重對學生建構知識時採用的策略或方法的評價,把評價作為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應該採用師對生、生對生及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機制。而上述種種評價方式或指導思想上的轉變,無不體現著這樣一個原則-----那就是「以人為本」,要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評價的終極目標。
三、 評價方式多樣化:
1、學生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的結果沒有真正得到尊重。
「以學生為主體」,這是課改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話,但是否作為一種觀念深入人心,尚有質疑。表現在評價方面,家長甚至部分教師對來自學生的評價重視程度不夠,在心裡把學生評價看成是可有可無的項目。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如學生的評價目前尚缺乏信度和效度。
對此,要對生—生評價予以指導,讓學生學會比較客觀地評價他人。如:可以倡導學生自擬題目或自己組織數學活動(高年級可以嘗試)在小組中進行測量,使他們通過測試活動,積累評價他人必須依賴的數據;可以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對各人的作業進行階段性的評價,結合按時完成與否、完成質量的高低等方面做一個綜合評價。 在成人這方面,要從意識深處更新傳統觀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學生的評價。成人對學生評價的尊重,才能帶動學生對評價的重視,使學生認真參評,真正發揮學生評價對學生的教育作用,促進作用。
2 、課堂評價。
課堂評價是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學習狀況的一種即時評價。現代教學論和評價論認為:有效的課堂其實是在一個個或明或隱、或大或小的評價活動中展開的。隨著課改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懂得留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思想,發表評價意見。但尚存在評價方式傳統、內容淺顯、層次較低等不足。如在評價內容上,陳述性知識評價、程序性知識評價比較多,主要評價基本知識是否掌握,是知識的簡單再現。教師要充分認識評價在教學中的總結、矯正、促進和催發作用。特別要善於利用評價激起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產生高質量的思維。
課堂評價舉例:
課堂作業:在方格本上畫出對稱圖形。
兩位學生的作業完成後展示出來,學生評價後,教師:「這兩個同學的確是畫對了,了不起!」進而,教師:「如果你在應征一個廣告設計師的職位,經理要你攜帶一幅你設計的對稱圖形,作為對你設計能力的考察,你會選擇上面哪幅圖呢?」(引發學生繼續評價)
評析:巡視課堂,每個學生都能抓住對稱的特徵,進行作圖。但在評價前,學生多以繪制矩形、三角形為主。展示作業都正確無誤,但教師用「如果你在應征一個廣告設計師的職位,經理要你攜帶一幅你設計的對稱圖形,作為對你設計能力的考察,你會選擇上面哪幅圖呢?」對評價進行指引。學生議論之後,再次作圖時,注意到從構圖的美觀,色彩的搭配、圖形的創意等多方面去計劃自己的圖案設計。由此繪制了精彩紛呈的對稱圖案。作業質量明顯提高。
在新教材中,還有許多地方設計了可以讓學生自由解答的習題。如:「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教師在評價學生提出的問題時,不能僅僅局限於「問對與否」,應該對思維有深度的提問予以充分的肯定。用適當的評價激勵學生進行質量較高的思考。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3、作業的評價。
作業評價由百分制改為等級制,其目的主要是淡化甄別的功能,分數的意識。但從評價的功能上進行考察,這種變化沒有引起質的改變。教師批改作業,主要目的依舊是幫助學生糾正學習中的錯誤,考察學生對基本內容掌握與否,以便及時彌補學生的疏漏。對優秀的作業,主要是採取加貼紅花的方法給予鼓勵。作業內容主要以課本中的基礎知識為主。在促進學生的發展上,顯得力度不足。
對於學生的作業,我們應該用更開闊的視野去給予評價。採用動態、靈活的評價方式。即,不要把眼光僅僅停留於傳統意義的「對」與「錯」上,要多層次、多維度地看待學生作業。如:對學習努力,由於其他原因(如轉學,知識有缺漏)作業完成情況不夠好的,教師也要不吝對其表揚鼓勵;圖形設計中,有的學生創意好,繪圖不夠美觀、有的有創意,但繪圖中有錯誤等等,教師要根據其實際情況,賦予適當評語,指出他的優點,並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對學生開放性題目的解答,教師尤其要對思維質量高的解題方法給予特別的嘉獎並在全班推薦。
教師必須有這樣一種意識: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不等於放棄教師的引導。教師要善於利用評價來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總之,從作業中發掘學生不同領域的長處,有利於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有利於學生將優勢智力領域的好品質遷移到數學學習中來。使作業評價更好地發揮激勵、促進作用。
此外,教師尤其要重視通過評價從學生作業中了解他們的知識、技能形成的過程,分析他們作業中錯誤的成因,並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幫助他們彌補解決問題策略上的不足。
綜上所述,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應當始終堅持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心理、認知發展水平的觀察與研究,積累切實可行的評價方案,使評價能准確、公正,科學,使評價真正能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