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洛陽六書教育怎麼樣
擴展閱讀
洛陽基礎裝修包括哪些 2025-02-10 22:00:53
線下教育平台哪個好 2025-02-10 21:56:51

洛陽六書教育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5-02-09 18:23:09

Ⅰ 漢代小學指什麼

東漢時期成書的《四民月令》,被看作反映洛陽地區農耕生活的論著。《四民月令》中有關於鄉村學校的內容:「(正月)農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學,學《五經》,師法求備,勿讀書傳。研凍釋,命幼童入小學,學書《篇章》。」「(八月)暑小退,命幼童入小學,如正月焉。」「十一月,研冰凍,命幼童讀《孝經》、《論語》、《篇章》、『小學』。」根據原書本注,「幼童」是指九歲至十四歲的孩子。有的學者分析《四民月令》提供的信息,指出,「漢代教育制度,八九歲的小孩入小學識字和計數;十二、三歲的大小孩進一步學《孝經》、《論語》,仍在小學;成童以上則入太學學五經。」有的學者總結說,「蒙養教育在秦漢以後便進入有教材有組織形式的階段。」
漢代童蒙教育的進步,是當時文化成就的突出內容之一。漢代童蒙教育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也有特別值得重視的地位。
《漢書·藝文志》中「小學」專為一種,列於《易》、《書》、《詩》、《禮》、《樂》、《春秋》、《論語》、《孝經》之後。「小學」一種中的書目,有《史籀》、《蒼頡》、《凡將》、《急就》、《訓纂》等,都是基本文化知識的教材。漢代的初級教育「小學」,其實可以和近代教育之「小學」相類比。王國維說,「劉向父子作《七略》,『六藝』一百三家,於《易》、《書》、《詩》、《禮》、《樂》、《春秋》之後,附以《論語》、《孝經》、『小學』三目,『六藝』與此三者,皆漢時學校誦習之書。以後世之制明之:『小學』諸書者,漢小學之科目;《論語》、《孝經》者,漢中學之科目,而『六藝』則大學之科目也。」
「小學」起初是與「大學」對應的概念,指初級教育。大致正是在西漢時期,「小學」又專門指稱文字學。有學者指出,「以『小學』指稱文字學,始於西漢,具體說,始於劉向、劉歆父子。他們在那部可稱為世界上第一個圖書分類目錄的《七略》里,第一次把周秦以來的字書及『六書』之學,稱為『小學』。小學的創始人,便是揚雄、杜林、許慎、鄭玄。」
《漢書·平帝紀》記錄了漢平帝元始五年(5)宣布的最後一道政令:「征天下通知逸經、古記、天文、歷算、鍾律、小學、《史篇》、方術、《本草》及以《五經》、《論語》、《孝經》、《爾雅》教授者,在所為駕一封軺傳,遣詣京師。」據說響應徵召前來長安的學者多達數千人。李約瑟說,這是在王莽的倡議下召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科學專家會議」。當時,「小學」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學科專業了。後來人們正式將文字、音韻、訓詁之學統稱為「小學」,則是宋代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