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關於中國教育史著作有哪些
擴展閱讀
兒童微卡打什麼針好 2025-02-08 21:07:10
愛你為什麼痛經典語錄 2025-02-08 20:49:11

關於中國教育史著作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5-02-08 17:52:21

1. 什麼是我國古代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什麼是我國古代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1、《學記》系中國最早的體系極為嚴整的教育專著《禮記》中的一篇,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簡介
《學記》,是古代漢民族典章制度專著《禮記》(《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寫作於戰國晚期。相傳為西漢戴聖編撰。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以及同學之間的關系。比較系統和全面地總結和概括了先秦漢民族的教育經驗。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
3、內容
《學記》主張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本學習和實際訓練相結合,既要擴大知識領域,又要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書中用較多的篇幅,闡述「教」與「學」的辯證關系。認為只有通過「學」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學業方面的差距(「學然後知不足」),只有通過「教」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知識和經驗方面的貧乏(「教然後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進,看到貧乏,才能鞭策自己,從而得出「教學相長」的正確結論。《學記》重視啟發式教學(「開而弗達則思」),重視教學的循序漸進(「不陵節而教之謂孫」),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重視因材施教。主張從了解學生學習的難易,才質的美惡,作為啟發誘導的依據。
主張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教學順序,並且提出一條積極性的教育原則,即要在學生不良的行為沒有發生前,引導他們向善的方面發展。並指出在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要取長補短。《學記》賦予教師以崇高的地位。提出尊師的思想。

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我國的《學記》。寫作於戰國晚期。
《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以及同學之間的關系。
比較系統和全面地總結和概括了先秦漢民族的教育經驗。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

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天文學著作是

《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在長期觀測天象的基礎上,戰國時期楚人甘德(今屬湖北)、魏人石申(今屬河南開封)各寫出一部天文學著作。後人把這兩部著作合起來,稱為《甘石星經》。書里記錄了800個恆星的名字,其中l2l個恆星的位置已經測定,這是世界最早的恆星表。書里還記錄了木、火星、土星、金、水等五大行星的執行情況,發現了它們的出沒規律。相傳石申著有《天文》八卷,他所測定的恆星有138座,800個。

我國體育史上最早的一部體育史論著是《 》?

角力即摔跤,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項優秀的民族體育專案。可是,由於種種歷史的和社會的原因,留傳下來的摔跤文獻很少,《角力記》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角力專著,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體育史論著。

什麼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詩歌集?

詩經。

我國古代史上最美皇後是誰

歷史上最年輕的皇後是西漢的上宮皇後!
上官氏的祖父是上官桀,外祖父是霍光,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都是漢武帝遺詔中的四位輔政大臣中的一員(另外兩位是桑弘羊和金日磾)。由於他們的姻親關系,在朝中形成強大的勢力,但是並不表明他們沒有矛盾,上官桀為了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要求把自己五歲的女兒送入宮廷,遭到霍光以「年幼」為名的反對,但是實質不是年幼,而是霍光看的遠,他看到西漢外戚的衰敗和滅亡(如呂後家族和竇嬰),不希望成為這個樣子。而上官桀雖然在霍光處碰了壁,但是不久,「蓋長公主私近子客河間丁外人,安素與外人善,說外人曰:『安子容貌端正,誠因長主時得入為後,以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成之在於足下。漢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足下何憂不封侯乎!』外人喜,言於長主。長主以為然,詔召安女入為婕妤,安為騎都尉。」,上官氏成功入宮,在次年的始元元年,「春,三月,甲寅,立皇後上官氏,赦天下。」,六歲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奇怪的一景。(注,這年他的丈夫漢昭帝12歲)

哪一部著作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區劃著作

左傳《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之一。《左傳》既是古代漢族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編成,記敘范圍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間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

什麼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我國古代史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叫什麼?並註明其作者?

《孔雀東南飛》
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最早見於南朝末期徐陵編的《玉台新詠》。題下有個小序說,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年間。
《孔雀東南飛》的藝術特色有:①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代表了漢樂府的最高藝術成就。②成功地塑造了劉蘭芝、焦仲卿等幾個鮮明的人物形象。③情節曲折,結構完整,結尾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漢樂府民歌中最長的一首敘事詩,最早見於南朝徐陵的《玉台新詠》,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將它收入《雜曲歌辭》,題為《焦仲卿妻》。《孔雀東南飛》的創作時間大致是東漢獻帝建安年間,作者不詳,全詩340多句,1700多字,主要寫劉蘭芝嫁到焦家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蘭芝投水自盡。從漢末到南朝,此詩在民間廣為流傳並不斷被加工,終成為漢代樂府民歌中最傑出的長篇敘事詩。
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
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
十四學裁衣
十五彈箜篌
十六誦詩書
十七為君婦
心中常苦悲
君既為府吏
守節情不移
賤妾留空房
相見常日稀
雞鳴入機織
夜夜不得息
三日斷五疋
大人故嫌遲
非為織作遲
君家婦難為
妾不堪驅使
徒留無所施
便可白公姥
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
堂上啟阿母
兒已薄祿相
幸復得此婦
結發同枕席
黃泉共為友
共事二三年
始而未為久
女行無偏斜
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
何乃太區區
此婦無禮節
舉動自專由
吾意久懷忿
汝豈得自由
東家有賢女
自名秦羅敷
可憐體無比
阿母為汝求
便可速遣之
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
伏惟啟阿母
今若遣此婦
終老不復娶
阿母得聞之
槌床便大怒
小子無所畏
何敢助婦語
吾已失恩意
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
再拜還入戶
舉言謂新婦
哽咽不能語
我自不驅卿
逼迫有阿母
卿但暫還家
吾今且報府
不久當歸還
還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
慎勿違我語

新婦謂府吏
勿復重紛紜
往昔初陽歲
謝家來貴門
奉事循公姥
進止敢自專
晝夜勤作息
伶俜縈苦辛
謂言無罪過
供養卒大恩
仍更被驅遣
何言復來還
妾有綉腰襦
葳蕤自生光
紅羅復斗帳
四角垂香囊
箱簾六七十
綠碧青絲繩
物物各具異
種種在其中
人賤物亦鄙
不足迎後人
留待作遣施
於今無會因
時時為安慰
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欲曙
新婦起嚴妝
著我綉夾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躡絲履
頭上玳瑁光
腰若流紈素
耳著明月當
指如削蔥根
口如含珠丹
纖纖作細步
精妙世無雙
上堂謝阿母
母聽怒不止
昔作女兒時
生小出野里
本自無教訓
兼愧貴家子
受母錢幣多
不堪母驅使
今日還家去
念母勞家裡

卻與小姑別
淚落連珠子
新婦初來時
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驅遣
小姑如我長
勤心養公姥
好自相扶將
初七及下九
嬉戲莫相忘

出門登車去
涕落百餘行
府吏馬在前
新婦車在後
隱隱何甸甸
俱會大通口
下馬入車中
低頭共耳語
誓不相隔卿
且暫還家去
吾今且赴府
不久當還歸
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
感君區區懷
君既若見錄
不久望君來
君當作磐石
妾當作蒲葦
蒲葦韌如絲
磐石無轉移
我有親父兄
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
逆以煎我懷
舉手長勞勞
二情同依依

入門上家堂
進退無顏儀
阿母大拊掌
不圖子自歸
十三教汝織
十四能裁衣
十五彈箜篌
十六知禮儀
十七遣汝嫁
謂言無誓違
汝今何罪過
不迎而自歸
蘭芝懟阿母
兒實無罪過
阿母大悲摧

還家十餘日
縣令遣媒來
雲有第三郎
窈窕世無雙
年始十八九
便言多令才
阿母謂阿女
汝可去應之
阿女含淚答
蘭芝初還時
府吏見叮嚀
結誓不別離
今日違情義
恐此事非奇
自可斷來信
徐徐更謂之
阿母白媒人
貧賤有此女
始適還家門
不堪吏人婦
豈合令郎君
幸可廣問訊
不得便相許

媒人去數日
尋遣丞請還
說有蘭家女
丞籍有宦官
雲有第五郎
嬌逸未有婚
遣丞為媒人
主簿通語言
直說太守家
有此令郎君
既欲結大義
故遣來貴門
阿母謝媒人
女子先有誓
老姆豈敢言

阿兄得聞之
悵然心中煩
舉言謂阿妹
作計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
後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
足以榮汝身
不嫁義郎體
其往欲何雲

蘭芝仰頭答
理實如兄言
謝家事夫君
中道還兄門
處分適兄意
那得自任專
雖與府吏約
後會永無緣
登即相許和
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
諾諾復爾爾
還部白府君
下官奉使命
言談大有緣
府君得聞之
心中大歡喜
視歷復開書
便利此月內
六合正相應
良吉三十日
今已二十七
卿可去成婚
交語速裝束
絡繹如浮雲
青雀白鵠舫
四角龍子幡
婀娜隨風轉
金車玉作輪
躑躅青驄馬
流蘇金縷鞍
齋錢三百萬
皆用青絲穿
雜采三百疋
交廣市鮭珍
從人四五百
鬱郁登郡門

阿母謂阿女
適得府君書
明日來迎汝
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舉
阿女默無聲
手巾掩口啼
淚落便如瀉
移我琉璃榻
出置前廳下
左手持刀尺
右手執綾羅
朝成綉夾裙
晚成單羅衫
暗暗日欲暝
愁思出門啼

府吏聞此變
因求假暫歸
未至二三里
摧藏馬悲哀
新婦識馬聲
躡履相逢迎
悵然遙相望
知是故人來
舉手拍馬鞍
嗟嘆使心傷
自君別我後
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願
又非君所詳
我有親父母
逼迫兼弟兄
以我應他人
君還何所望

府吏謂新婦
賀君得高遷
磐石方且厚
可以卒千年
蒲葦一時韌
便作旦夕間
卿當日勝貴
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
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逼迫
君爾妾亦然
黃泉下相見
勿違今日言

執手分道去
各各還家門
生人作死別
恨恨那可論
念與世間辭
千萬不復全

府吏還家去
上堂拜阿母
今日大風寒
寒風摧樹木
嚴霜結庭蘭
兒今日冥冥
令母在後單
故作不良計
勿復怨鬼神
命如南山石
四體康且直

阿母得聞之
零淚應聲落
汝是大家子
仕宦於台閣
慎勿為婦死
貴賤情何薄
東家有賢女
窈窕艷城郭
阿母為汝求
便覆在旦夕

府吏再拜還
長嘆空房中
作計乃爾立
轉頭向戶里
漸見愁煎迫

其日牛馬嘶
新婦入青廬
奄奄黃昏後
寂寂人定初
我命絕今日
魂去屍長留
攬裙脫絲履
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
心知長別離
徘徊庭樹下
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
合葬華山傍
東西植松柏
左右種梧桐
枝枝相覆蓋
葉葉相交通
中有雙飛鳥
自名為鴛鴦
仰頭相向鳴
夜夜達五更
行人駐足聽
寡婦起彷徨
多謝後世人
戒之慎勿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