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河南教育好嗎
河南的高等教育是河南人民心中的一根刺。每每提起各省份高考難度,河南似乎長期占據榜首的地位,連續多年高考總人數破百萬,而省內又沒有太多好大學,競爭壓力極其巨大。反觀我國華中地區其他兩個省份湖北、湖南,雖然高考難度也不低,但省內好大學,尤其是頂尖學府的數量遠多於河南。那麼,底子並不差的河南為何會成為高等教育「窪地」?
2020年,河南參加高考人數115.8萬人,佔全國10.81%,排名全國第一,但一本錄取率僅為11.48%,遠遠低於其他省市,排名倒數第二。
2021年考入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學生,分數線全國最高。
從高校數量看,目前河南省有高校129所,數量居全國第四位;但從結構上看,河南與周邊教育強省相比,在師資隊伍、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存在極大差距。
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的重要性,但高等教育的短板卻一直無法解決。
在民國初年作為農業大省的河南,高等教育發展在全國范圍內也說得過去,雖然也鮮有名校,但整體實力可排進省份前十。之後由於連年的戰亂,河南各個領域的發展都不盡如人意。雖然在那個時期全國很多高等院校也歷經了搬遷,其中不乏頂尖學府,但沒有人願意遷往河南,多數到了陝甘、雲貴、四川等地。
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進行了全國高等院系大調整,當時的河南省屬於中南大區,由於區域內湖北武漢的各項條件遠好於河南省的各個城市,所以成為了大區核心城市。以當時的條件,高等教育布局無法做到全面發展,只能先重點發展幾個城市,所以河南錯失成為高教中心城市的機會。
十幾年後,在京校外遷時期,河南省又沒有抓住機會,中科大、礦大、地大紛紛落戶其他省份,要知道這些大學當時比較中意遷址河南。
不僅如此,河南自身部屬高校的發展也不盡如人意。雖然目前河南僅有2所部屬高校:戰支信大、鐵道警院(鄭大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部屬高校),但曾經的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現已並入鄭大)、洛陽工學院(現河科大)、焦作工學院(現河南理工)、鄭州糧食學院(現河南工大)、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鄭州紡織工學院(現中原工學院)都曾為部屬院校,不過現在的發展大多不太理想。
『貳』 教育是深圳短板為什麼這么說
深圳的教育與其他行業相比卻是是短板
1.深圳人力資源充足,但大學生佔比卻少深圳從前雖然只是一個小農村,但發展到現在,深圳的人口已經相當多了,雖然,大部分是流動人口,但我們不得不說的一點就是,正是因為這些流動人口,讓深圳的人力資源十分充足,但深圳接受高等資源教育的人的佔比卻很少,深圳的大學生,相比於深圳的那麼多人口,著實顯得有些少,因此,說教育是深圳的一塊短板,
『叄』 我國教育的主要短板包括哪些
1. 教育質量不均衡:盡管我國教育在整體上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城鄉和地區間的教育發展不平衡現象依然存在。發達地區享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優質師資,而貧困和農村地區則面臨教育條件較差、質量不高的挑戰。
2. 學科結構不合理:在我國教育體系中,文科和理科的重視程度存在失衡。高中階段文科受到更多關注,導致部分學生忽視理科學科發展。這種不平衡影響學生的專業選擇和未來職業道路。
3. 教育評價機制不完善:目前以考試成績為主的教育評價體系,過於強調知識記憶和應試能力,而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這種導向容易導致教育的功利性,使學生過分注重應試而忽視創造力、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
4. 職業教育不足:盡管高等教育迅速發展,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的結合仍不夠緊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難題,一方面源於實踐經驗和職業技能的缺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某些職業技能的短缺。
5. 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社會對創新、創業和綜合素質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但學校教育與實際需求之間存在差距。學校應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以上問題僅為我國教育短板的一部分,值得慶幸的是,我國教育正不斷改革和發展,努力解決這些問題,提升教育質量和公平性。
『肆』 各省教育實力排名,吧友都是哪個省的呢
第一:北京
這個公認了,基本上無論哪個專業,北京基本上都有可以排進全國前二十名的高校.
第二:江蘇
江蘇也是非常全面,短板少,而且排名大多靠前
第三:上海
名校和生源都比江蘇好,但短板多,農林類的基本是零,整體實力和江蘇有差距
第四:台灣
台竹成交四校水準不錯,也有一批其他還行的學校,歷史積累底子還好,但生源質量差,投資小是硬傷.排名註定還會往下降,但不會如經濟一樣降低得那麼快.
第五:湖北
和國家歷史布局有關,很全面,短板少,其實高教人材數量質量都比台灣強了不止一個檔次,但人材流失嚴重.
第六:陝西
和湖北一樣,和國家歷史布局有關,很全面,短板少,其實高教人材數量質量都比台灣強了不止一個檔次,但人材流失嚴重.
第七:廣東
雖然國家布局少,但得益於廣東經濟的全面發展,實力迅速增強,是國家少有的自主高教實力增強區,理工農醫文史法地哲都全面上升,但和湖北陝西相比,還有差距.
第八:山東
雖然有二所九八五大學,山東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但整體實力真只能排在第八,而且很免強,整體應該只有湖南四川遼寧的水平
第九到第十一:
湖南四川遼寧,三地水平差不多,整體實力伯仲之間,湖南的國防科大研發水平很高,但和湖南直接關系不大.湖南的中南和湖大,四川的川大和電子科大,遼寧的東大和大連理工,基本實力相當.
十二:浙江
就一所浙大是九八五,其餘差距太大.
十三:天津,雖然有天大和南開兩所響當當的老牌名校,但整體實力真只能排這個位置,不如浙江是肯定的.
十四:重慶,國家布局不少,有一批好學校,但都沒能發展起來.
十五:吉林,東北老基地,高教力量是不錯的,但一直在吃老本,再不努力,吃不了幾年了.
十六:黑龍江,同吉林一樣.
十七:安徽,好在當年中科大遷到合肥了,要不然可能在二十名之後.
十八:福建,一直就是在啃廈門大學.
十九:河南,國家沒布局,沒有一所重點大學,雖然有著一億人口的底子,但優質生源基本被外省一網打盡,鄭大都很難撿到幾條漏網之魚,河南高教難發展,不是缺錢,根子還在生源上.河南省高教實力和河南省在全國的地位極不相稱.
二十:河北:和河南類同,但人口比河南少.
二十一:江西:和河南河北類同,但人口比河北少.
二十二:山西:和河南河北江西類同,但人口比江西少.
二十三:甘肅:雖然有蘭州大學這么一所九八五大學,但全省整體實力,真不如山西江西.
二十四:廣西,和甘肅省相比,就是差了一所九八五大學
二十五,二十六:雲南和內蒙,在邊疆地區里,算不錯的.
二十七:貴州:雖然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邊疆,但真比邊疆的雲南內蒙實力差些.
二十八:新疆:雖然建立了相對全面的高教專業,也有國家全力援助的高校,但實力真比不上貴州.
二十八二十九:寧夏和海南,基礎差就不說了,人口也就幾百萬.
三十:青海:比寧夏和海南的實力還差一點,這三地歸到一檔也無不可.
三十一:西藏,不用說了,墊底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