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美術教育素質發展包括哪些方面
擴展閱讀
孩子一抱就慣壞怎麼教育 2025-02-05 19:08:55

美術教育素質發展包括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 2025-02-05 17:45:20

❶ 美術學科素養包括哪些內容

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
根據查詢臨汾中公教育網顯示,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品格和關鍵能力。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五個方面。
學科基本素養是學生或學者在本學科內所具備的基本專業素質,這些素質是通過長時間的專業訓練所形成的專業思維,通過這種思維促成基礎知識的積累,增加基本專業技能,形成專業基本經驗,從而達到某門具體學科所要前進的基本目標。包括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經驗、基本品質、基本態度等幾個方面。

❷ 美術學科素養是什麼

問題一: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是什麼如何培養 什麼是核心素養
美術學科的五個核心素養: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態度、創新能力、文化理解
素養知識基礎與結構心理,學科體系核心領域、思維方式、人格特徵――楊向東
審美態度就是是人們在審美活動進行之初的特殊的心理狀態。主體對審美對象所持的態度,
主要是心理狀態。它受時間、地點等客觀條件影響,亦受心境、情緒等主觀心理因素影響。
審美活動要求主體從日常現實生活中脫離出來,保持與實用功利無關的態度。 具有整體觀看的觀念和習慣,以聯系、比較的方式觀看整體中的各個局部和細節,發現物體之間的異同關系。
從兩個方面入手:
其一,選擇有利於形成核心素養和獲取知識的方式;其二,在將知識與技能放在情境中解決問題。
1.具有整體觀看的觀念和習慣,以聯系、比較的方式觀看整體中的各個局部和細節,發現物體之間的
異同關系;通過視覺觀看,感受特定對象的造型、色彩、材質、肌理等形式特徵,為進一步的認識和解讀鋪墊道路。
2.直覺地感受圖像的形似、同構、張力等特徵,以閱讀、搜索、思考和討論等方式,認識與解讀圖像的意圖、涵義以及表達的觀念、態度、情感。
3.從維度、材料、技法、風格及發展脈絡等方面了解圖像的類型,並加以識別、指導圖像在
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價值和作用。
4.在讀圖時代,能夠分辨、判斷、選擇和解讀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視覺文化現象和信息。

問題二:培養學生哪些美術方面的素養 那麼小學美術教育應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一、應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美是生活中合乎規律的、與其內容和諧統一的、豐富獨特的又令人愉悅的具體形象。人們認識美、發現美就必須有鑒賞能力,而人的鑒賞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經過後天的培養和訓練。且愛美是人的天性,對正在成長的少年兒童來說,表現尤為突出。通過審美教育,能使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去鑒別真偽、分辨善惡,判斷美醜。所以我們的美術教育有較多的審美內容。如:我們學習關山月、傅抱石的國畫《************》,可以使學生對祖國山河壯麗多姿感到自豪;學習徐悲鴻的《奔馬》則透發出清癯剛勁的精神美等審美課。此外,學生在美術課的實踐活動中,除了親身感受到變化多姿和造型結構美和絢麗多彩的色彩美,同時也會感受到蘊藏於自然的變化、統一、對稱、均衡、對比、調和等形式美。二、應該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型」是美術教育的基礎,也是美術的根本內容和主要手段。「型」的好壞直接關繫到美術作品的好壞,一幅好的美術作品肯定有一個好的造型。而這個造型又包括了兩種情況。一種是整幅的結構造型。這是一種比較大范圍的造型,就如我們寫作文用什麼內容來表達思想感情一樣,同樣的思想內容可以用不同的形狀物體來表示。如:同是表達人的憤怒,可以用一個人的面部表情直接表達,也可以用人的舉止和周圍的物體組合來表達。又如:同是表達冬天,有的人可能直接用大雪紛飛來表達,也有人用穿著毛衣、棉帽的人來表達等。不同的內容、物體就有不同的結構造型,也有不同的組合造型。怎樣把這些物體組合在一起才美呢?這是我們教師必須要強調的問題。一種是單個物體的造型。每一個物體都有不同的形狀,但我們可以歸納成幾種幾何圖形。如:長方形(長方體),正方形(正方體),三角形、圓形等。在實物中我們可以把現實中的大部分房子、書本、課桌看作長方體;我們的手腳支、樹木的支幹可以看作圓柱體;我們的整個頭可以看作是蛋形的圓;牡丹花可以看作圓形的等。這是物體的整體形狀,在我們學習畫畫時。教師必須先教會學生了解物體的大體造型,然後再去分小的部分造型。如:我們畫小汽車輛,可以把小汽車先看作一個長方體確定大小位置再來確定它的門、車輪的大小位置等。這樣就不會出現變形和太太的比例的問題了。三、應該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想像力也是我們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是想像力非常豐富的人,尤其是畫家、詩人、作家、科學家、天文學家,他們肯定有非一般人的想像力,才有今天的成就。想像力的培養在美術教育中有較多的體現,如根據一個場景、一種現象、一個季節、一首詩歌,讓學生畫一幅想像畫等。又如:讓學生用泥捏人的喜、怒、哀、樂等,都有是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同時在實物繪畫中,我們也要求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尤其是我們小學生,不可能畫得和物體一模一樣,也不要求畫得和物體一模一樣,這樣才能培養出學生的想像力。四、應該培養學生的色彩能力。色彩是美術教育中繪畫的基礎。要想學好繪畫,色彩知識是少不了的。色彩是表現物體形狀的關鍵,當然這里的色彩不單單是紅、藍、綠、黃、紫等,它還包括黑白。沒有色彩的對比,形狀是表現不出來的。如在同一幅畫中,如果有十個物體,十個物體都用紅色或藍色畫,這些物體是很難表現出來的。尤其是如果在色彩的明度和亮度上如果拉不大距離,這些物體是不可能在畫中區分開來的,就如同在黑暗中看物體一樣什麼也看不到。所以我們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色彩能力,如色彩的明暗、深淺等。我國的墨本就只是黑色,但在繪畫中卻分深淺五色,可見色彩在繪畫中的重要性。而且色還可以表達人的不同情感、性格等,所......>>

問題三:美術教師的專業素養有那些? 一、學科專業知識與藝術修養
作為美術教師,除了具備所有教師的人格修養和通識素養之外,當然還有其自身必備的特殊的學科專業知識和藝術修養。
(一)學科專業知識
能勝任教育教學的教師首先應具備所教學科專業知識,即「教什麼」的知識,也稱為本體性知識或學科知識。菲尼克斯建議選擇學科課程內容的標准為:1.教學內容必須來自有組織的學科;2.必須選擇能夠說明學科中有代表性觀念的內容;3.必須選擇能夠說明學科探究方法的內容;4.必須選擇能夠喚起學生想像的教學內容。[2]教師所必須具備的美術教學的專業學科知能包括美術學科專門知識與學科知識教授的理論與技能,即美術課堂所用之教學策略、美術課程設計等,兩者應內化為教師人格的一部分,完善其專業成長。
以往重視美術學科本身理解的教育取向應轉為重視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教學模式、方法也應趨於多元。學科教學應技理並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方法上應引入主題學習,注重學生專題研究能力的培養。
(二)藝術修養
藝術修養是指「對於各種藝術形態的認知、分析、判斷、情意與創作,這些藝術形態包含設計美感的人類活動及其產品」以及「個人對於藝術的解析、判斷與表現能力的綜合體。」[3]教師教育尤應注重藝術素養的提升,因為中小學美術教師面對的是廣大中小學生,擔負著培養未來具藝術素質的國民的重任,教師藝術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其學生藝術素養的成長。中小學生所需要的是美術的普通教育,美術技能之外更強調領會藝術共通規律,通過美術以涵養美感,藉助技法傳播美術理念,提高藝術修養,在教授美術技能的同時不能忽視創意與美感的培養。美術教師不是僅僅掌握一、兩門繪畫技能的「匠才」,而是具有廣闊的文化藝術視野的、不斷求取、創新的美術教育人才。
二、教育研究與教學能力
能勝任美術教育教學的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知識還包括「怎麼教」「為什麼教」的知識,即條件性知識。其中主要是美術教育教學中所運用的教育學、心理學、美術教育原理及兒童美術心理學等,為美術學科知識提供支撐;另外還包括實踐性知識,即實際的課程設計及教學策略的制定能力。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具備的課程情景知識及課堂教學知識,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予以總結、升華,逐漸成為教育教學經驗的積累。
從基礎文化知識、學科知識與教育專業知識三方面來看,美術教師所掌握的學科知識較為精深,通識性的基礎知識不夠廣博,教育類知識相對較為欠缺。現代美術教師知識結構要求寬厚的基礎知識、扎實的美術專業知識與美術教學能力相統一,具有合理的構成,以使教師具備人格的、學科的、教育的三方面專業素養。
三、專業智慧
「智慧」是多方面素養的綜合效應,是知識和技能的蒸騰升華。馮契先生倡導「轉識成智」,就是十分看重和強調智慧。教師職業的更高境界,也就在於這種「專業智慧」的涵養。
古羅馬思想家西塞羅(Cicero,前106―前43)認為,教育的目標不僅是培養具有某些專門技能的人,教育的崇高目標應當是培養使其他德行相形見絀的「唯一的優秀品質(virtus)」,是真正的至上人格的人。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借用virtus一詞來表達人所能達到的至善至美的境界。它包括人的價值、能力、學識、智慧、勇敢精神和道德修養等,是一種高度綜合的品質。[4]
上文所提到的教師專業實踐理論和多方面素養均可以升華為專業智慧。本文將其分為敏銳力、創造力、反思力、精進力與協同力五項能力及其綜合體現,以便於理解和把握。
1.敏銳力,即對美術學科發展動向、教育情境、社會環境等覺察的敏銳性,能即時做出判斷。
2.創造力,對專業智慧的形成至關重要,一是在教育教學具......>>

問題四:如何在美術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是旨在培養發展學生健康心理,從而促進個性日益完善的教育。當今學生中有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心理障礙,教育應從過去單一技能的培養改變為綜合素質的培養。美術教育作為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動,肩負著以獨特的形式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的任務。作為一名小學的美術教師,如果要成功地把美術課上成博得學生們喜愛的課,教師就要優先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因此,我在課堂中嘗試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美術教育過程中,盡可能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尊嚴,是人類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前進的潛在力量。」我們都知道每一個群體都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能輕易碰傷他們脆弱的心靈。
1、利用美術的學科特性,與學生從心底里坦誠地溝通情感,尊重學生不同的情感表達。
美術,是一種表達,是一種溝通,在創作者和觀眾之間進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從而引起共鳴。通過美術教學過程和學生坦誠地進行情感的溝通。讓他們在作品中自由地宣洩情感,不要在作品內容和形式上過多地去束縛和限制他們。比如,同樣的風景,在某同學的畫中體現出來的是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但在另一個同學眼裡,則有可能是烏雲密布,荒涼一片。這樣,讓他們把平日里所不能表現出來的各種情緒都在美術作品中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始終保持對學生的尊重與激勵,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可減輕或消除學生在學習上的心理壓力,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有利於改善學生的負面消極的不良情緒,使學生樂於學習。
2、結合美術科特點,發揮其特殊優勢,發展學生的智力,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差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就興趣而言,有的喜歡體育,有的愛好音樂,有的迷戀美術,有的傾心文學;所以要承認和尊重每個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差異。有些學生的成績不好,就會受到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批評、指責和埋怨,嚴重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心裡找不到一個平衡點,就會在負面爆發,引起學習差、紀律差、思想道德敗壞,等一系列的問題,導致越來越多「問題學生」的產生,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不要低估了孩子們(特別是成績不太好的孩子)的其他方面所潛在的創造力,有這樣一則事例:有一個男孩,成績很差,沒有任何特長,是個典型的後進生。老師了解情況後並沒有把他視為後進生,而是千方百計找出這個孩子的優點,幫助他找回失去以久的自尊。有一天,這個男孩隨手畫起來,被老師看見,老師馬上對他的畫大加贊賞(其實那隻是男孩隨手塗鴉),並幫助他修改,還推薦給當地的一家小報。男孩受到了鼓勵,從此畫畫更加用心,後來終於成為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畫家。正是因為老師發掘了這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適時加以鼓勵,才使這個被視為後進生的孩子,揚起上進的風帆。所以,鼓勵學生盡可能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正所謂「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未必就要在文化學科不見起色的成績上去耗盡他們的精力,去傷害他們的自尊。
二、通過美術教育,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們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我價值的積極表現的心理傾向,是人類健康的核心。自信心對每個人的終身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自信心可以幫助一個人逐漸建立人格魅力,擁有健康人生,走向成功。尊重他,就等於送給了他一個積極的自我概念,使他自尊、自信、自強,以良好的心態面對人生;肯定他,使他對未來更有信心,這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心理動力。
1、在教學中以表揚、鼓勵為主,及時肯定學生的成績。
心理學......>>

問題五:美術教育核心素養有哪些 美術教育核心素養有哪些
美術學科的五個核心素養: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態度、創新能力、文化理解 素養知識基礎與結構心理,學科體系核心領域、思維方式、人格特徵――楊向東 審美態度就是是人們在審美活動進行之初的特殊的心理狀態。

問題六:美術課代表的基本素質是什麼? 我認為新課程改革再怎麼改,再怎麼「新」,也不能脫離了教師這一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教師沒有具備一個教師的素質,怎麼能進入現代課堂,又怎麼能去實施新課程呢?就不可能發揮新課程所帶來的優勢。
1. 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觀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首先強調轉變教育觀念,傳統的教學比較習慣於教師中心、書本中心、課堂中心組織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忽視了學生的發展需求,如我小時候美術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讓你一味的去臨摹。但在如今的新課程下能行嗎?美術新課程要求教師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組織教學活動,注重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內在的發展需求和美術教學相吻合,實現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2. 構建超越學科的生態型知識結構。
美術教師大都具有美術專業知識和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對強調學科知識的常規教學勝任自如。美術新課程卻更強調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強調美術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強調培養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等等這些要求促使我們美術教師要緊隨社會發展,學習與美術課程相關的其他新技術、新知識,學習促進學生思維和人格發展的教育教學方法,形成開放狀的生態型知識結構,真正實現教師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3. 掌握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的互動教學方式。
在美術新課程中由於貫徹新的教育理念,格外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帶來美術課堂豐富多彩的互動教學。為了讓學生學得更主動、更積極,美術教師要根據實際不斷創設新的教學情境,營造適合學生成長的課堂氛圍,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同時,互動教學活動將不斷琺使教師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在美術新課程中,教師將是一個開拓者和創造者,多樣化和選擇性的課程要求使美術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完善自己,在課程改革的實踐和探索中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才能為自己走進新課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與新課程同行的美術教師將擁有和展現教學的青春活力

問題七:如何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一個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對學習感興趣,學習有毅力,善於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以提高學習成績。美術對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藝術素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術教師在傳授給學生美術知識的同時,更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他們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問題八:如何提高美術素養? 技術和素養確實有所區別,
僅為提高素養,確實是多讀書、多鑒賞即可,讀點美術史很有益處。

問題九:如何理解美術核心素養 在孔新苗看來,美術師資力量不足的「歷史問題」已經成為過去,眼下的美術教育也是一種「供給側改革」,需要在課程內容、課程平台、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的制度建設上與國家提倡的「立德樹人」緊密結合,需要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問題十: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是適用於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嗎 讓你了解和實踐幾何(圖形)數學,更好的運用!

❸ 分析論述學前兒童藝術教育中美術教育素質發展包括哪些方面

美術教育的根本引導點在於培養學生的正確審美觀,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新的教學大綱中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陶冶情感的功能,努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教育者們應多方面探索素質教育的發展之路,當然也要根據美術教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心理素質來促進素質教育。

(3)美術教育素質發展包括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正確認識學習美術的意義美術課程是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學生感知和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能夠促進學生的創造和技術技巧意識的形成,能夠促進學生個性化和全面發展。
學習美術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訓練,而是一種文化的學習。只有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來學習美術,感悟美術、理解美術,才能真正體驗美術的精髓,學好美術對於訓練學生觀察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力、想像力和動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好處。
還可以提高自己對藝術的修養和欣賞能力,很有美感地進行色彩搭配 (比如衣服穿著上運用色彩對比與和諧知識)等;通過繪畫還可以表達事物的另外一種方法,也可以為留住少年時代記憶另一種方式;還有工藝製作,如製作賀卡可以加深同學之間的友誼,標志設計體驗自己設計的成就感。

❹ 美術核心素養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小學美術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五個方面。

1、圖像識讀。培養孩子對藝術作品形象的審美、感知和領悟能力。

2、美術表現。培養孩子的美術造型表現能力,將美術技能和知識用來創作美術作品。

3、審美判斷。提升和培養孩子的審美、評價、判斷能力,能夠對事物的美術屬性進行分析和判斷。

4、促進情感表達和交流:美術是一種情感表達的方式,掌握美術核心素養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促進人際交流和理解。

5、培養良好的人格素質:美術核心素養強調創意、實踐和表達,這些素質可以培養人的自信心、耐心和毅力等良好品質,有助於個人的全面發展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