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長學會哪四招能讓見到陌生人不敢說話的孩子不再怯場
孩子內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太內向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例如,孩子一看到陌生人,就害怕,不知道怎麼說話,看到陌生人躲在媽媽身後,這是更不能接受的。
然後孩子出現了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正確引導?
這些方法當孩子第一次嘗試,可能會做得不是很好,或者還是因為沒有準備好而退縮。但孩子足夠的勇氣向前邁進是一個好兆頭,這時候要記得不要太著急,認為孩子還是不行,家長要耐心地鼓勵孩子,讓他嘗到勝利的喜悅,相信過不了多久他就會給自己帶來驚喜,讓父母看到他的進步。
② 教育孩子警惕陌生人的方法 怎麼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走
怎麼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走
1、要告訴孩子不要輕信別人。孩子的單純和幼稚往往是某些人利用的工具,如「我是你爸爸的朋友」「我是你媽媽的同事」等,這樣一說,孩子就容易把對爸爸媽媽的那種信任轉移到陌生人身上,輕易地聽從別人的話。告訴孩子,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外邊,遇見自稱爸爸媽媽同事或朋友的人,只要父母不在身邊,告訴他們自己不認識他們,然後離開,不要再理他們,也不要聽他們的解釋。因為,孩子的思維永遠比不上成人的思維水平。
2、告訴孩子拒絕陌生人的禮物。孩子多數對誘人的食物、漂亮的玩具和其他新奇的事物,如新鮮的游戲項目等感興趣,缺乏自製力的孩子很容易就會被誘惑。讓孩子明白,無論多麼誘人的東西,只要不是自己的,不經過爸爸媽媽同意,就不能接受;讓孩子明白,陌生人不會無緣無故地送給自己東西,自己也不能隨便接受別人的禮物。有時對孩子來說,拒絕誘惑是很艱難的。家長平時應擴展孩子的知識面,盡量多地讓孩子接受周圍事物,見得多了,孩子也就不再大驚小怪了,再加上爸爸媽媽的囑托,一般情況下,孩子會在一定程度上拒絕誘惑。如果孩子尚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那就教會孩子簡單而堅決地說:「不,我不要」!
3、告訴孩子拒絕陌生人的請求。為了取得孩子的信任,有些心懷不軌的人往往想盡辦法讓孩子上鉤。往往有人向孩子「求救」,等孩子相信自己後再進一步行動。要告訴孩子,有陌生人請求幫助的時候,讓他們去找大人、去找警察。這不是禁止助人為樂的行為,不是推卸責任,而是為孩子自身安全再提供一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