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傷仲永》和《孫權勸學》從內容和寫法上進行比較,有什麼異同
《傷仲永》和《孫權勸學》從內容上進行比較,不同在於:
1、《傷仲永》是通過寫仲永從小天資過人,但後來卻因為「父利其然也」而「不使學」,最後變成「泯然眾人矣」的事,表達了作者對這位「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矣」的惋惜之情。說明人的天資和後天成才,是與教育有必然關系的。
2、《孫權勸學》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且令魯肅嘆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記事簡練,著重以孫權的勸說之言,來表現他的善勸,來表現呂蒙才略的驚人進步,而略去二人「論議」的內容,並僅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一句作結。
《傷仲永》和《孫權勸學》從寫法上進行比較,不同在於:
一、《傷仲永》和《孫權勸學》兩文選材角度不同:
1、《傷仲永》從反面寫學習的重要性。
寫天資聰穎的方仲永因其父貪圖眼前小利「不使學」,成人後變得平庸無奇。
2、《孫權勸學》從正面寫學習可以激發人的潛能。
寫呂蒙接受孫權的勸誡,在繁忙的軍務之餘,讀書學習,使魯肅不得不「刮目相待」。
二、例舉事例不同:
1、《傷仲永》是幼年不學、竟無所成。
2、《孫權勸學》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
三、寫作技巧不同:
1、《傷仲永》是敘議結合,借事說理。
2、《孫權勸學》是以對話為主,言簡意豐。
《傷仲永》和《孫權勸學》的相同點:
1、文章中心都在於說明後天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一反一正,主題一致,異曲同工。
2、兩則故事都講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也告訴了我們學習和教育對於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要。一個人能否成材,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沒有好的後天的教育,再好的天賦也不可能得以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