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代教育思想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指以我國進入新時期以來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為背景,以近代以來特別是20世紀中葉以來世界現代化歷史進程及人類的教育理論與實踐為時代背景,研究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現實問題,以闡明我國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重要規律的教育思想。
二、現代教育思想的結構
教育思想是個系統,系統的內部有著多樣的結構。我們認清了他的結構,就可以清晰的了解教育思想的不同形式和類型。根據我國教育思想與實踐的現狀,將教育思想劃分成理論型的教育思想、政策型的教育思想和實踐型的教育思想三個部分。
(1)理論型的教育思想:指的是由教育理論工作者研究的教育思想,這是一種以抽象的理論形式存在的教育思想。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專門的系統的教育理論的指導,這是我國當前教育改革及教育現代化所必須的。理論型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是現代教育區別於古代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現代教育不斷變革、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動因。
(2)政策型的教育思想:指的是體現於教育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中的教育思想,這是國家及其政府在管理和發展教育事業的過程中以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等表達的教育思想。政策型教育思想體現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政府的教育主張,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是對我國現階段教育事業的性質、地位、作用、任務,人才培養的質量、規格、標准,以及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的科學分析和認識。政策型教育思想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主成部分,在人類教育思想和實踐的歷史發展中有重要地位。
(3)實踐型的教育思想:指的是由教育理論工作者或實際工作者面向教育實踐進行理論思考而形成的以解決現實教育實踐問題的教育思想。實踐型教育思想是整個教育思想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教育思想能夠指導和服務教育實踐的功能與作用的基本形式和環節。它對教育實踐問題的研究,解決教育活動的技術、技能和方法問題,而實現教育思想指導和服務於教育實踐的功能。
三、現代教育思想的功能
教育思想適應人們的教育需要而對教育實踐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所發揮的作用是教育思想的功能。教育思想的功能有:認識功能、預見功能、導向功能、調控功能、評價功能、反思功能。
(1)認識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是對教育事物的認識功能。它在於啟發人們的觀察和思考,提高人們的認識能力,形成人們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觀點,從而使人們成為擁有教育智慧的人。
(2)預見功能是說教育思想能夠超越現實、前瞻未來,告訴人們現實教育的未來發展前景和趨勢,從而幫助人們以戰略思維和眼光指導當前的教育實踐。教育現象與其他社會現象一樣,具有規律的演變過程,現實的教育發展既存在著與整個社會發展的系統聯系,又存在著與它的過去及未來相互依存的歷史聯系。由於這一點,把握了教育規律的教育思想就可以預見未來顯示其預見功能。
(3)導向功能。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是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和形式,教育思想通過論證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而指導人們的教育實踐,從而發揮導向功能。
(4)調控功能。教育思想可以超越現實,超越經驗,能夠以客觀和理性的態度去認識市和把握教育規律的本質和規律。人們必須以理性的精神、科學的態度和民主的方法,去傾聽不同的教育思想、主張、意見,並且及時地調控自己的教育活動及行為,從而科學合理地開展教育活動,這樣就是發揮了教育思想的調控功能,就能保證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5)評價功能。教育思想能夠把握教育與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揭示教育與人與及社會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性,從而為評價教育活動的結果提供理論的依據和尺度。用先進而科學的教育思想經常評價和指導教育實踐,可以促進教育過程的科學化、規范化,從而提高教育的質量、效率和效益。
(6)反思功能。教育思想可以促進人們進行自我觀照、自我分析、自我評價、自我總結等,使教育者能夠客觀而理性地分析和評價自己的教育行為及結果,從而增強自我的教育意識,學會自我調整教育目標、改進教育策略、完善教育技能等,最終由一個自發的教育者變成一個成熟的教育者。這就是反思功能。要學會反思就要學會教育思維,形成教育思想,擁有教育素養。教育思想比起教育經驗來有著視野開闊、認識深刻等優越性,更有利於人們增強自己的教育反思能力和素質。
『貳』 如何構建有效的「對話」課堂
一、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對話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形式上的對話
這種無實質性內容的,形式上的對話較普遍存在於語文課堂教學中,它有兩種表現:最常見的一種是「一呼百應」式的對話。另一種較為常見的形式是經過特殊「包裝」的課堂交往。這在實質上並不能激發學生高層次的思維活動,絕大多數問題學生僅憑借死記硬背的知識就可以回答,對學生的思維活動產生不了有效的促進作用。
(二)做作式的對話
語文課堂教學中造作式的對話是一種人為包裝的對話。在這種對話中增加了一份人為造作,少了一份真實自然。比如,在一些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創設師生對話互動的氛圍,不注意引導從學生認知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是用與語文關聯不大的表演藝術的方式、方法來造作課堂的對話。
(三)壟斷式的對話
壟斷化的對話有兩方面的表現:一種表現是教師掌握課堂對話的絕對主導權;另一種壟斷形式表現為課堂上師生對話的機會總是被少數學生佔有,多數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往往得不到任何機會。
(四)單一式的對話
單一式的師生對話集中表現為教師組織教學活動過程中大多採用「師班互動」形式。《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語文課堂教學中單一的「師班互動」的對話形式,違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不利於學生語文個性化閱讀學習活動的開展,不利於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上述四種不真實的互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盛行,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被壓抑,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尊重,因此他們會越來越不願意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缺乏學習的熱情,進而厭惡語文學習;由於沒有了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缺少了對話與溝通,缺少了生機與活力,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就無法實現;教師的教學失去了與學生真實對話的快樂,因而傳統的職業性增強,相應的新課程賦予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專業性角色大大降低了,這不利於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和健康成長。
二、建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的師生對話
(一)教師與文本的對話
教師與文本的對話的任務有二:一是產生教學的思路。把一篇課文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會,就不得不依靠對話時所產生的教學靈感。教師與文本對話得熟練,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二是引導多元感悟。依據新課標,我們認為多元獨特體驗,不能僅希望出於課上學生臨時「冒」出,最好是在課前老師有所預料。一來可為教師上課時正確評價學生做准備,二來是在學生課上只有一元理解時,可深入引出多元。為此老師要設法對文本的多元理解,不能從一個角度去理解,應站在學生的多元角度去理解文本,因此產生多元的教學方法。
(二)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可見,新識標理念下的語文教學呼喚學生的閱讀實踐,呼喚生本之間的充分交流與對話。別為每一位學生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都有各自注重的焦點、程序和方法,他們總會以自己的思想認識、情緒態度、興趣愛好來評價賞析。學生對課文的鑒賞,都會有不同的情感體驗。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巨大的空間,引領學生親歷閱讀過程,多元解讀,與文本直接「對話」。
(三)學生與教師的對話
如果教師未能充分認識對話的實質,簡單的理解為只要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就是師生對話,而不考慮是否真正啟動、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是否體現了追問和啟發的精神。那麼教師就只是為了營造一種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氛圍而專門提問一些記憶性的,卻根本無須調動學生思維的問題。對話式課堂教學實際上向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教師要善於利用課堂中的現場資源,引發學生「對話」的契機。
(四)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叄』 教育學應該討論哪些問題
教育學應該討論的問題
、簡述生產力發展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
⑴生產力的發展為教育發展提供了基礎性條件。⑵生產力的發展制約著教育目的。⑶生產力的發展制約著教育教學內容的選擇。⑷生產力的發展影響著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⑸生產力的發展還決定著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
2、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方針是什麼?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什麼叫教育理念?簡述現代教育理念的基本內容。
教育理念:教師對教育工作本質理解基礎上形成的關於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
1)新的教育觀。教育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充分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讓學生生動活潑的全面發展。
2)新的學生觀。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的接受者,而是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能積極主動參與教育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
3)新的教育活動觀。教育活動具有雙邊共時性、靈活結構性、動態生成性、綜合滲透性
4、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有哪些?
⑴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⑵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⑶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⑷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
5、簡述教育的起源簡述教育的起源
(一)神話起源論:認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創造的(二)生物起源論:認為生物競爭的存在是產生教育的基礎。(三)心理起源論:認為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模仿。(四)勞動起源論:認為教育起源於人類特有的生產勞動。(五)生活需要起源論:認為教育起源於適應和滿足人類社會生活需要。
6、簡述學生的本質屬性
(一)學生是人(1)具有主觀能動性;(2)具有各自的思想感情;(3)具有獨特的個性
(二)學生是發展中的人(1)具有身心發展的全面性;
(2)具有發展的潛在可能;(3)具有獲得成人教育關懷的需要
(三)學生是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人(1)學生以學習為主要任務;(2)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3)學生所參加的是一種規范化的學習
7、簡述教師職業的社會作用與任務
作用:⑴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的傳播者。⑵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⑶教師是人的潛能的發掘者。
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全面實現教育目的。
教師的具體任務包括三方面:⑴教師必須搞好教學工作;⑵教師要做好班主任工作;⑶教師要關心學生健康。
8、古代教育與現代教育主要有哪些區別?
古代教育的主要特點:
⑴專門的教育機構和執教人員。⑵鮮明的階級性和嚴格的等級性。⑶教育與生產實踐的分離與對立,鄙視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輕視生產知識的傳授。⑷文字的發展和典籍的出現豐富了教育內容,提高了教育職能。⑸教育方法崇尚書本、呆讀死記、強迫體罰、棍棒紀律。⑹官學和私學並行的教育體制。⑺個別施教或集體個別施教的教學組織形式。
現代教育的一般特點:
⑴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特徵。⑵教育的廣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長。⑶教育形式多樣化。⑷終身教育成為現代教育的共同特徵。⑸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觀念、教師素質的現代化。⑹現代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全面教育,反映在培養目標上則是人才的通才性和全面性。
9、簡述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作用和特點
家庭教育的主要作用和特點:
作用:⑴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篇章,是個體社會化的奠基教育。⑵家庭教育可以起到影響和調整學校教育的效應。⑶家庭教育使兒童受到始終如一的道德熏陶。
特點:家庭教育具有先導性、感染性、權威性、針對性、終身性、個別性等特點。
學校教育的地位和特點:
地位:⑴學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體形式。⑵學校教育是培養人的專門場所。⑶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的導向和樞紐。
特點:⑴學校教育職能的專門性;⑵學校教育作用的主導性;⑶學校教育組織的嚴密性;⑷學校教育內容的全面性;⑸學校教育活動的有效性;⑹學校教育形式的穩定性。
10、國外主要教學論流派有哪些?
赫爾巴特的傳統教學理論、杜威的實用主義教學理論、布魯納的結構教學理論、馬斯洛的人本主義教學理論
11、簡述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①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與方面作出社會性規范 ②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③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價值,而且具有延時價值 ④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12、學校智育的任務有哪些?
⑴向學生傳授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⑵培養訓練學生形成基本技能,使學生獲得在日常智力和體力活動中常用的活動方式,如學習技能、操作技能、社會活動技能等。⑶發展學生的智力,包括觀察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維能力等,其中核心是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13、簡述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
①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包括:新的學生觀和新的教育活動觀等 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加工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交往能力等 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4、簡述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轉變課程功能;調整課程結構;改革課程內容;改善學習方式;改革評價體系;改進課程管理。
15、未來教育發展趨勢?
1)教育地位更加突出,各國都把教育放在國家發展的戰略地位;2)重視科教興國,強化科學教育;3)積極推行義務教育,努力實現教育機會均等,加強民主化進程;4)強調創新學習;5)教育面向未來,建立終身教育的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