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理想教育的三個方面
【吳傑明專欄】
求真 向善 唯美
——理想教育三原則
原創作者|吳傑明(江蘇·鹽城·射陽縣高級中學教師發展處)
首先,請大家隨我一起界定一下我們將要重點討論的幾個概念。
我們這里所說的「理想教育」不是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並且鼓勵學生為理想而奮斗。我們的所說的「理想教育」准確地說應該是「理想的教育」或者是「關於教育的理想」,比如猶太人教育的理想是:
1、幫助孩子確定人生目標;
2、重視苦難教育;
3、教育孩子從愛書開始;
4、尊師重教、求職探索;
5、勤奮好學,挖掘潛能;
6、勤勉懷疑、培養創造性才能。
「真」是什麼?「真」是自然、社會、人生的本來面目,是客觀存在的規律性。「善」是道德感的體現。善心激發良知,進而做出對別人有益而適當的行為。良知每個人都有,但是未必能夠起到好的作用,所以需要善心來激發引領。「真」與「善」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是和諧統一的,但「真」是是非觀,「善」是道德感,真的未必就善,善的也未必就真。「美」是從感知與情感出發的,是人們從自我需求出發,對理想境界的崇高評價。「美」是對客觀規律的嚴格遵從,更是對自我意志的充分肯定。「美」有普遍性,更具個性化;「美」有現實意義,更具理想色彩;「美」強調知識傳承的同時,更重視思想觀念的創新。
我們發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研討教育理想,總是從一定的理論框架出發,完全按照我們先入為主的想像,一廂情願地搭建理想教育的宏圖偉業。比如我們對學科教學目標的描述,就先後有過「雙基」、「三維目標」、「核心素養」等不同的說法。理論上,我們搭建不斷向上、日臻完善的一個個階梯,准確而完美,可實際上,我們規定了的這一個個目標是否得到重視、是否能夠實現卻查無實據,或言之不詳。我們今天將要研討的「理想教育」必須是從既有的教育現實出發,從教育現實的反面去發現與審視值得我們重視與追求的教育理想。
理想的教育應該是「真」的教育。縱覽我們當前的教育現實,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的前前後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還真的當不起一個簡簡單單的「真」字。我們補寫教案,應付檢查;我們編造材料、只求達標;我們購買論文,申報職稱;我們有償家教,謀求暴利。我們想的一套,做的一套;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自己一套,別人一套;今天一套,明天一套,早就忘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身教勝於言教」的古訓。
關注核心素養,推進素質教育是當下教育界叫得最響的口號。領導講話,專家著書,校長發言,說的都是素質教育,可到了教師和學生這里,最要命的還是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它好看,可架不住應試教育它實惠。最後我們把教育工作弄成了兩張皮:素質教育要搞好,那是要給別人看的;應試教育更要搞好,那是要為自己考的。我們一邊鼓勵走班選課,培養興趣特長,一邊統一考試內容,嚴格選拔標准;一邊提供社會實踐,培養動手能力,一邊機械灌輸知識,反復訓練技巧。教師平添一忙,學生平添一惑。素質教育說得那麼好,可應試教育還是這么忙啊!
尊重教學自主權,為師生減負也是當下教育界叫得最響的口號。可教學能自主嗎?師生減負了嗎?政治方向、課程標准有黨和政府管著,教材編寫、教學方法有專家學者管著,課堂模式、作息時間有校長管著,就算是教學進度、作業布置這些細枝末節那也是有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層層級級地管著的,真正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組織者與推進者的教師其實是完全不由自主的。他們循規蹈矩、亦步亦趨。統一教材,統一進度,統一模式,統一作業,在如此「大一統」思想的指引下,做完上級要求的素質教育評價,再做不能不做的月考成績統計;做完學校要求的課堂教學模式檢討,再做不能不做的學生練習錯題訂正。工休全無,夜以繼日,在畫好的圈子裡跳舞,在已有的字跡上描紅,完全沒有了教師能夠發揮自身特長、形成自身教育教學風格的時間和空間,哪裡還有所謂教學活動的自主權與創造性?
筆者在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學生涯中先後在三所普通高中工作過,也多次去市縣內外、省區內外多所普通高中考察學習過,雖不能說見多識廣,但足以發現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各級各類普通高中的圖書館與理、化、生實驗室竟大多形同虛設。圖書館里的圖書積滿灰塵,缺乏更新,除極個別的情況下有人借閱圖書,其存在的全部意義就是編造過程資料,接受相關檢查與驗收。理、化、生實驗室也是只建不用,徒有其名,以利過關,評星晉級是它們能夠存在的全部理由。每一次檢查驗收,檢查人與被檢查人互有默契,心心相印,不管是什麼檢查項目,只求有,不求真,你好我好大家好。我經常感到非常奇怪:為什麼檢查組只看物化的場所、設備、圖書、器材、葯品,而不努力驗證具體活動、相應成果及學生素質呢?他們甚至只要翻看一下理化生實驗室相關器材、葯品的報廢記錄及消耗流水也是能夠發現不少問題的,可事實卻是星也評了,級也升了,問題還是問題,憂慮還是憂慮。
「假」字橫行,花樣翻新啊!升學重壓下的各種怪異現象日甚一日,完全背棄中外聖賢對於理想教育的企慕與期許。教育教育本是極簡單的事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里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上施下效之所以能夠使子作善,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堅持表裡如一、持之以恆的真實與真誠。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說過這樣的話:「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之先生用一個「真」字燭照了虛假教育的偽善與優質教育的精髓。作為崇高教育理想的踐行者,我們每一個教師,特別是教育教學工作的組織者與領導者都應該牢記陶行知先生的話,以「真」字作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學生求真知識,學真本領,養真道德,說真話,識真才,辦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
理想的教育應該是善的教育。教育的本質特徵與終極目標本來就應該是教師用自身良好的人文素養積極主動地去影響與改善學生的個性品質,可時下我們通行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方法卻已經完全走向了教育本質的反面。全社會極力標榜的成功教育背負上了很多跟教育無關的內容:升學、就業、致富、成名成家……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一個普遍心態就是過於迷信教育技術,迷信教育的目標是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手段實現的,結果導致中國的家長很累,教師很累,孩子也很累,而教育的生產力卻很低下。
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基礎教育以提高應試能力為導向的突出問題愈演愈烈,教學目標以分數為本,教學內容強調知識為重,教學方法以知識點教學為體系,強調在群體教學中通過競爭促進學習,普遍實行的以分數論輸贏的學校及教師實績考評制度又不斷將這一導向推向極致。在教師、家長和全社會的功利性目標導向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漸漸遠離教育「養子作善」的育人本質,淪落成為老師們養家糊口的手段與孩子們將來謀取理想職業的敲門磚,教育倫理也因基礎教育的拔苗助長、急功近利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從表面上看,教師努力工作,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可實際上呢?目中無人的教學工作只是他們謀生的手段與晉升的依據。他們要依靠學生更好的考試成績,打敗競爭對手,為自己求得更好的生活環境與更大的發展空間。
停留在知識和技術層面的教育是工業文明的產物,在相當長的一段的歷史時期里,知識和技術層面的教育確實起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迅猛發展的巨大作用。但這種「目中無人」的畸形教育過於執著地倚重教育者自己的大腦和已有的知識體系,千方百計地將既有的知識和自己的理念灌輸給受教育者,而不是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應另外一顆心靈,不願意守望和引領孩子們求真向善的生命潛能。這種急功近利的教育觀過分誇大了教育者的推動與促進作用,忽視了受教育者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甚而至於把受教育者看成是可以任意雕琢的器物,以為可以完全操控受教育者的價值觀構建。這就導致很多老師和父母,盡管說了很多至情至理的好話,卻就是說不到孩子心坎里去,一顆至真至善的心對著另一顆清白無辜的心徒呼奈何。由於我們過分重視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訓練,忽視或是淡化了學生優良品德的修煉與完美人格的造就,在我們的基礎教育生態中,人格理想、社會責任、公共意識的日益淡化,個人主義、本位主義、享樂主義滋生蔓延,拜金主義、拜權主義、分數掛帥、文憑至上、投機取巧、自私自利、師德敗壞、學術造假、消極頹廢、驕橫暴戾、一意孤行、違法犯罪等有違教育根本宗旨的反常行為愈演愈熱,師生沖突頻發,家校矛盾激化,平靜和諧的教育氛圍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各種各樣教育活動的短期行為與功利操弄已經嚴重破壞了莘莘學子的可持續發展與教育事業的可持續進步。
筆者前幾日巡視課堂,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只見一後排男生,身穿一夾克,背後竟赫然印有一大大的「龜」字,驚詫莫名。雖說,「龜」字在遠古時代和異邦日本曾有過「長壽堅韌」的文化內涵,但在當下的主流文化語境中,「龜」字卻是用作罵人語,是羞恥無能的象徵。唐時樂戶皆著綠頭巾,而龜之頭亦暗綠色,後遂稱著綠頭巾者為龜。又以樂戶妻女皆歌妓,故俗稱開妓院及縱妻行淫者為龜。如:龜奴、龜子等。無論如何,衣衫之上著一「龜」字總不是一件十分光彩的事情。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事後將此見聞分享於同事,竟又聽聞了更多更加讓人拍案驚奇的怪事:某地一校園之中,中心路上,竟有高中女生,穿著印有「過期少女」、「無惡不作」、「全員惡人」等字樣的文化衫,招搖來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如此日日穿著,時時見聞,這是多麼強大的心理暗示與文化濡染哦!香花佳木毀於野,惡草荒蔓彰於世,我們於不知不覺之中放棄了的青少年思想文化建設的主陣地竟被骯臟污濁的世俗文化、江湖文化佔領了。
教育是為未來社會准備人才的,教育需要烏托邦。與時俱進的教育應該以育人為先,要不遺餘力地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的個體發展與品德修養,要十分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與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者應該是具備一定夢幻色彩的理想主義者,教育者的視野里不能只有知識與技能,比知識與技能更加重要的是人性的完
Ⅱ 教育理想
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教育理想。我的教育理想是這樣的。
一、理想中的教育有人文教育、學科教育、公民教育
一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為出發點,每個人都應該接受人文教育。總體而言,我們目前的人文教育還沒有形成完備的體系。
二是學科教育。當今的教育偏重學科教育,這導致一些學生有知識無智慧、有慾望無理想。
三是公民教育。我們總感慨發達國家人員素質高,我以為這是他們重視公民教育的結果。而我們周圍有些人素質低,公德意識差,這是幾十年來我們忽視公民教育的結果。基礎教育階段加強公民教育刻不容緩!
二、理想中的學校有德才兼備的教師、心理咨詢師、營養調配師
一是有德才兼備的教師。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能夠遇上一個好老師是他一生的幸運。在我理想中的學校里,教師是一群「敬業愛崗,業務精良,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天使。他們是派往兒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是延續文明香火的人;他們言傳身教,潤物無聲;他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品德修養和習慣養成。二是有心理咨詢師。學生是一個個正在成長的生命體,他們的身體在發育,性格在養成,精神在成長。他們渴望長大,但諸多問題糾結於心,這就需要有專業的心理咨詢師走進他們的世界,引導他們成為身心健康的人。
三是有營養調配師。營養調配師這一角色在當今學校工作中顯得
尤為重要。因為學生正處在長身體的時候,如果營養調配師能根據每個學生的身體情況,制定出個性化的配餐方案,那麼,學生的身體將會得到最好的呵護,學生將能健康地成長。
三、理想中的教師有學習力、審辨力、教育力
一是有學習力。有人說,三十歲以前看學歷,三十歲以後看學習
力。一名教師,起點低不可怕,知識結構不全也不可怕,最怕的是拒絕學習。一名具有持續學習力的教師,就能不斷地成長、成熟,並走向成功。
二是有審辨力。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和海量的信息,我們的教師要有審辨力,要能獨立思考,准確判斷事物的真假善惡,要有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發現問題背後的問題的能力。
三是有教育力。教師要喚醒學生對美好人生和幸福生活的嚮往;激勵學生求真、向善、尚美;用高尚的品德和豐厚的學養去影響學生,讓自己成為學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四、理想中的校長有情懷、定力、行動力
一是有情懷。此學校管理者應該對教育有宗教般的情懷。唯其如用心經營好學校,把師生的成長、學校的發展時時放在心上。
二是有定力。校長有定力,就不會被浮躁的社會風氣和教育內部的功利裹挾。校長要學習鄭板橋《竹石》一詩里的竹子精神:「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校長要盡最大的努力讓所做的一切接近教育的本質。
三是有行動力。校長作為管理者,需要以行動服人。校長的行為是一種示範。校長要排除非教育因素的干擾,和老師們一起努力向前。
新時代需要每個教育人心懷理想,腳踏實地。只要我們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去做,我們的教育理想就能成為現實。
日記本
相關推薦
希望同事的職稱能順利過去
閱讀 925
【班級管理】班級學生早戀了!
閱讀 467
#每天一本書+一頁筆記# 1402《不熬夜不死背睡前1分鍾驚人學習法》
閱讀 934
難道無緣無故感冒了?
閱讀 1344
你不在,娃娃乖的很
閱讀 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