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傳授知識與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從來就是結合在一起的。體育教學主要特點在於任何一種知識的接受和理解都需要作為學生的親身體驗實踐。這就充分地顯示出體育的活動性,正是由於這種活動性,才能更容易表露學生內心世界,從他們的行為中可以了解其性格品質。體育的這一特點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正是由於這種特點,體育教師更應該加強對學生道德意識的培養,在活動中使學生知、行統一。
一、 體育教學在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體育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需要克服困難和具有堅忍不拔的意志以及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還要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等。因此,體育本身具有很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一) 對學生的意志品質形成的左右手作用
1、 對自覺性形成的作用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利用教材中的知識和生動、形象、鮮明的事例(如體育的目的任務及重要性;我國體育健兒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來激勵學生。)通過這些去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由動情而曉理,有曉理而意行。通過這些教育,使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而好好學習。
2、 對果斷性形成的作用
體育運動中的果斷性是非常重要的,在體育運動中,各種突發事件都需要運動員果斷地處置,甚至不容猶豫、不假思索,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故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就要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果斷性,提高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3、 對自製力形成的作用
高爾基說得好: 小小的剋制,也會使人變的強而有力。 體育運動中許多情況下都要求運動員有較強的自製力,冷靜地對待各種矛盾、問題,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就需要加強對學生自製力的培養。如在體育教學中,站隊集合要求 快、靜、齊 ;列隊練習做到步調一致,排面整齊。故我們通過長期不懈地嚴格要求,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製力。
4、 對堅忍不拔的意志形成的作用
體育運動必然會使身體疲勞,在身體疲勞的時候,人的意志品質就非常重要,所以體育運動的成功往往包含在 再堅持一下 的努力之中,體育教師應時刻嚴格要求學生,通過每一堂課、每一次聯系,逐漸培養學生的堅忍不拔的意志。
(二) 對高尚品德形成的作用
體育運動是運動員的生命。體育運動中嚴格組織紀律性、誠實比賽、按規則辦事、發揚團隊精神,互相幫助、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等優良品德的形成都離不開體育教學中對青少年的教育培養。
(三) 對思想作風形成的作用
學校學生的思想作風好壞,直接影響到一個學校的校風和課的質量。體育教學中,制定的課堂常規,對學生的上下課形式和整隊、考勤和請假,安全保護和有關衣鞋服裝的規定,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好思想、好作風。
二、 體育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一) 根據教材的特點注意引導教育
學校體育教材分理論和實踐兩大部分,理論部分的教材內容都有鮮明的思想性。如體育的目的和任務,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的正確認識,樹立為四化建設鍛煉好身體的思想,把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為實現新時期總任務做貢獻結合起來;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和方法可以啟發學生敢於在各種不同條件下堅持鍛煉,提高身體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因此,體育基本理論教材是教師有目的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課中,有計劃地、統籌地安排好每學期的體育理論課,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體育教材的實踐部分是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屬於體育運動的技術。每個技術動作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在課中應充分利用寓於教材和課中的各種課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種器械體操、跳躍項目便於培養學生勇敢精神;籃球、排球項目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維護集體利益,自覺遵紀守法和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如本人在教授800M長跑時,把技術動作認真講解示範並提出了練習的要求,注重強調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緊張、畏懼和怕苦心理,運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體力好,感覺也不錯,以達到穩定情緒的目的,用注意力轉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轉移到調整呼吸的節奏上來,這樣一來既促進了他們充滿信心地去完成任務,也使他們在努力完成任務時進一步磨練意志品質。
(二) 認真抓好課堂常規教育中的思想教育
在體育教學中,利用各個課重要環節,進行課堂常規教育,使課堂課常規化、制度化,通過課堂常規的建立和貫徹,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組織紀律、思想作風和安全教育,逐步養成學生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和一些優良的思想品質。課的開始要對學生進行動員,提出本次課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項,結束時要進行講評總結。通過動員,對他們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通過競賽和游戲,培養他們集體主義精神和果斷、機智、勇敢、頑強的優良思想品質;通過隊列隊形練習,可以培養他們組織紀律性和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們反應速度、動作準確和協調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還體育器材和整理場地,可以培養他們熱愛集體、熱愛公益勞動和愛護公物的良好品質。這樣一來,將思想教育同體育教學中的組織與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利於提高課質量,有能增強思想教育的效果。意志品質的形成總是和克服困難相聯系的。在課練習中增大難度、強度,使他們的意志品質在完成各種所能承受的運動中得到磨煉。學生在課堂練習中處於運動的狀態,他們的思想品質上的各種弱點也會在練習強度和課的不斷深入過程中表現出來,針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及時教育。
(三) 注重榜樣教育
運用體育先進事例進行榜樣教育:通過介紹我國體育健兒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所取得的新成績,優秀運動員刻苦訓練,為祖國爭得榮譽,使我國在國際體育史上產生了深淵的影響等,使學生在平時鍛煉及學習中,能夠以這些體育健兒為榜樣,不怕苦,不怕累,從而達到良好的課效果。學生的榜樣教育:每年全校都要評選各類的積極分子,而體育積極分子應該佔全校學生總數的2%左右,這對推動學校的體育教學起到了促進作用。教師的自身榜樣作用:教師的思想品行和業務水平,包括文化素養、課風格、言行儀表、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品質都對學生產生影響。當學生意識到從教師身上看到了他們所希望的形象時,就產生了積極的榜樣教育的效果。如課堂中,教師勇於吃苦耐勞,不怕苦累,不怕太陽曬,不怕風吹和寒冷,工作認真負責,准備活動和同學們一起做,示範認真規范,盡量滿足同學們的要求,練習時積極為同學們當陪練,耐心幫助後進的同學等。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先做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激勵同學,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三、 結論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是主導,一切活動均通過教師作用於學生。如何把德育、體育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關鍵在於教師。這就要求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切實把德育放在第一位,結合體育教材所蘊涵的德育因素,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把德育貫穿於整個體育教學中。
2. 體育教學中如何教書育人
我對體育教學深有體會,有一些意見與想法想和大家分享分享,讓大家了解一下體育教學怎樣教人,怎樣培育學生的。。
體育教學中如何教書育人
一、體育中的道德品質 教育
體育是一種行動的教育。通過體育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有利於培養組織性、紀律性、集體主義等道德品質。在體育活動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難,勇敢奮斗,有利於培養勇敢、堅毅、果斷、機智等意志。這些道德品質和意志,在體育的實際活動中,比在教室里的學習中更容易表現出來,教師針對學生的種.種表現及時向學生進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課程更實際。因此,許多國家在制定學校體育目的任務中,都提到注意發揮體育的教育作用,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
原蘇共中央和部長會議的決議(1966年)曾指出:「體育是形成人的道德和精神面貌的積極社會手段,促進人的全面協調發展……。」美國確認「學校體育是一種潛力巨大的教育力量。」芬蘭提出體育「在道德和社會教育方面,能培養與社會接觸的能力,為他人著想、為人正派的品質。」紐西蘭也十分重視學校體育的教育性,提出「體育不單限於身體的(范疇),而且在教育的范疇內把它做為更廣泛的教育手段有效地利用,體育不僅以肌肉發達為目的,更廣泛的目的是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和他人比較,學習互相指導,互相幫助,贊揚對手的成功,獲得自由支配身體的喜悅……
體育不僅有助於孩子們的健康,而且在更廣泛更全面的教育過程中佔有一定位置」。盡管各個國家的社會情況不盡相同,帶有不同階級的政治色彩和意識形態,但都一致確認體育的教育因素,重視通過體育培養年輕一代的道德品質。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對學生進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教育,是學校體育的一 個主要任務。體育的目的,簡單地說,就是:「鍛煉身體,建設祖國,保衛祖國」,學生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不僅是為了個人的健康、長壽,而同時肩負著社會責任,把參加體育鍛煉與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祖國、熱愛勞動相聯系。
通過體育能卓有成效地育人,這是已被實踐多次證實了的。體育具有通過各種活動培養一個人的優秀品質和優良道德作風的功能,這種特殊功能,是其他學科和活動所不可比擬的。人在從事體育活動,尤其參加運動競賽時,情緒往往興奮高漲,其潛在的品質和思想作風最易真實地表現出來,而規則、裁判、道德、精神文明規范等都是有效的教育 措施 。而且這種教育過程是在極為自然,生動活潑的活動中進行的,所以一般都會收到較好的效果。運動場上不僅可以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和頑強的意志品質,而且可以培養遵守紀律,服從裁判、禮貌待人、顧全大局等好作風,這些,對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起著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是塑造「四有」人才的重要方面。
二、體育中的終身體育思想教育
由於體育已逐步成為現代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成為人們度過餘暇時間的重要內容。因此,人們對於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賦予新的意義,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僅在體育課上學習和運用,而且強調進行課余時間的體育活動。這樣就要求學生更好的掌握鍛煉身體的理論和 方法 ,培養學生具有參加 體育運動 的能力和正確的態度。
不少國家對此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英國提出「養成用積極、快樂的態度渡過餘暇」。美國提出「發展有益的而且有生氣的身體娛樂活動,是當代社會的需要」。日本提出「培養和樹立學生一生能夠繼續參加運動實踐的能力和態度」。
原蘇聯提出「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進行代育鍛煉的技能和習慣,」「在高年級培養學生組織比賽和裁判能力」。我國在新的學校體育目的任務中也提到了終身受益問題。這就給我們體育教育提出新的課題,就是要強調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激發他們參與意識,並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體育屬於 文化 范疇,體育運動屬於高尚的文化活動之一,對體育有沒有濃厚的興趣和 愛好 ,是衡量一個人的文化素養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養成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可以豐富自己的業余文化生活,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深有稗益。
體育的終身受益的任務,還要強調對學生掌握實用能力的教育,要重視多種能力的培養。比如:指揮隊列的能力、組織小型體育活動的能力、體育競賽的基本裁判能力、處置簡單的運動損傷的能力以及指導他人參加體育實踐的能力等等。
學校體育是社會體育的基礎,學生在學校所受到的體育教育,將會延續到社會。
學生步人社會後將從事各種職業。健康的體魄將為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於社會打下物質基礎,而他們所掌握的體育知識,也為事業的成功和開展社會交往創造了條件。
三、體育中的美育教育
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觀點和美好姿態的教育過程。由於體育運動本身的特點,可以在體育教學和其他體育活動中進行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美育。各國正是從這一觀點出發,從不同角度將美育列入學校體育的目的任務之中。芬蘭明確提出「體育可以為美育提供可能性」。紐西蘭提出學校體育目的之一就是「幫助學生能輕快,優美地進行運動」。英國關於學校體育的目標中列有「美的理解」的內容。原蘇聯提出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外表整潔,舉止端莊」。並且強調身體發展在美學方面的重要性
體育無論實在德智體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能夠做好體育的建設,就是對國家發展的一項重大支持,體育教育任重而道遠。
3. 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體育精神
一、激發運動激情
教師要激發學生的運動激情,積極引導他們參與鍛煉,使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精神和身體上的滿足。一是要精心設計活動。通過體育課、課間操、業余鍛煉等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體育意識、體育習慣和體育能力,使他們身心得到全面發展。而學生能否快樂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很大程度取決於教師對活動的先行設計。二是要豐富組織形式。體育活動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的多樣化以及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的趣味性,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從而可以調動他們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三是改變評價標准。由於學生的身體素質是參差不齊的,如果教師用傳統的體育評價標准去衡量一個學生,即使這個學生再怎麼努力也不會「及格」。因此,我們對學生可以「不求完美」,讓他們對學業有輕松的感覺,從而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發展自己的特長。
二、養成體育習慣
習慣是在長時間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和傾向,而體育習慣更是一種自發的、能使人從中獲得快樂的行為。因此,教師要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一是要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其實,不是任何一種活動都是體育活動,也不是任何一種體育活動都能鍛煉身體和增強體質。不懂得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不僅會影響鍛煉效果,還有可能損害身體健康。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把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學生。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階段,運用不同的鍛煉手段和方法,引導他們進行科學的身體鍛煉。二是要促進學生良好運動習慣的形成。
良好習慣的形成是意志與毅力的結果,只有經過嚴格要求、反復訓練和努力實踐才能達到目標,同時必須與培養學生對活動的興趣、愛好相結合。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必須努力盡可能堅強地形成學生良好的習慣,但為了達到這種目的最重要的還是正當行為的不斷練習。」因此,要由易到難、由單項到系列、由部分到整體,堅持不懈,反復訓練,使學生逐漸養成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
三、培養鍛煉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是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應將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師除了要進行技術教學外,還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使他們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有關的體育知識,調動他們的運動興趣,促進他們鍛煉的積極性、自覺性。同時,要培養學生對練習次數、運動時間、運動強度等有較好的自我調控的能力,從而使鍛煉成為他們的自主活動,為他們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營造體育氛圍
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因此,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加大宣傳力度,使學生得到不同形式、潛移默化的體育影響,從而提高他們對體育的認識並轉為體育行為,進而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體育宣傳的渠道和方式很多,如:開展各種各樣的體育講座、開辟體育常識櫥窗以及指導學生收聽廣播、觀看電視中的體育節目等等。
總之,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不能僅限於思想和認識上的主觀引導,更重要的是必須使學生在實踐中能主動建立對體育的正確認識、意向和看法。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注意趣味性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讓學生學會自己愉悅自己,就能把體育課上成「育體」課,從而促進他們體育觀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