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家長該如何在女兒性教育方面起引導作用呢
1. 從小就要給女兒一個自信的環境,培養女稿頌兒的伏搏自信心,讓她學會獨立思考,並且堅持自己的立場。
2. 教育女兒應該尊重自我,自尊,學會保護自己,自覺拒絕不合理的行為。
3. 尊重女兒的個性,允許女兒參與有關性別角色的討論,並尊鍵廳鄭重她們的意見。
4. 鼓勵女兒在性方面的探索,引導她們理解性健康,認識性知識。
5. 鼓勵女兒參與有關性別的活動,培養女兒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增強女兒的性別觀念。
❷ 如何給孩子進行性教育
一、如何對孩子開展性教育?
性教育不僅僅局限於性愛知識,是涵蓋了生理、心理、宗教、文化等等,性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格成長的教育。是培養孩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促進孩子人格全面發展的教育。性教育是以性為出發點,讓孩子學會擁有思考的能力,可以做出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任的選擇,並且尊重自己的選擇。
作為父母,坦然與孩子交談性教育相關的知識是必須學會的功課。山納
青春期的孩子對於「性」必然是很好奇的,如果父母不能將科學的性知識教給孩子,那麼網路上其它的錯誤觀念將會成為孩子的「性教材」,影響正確性觀念的形成。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此時出現性慾望或沖動是正常現象,這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與此同時,還要教給孩子正確的方式去處理性慾望和性沖動。
只有知道自己的性別,認識自己的器官,知道哪些是隱私部位,才能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不被他人觸碰等。
性教育是一個貫穿孩子成長的教育過程,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希望越來越多的家長可以做到勇敢談性、科學談性。
❸ 青春期前後孩子應該怎樣進行性教育
前後孩子的心理階段的年齡按照專業書籍上講,大概應該在11-13歲,但是我個人認為那已經晚了。因為這個數據是在上個世紀統計出來的,而現在的互聯網時代資訊非常發達,如果父母給與孩子的知識不到位,孩子們可能從其它地方獲得。因此我認為現在中國社會階段,應該從8歲左右開始為青春期作準備,下面來了解一下青春期前後孩子應該怎樣進行性教育吧?
1、給與孩子愛的關懷
繼續關注孩子的內心,多使用陪伴式聆聽、主動式聆聽的方式進行交流、多允許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給與她愛好的支持。
即便孩子看似不接受,也要持續給與關懷,在孩子需要的時候能夠給與比較及時的支持。這樣,孩子對於父母的安全感比較夠,如果發生什麼困惑和危險,都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引導。
孩子的原動力來自於父母曾經陪伴和支持的經驗,來自於父母曾經陪他一起做他不會做的事情,注意,父母不是替孩子做,而是陪伴和支持他自己做。
在我們身邊的父母有一個相對比較共性的表現,那就是孩子在上學之前,給與的呵護還是比較多的,在上學之後,由於學校有了一個成績的硬性要求,於是很多父母的角色會突然轉換,變得很嚴厲,成為一個 老師 的角色。
事實上,父母永遠都不能成為類似學校或者甚似學校的 老師 ,父母就是父母,父母可以協助孩子的智力學習,然而父母的主要角色功能不是 教學 。如果學校、社會、老師負責教育孩子的腦力思考力,而父母更多是負責培養孩子情感、心智。
還有的父母,發現孩子一二年級後相對比較獨立了、有了一定的自控力,就忙於自己的生活和事業的發展,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關注。有的父母把孩子很小就全托進了學校,或者很早就送出了國,有些父母直接把孩子交給保姆或者家庭教師,孩子幾個月不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頓飯,更不要說談心了,他感覺不到真正被愛過。
父母角色的缺失,導致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心理就特別容易出現斷層。而一旦出現心理和情感斷層,就會有心理能量受阻,影響到孩子正常的潛能發揮。如同一個孩子的肉體出生需要母親十月懷胎,早產兒就容易出現各種生理的虛弱狀況;同樣,一個生命成長的心理過程中也需要有心理臍帶的脫落期,在有的心理學中談到至少是12歲,如果父母強行脫離的時間過早,孩子就不可能真正地獨立和成熟,表面上的一些成熟行為可能在多少年後出現反差。而我們中國孩子的物質生存能力的獨立性培養過於緩慢,同時心理需求期被強行脫離得卻過早。
愛是孩子心靈動力的加油站,一個人如果缺乏被愛、被肯定的經驗時,他根本不敢接受別人給他的愛,而且也沒有原動力去愛、去付出,於是可能會停止在自己的世界中,而缺少和外界的連接,於是出現網癮、電視癮、葯癮、性關系成癮等等成癮現象。
不論父母是否在身邊,如果這個階段的心理關注度不夠,孩子很容易早戀,或者出現沉溺性。如果他的身邊充滿了愛的關系,就不需要在生活中找刺激。父母們需要多花時間與孩子一起生活,免得孩子在精神情緒沒有滿足時,找性、游戲機、網路、打群架、飈車的刺激。
盡管在這個階段的社會物質高速發展,父母需要很努力地工作,在社會上有一足之地,然而畢竟生活並不僅僅是事業和成就,還有家庭、有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忽略孩子的需要,那麼孩子長大後帶來的問題,可能會給父母帶來更多的困擾。
2、給與孩子性別角色的確認
讓孩子喜歡自己的性別、也喜歡異性的性別,這對於孩子未來的人際關系和婚姻關系有非常重大的影響。
有些家裡重男輕女(不見得是所有家庭成員都是如此),可能會讓女孩子對自己的性別感覺到悲傷或者厭惡,因此出現對於自己性別的不認同,在一些行為表現上不願意呈現女性角色的特徵行為。這樣的女性即便成人之後,身體長得非常性感,行為舉止更多偏向男性,並且在性關繫上會有不順暢的感覺!
或者一些家庭覺得小時候的衣服都可以混穿、女孩男孩沒分別,因此,男孩一直穿著女孩的衣服,甚至有的父母由於喜歡女孩,卻生了一個男孩,因此像疼愛女孩一樣過於嬌養男孩,這樣的男孩長大後,可能會有對女性性別的偏向;而有的女孩子,父母不允許這個階段穿色彩鮮艷的衣服、不允許觸碰同性大人的化妝品和裝飾品,擔心孩子會過於虛榮,因此也有可能壓抑本身性別角色的發展。
同性父母在這個階段,對於孩子一定要有關於性別的社會行為的分享和體驗,只是要告訴孩子什麼時候可以使用、使用的度如何。
另外,父母雙方的相處模式,也會影響孩子對性別的認同。
如果父母雙方相處和諧,孩子對兩性的認同都會非常好。如果父母雙方角色不平衡,對於孩子的影響非常巨大。
例如,如果一個家中被引導認知為:父親無能、母親是頂樑柱,並且母親對父親有埋怨。女兒可能會對男性性別產生不認同、不信任,即便將來談戀愛的時候希望找個能夠依靠的地方,也不會真正相信對方,從而表現得自我很堅強、不服輸,容易出現婚姻破損的現象;或者可能因為潛意識中不願讓對方為自己承擔,從而遲遲不戀愛、不婚;嚴重的或者可能會出現同性戀。
而兒子則可能對於自己的性別角色不是非常認同,各種人際關系中、尤其是親密關系中,無論外在表現出多麼自信,面對女性時容易產生妥協、不敢堅持自己的權利,有的還可能不相信或者不願意接受同性的幫助;嚴重的甚至可能出現自虐和自毀傾向。
實際上,過去重男輕女不好,但也不要想把男性踩在腳底下,不論父母雙方誰在天平之上、誰在天平之下,對於孩子兩性認知都是有很大影響的。
夫妻雙方的和諧至關重要,這和兩個人是否當著孩子面爭吵無關。一對從來也不在孩子面前吵架的夫妻,孩子會從雙方的肢體語言、對某一件事情反應時的表情看出父母發生了什麼,並且這樣的方式也讓孩子學會了不正面地面對沖突;父母即便有當著孩子面爭吵,但是能夠和諧處理,這對於孩子的影響也會是正向的,讓孩子在現實的沖突中看到了如何解決爭端,對於孩子內在的女性和男性能量的平衡,有著天然的啟示作用。
3、在性的同時,強調愛。
愛不僅僅是一種感覺,更加是一種態度和責任。
看到過一篇報道,在一節面對10歲左右孩童的性教育課上,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個 性 字,然後讓學生把自己因此而聯想到得有關內容都寫在黑板上,當然,寫下來的內容自然是五花八門的。
然而,老師皺著眉頭說: 大家的想法中都缺少了一樣很重要的東西。
然後她在黑板上寫了一個 愛 字。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
讓孩子知道:沒有愛的性是動物的簡單繁殖行為,充滿愛的性卻成為兩個人之間非常聖潔和充滿療愈性的能量。因為兩性的性愛就是對於在嬰兒期不夠滿足的母親撫慰之愛的延續。當兩個心靈和身體被全然地接納並相互呵護,這就是一種最大的被認同的能量。
同時還要讓孩子知道,這種能量並不是隨意就可以使用的,當我們不知道如何駕馭的時候,就可能會過於泛濫地使用它。正是因為它的療愈性之大,因此更加需要珍惜和慎重使用。
杜普森博士曾經在女兒10歲左右的時候送給她一條鑰匙,代表打開她內心的一把鑰匙。多年來她信守一個誓言,那就是這把鑰匙只能送給一個男人,那就是愛她一生的那個男人。
當然,博士本身是宗教信徒,信奉一生只愛一個人,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然而在現在的社會不見得被所有的父母接受,甚至於孩子們自己長大也未必會立刻知道什麼樣的人能夠適合自己婚娶,但是至少我們可以通過它了解,要讓孩子慎重對待性和性愛,從小就要開始培養這個意識!
可以戀愛,但要在合適的時期來做分享這種美好的感受;可以嘗試戀愛,但不要輕易用性來表示愛!
4、在性的同時,強調責任。
在漸進式的過程中幫助孩子了解關於性別成長具體要做的事情,讓他們為未來做准備。
從小讓孩子了解長大後的生理行為和特徵非常必要。
以往有很多年輕人進入婚姻,都不了解對方的身體是怎麼回事。
比如,夏天女孩子來例假了,男生因為不懂照顧,給女孩倒冰水喝,本來是好意,卻讓女孩心裡不舒服。
又如,結婚後,男士遺精了,女士很生氣,你怎麼有這么丑的事?或者,我在你旁邊,你為什不拿我當回事?等等。
生理上的不同,以及如何相互照顧,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該有所了解,並且從大人的相互配合中學會相應的知識。
孩子大約在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就要准備,慢慢讓他們了解:
男生會夢遺、女生有月經,都值得慶祝,都是美好的事,因為他(她)長大了。
也或者,可以再早點用真實的生活讓他們來感受這個部分的內容。對於女兒和兒子都有權利知道,媽媽每個月會有幾天不舒服,需要一些什麼樣的幫助---需要多休息、喝熱水、少提重物等等。小女孩現在沒有,是因為身體沒有成熟,當十多歲有這個表現的時候,說明身體相對成熟了。
媽媽如何看待月經,也會影響孩子未來對性的看法。媽媽如果覺得月經非常痛苦,女兒可能會懼怕這份痛苦,因而對自己的女性角色不能足夠認同;而兒子會對於女性角色即便多分可憐,卻沒有足夠的尊重。如果媽媽和爸爸同時月經期的表現是尊重的,因為需要每個月都這樣,才能夠生下寶貝,而這個過程中,有些不舒服,也是願意承受的,因為相對得到你來說,它是值得的!孩子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同時感受到母親的偉大和父親的慈愛。
同性的父母也同樣可以在一起沖涼的時候,和孩子談談彼此身體的不同,一般來說,很多孩子會主動和同性父母談起, 爸爸,你為什麼胳肢窩下有毛,我沒有?為什麼你的雞雞這里有毛,我沒有? 媽媽,為什麼你要穿這個(胸罩)、而我沒有? 父母甚至可以乘機引導孩子進一步觀察彼此的不同,然後告訴孩子說, 這就是未來的你,可能會有些不一樣,但大致方向是一樣的。 順勢就可以告訴孩子兩性身體成熟的階段性。這樣的身體教育非常自然。
還有的時候,大人和孩子一起看電視,看到類似小女生早孕、流產等的報導或故事情結,可以和孩子展開討論,告訴孩子 媽媽很捨不得那個小女生單獨面對這種事情 ,讓孩子體會到別人的感覺。也讓男孩感覺到,別讓這個小女孩單獨面對這么痛苦的事。
父母如果不提供孩子這些知識,他們就會找與自己年齡相當的孩子,一起看黃色書刊、看網路雜志。對於孩子的身心成長更加不利。大部分青春期孩子的問題是,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總是不敢尋求父母的支持,因此在外界尋找支持的過程中,可能會越滑越遠。
與其如此,父母不如和孩子客觀地一起面對。讓孩子在遇到性成長方面的問題時,敢於和父母探討,才能得到更多正面的、安全的幫助。
5、對於需要,要延遲滿足
每一個生命情感成熟的很重要的一項指標,就是對於需求的延遲滿足。
爸爸要經常告訴兒子:嬰兒期是以自我為中心,他想要就立刻要拿到、得到,而成熟的人需要學會等待,等待在合適的時機做這件事情。事實上,這個事情需要在孩子兩三歲左右,就要著手找機會 刻意 讓孩子多等一小會兒。這樣孩子長大以後,對於性的沖動也能夠具備一定得剋制能力。
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把一群四五歲的孩子帶入一個教室。講台上放了一盤子的糖果。老師宣布,如果立刻就要吃糖果的,只能被允許吃一顆;如果能夠等到晚上再吃的,可以被允許吃兩顆。根據長期的跟蹤調查,在這些孩子高中時期,發現那些能夠等到晚上吃兩顆糖的孩子,他們的學習成績、人際關系、各方面的影響力都超過了那些立刻就要吃糖果的孩子們。
因此,延遲滿足,不僅僅在性行為的自控上能夠有所幫助,甚至在其它各個方面都會有所幫助。
在這一點千萬記得的是, 延遲 滿足,不代表簡單地壓制需求!可以參考兩本書中的引導技巧。並且在《在愛中建立規則》一書中我也談到了關於成年人 延遲滿足 的一些內容,便於給孩子示範。
通過倍領安全小編的介紹,青春期前後孩子應該怎樣進行性教育大家都清楚了吧,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兩性安全知識,敬請繼續瀏覽本網的其他欄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