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職業技術教育在德國取得成功的原因。200字
一、政府:高度重視,以保持國家競爭力為目;目標統一,各司其職;法律框架合理,提供資金支持;發放政府補貼,設定課程,完善監督監管;
二、工商界:廣泛參與,監管企業,發放證書;為企業培訓提供咨詢,調解糾紛;
三、企業:提供場所,創新、更新職業培訓崗位,專家參與規則制定,並提供一定的培訓補貼;與職業培訓中心合作;以參與培訓為榮;
四、技術工人:待遇高,受尊敬,比大學教育劃算,家人支持。
② 德國留學職業教育發展態勢良好
我為大家帶來德國留學職業教育發展態勢良好,希望對出國留學的同學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留學精彩內容,為你詳細解答。 最近幾年來國內申請去德國留學的同學越來越多了,更多的同學關注德國留學事項,隨著留學的發展,德國職業教育也逐漸被人們關注,那麼去德國留學職業教育怎麼樣呢?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德國職業教育的話題在國內熱了起來,起因不外是大學生就業難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而說到職業教育,就不能不提德國的模式。不少青年就業問題專家都認為,在金融危機後的長期世界經濟蕭條中,德國反而能在失業率上控製得很好,尤其是在青年失業率上表現出色,主要依賴的就是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紅利。
所謂的“雙元制”職業教育,就是指整個培訓過程在工廠企業和職業學校(Berufsbildenden Schule,簡稱BBS)進行,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類:一,商業類,如國際貿易,秘書,會計等;二,技術類,如汽車,機械,電器等;三,服務類,如烹飪,理發師等。而這個過程又以企業培訓為主,企業實踐和職業教育的理論教學密切結合。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是,有五成德國適齡青年願意進行職業教育訓練,而不是選擇讀大學。
去德國留學,雖然學費不像英美等國一般高昂,也不用背上巨額的學生貸款,但還是要靠自己解決生活和租房費用。更重要的是,德國大學學制長,課程要求高,每年差不多有25%的大學生無法完成學業。即使畢業了,還要獨立面對就業市場,更不用說學習法律、醫學等專業的學生,還得通過十分艱難的國家考試,而其他專業也往往需要經過多輪不穩定的實習。
與此相對的是,進行職業培訓的青年只要能夠順利通過各項考試,基本上就能夠獲得推薦,直接步入就業崗位;就業機會穩定,職業培訓的學制也相對較短。德國工作市場和職業研究中心的最新抽樣研究結果顯示,完成職業培訓並獲得相應職業證書的德國人,在65歲退休前平均能賺132萬歐元,如果完成高等職業教育的話,退休前平均能賺200多萬歐元,而獲得一般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情況,則是232萬歐元左右。可見,德國受過高等職業教育和一般高等教育的兩個群體,在整個職業生涯中的平均收入雖有差距,但十分接近。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中,青年完全可以按照興趣選擇自己的未來,安穩地學習一技之長,並以此服務社會,從而實現與之相符的收入和生活舒適度。
從德國的經驗來看,如今國內職業教育的改革大有必要。一方面,越早意識到職業教育對於國家發展結構和就業的重要性,就越有利於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另一方面,隨著國內製造業升級的節奏,需要的技術人才不斷增加,高等職業教育若能不斷培養出合格的技術人才,青年就業問題也就會在經濟發展中自然解決,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不過,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有兩點值得注意。結合中國國情來看,一是有必要打通從初等技術人員到高級技術人才的榮譽通道體系,只有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和榮譽感,才能吸引更多的青年。第二,可創建幾所示範性技術人才高等職業教育院校(類似於英國著名的諾蘭德學院),同時對學生就業質量差、社會評價差、師資力量評估不合格的院校進行主動淘汰。
回頭來看,德國職業教育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制度背後有著若干研究機構和委員會,對職業教育在不同行業的狀況進行長期分析、預測未來趨勢。這些研究能對一定階段的就業形勢起到無形的調節作用,完成職業教育的青年,往往能從這些機構獲得指導,從而研判人才市場的供求關系;這就在整體上優化了社會的人才資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