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職業教育如何進行教學改革
擴展閱讀
微博怎麼發現同學 2025-01-11 16:59:16
寫字先學什麼基礎 2025-01-11 16:57:14

職業教育如何進行教學改革

發布時間: 2025-01-11 14:51:50

㈠ 如何深化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一、充分認識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綜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21世
紀,我國既需要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也仍然需要發展各種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的國情和所處的歷史階段決定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是多樣化的,不僅需要高層次創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業進行技術傳播和技術應用、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中等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這一艱巨的歷史重任,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力量。各地、各行業必須認真學習,全面、准確地理解和貫徹全教會精神,充分認識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戰略地位和不可替代性,認真抓好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中等職業教
育的現狀不能適應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的需要,也滿足不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職業教育需求。在教育教學領域,職業教育觀念和培養模式相對滯後,教學工作存在著片面強調學科體系和知識灌輸,與生產和生活實際聯系不緊密,對知識應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重視不夠,實踐和專業技能訓練比較薄弱等問題,難以使學生形成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這些問題制約了中等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影響了高素質勞動者的培養。因此,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是中等職業教育面臨的緊迫任務。

二、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和學制

中等職業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新觀念,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全面
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他們應當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立業創業能力;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根據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和進一步理順我國學制的要求,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學歷教育一般招收初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基本學制為3至4年,以3年為主。

三、積極進行制度創新,實行靈活的教學制度

中等職業學校應樹立服務意識,積極進行制度創新,建立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需要的教學制度。積極創造條件,實行全日制教育與部分時間制教育相
結合,允許成年學員和有實際需要的學生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要進一步改革職業學校招生和學籍管理制度,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以適當放寬招生年齡限制,多種形式招收應屆和往屆初中畢業生,並允許接受其他高中階段教育的學生轉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要採取有效政策措施,可以實行按專業大類招生,學習一段時間後根據學生個人願望和條件以及就業需要再確定專業方向。

中等職業學校要開展學分制的試驗,改革教學組織和管理制度,使學生能夠根據社會需要和個人興趣、條件選擇課程和學習時間。要建立校際之間、相近專業之間學
分相互承認的機制,允許學生跨專業、跨學校選擇課程。對於從其他高中階段學校轉入的學生,承認其相應的學習經歷或學分。

四、優化專業設置,加強專業建設

科學合理地設置專業,是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和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基礎工作,也是職業學校主動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環節。國家將根據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產
業結構調整的需要,頒布新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並組織有關行業,制定重點專業的設置標准和評估標准。省地兩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加強對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的指導和管理,在相關行業參與下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優化專業結構,提高專業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和整體效益。國家、地方要通過專業評估,確定一批專業建設和教學質量示範學校,帶動整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工作。

中等職業學校要堅持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適應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按照國家頒布的專業目錄和專業設置基本標准,結合自身辦學條件合理
設置專業。要堅持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著力辦好相對穩定的骨幹專業,切實加強專業實驗實習基地、專業師資隊伍和相應的教學文件等基礎建設,形成優勢、辦出特色;要通過拓寬和調整現有專業業務范圍、開設新專業或專門化,滿足社會需求和職業分化、變化的需要。

五、加強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

課程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要深化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積極開展現代課程模式,特別是適應於學分制的模塊式課程和綜合化課程的探索和實驗,把知
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緊密結合起來,增強課程的靈活性、適應性和實踐性,構建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建立健全課程開發和教材編寫機制,實行國家和省(部)兩級規劃、兩級審定製度。國家組織開發和編寫具有中等職業教育特點和要求的文化基礎課程標准和教材,開發和編寫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的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重點專業課程、教材及多媒體教學課件。地方、行業要根據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組織開發和編寫具有地方和行業特色專業的課程和教材。中等職業學校要根據實際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編寫反映自身教學特色的補充教材和講義等。要注意吸納行業技術專家、教學研究人員和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參與課程開發和教材編寫工作,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要建立適合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需要的經費籌措機制。地方、部門和學校要增加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的經費投入。

六、改進和加強德育課教學,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中等職業學校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重要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德育課教學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主渠道,必須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德育課教學。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成長的規律,確定德育課教學內容和要求,增強針對性、實效性,突出職業教育特色。要根據職業學校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改革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的課程設置和內容。加強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自覺抵制封建迷信等愚昧、腐朽思想的侵蝕。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紀律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團結協作精神、法治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確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要進一步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艱苦創業思想的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應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並結合行業特點和行業職業道德規范,使教育內容具體化。職業學校要創造條件,積極開展職業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勞動就業和生活觀念。要加強美育工作,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進一步改進德育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德育課教學要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講究實際效果,克服形式主義。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使德育課教學
更加生動、活潑、形象,易於為學生所接受。加強德育課教材改革和建設。鼓勵和支持廣大德育課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和在教學改革方面的探索實踐。

七、加強和改革文化基礎教育,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

加強文化基礎教育、改革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是我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等職業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中等職業學校要按照教育部頒發的《關於制定中等職業學校
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職成〔2000〕2號)和有關規定開設高中階段職業教育必需的文化基礎課程,提高學生文化素質,適應專業教學和學生發展的需要。中等職業學校可以根據專業需要,開設綜合性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課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當地實際,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對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和教學質量的監督檢查。當前既要注意克服隨意降低教學要求,忽視文化基礎教育的傾向,又要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礎教育比重、削弱職業技能訓練,片面追求對口升學的做法。中等職業學校的文化基礎教育要更加註重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習能力和實驗能力的培養,保證必要的實驗和社會實踐環節。

八、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中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在於使學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同時,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應與職業資格標准
相適應,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對於完成專業學習,且成績合格的學生頒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地方、行業和學校要多渠道增加對實驗、實習設施和設備的經費投入,切實加強校內外實驗實習基地建設,努力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要完善實踐教學的基本標准和規范建設,切實加強實驗、實習、職業技能訓練等實踐性課程和教學環節,認真安排,從嚴要求,嚴格考核檢查,確保學生達到專業培養目標規定的要求。職業學校要實行產教結合,密切與企業的聯系,鼓勵學生深入生產實際,開展技術推廣和技術革新等創新和實踐活動,把教學活動與技術開發、推廣、應用和社會服務緊密結合起來。要認真執行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方針,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拓寬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經驗。要創造條件開設培養學生創業與經營能力方面的課程,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要表彰和獎勵具有創業精神和立業實績的優秀學生,鼓勵學生立業創業。

九、積極改進教學及考試考核方法和手段,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中等職業學校應積極採用適應經濟社會、科學技術和生產發展需要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教學媒體的有效組合,提高教學質
量和教學效果。要積極探索、總結和推行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激發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勇於實踐的能力。要改進考試考核方法,重視考核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有利於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等職業學校要積極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和手段,開發和使用符合教學需要的現代化教學媒體。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的教育教學信息網路化建設,積極發展現代遠程職業教育。

十、建設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

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職業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
為本位的觀念,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師德建設,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要全面提高教師推進素質教育的水平,加強專業技能、實踐教學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培訓。要嚴格執行教師資格制度,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培養骨幹教師,提高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的比例,並注意吸收企業優秀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到中等職業學校任教,加快建設具有教師資格和專業技術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要建立有效的培訓機制,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企事業單位進行頂崗工作或實習鍛煉,提高廣大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各類職業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激勵機制,對教學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給予獎勵。要加強對校長培訓,提高校長管理現代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水平。

十一、加強對教學改革工作的領導,重視教學研究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是擺在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校長和廣大教師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加強領導,建立符合市場經
濟需要的工作推動機制,制定政策和採取有力措施,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學制度,切實加強教學質量評估檢查,努力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行業部門應當組織力量,在人才需求分析、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專業建設與評估標准、教學內容和專業師資培訓方面發揮作用。

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教學研究機構,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人員,保證教研經費。要充分發揮研究機構在教學研究、教學管理、教學指導、教
育評價、師資培訓和組織開展教學改革實驗等方面的作用,使教研機構真正成為職業教育教學研究和教學業務指導中心。教學研究要從我國實際出發,把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解決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積極推廣教學改革成果。

學校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體。中等職業學校必須堅持以育人為中心,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管理,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實驗,重視教學基礎建設,
增加對教學工作的投入,為深化教學改革創造必要的條件。要充分調動和發揮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積極聘請經濟界、產業界專家參與學校的管理和建設,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有利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的機制。

望採納 謝謝

㈡ 職業教育以什麼為導向_以就業為導向,全面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摘 要:「以就業為導向」是當今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的主要思想,是當前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靈魂,所以職業教育要從學校辦學模式、專業設置與建設、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師素質、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等全方位貫徹落實「以就業為導向」的理念,才能使職業教育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保證學校的生存和發展。
關鍵詞:就業;定位;教學;改革
了解社會,科學定位,推動高等職業辦學模式的改革,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和人才供求市場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切入點,在競爭中找到自己的優勢至關重要。高等職業學校辦學模式的科學定位關繫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
一、高等職業學校辦學模式的科學定位關繫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
高等職業學校在辦學定位上,要堅持面向區域經濟建設主戰場的社會定位,堅持培養社會發展的生產第一線應用型人才的功能定位,努力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既能動腦又能動手,既具有必備的理論基礎又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符合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以就業為導向,就是把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落實到滿足社會對職業性人才的現實要求和學生就業上來。
1.必須建立全新的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社會發展對職業人才和職業教育的需求,研究人民大眾中不同人群對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多樣化需求。通過職業培訓提高學習者的基礎能力、勞動道德、創業能力,以及傳授人文價值觀和標准,培養有責任感的勞動者。
2.以市場為基礎,探索新的產學合作辦學模式。在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條件下,其技術與管理的環境是在不斷變化的,這就要求高職學校的辦學目標和過程也要隨之不斷更新。對於任何一所學校來講,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辦好幾十個專業,各方面難度確實很大,而且缺乏企業環境。因此,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探索新的產學結合辦學模式,學校可利用教學優勢為企業培養各種層次、類型的人才,和企業聯手進行科研開發,既可為學生提供就業渠道,又可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二、根據市場需求,科學合理地調整專業
專業設置是高等職業學校生存的關鍵環節。加強專業建設不僅是學校建設發展的主要任務,同時也是學校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重要基礎。因而,不論對哪一個職業學校,就業是學校生存的永恆主題,所以學校所開設的專業要確保學生具有良好的就業前景。
在調整專業時,首先要考慮適應市場要求。為此,圍繞調整和設置專業,要樹立「按需開辦,靈活設置」的市場觀念,認真開展市場調研,准確把握市場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情況;要主動與行業、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做到「提前培養,同步使用」;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利用已有專業優勢,進一步加強建設,構築生命力強、可持續發展且具有彈性的專業平台,尋找經過努力和建設可衍生或派生出的社會急需的新專業,並進而形成專業結構優勢,所以專業設置與專業口徑應該是「長短結合,寬窄並存」;同時,要將人才需求預測與就業狀況調查作為專業設置及其結構調整的依據,用「市場有需求、教學有條件、質量有保障、就業有出路」的機制約束專業建設與發展。
實踐證明,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優勢就是就業優勢。市場需求和職業崗位的准確定位是專業設置前提條件,教學效益和教學穩定性是專業設置的必要條件。對於一所學校來說,專業建設和發展的「出路在市場,生命在特色,活力在機制,建設發展在人才」。同時,在進行專業建設的過程中,應「高起點起步,低成本擴張;高標准建設,多渠道融資;高速度發展,規范化管理」。
三、提高教師素質能力的培養
教師與課程是學校教育過程中兩個具有根本性、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教師認同改革理念,參與改革過程,擔當更重要的責任,做改革的行動者,在改革中學習和成長,才能達成改革的理想。「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改革核心是提升學生的就業實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正因如此,教師「雙師」素質、素養和品質的提高就成為了教育教學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培養「雙師型」素質教師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安排教師到工廠、工地等進行實踐鍛煉;安排教師到教育部舉辦的「工程實訓基地」學習;安排專業教師參與技術改造、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工作;安排專業教師承擔實踐教學任務等。
四、提高學生素質教育培養
素質教育是各層次教育的根本。高職教育在素質教育方面主要抓「學會做人」和「學會做事」兩個方面,使培養出的學生既具備適應當代社會發展要求的基本素質——合格的社會人,又具備與某專業崗位任職要求相適應的職業素質——合格的職業人。應當明確的是,只有教育者以素質教育的思想為指導,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才會自覺地把人才培養過程和素質提高過程融合為一體。
以就業為導向,加強學生素質教育,就是使學生具備社會、企業或組織所要求的素質。為此,就要了解社會用人標准,了解企業文化,才能教育學生去認真考慮如何主動適應社會、企業或組織的要求。現代企業或組織為了生存和發展,必然對員工的心理狀態、行為方式和學習能力提出不同於學校的要求——企業文化的要求。
總之,推進和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就是要以就業為導向,在調整專業設置,提高教師素質,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加以貫徹和落實,在實踐的過程中取得實效,使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保證職業教育的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