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學籍管理制度是什麼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規范全省普通中小學學籍管理工作,實現學籍管理的信息化、科學化、制度化,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促進中小學生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本省普通中小學校。第三條本《規定》所稱適齡兒童、少年,是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應當入學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兒童、少年。第四條學籍管理實行由省教育廳宏觀管理下的分級負責制。高中學籍由設區的市(以下簡稱市)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管理;義務教育段學籍由縣(市、區)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管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設學籍管理人員,負責學籍管理工作,學籍管理員要定期參加相關培訓及學習。學籍管理人員要求政治素質好,熟悉學籍管理的各項工作。
第二章入學與注冊
第五條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提出申請,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城市外來務工就業人員的子女或被監護人屬義務教育年齡段的,外來務工就業人員應依法主動與暫住地所屬學校聯系,送適齡子女或被監護人入學,保證其接受義務教育。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為其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義務教育段學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收本學區(或招生服務區,下同)或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的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第六條新生應按時到校報到,按照規定程序辦理入學手續。因特殊情況不能如期報到,須持有關證明及時向學校請假。高中新生如在規定報到時間結束兩周後仍未到校辦理手續且未向學校請假,除因不可抗力等事由外,取消其入學資格。第七條任何學校不得以任何名義分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第八條嚴格控制班額。學校在接收正常入學、轉學、復學的學生後,小學每班不超過45人,初中、高中不超過50人。第九條學校按照主管教育行政部門要求採集學生學籍信息,並按規定時間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備案。高中新生注冊學籍時,如發現有偽造證件等弄虛作假行為或屬違規招生的,不予注冊;高中新生超出規定注冊時限還未注冊的,不再注冊。
第三章轉學與借讀
第十條學生不得隨意轉學。因家庭住址變化、戶口遷移等因素確需轉學的,由學生或其法定監護人提出申請,經轉出和轉入學校同意,並報學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門確認轉學理由正當,可准予轉學。轉學不得變更就讀年級。畢業年級學生一般不準轉學。高中學生在本縣(市、區)內不準轉學。義務教育段學生在本學區內不準轉學。第十一條高中學生在市內跨縣(市、區)轉學,須經轉出學校同意、市級學籍主管部門確認、轉入學校同意後,持戶口簿或戶籍遷移證明等材料,到市級學籍主管部門辦理轉學手續。本省內跨市轉學,須經轉出、轉入學校同意,並由轉出方市級教育行政部門確認後,持戶口簿或戶籍遷移證明、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證明、《普通高中學生發展報告》等材料,到轉入學校所在地市級學籍主管部門辦理轉學手續。由外省(市、區)轉入我省,須經接收學校同意後,持戶口簿或戶籍遷移證明、原就讀學校出具的《普通高中學生發展報告》或《成長記錄》檔案、轉出省(市、區)相應考試管理機構提供的學業水平考試(或會考)成績證明、學生已經獲得的學分清單,經我省學業水平考試管理機構確認後,由市級學籍和學業水平考試管理機構及轉入學校辦理接收手續。由我省轉出到外省(市、區),須經轉出學校同意後,持戶口簿或戶籍遷移證明、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證明、《普通高中學生發展報告》等材料,經市、省學籍主管部門逐級審核確認後,辦理轉學手續。第十二條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轉學,須由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向轉出學校提出申請,經學校審查,主管教育行政部門確認後,持戶口簿或戶籍遷移證明、房產證或相關證明材料,到轉入地教育行政部門申請辦理轉學手續。轉入地教育行政部門同意接收的,出具《同意轉入證明信》。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持《同意轉入證明信》到轉出學校換取學生檔案,由轉入地教育行政部門按照相對就近的原則安排入學。《同意轉入證明信》由轉出學校存入義務教育檔案。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對遷入本校學區內居住或其監護人在當地有固定工作且工作一年以上的轉學學生必須接收。如果接收學校確有困難,可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按照相對就近的原則,協調安排入學。第十三條軍隊轉業幹部子女隨遷轉學時,應遵照《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由安置地教育行政部門妥善安排。第十四條經學生及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申請,學校報請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可接收學生借讀。城市外來務工就業人員子女在義務教育階段中途到流入地學校就學但未辦理轉學手續的,按借讀對待。第十五條凡要求借讀的學生,應持原就讀學校同意其借讀的證明等相關材料,經接收學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後,辦理借讀手續。第十六條學生借讀,由原學校保留學籍,由借讀學校負責做好借讀生借讀期間的綜合素質評價(包括學科學習目標和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及成長檔案記錄),並適時提供給學籍所在學校。
第四章休學、復學與退學
第十七條學生因病需長期治療,可由學生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或成年學生本人持縣級(含縣級)以上醫療機構證明、病歷和相關醫療費用單據到學校提出申請,學校審查同意並報上級學籍主管部門核准後准予休學。高中學生第三學年第二學期一般不準休學。第十八條學生患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乙、丙類傳染病並在傳染期的,學校應令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帶其到具備傳染病救治條件的醫療機構接受治療。治療期在半年以上的,應令其休學。患有縣級以上醫療機構認定不能在學校進行正常學習的其他疾病的學生,學校可令其休學。第十九條休學期限為一年。學生休學期間保留學籍。休學期滿仍不能復學者,應當持縣級以上醫療機構的證明,續辦休學手續。第二十條學生休學期滿需要復學者,應由本人提出申請,經縣級以上醫療機構認定治癒或者認定可以正常學習,學校審查核准,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後,方可復學。第二十一條高中學生休學期滿未申請復學的,學校應以信函等方式通知學生或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超過應復學時間一個月以上未答復或未提出繼續休學申請的,按自動退學處理。高中學生連續休學兩年以上,仍不能復學者,應予退學。第二十二條高中學生擅自離校,學校應通過信函等方式督促其返校,並將督促學生返校的相關材料副本存檔。學生擅自離校一個月以上,學校可作自動退學處理,並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備案。第二十三條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除喪失學習能力者外,不準退學。擅自退學或因學校工作失誤導致學生退學,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有關規定處理。第二十四條學生死亡,學校應及時報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注銷學籍。
第五章升級、跳級與留級
第二十五條中小學每一學段內升級採取直升式,不允許跳級或留級。在普通中小學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可以根據其學習能力安排在相應年級學習相應科目或其他學習內容。
第六章畢業、結業與肄業
第二十六條凡完成規定年限義務教育的學生,均發給義務教育證書。高中學生修業期滿,獲得畢業要求學分、學業水平考試合格、基礎素養評價合格、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成績合格的,准予畢業,按程序發給高中畢業證書。第二十七條義務教育證書和高中畢業證書,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備案,加蓋鋼印,由學校發放。證書規格由省教育廳統一制定。第二十八條修業期滿但未達到高中畢業標準的離校學生,如學生需要,由學校發給結業證書;兩年內達到畢業要求的,可以換發畢業證書,畢業時間按換發畢業證書當年學生畢業時間填寫。第二十九條高中學生修業一年以上、因故中途退學的,或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者,如學生需要,由學校發給肄業證書。自動退學學生,不發給肄業證書。
第七章學生處分
第三十條學生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中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范或學校的有關規章制度,學校要與家庭、社會配合進行教育,情節較重的可給予適當處分。義務教育段學生以批評教育為主,不得勒令學生退學或開除學生學籍。高中學生可給予警告、嚴重警告、記過、留校察看、開除學籍處分。給予學生處分,由學校批准。給予高中學生開除學籍處分,學校應及時通知學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並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學校要建立處分學生的相關聽證、申訴等工作制度,處分學生做到程序正當,證據充分,依據明確,定性准確,處分適當。第三十一條對未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應當進行義務教育,相關學校要做好學籍變動的管理工作,確保該批學生具備義務教育學籍。解除刑事處罰、收容教養、勞動教養的未成年學生,學校應允許其及時復學,保證其接受義務教育。
第八章學籍信息管理與規范
第三十二條學生學籍電子檔案管理採用省教育廳監制的學籍管理系統。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等有關標准,省教育廳負責編定主管單位代碼,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編定學校代碼。主管單位代碼、學校代碼一旦確定不得隨意更改。因行政區劃調整等原因需要增減主管單位代碼、學校代碼的,需報省教育廳備案。第三十三條學校須建立健全學籍檔案和學籍管理制度,依據教育部《中小學學生學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規范》的標准,按照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採集學生相關信息,為學生建立學籍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學生學籍檔案應永久保存。第三十四條新生注冊信息及學生轉學、休學、復學、借讀等學籍信息須於新學期開學一個月內,集中上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備案。
第九章附則
第三十五條凡弄虛作假,亂開休學、轉學、畢(結)業證明,塗改學籍檔案,為學生建立雙重學籍的,教育行政部門對其責任人視情節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第三十六條本《規定》自頒布之日起執行,《山東省普通中小學學籍管理條例》(魯教基字〔1992〕12號)同時廢止。第三十七條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和外國學生的學籍管理工作,參照本《規定》執行。第三十八條各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可根據本《規定》,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實施細則。
回答者:熱心網友|回答時間:2010-7-1910:08|我來評論
學生學籍電子檔案管理採用省教育廳監制的學籍管理系統。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等有關標准,省教育廳負責編定主管單位代碼,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編定學校代碼。主管單位代碼、學校代碼一旦確定不得隨意更改。因行政區劃調整等原因需要增減主管單位代碼、學校代碼的,需報省教育廳備案。
B. 古今中外教育學概念是什麼
緒論
1,教育學概念:研究教育現象、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學科。
2,教育學研究對象:教育問題。
3,教育現象是對教育活動的概括,是教育活動的外在表現,變幻莫測。教育事實是對現實教育活動的物質方面的概括。教育規律是指教育活動中存在的本質的、必然的內在的聯系。
4,古希臘蘇格拉底:美德是否可教。P8
5,我國教育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著重研究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教育,批判繼承教育遺產,吸收當代外國有益的教學經驗,闡明教育普遍規律、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特殊規律,指導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實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
6,教育學發展的四個階段:
(1)教育的萌芽階段。最早出現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我國的《學記》。
(2)教育學的獨立階段。英國培根:「近代實驗科學的鼻祖」在《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首次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提出來。
捷克誇美紐斯,《大教育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班級授課制,教育原則。
德國康德,開始講授教育學,這是教育學列入大學課程的開端。出版了《普通教育學》,標志著教育學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3)教育學的發展多樣化階段
德國赫爾巴特,「現代教育學之父」「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
法國盧梭《愛彌兒》:提出「自然教育」劃分教育年齡階段
英國斯賓塞,《教育論》,反對思辨,主張科學只是對經驗事實的描寫和記錄。
美國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學說,《民本主義教育》被標榜為「新教育」「現代教育」,西方出現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育學派和以杜威為代表的現代教育學派的對立局面。
蘇聯凱洛夫《教育學》,是一本試圖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闡明社會主義教育規律的教育學。
(4)教育學的理論深化階段。美國布盧姆,《教育目標的分類系統》。
美國布魯納《教育過程》,認知心理學和結構主義教育思想。
蘇聯贊可夫《教育與發展》,提倡發展性教學理論。
7,當代教育學狀況:(1)研究的問題領域急劇擴大。(2)研究基礎和研究模式多樣化。
(3)經過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學科體系,出現了各種層次與類型的綜合。
(4)教育學研究與教育實踐改革的關系日益密切。(5)加強對自身的反省,形成教育學元理論。
8,教育學的學習:(1)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命題、原理。(2)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命題、原理背後的理論假設。(3)理論聯合實際。(4)廣泛地閱讀教育書刊。
9,常用的教育學研究方法有:歷史法、調查法、實驗法、統計法等。
10,學習教育學的意義:(1)樹立正確教育觀,掌握教學規律,指導教育實踐。(2)提高教學質量。(3)掌握學生思想品德發展規律,做好教書育人工作。(4)建設教師合理優化的知識結構,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和實際技能。
第一章
1,教育的定義:教育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體化的實踐活動。
2,學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主導者,目的性是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特徵。)、受教育者、教育影響。
3,教育的起源觀點:(1)神話起源說。(2)生物起源說。法國勒圖爾諾、英國沛西能
(3)心理起源說。美國孟祿 (4)勞動起源說。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指導。理論基礎和方法論基礎是恩格斯的《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的作用》P41
4,教育發展的歷程:
(1) 原始教育。教育水平低;教育無階級性;教育與原始宗教有密切聯系。
(2) 古代教育。A奴隸社會的教育中。古代學校出現、教育階級性出現、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B封建社會的教育中。學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養適合統治階級需要的人才;學校教育具有鮮明階級性、嚴格的等級性和濃厚的宗教性;教育內容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經典為主;教學方法以紀律約束為主輔以個人自學;形成較系統的教學體系、積累較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思想。
C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資本主義社會(教育目的是為培養資產階級統治人才與給廣大人民勞動人民一點知識;建立現代學校制度;課程結構與課程內容得到不斷調整、新教學方法尊重學生學習積極性;師生關系民主化;獨立形態的教育學得到發展)
社會主義社會(教育目的是培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公民和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人才;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教育科學的研究以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為基礎。
5,現代教育的特徵:國際性、公共性、終身性、生產性、未來性、科學性。P62
第二章
1,學校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A與學生數量相適應的校舍、場地及基本教學設施。B符合法規、按標准配備的教師隊伍。C按規定標准配置的教學儀器、圖書、文體衛生器材。
2,現代學制首先出現在歐洲,提倡雙軌學制。美國單軌學制。綜合中學化成為現代中學教育的一種重要趨勢。
3,我國現代學制:1901年全國書院改為學堂,省城的改為大學,府的改為中學,州縣的改為小學。1922年的「壬戌學制」規定中小學的六三三制。
4,我國幼兒教育3~6歲,初等教育6、7歲,中等教育初高中,高等教育指全日制大學。
5,學校與企業的區別特點:A設置目的不同:學校培養全方面人才,企業追求最大剩餘價值。B手段不同:學校經費主要來源於國家財政撥款,企業必須擁有直接從事經濟活動的資產。C與政府關系不同:國家用政府加強對學校的宏觀指導和管理,企業多通過市場進行調節。D產出不同:學校提供社會公共服務或公共產品,企業生產商品以追求利潤為直接目的。
6,學校的公益性特點:(1)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2)教育必須與宗教分離。P73
7,學校文化概念:由學校成員在教育、教學、科研、組織、生活長期活動與發展演變過程中共創的,對外具有個性精神和物質共同體。
8,學校文化的形式: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學校中的傳統、儀式、規章)
9,學校制度對學生有規范和制約的作用,對學生人格的養成有巨大影響。
10,學校組織特徵:除了社會組織的一般特徵(目的性、實體性、系統性、程序性)還有其獨特性(壟斷性、非自願性、公益性)P83
11,學校管理的基本途徑是溝通。溝通的功能:(1)信息傳遞。這是溝通最直接的目的。(2)控制(3)激勵(4)情感交流。 溝通障礙:主觀方面(學識、個性、知覺選擇性)客觀方面(接受信息的條件與實際情況不對稱)溝通渠道方面(溝通主要工具語言符號、技術等)
12,如何克服溝通障礙:(1)發送者與接受者建立相互信任、尊重的關系(2)使用恰當准確的語言文字(3)選擇最佳溝通媒體(4)注意信息時效性(5)重視對信息的反饋
13,學校管理的目標和尺度是學校績效。學校績效分類:按性質(定性、定量)按形式(口頭評估和書面評估、個別評估和集體評估、直接評估和書面評估)按主體(上級、同級、自我、下級)按時間(日常評估、定期評估、不定期評估)按標准(絕對標准、相對標准)
14,學校管理基本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教育方法、經濟方法、學術方法。
15,國家對中小學的管理監督:(1)學校課程計劃的編制和頒行制度(2)教科書的編寫、審定、使用制度(3)學校學籍管理制度。P95
16,我國課程計劃的編制實行統一性、確定性、多樣性、靈活性結合。
17,教科書是學校教學內容的主要依據,是實現法定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師生教與學的主要材料,是學校考核教學成績的主要標准,具有法定約束力。
18,中小學學生成績分:學業成績、操行成績、體育成績。
19,公辦教師的管理調配由縣以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中小學教師職務設有: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
20,教師職務逐步實行聘任制,每一任期一般為三年,可以選聘。
21,學校對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學校教育在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1)學校工作指導思想對學生發展有直接影響(2)學校的教育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發展(3)學校與社會、家庭聯系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發展。
22,家庭是影響少兒發展最初、最重要的因素。家庭關系與家庭教育類型:獨裁型、保護性、和平共處型、合作性。
23,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務:(1)根據子女情況制定教育計劃和措施,與學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2)加強對子女的思想品德、健康人格教育(3)為子女的學習創造良好條件(4)保護子女身心健康、增強體質。
24,學校、家庭、社會教育配合:(1)學校對家庭教育的指導與配合(一般性指導,針對性指導,分類指導,個別指導)(配合方法:互訪,家長會,家長委員會)(2)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配合(A學校支持鼓勵學生參加校外社會教育機構的活動,關心了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B學校應積極向校外教育機構提出建議和意見,給予具體指導,向有關部門反映意見要求,向家長宣傳校外教育的重要意義,動員學校人力物力為校外教學機構的活動提供幫助C學校利用社會團體為兒童提供的活動條件來對學生施加影響,D學校通過社區教育委員會的組織形式溝通學校與社會的聯系。
第三章
1,造成兒童人性差異性的主要觀點:(1)遺傳決定論。柏拉圖的人分三等論;基督教的原罪說;中國古代性善性惡論(孟子性善論、荀子性惡論、董仲舒韓愈性分上中下三等)
(3) 環境決定論。洛克的教育萬能論、華生的環境決定論。否定了人的生物遺傳素質在兒童發展中所起的作用。(3)輻合論,又稱二因素論。德國施太倫「合並原則」。美國吳偉士,兒童發展就其發生學意義而言,遺傳制約性大於環境因素力量,隨著兒童機體的成熟,環境對兒童發展的影響越來越重要。
2,當代兒童發展觀。瑞士皮亞傑:兒童發展是以主體的自我調節為機制的自我演變過程,兒童活動才是其發展的根本原因,突出兒童發展過程中兒童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美國杜威:提倡兒童的參與、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強調兒童的主體地位「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指出對兒童生活環境改造控制使其適應兒童發展。
3,正確的兒童發展觀基本內容:(1)兒童發展是以個體的生物遺傳素質為基礎的(2)兒童的發展蘊含於兒童主體活動中(3)實現發展是兒童的權利。
4,兒童的個體發展概念: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伴隨著生理成熟和社會生活經驗增長的相互影響,其生理心理能力不斷提高的變化過程。
5,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包括生理成熟和心理變化的復雜過程。(1)順序性(2)不平衡性(3)階段性(4)個別差異性(5)分化與互補的協調性
6,教育在兒童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教育科學性怎麼做:(1)教育目標要反映社會發展(2)在成熟的基礎上引導發展(3)在整體發展的基礎上促進個體發展(4)教育過程中要尊重和發揮兒童的主體性
7,如何尊重發揮兒童主體性:主體性包括: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1)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要尊重學生的感受(2)教育活動中,給學生留有選擇的餘地並尊重學生選擇(3)教育中鼓勵學生的創造性。P123
第四章
1,1993年10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條: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2,教師專業化為什麼?為確保教育素質的提高,為社會提供更多優秀人才,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完善機會。
3,科恩豪瑟提出專業的四條標准:(1)具備知識才能的專門力量(2)充分的自治(3)運強烈的職業道德(4)運用專門才能的責任感與影響力。
4,如何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地位:對於穩定教師隊伍、加速普及義務教育、提高素質教育的水平有極大意義。(1)從社會和政府角度上應確保教師收入「不低於或高於國家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2)從教育與行政角度看,確保教師能夠有效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使教師能夠獲得正常的晉升機會和學習提高的機會。(3)從教師自身角度看,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自身教育能力,以自己的專業素質獲得社會認同。
5,中小學教師素質要求:(1)文化素養與學科專業知識。具有所教學科全面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與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2)教育理論知識與技能。A教師必須具有教育理論知識,並把它運用於實踐B要具有觀察兒童和進行教育科學研究的能力C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D教師要具有運用教育機智處理各種突發問題的能力。(3)職業道德素養。A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甘於在崗位上無私奉獻B熱愛學生C嚴於律己,為人師表
6,教師資格:是國家對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人員的最基本要求,規定著從事教師工作必須具備的條件。
7,教師資格證分類:按照《教師資格條例》,幼兒園教師資格;小學教師資格;初級中學教師、初級職業學校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高級中學教師資格;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級中學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中專技工學校職業高中實習指導教師資格;高等學校教師資格。
8,教師資格條件:中國公民、必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必須具有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必須具有教育教學能力。
9,教師資格認定機構: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申請人戶籍所在地或任教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教育部門)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縣級人民政府教育部門審查,報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認定)
10,教師資格證申請材料:教師資格認定表、身份證明、學歷證書或教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明、指定醫院的體格檢查證明、戶籍所在地 工作單位 畢業學校對其思想品德 有無犯罪記錄等證明材料。
11,教師資格證喪失的話,由縣級以上人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收繳,5年內不得重新申請。
12,高等學校職務設置: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13,普通中小學以及幼兒園職務設置:三級教師、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為高級職務,中學一級教師小學高級教師為中級職務。
14,如何推進教師任用制度改革:(1)拓寬教師來源,利用人才市場,面向社會公平聘選教師(2)加大職改力度,實行評聘分離
15,教師聘任制度按照聘任主體實施行為的不同,劃分的形式:招聘、續聘、解聘、辭聘
16,教師培訓含義:專門教育機構為提高教師的素質、能力,對在職教師進行的一種繼續教育。相對於職前教育而言,是師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補償更新知識的功能。包括兩方面內容:(1)幫助教師提高學歷水平(2)了解教育科研的新成果,充實專業文化知識,提高教學技能。
17,中小學教師培訓原則: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按需施教,學用結合。
18,中小學教師培訓類別: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新任教師培訓、教師崗位培訓、骨幹教師培訓)
19,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全國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省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地區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
20,教師考核的含義:各級各類學校以及其他教育機構依法對教師進行的考察和評價。教師考核由教師所在的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組織進行。P152
21,教師考核內容:(1)政治思想(政治態度、職業道德)(2)業務水平(3)工作態度(4)工作成績
22,教師考核原則:客觀性原則 公正性原則 准確性原則
第五章
1,教育目的概念:教育主體對於其所希望達成的結果的設定,具體說是教育活動所要培養人才的總的質量標准和規格要求。
2,教育目的標志著真正教育活動的開始。
3,教育目標:不同性質、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學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體任務,甚至是每個具體教育活動的具體目標。
4,教育方針: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達,往往是一個國家教育工作總的要求,特別反映一個國家教育的根本性質、總的指導思想、教育工作總方向等。
5,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動的主題和靈魂。教育目的主要功能:導向功能、調控功能、評價功能。
6,教育目的論:(1)神學的教育目的論。捷克誇美紐斯(2)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論。以社會穩定和發展為教育的最高宗旨(3)個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論。個人價值高於社會價值,應依據個人本性和個體發展需要確定教育目的。盧梭、福祿倍爾(4)教育無目的論。美國杜威P159
7,確定教育目的的依據:(1)主觀依據:A人們的哲學觀念、人性假設、理想人格、價值取向影響B思想家們或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設的影響(2)客觀依據:A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須考慮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B教育對象身心發展實際和規律C考慮歷史發展的進程
8,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1)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2)克服人發展的一切片面性,實現個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發展。
9,人全面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1)社會生產力及其決定的分工狀況是人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2)社會關系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3)教育是人全面發展實現的重要途徑
10,我國的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薦素質教育的決定》: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民族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早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11,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徵:(1)我國教育目的以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為指導思想(2)我國教育目的有鮮明的政治方向。培養的人才符合無產階級根本利益或社會主義方向(3)堅持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12,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動的中心,如何落實我國教育目的:(1)特別注意人才的幾個素質:創造精神、實踐能力、開放思維、崇高理想。(2)處理幾方面關系:A教育目標與教育目的。學校教育要做到「兩個全面」:全面發展、面向全體B德智體美諸育間的關系。諸育均有相對獨立性,現實和真正的教育應是一體的。(3)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的關系(4)全面發展與職業定向的關系
第六章
1,德育的概念:教育工作者組織適合德育對象品德成長的價值環境,促進他們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斷構建和提升的教育活動。
2,學校德育工作的三個方面:(1)德育的社會性功能。具體指學校德育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生影響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2)德育的個體性功能。(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具體落實要注意:A是德育系統本身教育功能發揮的自覺意識的確定B打破教育與教學、「人師」與「經師」的阻隔,使德育與其他各育的關系回歸統一。
3,德育的核心任務:賦予每個個體以科學的價值觀、道德原則和行為規范等。P184
4,德育內容包括:(1)基本道德和行為規范的教育。德育的基礎是教學生學會做人(2)公民道德與政治品質的教育。主要包括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民主和法紀觀念、其他政治常識的教育等。(3)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的基礎教育
5,智力概念:實際上是人的智慧能力,它表現為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等各種知識的綜合,可理解為一種系統處理和加工信息的綜合心理能力。
6,美國帕金斯:智力=自然或天賦能力+策略+知識
7,智育的意義(必要性和功能):(1)人的智慧水平有通過智育去培養的必要A學校教育對智力的開發是有意識的可以加速智力發展B學校智育將客觀文化和主觀文化結合起來
(2)智育對社會和個體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A從社會角度看,智育是生產力和科技發展、社會進步的催化劑B智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C智育對於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提高有重要意義。
8,智育的主要任務和內容:(1)傳授知識: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2)發展技能(3)培養自主性和創造性P199
9,體育概念:以發展體能、鍛煉體魄為目標的教育活動。基本特徵:教育性、技能性、娛樂性。體育課教材的比重,小學16%-20%,中學則是20%-30%
10,體育功能:(1)健體功能(2)教育功能(3)娛樂功能
11,中小學體育的主要任務:(1)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其身體的正常發育(2)提高運動素養,傳授必要的知識技能(3)培養體育興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質
12,美育概念:德國席勒《美育書簡》,是以培養學生審美、立美的能力,從而促使 他們追求人生的情趣與理想境界等為目標的教育活動。
13,現代美育的核心:強調美育對詩意人生的促進功能。
14,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P209
15,美育功能:(1)美育的直接功能-育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2)美育的間接功能-育德,促智、健體功能(3)「超美育功能」
16,美育的任務:(1)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養和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3)培養和提高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4)培養和提高學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第七章
1,什麼是課程:(1)課程是知識(2)課程是經驗(3)課程是活動P220
2,決定課程的幾個基本問題:(1)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2)知識與能力(3)分科與綜合
(4)人文主義和科學主義
3,課程近代化的標准之一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學基礎上、相對獨立設置的各門課程的出現和成熟。
4,課程結構:教學計劃(課程計劃)、教學大綱(課程標准)、教科書。P236
5,課程的具體結構以 單元 的形式最適宜,每個單元包括:主題、任務、評價標准
6,制定評價標准要注意:評價標准要突出重點;評價標准要有一定彈性
7,課程設計是對課程各個方面做出規劃和安排,可以分為三個層次:(1)宏觀的課程設計工作(2)中觀的課程設計工作(3)微觀的課程設計工作
8,課程設計的方法或模式:主觀法、經驗法、客觀法、活動分析法、實驗法
9,美國泰勒(教育評價之父)課程設計模式:(1)學校應該達到哪些教育目標:A教育目標的三個來源:對學生的研究、對當代社會生活的研究、學科專家對目標的建議B解決了教育目標的篩選原則:學校教育目標是否與社會價值觀一致;學校的教育目標應當依據學習心理學達到。(2)提供哪些教育經驗才能實現這些目標?(3)怎樣才能有效組織這些教育經驗(准則:連續性、順序性、整合性)(4)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些目標正在實現?
10,選擇學習經驗的5條原則:(1)學生必須具有使他有機會實踐這個目標所隱含的那種行為的經驗(2)學習經驗必須使學生由於實踐目標所隱含的行為而獲得滿足感(3)學習經驗所期望的反應在學生力所能及范圍內(4)有許多特定經驗可以用來達到同樣的教育目標(5)同樣的學習經驗往往產生幾種結果。
11,評價程序的四個步驟:(1)確立評價目標(2)確定評價情境(3)設計評價手段(4)利用評價結果
第八章
1,教學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徑,是學校工作的中心。教育目的的實現和教育任務的完成,主要憑借教學活動實現。
2,教學的任務:(1)傳授和學習系統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2)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學生的智力和體力(3)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共產主義世界觀和道德品質。
3,教學活動本質觀:(1)教學活動本質是一種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2)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實踐過程(3)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交往活動:教學是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是師生間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師生交往過程。
4,我國葉瀾最早在國內提出「教育形態交往起源說」
5,教學活動就其本質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1)教學認識過程是一種學生的認識過程(2)教學認識過程是一種間接性的認識過程。認識的對象和方式都是間接的。(3)教學認識過程是一種在教師領導下的認識過程。教師的領導作用發揮時要注意: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領導方式多樣化(4)教學認識過程是一種有教育性的認識過程
6,教學模式類別:(1)師生系統地傳授和學習書本知識的模式:「五段教學法」預備-提示-聯系-統合-應用(2)教師輔導學生從活動中自己學習的模式。典型的進程為:設置問題的情境-確定問題或課題-擬定解決課題方案-執行計劃-總結和評價(3)折衷於兩者間的教學模式。P261
7,教學原則概念:根據教育、教學目的,反映教學規律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學原則表明教學原則的合目的性、合規律性。
8,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原則體系:(1)直觀性原則。教師要恰當地選擇直觀手段;直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直觀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認識(2)啟發性原則。教師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3)系統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教師要按照教學大綱的順序教學;教學必須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簡到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4)鞏固性原則。教師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保證鞏固的科學性;鞏固的具體方式要多樣化;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5)量力性原則。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年齡特徵;了解學生發展的具體特點;恰當地把握教學難度(6)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的原則。教師要堅持正確的方向;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實事求是;講究教學藝術(7)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教師要重視理論聯系知識的教學;注重在聯系實際的過程中發揮學生能力;聯系實際要從多方面入手;幫助學生總結收獲(8)因材施教原則。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面向每一個學生
9,前蘇聯贊科夫教學原則:(1)高難度原則(2)高速度原則(3)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原則(4)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的原則(5)使所有學生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