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途徑
自我教育的途徑:
1、找到目標。自我教育包括很多內容,有身體鍛煉,專業學習,興趣發現等等。比如:英語8級、駕照、6塊腹肌、建築師資格證等等,有明確的的目標和驅動力,自我教育就開始了第一步。
2、時間管理。自我教育最容易半途而廢,主要的原因就是懶散,沒有規劃,不自律。如何提高成功率呢,時間管理很重要!做好每日、每月的計劃安排,時間節點科學安排,合理利用,確保執行,這樣就會有一定的效果。
3、目標分解,逐步落實。一個大目標分解成很多個的小目標,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精確精準。比如說英語8級的目標,我們就需要對聽力、閱讀、詞彙、翻譯、語法等等各個項目作出規定,正確率如何才是目標達到。
4、結伴而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鼓勵,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就不會覺得枯燥和沒有方向感!
前途光明,我們拭目以待!謝謝!
② 自我教育的形成過程
自我教育是一個由四個環節組成的動態結構。一般的人都是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提出自我要求;在自我要求的目標引導下,不斷地通過實踐過程中的自我監督,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力爭達到一定預期效果;然後用自己認可的價值觀對自己進行評價,通過這一評價,形成對自己的新的認識。在這一新的基礎上,又開始了新的自我教育循環上升過程。 正確認識自己並不容易,一個人能否正確認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怎樣認識自己,就會怎樣要求自己,就會按自己認定的角色去生活。
不過,人正確認識自己並不容易。比如,人對自己的長相的認識,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為,人從生下來到死去,都不可能直接看到自己的臉,最多隻能隱約看到自己的鼻子尖,人對自己長相的認識是從水面、鏡子、照片和錄像間接認識的。但是照片上的形象是不是真和自己的長相一樣,還需要旁人的確證和自己的推斷,經過長期的實踐過程和思考分析,才能逐漸形成比較正確的穩定的認識。
一歲多的孩子,第一次照鏡子時,往往還不知道鏡子當中的形象就是自己,有的覺得好玩,伸手去摸,有的以為是另一個小孩在對他微笑,也有的甚至因為不知是何物而感到害怕。別人告訴他「鏡子當中那個孩子就是你」時,他還不十分相信,慢慢地通過他觀察鏡子中的媽媽和真實的媽媽是一樣的,才會逐漸通過推論,確認鏡中的形象就是自己。
小學生對自己的優缺點的認識就更不容易,開始也只是把成人的認識代替自己的認識,「媽媽說我吃飯吃得快」,「老師說我寫字寫得好」。把他人的認識變成自己的認識,同樣也要有一個反復統合的漫長過程。一方面,小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逐漸增加了對自己的認識。比如,在賽跑中如果他經常跑在別人前面,就會認識到自己在奔跑上有優勢;在搬運重物時,他能搬別人搬不動的東西時,他才會知道自己的力氣大……另一方面,小學生這時會得到來自各方面的他人評價(比如上一年級後,就會在家長評價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老師的評價)。這些評價,有時相同、相似,而有時又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這些來自親身實踐和多種的他人評價,尤其是互相矛盾的評價,將激發孩子思考,促使他不斷地比較、分析、推理和判斷,這是一個曲折、復雜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他將得到比較客觀的自我認識,但仍不能保證都是正確的。一般說自我認識是否正確,這要看自己的心理品質和周圍環境條件如何。當前,有些學生錯誤地認為自己笨,有的就是盲目地相信教師或家長對他錯誤評價的結果。可見認識自己並不容易。 構成自身的一切都是自我認識的內容。
對最基礎的物質層面的認識:有對自己的機體的物理認識,如身高,體重,頭發長短,皮膚黑白;
對生理層面的認識:如胃口好壞,出汗多少,心跳快慢,體態胖瘦,身板強弱;
對機體活動力的認識:如力量大小,跑得快慢,跳得高低,扔得遠近……
對心理層面的認識:如情緒的穩定和易變,記憶的長久和暫短,內向或外向,能力高低,氣質類型等等。
直到對社會文化層面的認識:如愛集體,關心他人的道德品質,理想,人生觀,價值觀,知識積累,愛好特長,行為習慣等等。
這些組成了人的自我認識,這一內容和西方心理學說的自我概念是一致的。據研究,4、5歲,10歲,青春期是自我概念發展最快的時期,這個時期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應該更加細致、謹慎,這點尤其應引起教育者的注意。 正確自我認識是正確的自我教育的前提。因為有什麼樣的自我認識,就會推動自己怎樣行動;什麼樣的自我認識就會對自己提出相匹配的要求;
人的動力,來源於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間的矛盾。現實自我,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如果對自己認識不正確,自卑或自傲,都不能為自己的發展提供一個真實的客觀基礎。只有正確的自我認識,才能正確地提出對自己的要求,從而使自我教育能走上健康的道路。
有一個一年級小學生,在參加智力測試時,面對著一堆能組成馬的形象的紙片,她試都不試,用手一推,就說「我不會」,原因就是她處在一個教師和家長都經常貶低她的環境中,變得十分自卑。由於自卑,過低地估計自己,就放棄了一次鍛煉自己、了解自己的機會。而同時,另一個同齡的小學生,面對這一測試,立刻就說:「我能行」。接著就緊張地拼裝起來,其實,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她也沒有完成拼裝,但是她還是不願離去,邊裝邊說「我能行」。後一個學生雖然是超時完成任務,但他不僅得到了一次寶貴的鍛煉機會,更重要地是她再一次增強了自信心。 自我要求是自我教育中的重要一環,但是,從筆者1996年在北京城區對中小學生自我教育能力進行的調查來看,在四個環節中,目前最薄弱的一環是自我要求,也就是說中小學生最能口頭說應該怎樣做(自我評價),也能知道自己做的如何(自我認識),但行動差(自我踐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最不想去做(自我要求)。
如果沒有自我要求,自我教育的這四個環節只能中斷。也不能出現螺旋式的上升。所以,目前要推動自我教育的進行,首先要關注的是自我要求這一環。 人類和動物不同,在行動前,在頭腦中就會出現超前的表象,在這里就是指自我教育的目標、藍圖、遠景的建立。要建立一個理想的比較符合實際的目標、藍圖、遠景,需要對自己的現狀,對自己的能力和對自己的需要進行綜合的把握。
比如,一個中學生在班上感到被大家冷落了,他的心情很不好,這時他必須首先對自己的「需要」究竟是什麼,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他其實需要的是「別人對他的尊重」,是一種自尊的需要;其次,他還需要對被冷落的現狀有一個實事求是的分析,究竟是因為自己的多疑,或是旁人的驕傲自大,還是自己本身的缺點造成的;然後再對自己解決這一問題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的估計。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對自己設置一個恰當的目標:是在班上搗亂引起別人的重視;還是用金錢去收買人心;還是用自己的優良行為去贏得大家信任;甚至,也許有的同學僅僅需要的是解除自己的多疑,就能改變局面,從而滿足了自己自尊的需要。 安排計劃是自我教育實踐過程的超前表象,它包括行動的方案、步驟、過程管理、方法和措施等內容。這是為了達到目標對實踐過程的一種預設。
對於中小學生來說,這些可能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又是非有不可的。如果沒有這一步扎實的安排,自我教育就有可能落空。因為自我教育是一種需要自己親自把握的實踐活動。而中小學生自身就存在著不善於全面規劃,不善於細致籌備的弱點,而他們面對的客觀情況往往又是千變萬化的過程。這種矛盾如何解決?實踐經驗證明,如果既有長規劃,又有短安排,長遠的目標能從根本上引導著學生,近期的具體目標,則能保證著計劃逐步實現,就有可能使學生的自我教育不斷取得階段效果,增強繼續前進的信心。 強烈的自我教育的動機,美好的自我教育的目標和周密的自我教育的計劃,都要在實實在在的實踐中接受考驗,取得發展。「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准」在自我教育的過程中也同樣適用,只不過顯得更加復雜。因為這一過程不但有來自外部的影響,(如隔壁電視機傳來生動節目的聲音,做完作業的同學來邀請一起踢足球等等因素)也有來自內部的干擾(如自己的懶散習慣,遇到了總也解不開的難題就心裡發怵等等),都會干擾計劃的實行。所以,要不斷地對自我踐行過程進行監督,對出現的情況加以判斷,看看哪些和原來預想的設計有了出入,出了偏差,分析一下造成的原因是哪些,准備如何解決……
低齡孩子自我監督更是困難,他們的注意和思維多是向外,他們往往只是看到別人在違犯紀律,而發現不了自己也同樣在違犯紀律。為了幫助他們,有的教師或家長不但要採取必要的暗示等方法進行提醒,有時還要教會他們在腦海中形成對自己的表象,以此來監督自己(如建議他們設想自己飛到了天上,往下看看自己在怎樣做作業的景象)。 通過自我監督發現了問題,有些是屬於外界並沒有什麼干擾,是自己主觀上就沒有付出努力,自己放鬆了要求,對於這種自身的壞習慣,只能是用自己的意志力來解決了。當然,毅力只能來自正確的目的,所以,自我控制是和學生的理想、追求緊密相聯的。
另一種情況是外界干擾引起了自己的心理沖突,不能把要做的事堅持下去(如隔壁電視聲的引誘),這就要善於重新喚起心中的美好目標,再次強化對自己的要求,如有的同學就在自己的書桌上擺放能激勵自己的格言、警句。這些做法,只要是同學出於自願,往往效果比較好。
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這一次一次的自我監督的過程中意志得到鍛煉,初步得到了成功的體驗,就會提高自信心,使自強的願望不斷得到升華。 自我教育的過程和任何事情一樣,遇到的現實情況往往與預期的不同,這就需要善於及時進行自我調節。
在調節的問題上,學生常常出現兩種極端表現:一種是固執地絲毫不考慮調節,誤以為這是自己意志堅定的最佳表現。過去是世世代代都有「不發明永動機,誓不罷休」的可憐人,當代也有成千上萬個「不當上文學家,死不瞑目」的糊塗人,當他們的「作品」被一麻袋一麻袋地送往造紙廠時,也從不思考自己當文學家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是否具備,仍然是咬緊牙關,一篇篇地寫下去。而另一種人,則是過於輕率地頻繁地進行著調節。他在自我踐行過程中,客觀稍有障礙,主觀稍有困難,就重打鼓另開張,用自我調節的借口來原諒自己意志力薄弱的致命弱點。
一般情況下,最好是強調「再堅持一下」,因為事物在發生質變前,往往是最困難的時期,「黎明前的一刻是最黑暗的」,許多勝利是產生在「再堅持一下之中」。對於培養心理品質來說,不戰而退,就不如拚搏一下,即使不能全部成功,也能取得些經驗和教訓。當然,當情況已經十分明顯,繼續幹下去肯定毫無效果時,就要勇於及時自我調整,這從另一角度說,激流勇退,撞南牆肯回頭,也是一種對意志的鍛煉。 如果把自我教育過程比作一個螺旋上升的鏈條,那麼自我評價就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環。這一環將決定自我教育過程在進入下一周期時,駛入哪一個軌道。
雷鋒的戰友喬安山,熱心助人,將一位被別人撞倒的老人送進醫院後,竟被老人及其家屬誣陷,把肇事者的帽子強加給喬安山。這時喬安山必然會對自己的行為有個自我評價,如果認為「救人反被誣」,「好心不得好報」,從事情的全部過程看,看來是由於自己不了解當前社會現實,做了一件傻事,這樣的評價結果,肯定會下決心今後再也不做這樣的傻事了;而喬安山卻是堅定地用高尚的共產主義思想來評價這件事,寧肯自己受委屈,今後還要堅持這樣做,他認為這樣做是一種社會進步的需要。可見,自我評價必將影響著自我教育的方向。
③ 如何引導學生自我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啟發和培養學生主體的自我教育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我們的教育得到學生的認同,並內化為學生自願的行為,自覺的要求,是教育成敗的關鍵。而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是達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礎。在實際工作中,就如何引導學生「自我教育」,我注意到了以下幾個方面。1、遵循學生的思想發展規律,引導他們「自我教育」。學生原本的思想狀況,對周圍事物的認識程度,是其是否接受教育的基礎。所以,在引導學生「自我教育」時,要了解他們的思想發展規律,從他們原有的思想實際出發,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活動。例如,現在的中學生生活條件優越,講排場,比吃穿,揮霍浪費現象嚴重。在我班就出現了「過生日,送人禮」的現象。動輒送幾十元,上百元的禮物,回送的更要加倍,給家長造成了不小的經濟負擔,助長了互相攀比的壞習氣。根據中學生心理具有的閉鎖性和社會性的特點,他們渴望友誼,珍視友情但又不知如何發展友誼以及受社會上不良風氣影響的狀況,我引導學生們思考幾個問題:①在你過生日時,給你送的禮物最貴重的同學是你最好的朋友嗎?②接受貴重禮品時,你在想什麼?③送出貴重禮物時,你想到了什麼?通過引導,學生們傾訴了「接受禮品時,高興之餘,想著如何還?」「送禮物時,媽媽不理解,不給錢,鬧起家庭大戰」等尷尬事情。由此,我因勢利導,給他們剖析了「好事變壞事」的原因,舉例闡明了「什麼是真摯的友誼?」「送貴重禮物可能造成的不良後果」。最後,讓同學們討論:用什麼方法向朋友祝賀生日?通過這次教百活動,同學們加深了對友誼的認識,擯棄了送禮的壞習氣,培養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2、深「調查研究,抓住最佳教育時機,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應注意觀察了解每一位學生,就某一教育主題做充分的調查研究,了解事實真相,明確教育目的,在學生思想發展的全過程中,抓住最佳教育時機,適時地引導學生「自我教育」。3.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我教育」。班主任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引導,引路,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思考,而不是代替學生走路,要充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的覺醒,促使他們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我們班的語文老師對工作認真負責,但教學方法較死板,學生對他有逆反心理,上課時,課堂紀律不好,我多次做;作,仍無好轉。通過思考,我意識到:我的教育根本沒有引起學生共鳴,他們只認為那是說教。於是,在班會上,我說,「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我喜歡我們班的每一位同學,因為你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值得我去學習。今天,我們不帶任何成見的思考一個問題。語文老師有什麼優點?」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共總結了語文老師的9條優點。我一一列在黑板上。我又問,「咱們的語文課上得好,還是英語課上得好?」「當然英語課上得好?」大家紛紛說。「那麼你們在上語文課時哪點不如上英語課?在上語文課時有什麼缺點?」同學們共列出了11條缺點。對照語文老師的9條優點,學生們慚愧地低下了頭……從那以後,我們班上語文課的紀律好多了。
④ 如何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學生,也叫學子;一般指正在學校、學堂或其他學習地方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機構或工作單位(如醫院、研究所)學習的人也稱學生,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如何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1
法國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爾於 1972 年向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長遞交的一份研究報告《學會生存》。 這份報告的面世,引起了各國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報告中指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 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 這種個人同他自己關系的根本改變, 是今後幾十年科學與技術革命中教育所面臨的最困難的一個問題。 可見,自我教育亟待進行,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言而喻。
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自我認識是自我教育的基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對自己的行為有著很重要的調節作用。正處於生長發育關鍵事情的學生,對外界和自身的認識還不成熟。 他們很在乎身邊人尤其是教師的評價,這對他們認識自我有很大的暗示作用。怎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的能力、性格、愛好、理想等。 其次要引導學生對社會自我、 集體自我的把握和認同。
作為教育者,教師要告訴學生,首先要遵守社會與集體的規則。二是同時又要鼓勵學生保持自己的個性,帶著個性融入社會,既能與他人打成一片,具有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又不能人雲亦雲,喪失自己的個性和主見。 三是防止兩個極端:高估自己或貶低自己。 人們容易高估自己,因為都喜歡放大自己的優點,縮小別人的優點,容易低估自己,盲目自大。 因此,需要別人的提醒,時刻要保持冷靜。而低估自己,則是覺得自己處處低人一等, 自卑心理很重,也會讓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淵。
二、引導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
學生要進行自我教育,要做自己生命航船的主人,光有認識,有熱情是不夠的,要把這一認識和熱情變成一點一滴的行動,這就需要學生要有明確的自我教育目標。如何制定教育目標很重要,引導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讓目標看得見、夠得著,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進步的喜悅。完成了這個目標,再確定下一個目標, 使學生在實踐中看到自己行為的效果,強化了自我教育。 於是,開學初,我利用班會時間,指導學生制定這一學期的自我教育目標,並幫助學生把理想目標細化,使之從小事做起,切實可行、逐步提高。通過教育目標制定的這種方式來加強教育針對性。
三、鼓勵學生自我管理
一個班級或一個學校, 只有把所有的人集中起來,作為一個整體,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同樣,對於每個學生,實行全員的自我管理,學生的潛力才能得到發揮,自我個性、活力和綜合素質才能得到提高。作為教師,不論在何時, 我們都要認識到學生在班集體中的地位、權利和義務,讓每個學生享受到班級集體的榮譽、感受到班級集體的責任,才能喚起學生的使命感、義務感,每個人的自我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班集體就能成為學生自我教育、嘗試成功的精神樂園。 因此,在日常班級事務中,通過讓每個學生都參與班級管理,讓每個學生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 真正做到關心集體、關心他人、關心自己,促進學生獨立自主的發展。
(一 )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 ,提高學生的自治能力
教育是要將"捕魚"的本領傳授給學生,不是直接將"魚"給他們,即通常所說的"授之漁",而不是"授之魚"。每學期初,教師根據各自學校的工作計劃、班級管理目標的要求,有意識地讓學生去自我討論、集思廣益,要求每人提出適合自己的年齡、 愛好特點的主題隊會,教師匯總後,組織學生討論後,認真確定好每一學期的主題班、隊會計劃,並選好主持人,做到人人參與。 從制定到實施,每個步驟都有學生的全員參與。 班隊活動既成為了學生自主教育、自我管理、展示個性、嘗試成功的樂園, 又培養了學生的自治能力、 組織能力、適用能力,對班集體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二)建立競爭機制,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
經常參與各種競爭, 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促進其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上進心以及抵抗挫折和失敗的能力, 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因此,要在班級中建立競爭機制,營造競爭氣氛。如經常採取男同學與女同學比,小組與小組比,同桌與同桌比,班幹部之間比等形式,鼓勵競爭,引入競爭,用"比"促"競"。還用評選"小畫家""數學家""故事大王"等方法,促進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 並帶動其他方面全面發展。 每個學期,教師針對這些方式,建立比較好的評比方法, 使之成為一種穩定的機制,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進行競爭,使學生在競爭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促使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不拘一格,靈活多變地激勵學生參與競爭。比如,班級出手抄報的時候,如果願意參加的人太多,可把他們分組,讓他們自己分別去找資料、排版面,公平競爭。 他們向教師提供方案後,老師讓設計最好的小組去出手抄報,通過班級內部的競爭, 使班級的手抄報質量得到提高, 在與其他班級的競爭中更有可能獲得勝利,進一步激發他們勇於競爭,敢於表現自我的能力。通過競爭機制,在班級中形成了一種互相監督、互相幫助、你追我趕的氛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和諧、生動活潑的發展。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 "一個人要不斷完善自我、 實現自己一生的價值,就要把握自己,做好自己的事。 只有通過積極引導學生的自我教育, 才能培養出適合現代社會的有責任感、有理想、有抱負的新型人才。 我們對學生引導得法、得當,必將產生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不僅如此,還將對學生的終身自我教育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桂林灕江出版社,2005(5).
[2]劉國正主編.葉聖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如何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2
一、教育中的非教育現象
開篇蘇霍姆林斯基就提到我們對學生個性的重視還不夠。
教育學,無論就教育的理論或者教育的實踐來說,都還沒有對人的個性——對他的創造性力量和能力的培養,對理想、興趣和愛好的形成,給予足夠的重視。
不能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就不能尊重每一個人,就不能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樣子去成長、發展。創造力、理想、興趣、愛好等等,都不會顧及到。
在校園中,我們總是把學生當作集體中的一員來看的,學生只是班級中的一個,是班級的代表或縮影,而並不他本人自己。
我們往往看不到學生自身的需求,只是按照集體教育的要求去塑造,而不是讓學生成為他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青少年時期是學生自我形成的重要時期,而這個時期的教育,則將會影響他的一生。
這時期的教育更重要的就是自我教育。
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個性在智力方面、道德方面和社會思想方面自我形成的年齡期。在這個年齡期,學生的正常的精神發展,取決於他在活動的各個領域和在集體的關系中,在智力生活和勞動中,在道德信念的形成中,其自我形成的過程進行得究竟是否深刻。一個少年,只有當他學會了不僅仔細地研究周圍世界,而且仔細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時候;只有當他不僅努力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現象,而且努力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的時候;只有當他的精神力量用來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完善的時候,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這里說的就是學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領域里的自我教育。
青少年時期的教育不僅要注重讓他學習知識,認識周圍的世界,更要讓他走進自己的內心,關注自己的成長,樹立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的信念,進行自我教育。
為什麼我們的.教育往往效果欠佳?
原因是,只是把學生當作是一個個被教育者,沒有把學生自身的教育力量激發出來。
當學生進入青少年時期,我們卻仍舊按照年幼兒童的要求一樣來教育他,把他們當作被教育的對象來看待,忽視了學生的自我教育力量。
一個人直到17、18歲,還只是感到自己是個受教育者,只是有人在教育他,而他並不教育任何人,也不教育自己,因為他並沒有在與別人的多重關系中來造就自己。
這是我們教育往往費力卻不討好的原因所在。
我們苦口婆心地給學生講各種自認為很重要的生活知識、人生道理,灌輸一些科學真理和道德准則到學生頭腦中,但我們只做了頭腦的教育,卻沒有做到入心的教育。
要知道,道德准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去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
一番道理只有經過學生的內心,被學生所接受,並成為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行動、感受時,才能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成為自我成長的有益力量。
蘇霍姆林斯基說:
要一個人考慮自己的前途,就應當讓他在自我教育方面實際地做一點事情,讓他通過某一件事情去考驗和嘗試自己的力量,去鍛煉自己。
為了要解放創造力,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陶行知早在幾十年前就提出了「六個解放」:
(一)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能想。層層束縛兒童創造力的裹頭巾必須撕下來。
(二)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能幹。
(三)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他們能看,不戴上有色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實。
(四)解放兒童的嘴,使他們能談,特別要有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
(五)解放兒童的空間,不要把兒童關在籠中,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擴大認識的眼界,取得豐富的學問。
(六)解放兒童的時間,不把他們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他們。
要給他們一些空間、時間消化學問,並且學一點他們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他們高興乾的事情,決不能把兒童的全部時間占據,使兒童失去學習人生的機會,養成無意創造的傾向。創造的兒童教育,首先要為兒童爭取時間的解放。
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獨立地做一點事情,通過一些事情考驗和嘗試自己的力量,鍛煉自己,哪怕失敗了也是自己的成長經驗,也為會對自己今後的成長提供寶貴的借鑒。
老師如果不相信學生的自我教育力量,不能解放學生的手腳,不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做事,體驗過程,經歷錯誤,這對於成長是無益的。
勞動可以給學生一定的自我教育機會。
但我們的勞動,對學生而言,往往只是一種義務而已。
智育也可能給學生一定的教育。但我們的智育往往只是面對學生的抽象的思想,沒有針對學生的具體特點。
活動也變成了布置下來的任務。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
如果少年們在人與人的關系中並沒有教育自己,沒有感到把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貢獻給別人就會使自己變得更加高尚,那麼這種關系就會使他們感到枯燥乏味。
在活動中,沒有教育影響的作用,活動的自我教育價值,也很難體現出來。
怎樣才能讓活動發揮自我教育的力量呢?
我堅決相信,讓少年去當低年級同學的教育者,是道德教育中最復雜、最不容易而又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嚴格地說,自我教育就是從這里開始的:讓一個人去關心另一個人,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的東西在另一個人的身上表現出來。
利用學生之間的交往,讓同學年齡段的學生之間相互影響,讓學生在關心別人的同時,看到自己的真善美的力量,看到自身改變他人、改變自己的力量,就會讓自我教育的作用顯現並放大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