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議論作文,求指導思路。看素材後給個提示。
昏暗的台燈下,我凝視著這一杯茶,沸水一次又一次的沖擊,讓我感到了茶的清香。那苦澀中略微含著的一點甘甜,也被我貪婪的嘴給霸佔了,眼的朦朧,勾勒出朦朧的記憶,可記憶卻已不再朦朧。
作業之多「難為」了嬉戲之少,老師之嚴肅「阻抑」了歡笑之渺,壓力之沉重,「造就」了在夢幻中的我們——成長的煩惱。打開厚重的回憶之書,那思緒點點,也許是不倦回眸的一些往事。
「初」來乍到,一個脆弱的我,被「敵人」瞄準了「弱點」猛開了一炮,那個不堪一擊的我,在「血」場上犧牲了,可一個「睡里挑燈看卷,夢回鈴響背詩」的我又一次站了起來。那段歲月,正在黑暗中迷茫的我,學習之餘,有時我也找一席尚未枯黃的草地,有時也會是書桌前、窗檯邊,看佇立在遠處的一排排樹正在拼搏,為的只是能發出最後的一絲艷綠。那些是什麼樹?我無從得知,可這又有什麼關系呢?只要它們是樹,就足夠了。當我看著它們發呆時,心裡就會思緒萬千,當我的眼睛重新回到樹的時候,心情豁然開朗,壓力盪然無存,轉而投身於繁忙的學習之中。
似乎茶的清香已彌漫了「世界」,我的心情也隨之沸騰起來。
我的拼搏,戰勝了煩惱,戰勝了一切,讓那似乎是最後一絲艷綠,同樣放出等同於盛夏的光彩。「少年不知『煩』滋味」,可在這「山重水復」的轉彎處時,有誰要是放鬆下來,等待你的便是「沼澤千里,棘叢萬丈」。反之,若要是拼搏和毅力,等待你的便是「柳暗花明,青山綠水」了。莫非你還真要讓煩惱化作青煙一縷,纏繞你的靈魂,讓你煩悶,讓你苦惱嗎?
若成長是一篇著作,那麼煩惱便是藏在段落深處的錯字;如果成長是一張白紙,那麼煩惱便是附在背面的一個瑕疵。這些微小的東西似乎是似曾相識,似乎是一直打擾著我們,在成長的大自然中,過去那似微風撫面般的學習,現已被暴風雨般的學習和壓力的進攻吹散在記憶的深處了。
雙手已經感覺不到茶的溫度了,彌漫在屋子裡的清霧也悄然消失。更加用心地品味那「苦中有樂」的水,去品味成長的煩惱,「煩著煩著」,時光也「走著走著」,經歷也「多著多著」,再一次去品味那茶,那「苦澀」似乎已隨著溫度、隨著用心靈丈量的時間而盪然無存了……。踏過如歌的花季,走過如詩的雨季,忽然發現:以前的歡笑和悲傷,都已悄然放在舊時的枕邊,孩提時眼中瑰麗的紅霞,被晚歸的大雁帶走,眼中少了些頑皮天真的光彩。不知什麼時候起曾經的琴棋書畫、風花雪月已變成了柴米油鹽、前程仕途,對於以前口中吟誦著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現在看來不過是強說愁而賦的新詞墨了。然而,成長的代價卻帶給了我許多真實的煩惱……
隨著時光的飛逝,在現今社會、學校、家長三位一體的教導下,在每一個莘莘學子的心中打下了一個堅實的信念。若想實現自己的夢想,首先需要4個字———「出人頭地」,所以便產生了一個濃郁的競爭氛圍。世界上雖然沒有常勝的將軍,但是回想起自己那一次次的「滑鐵盧」,失落之情便會慢慢襲上心頭,特別是進入高三,面對這百舸爭流的高考,以分數定前程的現實,一次失落便會帶來一次新的煩惱。
輕狂年少的我在多次選舉失敗後掩卷沉思,為什麼一向被老師評價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竟會一次次錯過同學們信任的一票,在那一段難忘日子裡煩惱是我唯一的朋友。但是現實生活告訴了我,只要多一點謙遜,少一點自大,多一點愛心,朋友們溫暖的手最終一定會向你伸來的,這一成長的煩惱卻教會了我交往的藝術。
很多時候會覺得自己在生活中失去了什麼,難道成長的代價如斯,竟不能保留住一份童稚的空氣,就連那時眼中咸鹹的淚,如今也被溶入了縷縷苦澀的煩惱,有人把這叫做成長中的歷練。
不管自己的心弦是否會有漣漪般的顫動,以往的那種「一事能狂便少年」的豪氣,已被塵封許久,縱然這使我們不再魯莽,不再沖動,以一種淡漠冷靜的目光看待事物,但是卻帶給我成長中許多煩惱。於是在歷練中、在煩惱中,我們便多了一種氣質、一種風度,這是成長的煩惱。
的確,成長的代價帶給我們的許多煩惱就像是為自己通向成熟交納的一份很重的稅,但是我更喜歡一句歌詞:「最近比較煩……我雖然煩,但卻不混亂,我會靜靜長大……
今年的「五.一」假期,我們去了鄉下的外婆家。
外婆家有一間寬敞的房屋。在屋旁,總有一片新綠襯著的瓜架。種著些絲瓜,或是些黃瓜,那些手掌型的葉子,綠得青翠,或濃或淡。長長的藤順著竹架,蜿蜒地向上爬,一直到屋頂。現在的瓜架上雖然並沒有那些青青的瓜,但也有著不同的風格。青綠的葉,彎曲的藤,給整個房子鑲上了沒有雕琢過的天然花邊。這樣的裝飾可比城市中高樓門前的石獅子來得親切、質朴多了。
在屋子後邊的一片空地上,還有幾種花,鳳仙、月季、映山紅、大麗菊、雞冠花,各種各樣,依著季節順序,紅如火,粉如霞,白如雪……樸素中擁有著非凡氣質。在這些花的旁邊,還有一叢竹。青嫩的葉,筆挺的竿,互相交錯著,投下一片翠綠的濃蔭。這時候,還有幾株小小的筍,露出尖尖的腦袋,好像一使勁兒,就會齊刷刷地從地底下探出頭來。
雞,農村人家中總要養幾只的,外婆在院子里,壘上一個雞窩,養了幾只雞。從院子里走過,肯定會看見一隻母雞和小雞們奔跑。雄雞高傲的挺著身子,儼然一位將軍在閱兵,鬥志昂揚;又如同一個盡職的大丈夫在保護著自己的家人,守護著自己的家園。
離房子不遠處,有一條小河,清澈的水面上有幾只鴨子,在歡快地嬉戲。時不時地把頭伸進水裡覓食,或是與同伴們嬉鬧「嘎嘎——嘎嘎——」的叫聲在水上回盪,即使旁邊有人在洗衣、洗菜,也阻擋不了它們的歡樂。有幾只蜻蜓也愛湊熱鬧,在水面上飛行著。河旁的葦絮飄飄悠悠的,似乎把小河籠罩在了一起。陽光下的小河,顯得格外清澈,一陣微風拂過,水面上泛起了層層漣漪,波光粼粼的。
小河後就是大片大片的田地了。一行行排列的非常整齊。種
著些青菜、油菜、豌豆、羅漢豆等。遠處還有一畝畝水田,可以看見一些農民們正在種秧苗,一排排秧苗隨著微風慢慢飄拂。
到了黃昏,我們便把桌椅飯菜搬到院子里吃起飯來。這時,母雞和小雞們就都跑過來吃掉下的米粒。美麗的黃昏景象下,大家享用晚飯,閑話家常,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鄉村,田園,農家風光,這一切都成了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1.立 志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見,在同樣艱苦的條件下,有的人萎靡不振,有的人卻能一奮驥足。因為志氣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一個有堅定信仰和志氣的人,他認為人生的全意義就在於為自己的志向作出不懈的努力。一些有志青年在別人嘆氣、泄氣、游盪宴樂的時候,卻收獲著耕耘的碩果:上海青年潘德明用七年時間徒步環球旅行;炊事員曹家彬當上了空軍學院的英語教師。通過刻苦自學而成為發明家、企業家、科學家的又何嘗少啊!可謂:「有志者,事竟成。」
艱苦的環境有利於磨練一個人的品格,激勵一個人的鬥志,增強一個人的能力。立業靠志氣,志氣是事業的脊樑。所以,每個想為國作出貢獻的人,必須有一個堅定的志向。
格言名句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有志者事竟成也。(范曄)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鋒芒。(孟郊)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程顥) 心志之力,可稱為人品行之中心力。(薛瑄)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王守仁) 青年應立志作大事,不可立志作大官。(孫中山)
沒有雄心壯志的人,他們的生活缺乏偉大的動力,自然不能盼望他們會有傑出的成就。(華羅庚)
朝著一定目標走去是「志」,一鼓作氣中途絕不停止是「氣」,兩者合起來就是志氣,一切事業的成敗者取決於此。(卡耐基) 抱負是高尚行為成長的萌芽。(英格利希) 抱負永遠是一種歡樂,是一種如地產一般可靠的財產。(羅伯特•史蒂文生)雄心壯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半星。(勃朗寧) 壯志與熱情是偉業的輔冀。(歌德) 立志是事業的大門,工作是登門入室的旅程。(巴斯德)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類活動的三大要素。(巴斯德) 要向大的目標走去,就得從小的目標開始。(列寧) 確定個人志向,選好專業,這是幸福的源泉。(蘇霍姆林斯基) 無目標而生活,猶如沒有羅盤而航行。(拉斯金) 一個人如果胸無大志,即使再有壯麗的舉動也稱不上是偉人。(拉羅什夫科)
「立志」在人間
中國俗語中也有大量歌頌立志的警句,如「有志者事竟成」;「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志長」;「人窮不可志短」;「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這些自然都是催人奮進的名言雋語,永遠值得我們回味,並以之作為自己前進的動力。
至於文人騷客,歌頌立志的詩歌更是不可勝數。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陶淵明的「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李世明的「心隨朗月高,志與秋霜潔」,劉禹錫的「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白居易的「憐君頭早白,其志竟不衰」,杜甫的「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陸游的「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猛猶能作鬼雄」,蘇軾的「回狂瀾於既倒,支大夏於將傾」等等,這些詩文為中華民族兒女樹立凌支壯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馬克思的偉大目標
1835年8月,馬克思就要在特利爾中學畢業了。畢業前夕,班裡的同學都在談擇業的問題。有的想當官,有的想經商,有的願意做醫生,有的卻愛上了神甫。
馬克思在他的畢業論文中卻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思想。他在文章結尾部分寫道:「我們選擇職業所應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
老師為這篇閃耀著偉大思想火光的論文大為驚嘆,在畢業證書上寫下「思想豐富,理解深刻」的評語。
馬克思循著「尋找人類幸福」的偉大指針最終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本質,成為19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
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
毛澤東從青少年時代起就立志救國,獻身革命。他在中學念書的時候,同學們稱他「身無分文,心憂天下」。他在離家求學前夕改寫了日本西鄉隆盛的一首詩留給父親:「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1914年,毛澤東在長沙第一師范學習期間,全部費用只有169元錢,而且其中三分之一花在訂報上,鋪蓋和衣服則非常簡陋單薄。但他從不以此為念,常常和朋友互相勉勵說,讀書要有理想,要有「以天下為已任」的雄心壯志。他還與朋友們提出「三不談」:不談金錢,不談身邊瑣事,在校學習期間不談男女戀愛問題。他認為,改造國家,改造社會,對學問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寶貴的青春,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有價值的事情上。
「為了中中華民族之崛起」
有一年暑假,周恩來到奉天城(今沈陽)東郊一個同學家裡去做客。這位同學的祖父是一個很愛國的農村私塾先生,他帶周恩來到附近的日俄戰場遺址去參觀。中國人民受列強歁侮的奇恥大辱,在周恩來幼小的心靈上種下了救國救民的火種。有一次,學校里的魏校長問同學們:「你們為什麼要讀書?」課堂里頓時寂靜無聲。停了一刻,一個同學畢恭畢敬地站起來回答說:「讀書是為了尋求出路!」話音剛落,另一個同學說:「為了榮宗耀祖!」
這時,一個同學霍地從座位中站起。他,濃眉大眼,昂首挺胸,大聲回答道:「為了中華民族之崛起,騰飛於世界!」
他,便是周恩來,當時,年12歲。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
宋代范仲淹有志於天下,他兩歲便失去父親,母親貧困無依,就改嫁到長山一位姓朱的人家。范仲淹稍微懂事之後,知道了自己的家世,泣別了慈母,到南都學舍不分晝夜地苦讀五年中間,竟然沒有解開衣服好好地睡過覺。有時睏倦已極,便用冷水沖洗一下頭臉。他邊稠粥都不夠吃,所以常常忍飢挨餓熬到下午才吃飯。就這樣,他勤奮學習廢寢忘食,《詩》、《書》、《禮》、《易》、《樂》、《春秋》這六部《六經》之旨,便精通了,從而慷慨激昂地表達了以天下為已任的偉大志向,不僅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換負而且成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岳飛矢志報國
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岳飛,正是在金人入侵的動亂年代裡,立下了「還我河山」的壯志,他一生征戰沙場,死而後已。當岳飛率兵屢敗金兵,建有大功的時候,有人贈送美人以示慰勞岳飛說:「金兵未滅,難道是大將安樂的時候嗎?」毅然將美女退了回去。宋高宗要為他建宅第、立家室,以褒獎他的赫赫戰功,他又辭謝道:「金兵未滅,可以家為?」岳飛一生矢志不移,終於留下了千古美名。
徐特立斷指明志
辛亥革命前夕的一天,徐特立在長沙修業學校向師生員工作時事報告。講到帝國主義對中國的野蠻侵略,講到軟弱無能的清政府不能保護主權和人民,講到中國的老百姓被歁侮、被屠殺……激昂悲憤之時,他拍案捶胸,聲淚俱下。怱然,他猛地一個轉身,跑到廚房取來一把菜刀,當、著師生們的面,「砰」的一聲砍斷了左手一節手指,頓時鮮血淋漓,濺染衣衫。接著,他用斷指在白紙上寫下八個血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聽著徐特立演說的青年,頓時熱血沸騰,群情激昂,呼聲雷動。徐特立的斷指壯舉,很快傳遍了長沙。
李少石矢志不移
李少石同志在大革命時受到馬列主義的影響,參加了共產主義青年團。他立下的志向是:「神州遍地見紅旗」。為了實現這個志向,他在廣、香港、上海等地,艱苦工作,英勇斗爭。他入過獄,身患肺病,受盡折磨。但他說:「雪山未阻徵人路,霜獄能磨戰士姿。」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都在為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
陳勝的鴻鵠之志
司馬遷在《史記•陳涉世家》里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陳涉少時,曾受人僱傭,替人耕種,心中並不滿於這種處境,在壟上休息時,常感慨悵恨,有一回對同耕者說:「假如哪一天富貴了,不要忘了拉朋友一把。」同伴嘲笑他,「你現在替人耕種,地位卑微,還說什麼富足呢。」陳涉長嘆一聲:「唉,燕雀怎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陳涉後來在大澤鄉和吳廣發動起義滅秦,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壯舉,若無佣耕壟上時埋在心裡的一段鴻鵠大志,怎能想像後來的富足榮華?昔日曾嘲笑過陳涉的同伴,屬於那一種安於現狀不存「非分」之想,得過且過的大多數,若得不到陳涉的幫襯怕只有老死於田野。是什麼造成這種天壤之別呢?關鍵恐怕並非在於兩人智慧才能上的差距,而首先在於是否存了一份奮爭的心,是否有一種改變現狀的強烈慾望。陳涉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這樣的雄心壯志,有這樣一種雖死不辭的精神及高度的自尊自信,則人在此種心志下激發出來的潛能,又豈是那些連夢都不做一個的瞌睡不醒的人所能比及的?
確立遠大理想,意味著事業成功了一半,此話並不過分。縱觀古今中外,哪一個成大事業的人胸中沒有超乎常人的志向?夫欲之人,不可能激起生活的層層浪花,無志之人不可能享受事業的種種輝煌。
摘取王冠上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一直被視作數學王冠上的明珠。兩百多年來,有不少科學家試圖征服它,並因此耗費了巨大的精力,都沒有成功。陳景潤上中學時,數學老師把它作為一則趣聞,告訴大家,陳景潤聽後,暗暗立志摘取這一明珠。他把它當作自己的事業。他拚命地積累知識,奮力地演算難題,草稿紙整麻袋整麻袋地裝。最後終於用自己的智慧和意志的合力,移動數學群山,摘取了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發明了「陳氏定理」。
朱買臣負薪立志
西漢時期的朱買臣,年幼喪失父母,孤苦伶仃,靠賣柴度日。然而他人窮志不窮。他有志氣,有抱負,決心刻苦學習,為民做事。妻子因為家窮以及朱買臣讀書「惡習」不改,和他離了婚。朱買臣並不氣餒,相反,更集中精力讀書。由於他知識廣博,漢武帝時,被拜這中大夫,後又出任會稽太守、主爵都尉,直至做到丞相長史,在當官司期間,他廉潔奉公,極負盛名。
王充少年有志,終成大志
我們還可以從東漢王充居貧賤而壯志凌雲的故事中,獲得很多啟發。王充是東漢的大思想家,但他少時家境貧困。當孩子們都去捉鳥、捕蟬和爬樹,興致勃勃地去玩耍之果,王充卻不去,而是努力學習認字寫字,去學習儒家經典《論語》《尚書》。同時,他又不斷修養自己的品德。後來,有機會去京師,拜班彪為師。他雖喜歡博覽群書,但因為家境貧寒,無錢買書,便到洛陽賣書的地方去,去讀人家所賣的那些書。他雖然窮得沒有一畝地可以養身,但心情卻比王公大人要舒暢;卑賤得沒有一斗一石的俸祿,內心卻如同俸祿萬鍾的人一樣富有。後來,他做了官也不欣喜若狂,丟了官也不悵恨不已,安逸快樂之時不敢放縱自己的慾望,貧困潦倒之時,也不改變自己的志向,經過30多年的努力,他終於寫出了名垂千古的《論衡》。
左思立志,堅忍不拔
西晉文學家左思,少年時,讀子張衡的《兩京賦》,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決心將來撰寫《三都賦》。陸機聽了不禁撫掌而笑。說像左思這樣的粗俗之人。說像左思這樣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賦》這樣的宏篇巨著,簡直是笑話。即使費力寫成,也必定毫無價值,只配用來蓋酒壇子而已。面對這樣的羞辱,左思矢志不移。他聽說著作郎張載曾游歷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門求教,以便熟悉當地的山川、物產、風俗。並廣泛查詢了解,大量搜集資料,然後專心致志,奮力寫作。在他的房間里,籬笆旁,廁所里到處放著紙筆,只要想起好的詞句,就隨手記錄下來,並反復修改。左思整整花費了十年心血,終於完成了《三都賦》。陸機在驚異之餘,佩服得五體投地,只得甘拜下風。
徐霞客「踏遍青山成大道」
明代旅遊家徐霞客,幼年便勤奮好學,博覽圖地誌。由於明末政治黑暗,他不去做官,立志旅行,從22歲開始出遊,前後經過32年,足跡北至燕晉,南達雲貴和兩廣,名山大川幾乎沒有不到過的。在游歷之時,他嘗盡了千辛萬苦,星月寒星之下,他露宿過;嚴格酷暑,他都未間斷過;忍飢挨餓的境況,他常碰到。他常常拿著一根幾尺長的鐵棍,去登山,去探尋險境。城牆邊,枯樹下,點燃一堆柴草,借著火光就寫他的游記。終於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以驚人的毅力,寫出了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
夙抱壯志,漫遊世界
20世紀30年代,上海青年潘德明,徙步(小部分靠自行車)環球派行,歷時七年。
潘德明出生在浙江湖州一個成衣匠家庭,他從小酷愛體育,「夙抱壯志,欲作世界漫遊」。因此,他潛心鑽研外語,閱讀世界地理和旅遊書籍,為環游世界作準備。
1930年6月18日,《申報》報道:「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消息,潘德明聞訊後即報名參加,開始步行團有8人,及至越南,只剩他一人。旅行途中他歷盡艱險,他曾三次遇虎,1932年初,他穿越1380里沙漠去利雅得時,因缺水而昏迷,幸遇一支駱駝隊才獲救。1937年7月,潘德明戰勝艱難險阻,環遊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終於回到了祖國的雲南省西雙版納。
懲罰」實現了
布特列洛夫(俄國著名化學家,1928-1986)少年時代在學校讀書時,就對化學特別愛好,經常私自在宿舍里動手做實驗。在一次,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生爆炸,嚴厲的學監把他關進了禁閉室,還在他胸前掛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偉大的化學家」。譏諷和懲罰絲毫動搖不了布特列洛夫從事化學研究的偉大志向。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努力,他終於在33歲的時候,提出了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問題的創見,被人們譽為「偉大的化學家」。他默地說:「這個稱號在20年前是對我的懲罰,現在卻實現了。」
化學家李比希實現諾言
著名化學家李比希小學時,有一天,校長問他:「你將來打算干什麼呢?」他響亮地回答說:「我想當一個化學家。」話音剛落,全班同學鬨堂大笑。然而,就是這個被人取笑的孩子,堅持不懈地向著自己定下的目標前進,終於成了著名的化學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航海家鮑迪奇
美國數學家納撒爾•鮑迪奇,從10歲起就到圖書館去刻苦攻讀,博覽群書,因而大器早成,14歲就成了一名精通航海和天文的學者。他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航海事業,自學了50多種語言,發現了當時航海權威穆爾的《航海實踐》中80多條錯誤。經過多年實踐,終於創造了「鮑迪奇航海法-依靠星體定位導航」。
心理暗示的實驗
立志對成就事業的重要性,還可以從人的主觀能動性,即精神因素的強大作用上得以透析。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事先告知一組被判死刑的囚犯,他們將不執行槍決,而是被刺破靜脈,讓血從體內流盡而死。然後將死囚蒙上眼睛,綁上雙手,帶入一個特定的房間坐定,拿針在他們的手腕上比劃著輕刺一下(並非真正刺破血管),然後輕輕地擰開一旁的水籠頭,讓水一滴一滴往下滴。十幾小時後,那一組囚犯先後停止了跳動。這樣,囚犯在肌肉沒有遭受任何損傷的情況下死去。
這個實驗說明了心理暗示能夠對人的肌體產生何等巨大的作用。當然這是消極的作用。然而我們已經可以由此及彼,由反得正了。
2.奉 獻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怎樣活著才算有意義?活著為自己還是活著為他人?這是每個人都要考慮的問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一曲《愛的奉獻》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奉獻與索取是一對矛盾,一心索取的人,貪欲永遠得不到滿足,再者,沒有別人的奉獻,自己又能索取什麼?
奉獻是不計報酬的給予,是「有一分熱放一分光」,是「我為人人」。奉獻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熱情,是一中無私的愛心,甚至是無價的生命。因為有人奉獻,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才會不斷增加,人類才會不斷前進。奉獻者收獲的是一種幸福,一種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與愛戴,是自己生命的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