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解決教育這一民生問題
(一)加大偏遠地區的教育投入,縮小城鄉間、地區間的教育差距
一方面,由於偏遠地區的教育環境和救師的待遇條件相對較差,大部分教師不願意去偏遠地區教學,這一現急直接導致了偏遠地區教育師資力量嚴重匱乏,從而影響了偏遠地區的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
另一方面,偏遠地區的學校還存在著教學設備相對落後的現急,這也嚴重製約了偏遠地區教育發展的速度,從而拉大了城鄉間、地區間的教育差距。
因此,要想縮小城鄉間和地區間的教育差距,實現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就要加大對偏遠地區的教育投入,改善偏遠地區的教育教學環境,更新教學設備。
提高到偏遠地區工作的教師的工資待遇,鼓勵教師到偏遠地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設立城鄉間、地區間的救師輪換、互換制度,加強城鄉間、地區間的教師的交流與合作。
(二)打破戶籍限制,解決農村籍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入學難問題戶籍制度還造成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難、入學貴等問題。這些孩子要想跟隨父母在某個城市上學,往往會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甚至還需繳納昂貴的入學費才能入學。
那麼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同樣需要弱化戶籍在流動兒童入學問題上的制約,而且要逐漸消除戶箱在流動兒童入學方面的影響,打破一系列條件的限制。
取消交納「入學費」的不合理做法,讓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和本地戶籍的孩子一樣享有同等的入學機會和受教育機會,從而真正實現我國教育的均等化發展。
(三)大力培養高素質教育者,合理配備教育資源,徹底解決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和短缺問題目前義務教育階段的各學校還存在著教育教學質量、教育環境高低優劣之分,一些城市的「擇校費」問題依然存在。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從以下兩方面去做:
一方面要大力培養高素質的教育者,將這些高素質的教育者輸送到各個學校中去,保證各學校的教育者都是高素質人才,即所謂的「好老師」;
另一方面,要合理配備教育資源,優化教育教學環境,重視各學校的整體建設。
只有全力做好這兩方面工作,才能徹底解決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和短缺問題,才能嚴格保證義務教育階段學區劃分制度的有效實施,才能徹底解決因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環境不同而出現的「擇校費」問題,從而實現救育的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