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學科教育目前如何轉變
擴展閱讀
朱令同學如何看孫維 2025-01-09 15:55:15

學科教育目前如何轉變

發布時間: 2024-12-04 13:45:12

⑴ 如何轉變藝術學科的教育教學觀念

現在的教育教學要求轉變教學觀點,打造高效課堂教學。就方法論層面來說,必須改變學生原有的吸納知識容器的地位和處境,順應教育學發展要求和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培養和形成自主、互動、合作的探究型學習模式,通過「個人體驗、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能力提升」的學習過程,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開拓精神和創新精神。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感悟。
一、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感悟地理教育藝術
1.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本質含義是說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將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因此,只有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驅力,促使他們在地理學習上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對於新學期、新教師、新課堂,第一堂課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幽默睿智的談吐、完善而豐富的人格魅
力、胸中廣博的科學知識、解決問題和處理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品質都可以打動和征服學生,給他們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地理知識、地理原理的應用及所學知識對學生未來人生的意義,都需要教師的巧妙點撥和積極引導。地理教師只有具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育藝術」,才能使學生形成對地理學科知識及其真正價值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2.優化重組,活化地理教學的「教育藝術」
地理學科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和應用科學,必須回歸現實,回歸生活。「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已成為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新頒布的課程標准對部分章節做了調整,只提教學要求而沒有明確的教學內容,更沒有詳盡的知識點明細,這樣的設計突出強調了所學知識的應用性和對學生地理素養的培養,即是這一理念的實施和驗證。在學習過程中,地理教師必須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習目標,優化組合,重新配置,激活課堂,活化地理教學,即「用活書、活用書、用書活」。這給地理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大、更靈活的空間,但也對「教育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區域地理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著力選取各分區中的一個作為教學內容。注意所選區域的代表性,讓學生在對該區域的探究學習過程中,學會運用地理信息及相關資料來分析說明其自然地理要素特徵及相關性,學會分析其人口、城市、經濟增長、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問題,進而領會和掌握學習區域的基本方法,完全沒有必要照搬套路、面面俱到。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教師選取哪些素材用於教學,採用什麼形式組織教學,關鍵點是通過「個案」的教學來達到新課程標準的各項要求,並最終達到規定的更高層面對
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目標。
3.巧用地理現象來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教育藝術」
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思考,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地理教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對地理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對地理問題的推理和判斷,對地理原理的總結和歸納都離不開地理思維活動。地理教師要應用各種手段、策略來鍛煉學生思維的智慧,無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中的各種現象,其相互影響、互相作用的背景下都有其發生發展的規律,各要素間又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地理教師要因勢利導、適時點撥,讓學生進行深入探究、合理歸納、科學推理並作出准確判斷。如,在學習「厄爾尼諾」現象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厄爾尼諾的分布,還要讓學生理解厄爾尼諾現象的成因以及對水溫、浮游生物和漁業生產的影響。在此過程中,學生要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由特殊到一般,歸納出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定性規律。另外,又要綜合考慮某一特定地區的地理位置、環流形勢,正確理解沃克環流和增強型對流對某一區域的不同影響。這種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貫徹到各個教學環節中,並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二、注重策略設計,不斷提升綜合素質,促進地理教師教育藝術的生成
1.創設和諧、溫馨的教學環境,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
理解與關愛是教育發展的力量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現代中學生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渴求心理平等的願望也趨於強烈。為了適應這一要求,地理教師必須灌輸民主思想,營造寬松、平等、和諧的教育氛圍,以滿足其心理需求,並不斷培養和鞏固這種親和力,努力塑造和藹可親、豁達開朗的教師形象。課堂上的教學教態要友好,並能充分利用微笑、手勢、眼神等體態暗示和賞識、贊許、激勵等鼓勵性言詞,盡力營造和諧互動的課堂教學氛圍。課外的討論和交流要體現心靈互動,於細微處、於無聲處關心感化他們,讓他們敞開心靈之窗,消除年齡差異所造成的隔閡,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一個民主、開朗、易於接近教師形象的塑造是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只要你用心去親近他們,走進他們的生活,必將會收獲他們對你的信任和期待。
2.順應時代要求,做課改前沿型地理教師
在新課改的課堂上,地理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重視「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探求和發現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創造性地理思維能力。同時,地理教師還要關注學生情感領域的延伸和發展,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喚醒其心中埋藏已久的「環境意識」,形成良好的環境行為習慣,增強其愛國愛鄉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培養出「人格完整」的人。
3.積極引入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形成地理課堂教育藝術的升華
教師要能熟練應用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手段,高效地獲取、分 析、整理和加工相關信息,從而科學地、創造性地使用信息,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如,在學習「海洋環境保護」章節時,可以先利用現代手段盡情展現海洋之美:遼遠的海洋,純凈聖潔,讓人充滿無限的遐想。極目遠望,蔚藍的海水映襯著片片白雲,如詩如畫;側耳聆聽,海浪沖擊著岩石,如鳴奏一支美妙的樂曲,令人心曠神怡。當學生沉醉於海洋的博大與美麗之時,隨即進行主題切換。然而,海洋正遭受著污染:海洋石油泄漏、近岸海灣頻頻發生的赤潮、紅樹林與珊瑚礁生態系統的破壞、海洋「綠魔」――外來物種入侵、重金屬污染、核泄漏……利用現代教學媒體給學生以鮮明的視覺反差 與強烈的心靈震撼,並啟發思維: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都在享用海洋的寶藏,承受海洋的恩澤,難道在我們這一代就要把這片最後的凈土毀掉嗎?由此引發學生對海洋環境問題的關注與思考,效果顯著。
高中地理新課標的頒布和實施,從根本上變革了高中地理教學結構和教學方式,拉開了新一輪地理教學改革的序幕,這對地理教育工作者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教有教法,教無定法,必須科學應對,靈活處置。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和日益推進,地理教師必須從多方面錘煉自己,打造專業素養。同時,注重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個人魅力的展示,著力塑造富有吸引力和親和力的教師形象,做一個讓學生喜愛和樂於接近的教師。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⑵ 「雙減「政策下學科類教育可以向哪方面轉型

根據教育部最新發文,不包含體育類、藝術類(音樂、美術等)、以及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考慮往這些方面發展,除了以上職業教育也是一個很好的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