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自主學習的擴展
⑴教育主體自主性發展的教育理念。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現代教育是以現代生產和現代生活方式為基礎,以現代科技和現代文化為背景,堅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以培養自主性發展的個人為目的的教育。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現代教育培養的人必須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當前,我們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存在著種種弊端,其中之一是在培養人的過程中輕視乃至忽視了教育主體的自主性發展。表現為實行整齊劃一的模式化的教育,只重視知識的掌握,忽視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個性發展的培養,造成學生被動地學習,動手與實踐能力差,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不強等。自主學習教改實驗以教育主體自主性發展作為教育改革的起點和依據,對現行教育中不合理的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進行根本性改造,力圖實現教育理論和教育觀念的變革。
⑵以學習論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和學習社會的需要,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產生了根本性變革。變革的重點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要以教育主體自主性發展和創新教育為中心來構建現代教育的理論體系,建立以「學會學習」為中心內容的現代教育理論。
二是以「學習論」改造現行的「教學論」,建立「學習論」為中心的現代教學觀念。自主學習要求真正確立學習者主體發展和自主發展的地位,使知識經濟時代的教學理論更加符合學習者學習知識、技能與人格發展的內在規律,教師的所謂「教學」,其真正含義由過去的「教學生知識與技能」變為「教會學生學習」。建立以學習論為中心的現代教學論。
三是以學法研究為中心帶動教學法觀念的根本性變革。構建以學法為中心的教學法理論體系,並不斷推進這一教學方法的實踐探索。
⑶以理解為核心的學習觀。教師要使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主體,必須確立學習是一個理解、記憶、運用過程的觀念,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一個初步理解、強化記憶、學會應用、加深理解的過程。學習過程的實質和核心在於理解,而不是記憶。確立這樣的學習觀才能使學到的知識更穩固、更靈活,才有可能使知識成為創造力的翅膀。
⑷動態的結構化的知識觀。在自主學習中,教師要確立科學的結構化的知識觀,既要重視書本知識的教學,又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經驗的積累和理論化;學生既要重視學習「是什麼」和「為什麼」的知識,更要重視對「怎麼做」的知識的學習。 自主學習的條件是學習者在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材料等方面進行自由選擇的程度。
實際上,這種自由選擇程度的高低取決於主觀認識和客觀條件兩個方面。主觀認識是教育機制對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寬容度和信任度。而這種寬容度和信任度取決於主導教育機制的教育思想和國家、社會、家庭以及學習者本身對教育的理解和對教育的期望。教育思想的革新和對教育的期望的轉變往往比人們想像的更加困難。
另外,教育機制的環節很多,涉及方面也較多。要使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都達成統一的認識就更加困難了。這也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思想一直得不到真正實施的主要原因。當然主觀認識還包括學習者本身對自主學習的願意程度和自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學習者都願意為自己的學習負主要責任。這里有態度和動機的原因,也有個性特徵和個別偏愛的原因。
當然,現存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也可能使學習者養成了依靠教師的學習習慣。解決主觀認識的問題,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對自主學習理論和實踐的研究,為教育機制的各個環節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機制的各個環節以及學習者本身在主觀上進行觀念的更新。
如果說自主學習的主觀認識取決於意識形態的轉變的話,那麼其客觀條件則取決於物質基礎。自主學習的客觀條件指能夠供給學習者自由選擇的學習材料、活動場所、學習方式和手段等硬體設施。
豐富多彩的學習材料是滿足個別化學習的前提條件,也是達到自主學習的重要物質條件。可以說,在自主學習主觀條件比較成熟的情況下,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活動方式、學習進度都可能不一樣。滿足這些不同的需求就必須首先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和充足、靈活的學習場所。另外,學校在配備自主學習材料時,要注意滿足自主學習的需要。以往的教科書在內容選擇和形式設計上往往為了照顧大面積學習者的需求而受到限制。比如有些內容很好,但由於不適合程度偏低的學習者的需要而被迫放棄。再有,大多數傳統教科書是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的,不太適合自主學習。這些教科書所採用的活動方式和要求的學習手段往往比較單一,尤其是缺乏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所以,設計滿足自主學習需要的新型教科書也是目前教育實踐者的當務之急。現在西方很多國家的各個教育層次都提倡建立自學中心。
在自學中心,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選擇材料、媒體和活動方式。另外,計算機輔助多媒體教學軟體在自主學習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具有容量大、手段多樣、人機交互等優點,因此受到教育領域的高度重視。互聯網路的普及也為自主學習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途徑。
五、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完全自主的學習者可以在沒有課堂、沒有教師、沒有教科書的情況下進行學習,但這種理想的自主學習者和學習條件並不存在,即使是自學者也不是完全的自主學習。我們提倡的自主學習,是在學校教育環境中創造一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以期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要,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果,並且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以便學習者離開學校以後能繼續學習。
學校仍然是學習的主要場所,是學習資料的主要來源;教師仍然具有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教學大綱仍然是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文件。學習者可以有自己的學習目標,但這種目標不應該與教學大綱的總目標相抵觸。當然教學大綱必須是合理的、現實的。
因此,自主學習不是否定已經有悠久歷史的學校教育,而應該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就如何協調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的關系,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增加教學大綱的靈活性,以便教師在教學中有更大的自主權,從而縮短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的距離。 2.革新教學方法,主要是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到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的轉變。
3.轉移課堂教學的重點,使之成為學習者與學習者或學習者與教師之間進行協商、討論、合作的場所,以便解決那些學習者獨自不能解決的問題。
4.適當減少課堂教學時間,增加自主學習時間。5.革新評估標准、評估方法和評估手段,力求體現自主學習的實際結果。 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的教育思想在給予學習者較大自主權的同時也附帶更大的責任。為了充分履行他們的權力,學習者應該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能力(Sheerin,1997),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1.制訂並在必要的情況下調整學習目標的能力;
2.判斷學習材料和學習活動是否符合學習目標的能力;
3.選擇學習材料和學習內容的能力;
4.選擇或自我設計學習活動方式並執行學習活動的能力;
5.與教師或其他學習者進行協商的能力;
6.監控學習活動實施情況的能力;
7.調整態度、動機等情感因素的能力;
8.評估學習結果的能力。
自主學習者需要具備的能力可能還不止以上列出的八個方面。但一般認為,計劃、實施、評估的能力是自主學習者需要具備的幾個主要能力。因此要採用自主學習方式,就筆削注意培養學習者自身的能力。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要以學習者自身為主體;自主學習能力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習者自己發展的。很多研究者(程曉棠,2000)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活動有助於培養自主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
1.學習者充分了解自身的客觀條件並進行綜合評估。比如通過成績測試了解自己目前的水平;通過學能測試了解自己成功的概率和程度;通過心理和智力測試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學習風格、個性特徵、情感特徵等。
2.學習者要明確自身的需要,尤其是學習的最終目的,這是學習者制訂具體學習目標的依據。研究表明,有目的的學習比沒有目的的學習效果好得多。
3.學習者要善於拓寬信息渠道、掌握獲取信息的技能,以便在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材料等方面具備更高的自由度;
4.學習者要與教師或其他學習者共同探討學習方法、交流學習體會、交流學習材料,並在必要的情況下相互幫助;
5.學習者要善於與他人交流情感、偏愛,並在必要的情況下尋求適當的幫助。 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研究適合理工科學生發展的教育模式,不僅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整個教育事業向前發展的一個助推器。[3]根據調查問卷涉及的幾個方面,對問卷統計數據進行基本的統計分析,以掌握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對所發現的問題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以班級建設為導向,從學生、輔導員和專業課老師三個方面出發,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從而建立起全面的教育體系。
在研究培養大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我們堅定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輔助,從不同層面分析與研究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式與方法:
⑴樹立科學發展觀,營造學生主體的校園文化,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通過創造一種特殊的文化環境來實現課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
⑵營造自主學習的良好環境,開展合作學習。積極構建和諧的班級學習氛圍對學生的發展大有裨益,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特點,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而合作學習也是一種集體的自主學習;
⑶建立積極的師生關系,重建教師角色。擺脫傳統師生之間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建立良好的友誼關系,消除學生對教師的過分依賴現象;
⑷進一步擴大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提供更多的自主時間、空間;
⑸推進大學生的自我評估與監督,提高自我調控能力;
⑹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加強自主學習的引導。教師應通過一系列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正確定位,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盡量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調整和自我評價。
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在探索如何培養大學生的主動學習的問題上,要多角度、深層次研究大學生自主學習與教育模式之間的關系,從而為大學生鑄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當前「以學生為本」的社會形勢下,貫徹並落實以「樂學」、「會學」、「博學」為自主學習指導目標的教育培養模式。
Ⅱ 教學自主權是什麼意思
小學教師是培養未來社會棟梁的重要角色,他們既擁有著教育的權利,也承擔著眾多的義務。下面,我將就小學教師的權利與義務談一下自己的理解。
首先,小學教師擁有的權利:
1.教學自主權。教師有權以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專業知識為基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科特點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
2.評價學生的權利。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有權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以及與學生有關的各種素質和能力等。
3.職業發展權。小學教師有權參與各種職業培訓和自我提升計劃,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技能。
在工作中,小學教師應該注重平衡權利與義務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好自己與學生、教育局以及家長之間的關系,為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