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為什麼學佛不是為了教育別人
擴展閱讀
兒童歪歪頭如何糾正 2025-01-10 12:04:19
現在什麼電影最經典 2025-01-10 12:02:13
動漫經費多少 2025-01-10 11:57:44

為什麼學佛不是為了教育別人

發布時間: 2024-11-30 17:34:32

⑴ 人為什麼學佛

問題一:人為什麼要學佛? ――對佛教的理解
⊙什麼是佛?
能覺是佛。
我們每一個眾生都具一個能夠覺知萬事萬物的心性,這個能覺的心性就叫做佛。你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嗎?你相信自己會有一天對宇宙人生的真相洞察無礙嗎?如果你相信的話,那你就相信自己就是一個未來佛。未來佛就是一個未來的覺悟者。如果你不相信,你還是一個間接的未來佛,為什麼呢?因為不管經過多少磨難,你總有一天會覺悟,因為能覺的心是我們本具的,所謂天真自然佛,人人本具之。
對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了、完全清楚了。這樣的人我們稱他為佛。
⊙什麼是佛教?
佛教是教育。
用這個自性本具的能覺之心來教化自性暫迷的迷惑之心就叫做佛教。雖然我們說佛教是佛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我們常常誤會,以為有一個他來教育我,而實際上是把我們自己的覺悟之心顯揚出來。佛像、經典、僧眾只是起了一個增上緣。就是幫你覺悟向上的一個好緣。
⊙學佛,誰是我們的老師和榜樣?
釋迦佛是我們自性本覺的榜樣和老師。
雖然自性本覺,佛教本有,但僅僅靠自己獨覺的畢竟是少數,所以大多數眾生是需要導師和榜樣的,換句話說,我們需要導師的指引、善知識的指點,這樣我們可以少走彎路、不走彎路。釋迦牟尼就是我們根本的老師,我們稱他為本師。
⊙老師的使命是什麼?
老師的使命就是幫助我們開啟自性的智慧。
釋迦牟尼佛並不是自己發明了什麼真理,然後再灌到我們眾生的腦子里來,不是的。而是告訴我們:智慧和德能是我們自性本有的,不需要向外去求,只要把妄想和執著去掉就可以了。
⊙佛陀四十九年說法,內容是什麼?
四十九年說法無非是說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說法,說小說大、說漸說頓、說偏說圓、說有說空,無非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訴我們,人生就是我們自己,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
⊙佛能給人以禍福嗎?
不能,沒有學佛的人以為佛能給人以禍福,其實不是的。打個比喻,法官定案,他要以公正法律為依據,法官不能給人以禍福,佛也如是。一切因果報應就象水往低處流一樣自然而然,沒有誰在主宰。就象古人說的好: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其實是把宇宙間的禍福之理說盡了。就像現代的醫學界也證實了,說慌的人體內會分泌毒素。
⊙佛能保佑我們不生病嗎?
如果我們妄念連連、惡業不斷,佛是無能為力的。佛只能告訴我們,人為什麼會生病,如何避免。我們如果按照佛的話去做,身體自然會健康起來。就象父母隨時隨處護念兒女,但是不能保證兒女不惹禍,父母只能教育兒女怎麼做。佛也如是,可見教育才是最大的保佑。再說我們天天念佛,心地平和,妄念減少,免疫力自然增強。我們可以在緣上下功夫,惡緣斷了,惡果自然就不能結了。
⊙在災難降臨的剎那間,有可能感通佛菩薩而避免災禍嗎?
可能。因為心、佛、眾生是三位一體的,可以說感通佛菩薩,也可以說是自心的「一心」所起的作用,自心就是佛。平常我們的覺悟之心被煩惱所復蓋,智慧和德能都無法顯現,現在臨時抱佛腳,一句「阿彌陀佛」一句「觀音菩薩」自心的智慧顯現了,能力也顯現了,所以剎那間便消除了災禍、你說這是自力還是佛力,實在說自力和佛力是同一個力,自他不二么。釋迦佛在菩提樹下覺悟成道,第一句話就說:「奇哉,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可知眾生和佛相比,就多了一點煩惱。
⊙修行,以什麼為標准?
佛經是我們修行的標准。
我們的自性是否覺悟了?覺悟到什麼程度?我們本具的正知正見是否恢復了?恢復的是否圓滿?我們自性的清凈心是否現顯了?現顯了多少?我們要用佛經來印證,來對照,來檢查。看一看自己......>>

問題二:為什麼要學佛?學佛是為了什麼? 簡單的說就是為了減輕痛苦,給自己製造快樂,當然現在是作為一門文化來學習的大有人在
我個人覺得,不能說佛的觀點全部適合現在的社會,但是對我們自身卻很有好處
佛法是非常哲理的,也許他不適合現在日益復雜的社會,但是很適合調整一個人的心境,我想也許你去找幾本佛經看看,就能理解到為什麼學揣了
大多有成就的,或者在某個方面有所作為的人,他們有個共通點就是看佛法,不是說迷信,學佛的卻是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淡定,從容,睿智,這在現在的社會是必不可少的.
打了這么多字,只是一些自己的看法,不知道對你是否有用,看看吧推薦你看下
1、凈土篇, 2、念佛篇, 3、對治篇, 4 、存心篇, 5、修持篇, 6、死生篇, 7、因果篇, 8、生活篇, 9、教育篇, 10、弘法篇

問題三:什麼是佛?為什麼學佛?學佛有什麼用? 唯心識觀(五)-知唯是心
唯心識觀(五)-知唯是心
學佛是一件十分難得的事情,但我們學佛學什麼?什麼是佛?向佛學習什麼?一定要搞清楚。佛是覺者,《華嚴經》雲:「奇哉大導師,自覺能覺他。」 這就是佛。如果用比較通俗的話講: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一切。行止圓滿無缺。我們學習佛法就是要學這個,學做一個明白人,不作糊塗人。
自覺覺他首先是要自覺,了解自心。我們會有人說:難道我還不知道自己嗎?事實上正是這樣。我們大部分的人並不了解自己,不熟悉自己。為什麼這樣講呢?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如何運轉,不知道他為什麼會老,為什麼會生病,為什麼會死。這是任何一門科學都無法回答清楚的。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語言邏輯是怎麼產生的。不了解為什麼有的事情想記記不起來,有的想忘忘不掉。不懂得人活在世,該如何做、如何行,什麼才是生活的意義。這是很多哲學家熱衷於探討的問題。甚至於有人為此而發瘋。是任何心理學家也不能徹底搞明白的問題。他或許能夠幫助你解決一部分問題,卻無法解決一切問題。
我們更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如何運作,為什麼就會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會有夢、有幻。有自我,有恐懼,有愛情。這一切的問題無人能夠回答。除了一個,那就是釋迦牟尼佛。
然而世尊並不是簡單的告訴我們答案。而是幫助我們了解答案。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不是能夠用語言傳達的。
《占察善惡業報經》中講唯心識觀。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什麼方法呢?第一步就是對自己的行動、語言、思維切實詳細地觀察。隨時隨地、沒有間斷地觀察。經典中講「隨身語意所有作業,悉當觀察」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解決問題首先要了解問題如何產生。我們要自覺,就要深刻、沒有遺漏地了解。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徹底問題的根源,拔除病根才能痊癒、才能幸福。
這樣的了解最初可以達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其實也是前面所提問題的初步答案。那就是「知唯是心」知道這一切無不是源於自己的心。這個心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也是產生一切問題的根源。不僅是我們痛苦的源頭,更是我們脫離痛苦、成就幸福,得到無上快樂、清靜、喜樂的鑰匙。
知唯是心是我們實踐唯心識觀第一步要達到的目的。平素里我們少有反省,對自己毫無了解,內心的舉動、言語思考都是順流而下,受人擺布。又如同一隻猿猴躍上跳下。沒有一刻停閑。我們就跟隨著心的變遷而展現出喜怒哀樂種種姿態。但是我們全然不明白這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什麼我們會痛苦?悲傷?為什麼難過流淚。我們會找這個原因那個原因,社會不公、制度不平、運氣不好、他人的惡劣、自己的卑微。但是從這些方面我們卻無法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案被製造出很多種,社會制度的完善,法制健全,科學發展。而這一切卻連一次簡單的心情沮喪都無能為力。
修行唯心識觀第一步的效果就是讓我們能夠深刻地體會到這一切一切的根源到底在什麼地方?《占察善惡業報經》講「當知一切諸法,悉名為心」這是一個必須我們自己實踐的答案,不是聽了就算的,要體認才行。
我們學佛的目標,各不相同,想往生也好,證果也好,想世間的福報也好,乃至於其他的願望、希望。無不要從這個心做起。抓住這個心,就會品嘗佛法的樂趣。不會苦悶迷惑。雖然我們很多人學佛後也經常把『一切唯心』、『隨緣自在』掛在嘴邊,但是沒有經過實際的修行,只能是嘴上富貴而已。轉地藏論壇

問題四:想知道人為什麼要信佛,信佛的真實意義是什麼? 師兄您好: 信佛和學佛是兩碼事情,信佛只是說是一個宗教信仰而已,有了信仰也是好的,有了信仰人心就會有歸宿, 人生就會有方向,不會迷惑,現在的人們就是因為缺少信仰,所以現在社會才會發生諸多慘事,現在的人們 自殺的,他殺的的事情越來越多,究其原因,也就是因為缺乏信仰,所以一個人有了宗教信仰是非常好的一 件事情,被國際上公認的宗教都是導人向善的,都凈化社會都有一些幫助。這就是信佛的好處,而且可以因 為信佛,慢慢的發展到學佛,學覺悟,學智慧,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轉惡為善,轉 迷為悟,轉凡成聖。正所謂開經揭所說: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能聞到佛法也是一件非常難得 的事。要好好珍惜。
求採納

問題五:為什麼學佛人都很窮 你說的是你所見的一種現象,但是我常聽人說的是「富人都是信佛的」。我相信人貧窮不是因為學佛,是由於自己過去世沒有培植福報,沒有布施,沒有放生,或者說是有過大富貴而沒有好好利用,做了許多惡事,過去世的種種自己還能記得么?
不過今世能夠遇到佛法修行也是不幸中的大幸吧,貧窮正好是一個修行的契機,如果你要是富人,修行懺悔就變得很難,正是因為條件艱難,我們才會反思才會懺悔,極力培植功德來世可以收獲。
我相信假如你懺悔地誠懇,定業可轉,今世也有轉機,也許是回報在你的子女也很有可能。我以我這些年的學佛拍胸脯和你保證,做兩件事情你會看到成果。
第一,大量放生,假如經濟條件不太好,你可以去菜場買別人不要的魚子,這些魚子數量龐大,放生在水中成活率也很高,一下子就救活了無數生命,果報不可思議,這也是別人告訴我的,不過你要網上搜搜三皈依的儀式,為這些生靈皈依佛門,拯救它們的慧命,這樣才算是放生的意義。
第二,請你常念佛號,隨你喜歡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還是其他嘩菩薩名號,我知道念佛有莫大功德,能夠催熟善緣,菩薩不會因為你想得到財富而責怪你,相反會幫助你成就,不過你不能為求財做壞事對吧,這樣是要背果報的。你看我打了那麼多字,真的是為你好啦,請你一起加油吧。

問題六:為什麼學佛的人會容易富有 因為學佛人布施 布施得財富 捨得捨得 有舍才有得

問題七:為何學佛人遇到坎坷呢? 生根活佛 有些學佛者越學佛越順利,經常出現奇異吉祥的事;有些人越學佛越不順利,而且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之中遇到很多所謂的魔擾、障緣,也遇見不可思議的坎坷和磨難,他們遇到坎坷時,認為自己業障太重,沒佛緣,所以對學佛修行退心,半途而廢的人很多,但大家要明白有些道理,你學佛修行時遇難不完全是魔擾、障緣,也不一定是沒佛緣,可能是「住不可思議解脫的諸佛菩薩」們為了考驗我們的誠心,也考驗我們的正道,使我們堅固道心,同時消除我們無始劫以來積累的業障,快速獲得佛果,而遇到坎坷和磨難的,實際上,沒有人折磨我們和逼迫我們的。 那麼,佛菩薩為何折磨學佛修行者呢?是為了我們修學六度妙行,比如說,沒有人向你乞討所愛,你能迅速成就布施的妙行嗎?如果沒人向你侮辱,你會修煉忍辱的妙行嗎?所以,我們有那些所謂的魔擾、障緣等種種不順利的事,換個角度看,這也正是成就我們無上佛道的逆增上緣呢!當然,不只是佛菩薩會考驗我們、幫助我們修行,護法善神有時候也來考驗我們、幫助我們修行的,我這里講一個《尊勝咒王經》里記載佛菩薩考驗學佛修行者的故事。《尊勝咒王經》里這樣講的,如是我聞,辛饒彌沃如來,在「密青達碧」聖地中心,黑白花宮殿里,坐在八大雄獅抬高的法座之上雙足盤腿而傳法,那時候,國王貢孜智嘉等人聽聞佛法,辛饒彌沃如來曰:「前世善業和福報成熟,所以我們聚集在這里,今天我就給你們講因果真諦法,希望恭敬誠心而聞法......」。 佛講的故事是這樣,在這個世界的南方,很遠很遠的地方,有一個凈土,叫做「羅薩且布」(光明大世界),那個世界的國王叫做「窘碧嘉布(護持王)」,勢力非常強大,是個權威人士,他取了薩日(明姓)國王的公主,沒有多久出生了一位王子,叫他「嘉文薩瓊奪巴(明賢王子)」,明賢王子幼小就心地善良,聰明才智,天生有才,心底清潔,堅固道心,聽聞正法。有一次,明賢王子聽說,在北方的聖地,有一位叫做「登巴隆尊巴結卓瑪(明燈佛)」,經常給眾生傳教雍仲苯的法輪,明賢王子聞到明燈佛的法號,法喜充滿,猶如乞丐遇見寶藏一般,語言無法表達,明賢王子跑進父皇面前,告訴父皇,明燈佛在北方傳教雍仲苯教的事,然後請求父皇讓他去求法,父皇一聽,萬分高興,非常贊嘆,而且支持去求法,准備了很長時間,最後王子就坐在金輪上(古代國王赴外地時用的車輪,金輪和銀輪,銅輪是地位而分別),身邊帶一百多人來保護,還有一百多條大象上面馱著吃的、穿的,還有金銀財寶等,非常隆重地往北方赴,去尋找明燈佛,明賢王子等人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但沒有遇見明燈佛,大家非常疲倦,這樣來到一個農村裡,遇見上百位窮困潦倒的老人,這些老人都是瘦骨嶙峋,皮包骨頭,孤寡老人,老人們見到王子,跑進王子跟前,就說:「賢者,你去哪裡,請求你身邊的人把金銀財寶布施給我們,我們沒有吃,也沒有穿,身邊沒有人照顧,實在無法活下去,發發慈悲心,可憐憐我們吧!」王子非常同情他們,身邊的人把金銀財寶都分給那些孤寡老人,王子修成了財布施的妙度。 王子獨自尋找明燈佛,又翻山越嶺,涉水走林,這樣走了很長時間,斷糧缺水,在這種情況下,在荒原的路邊看到一個小孩在哭,周圍見不到小孩的父母與大人,明賢王子非常可憐小孩,小孩悲慘哭聲打動了王子的心,知道小孩在飢餓之中,但明賢王子也沒有糧食和水,明賢王子就發慈悲心,想:我再苦也救小孩,這樣下決心救小孩,所以脫自身的衣服,讓小孩穿;割自身的肉,讓小孩吃;出自身的血,讓小孩喝,祈禱小孩平安,這樣救了小孩,王子修成了無畏和法布施的妙度。 王子心裡總想什麼時候能見到明燈佛,王子赤身而上路尋找明燈佛,王子在尋找的路上沒有吃的,也沒有穿的,就像乞丐一般,加上傷口發炎,頭暈......>>

問題八:學佛的人為什麼短命 為什麼學佛後會越倒霉 你這樣敗壞佛教有意思嗎?

問題九:人為什麼要信佛? 信仰一看就是人類的言行表達,是一種人對事實存在的確信。當人類造成可以傳遞各種信息的語言之後,上帝就將自己創世的情況簡單地告訴了世人。作為被神造成的人能夠堅信神話原本就是天經地義,而神卻要釋放魔法考驗信徒們。於是才會出現人世間的宗教文化與各種被迷惑的人群,而堅持信仰就成為值得神造就與考驗著的靈魂人物。
信仰與人的一生是不可分割的。人的自我感覺中,就有一個對世界的概括,那便是信仰。有一種對自我及群體的思考,組成對命運的認識。有一種對倫理的判斷,是宗教。有一種對靈魂歸宿的想像,神。當然還有對世界本質的追索,哲學思考。以及對道的依靠,中國哲學。
信仰,是指對人們對某種理論、學說、主義的信服和尊崇,並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准則和活動指南,它是一個人做什麼和不做什麼的根本准則和態度。
信仰屬於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現形式。
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
你對於你的信仰,相信它,敬仰它,感謝它,贊美它,愛慕它,走近它。
信仰,當別人迷茫時你清醒,當別人疑惑時你堅信。
心中有佛自有佛。信佛沒有原因,只有結果。
佛賦予信佛的人心理的安慰,也可以稱為是種寄託...
沒有人可以完全否定佛的存在。也沒有人絕對肯定佛的真實。
總之就是部分人的信仰

問題十:單位一同事,為什麼學佛之後,就變得思維和正常人不一樣了? 佛教理論,大異於常識。精通的人很少,人們經常看到那些學佛的人,其實於佛教精髓理解極少,其行為言行根本無法代表佛教。

由於佛教理論,大異於常識,學佛之後,有各種慢長的階段過程。每個階段行為言行,都會有異於正常思維和正常人的地方。最後,精通者又能溶於常人。而要注意的是,了解一些,其實消化不了,理解偏頗,所謂有些走火入魔,這就不是好事了。

⑵ 是不是學不好佛就不要學佛

1、佛教就是一種教育。你想學,或者不想學,都沒人反對。
2、學佛的目的,就是為了成佛。但各人有各人的因緣,有的這世就成就,有的可能要多世,甚至無量劫。
3、眾生,最後都要成佛,因為每個眾生都有佛性。
4、所以,要想早成佛,還是可以學一學的。
5、至於戒律的問題,持不了戒,最好不受戒。等自己有把握持戒時,再受戒,這樣好一些。
不一定正確,供參考,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