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愛的教育的人物後來如何
擴展閱讀
教育局都管老師哪些方面 2025-01-10 17:10:28
禮拜小知識 2025-01-10 17:05:53
八維教育學費什麼時候交 2025-01-10 16:36:27

愛的教育的人物後來如何

發布時間: 2024-11-28 15:49:04

『壹』 愛的教育,作者,簡介

埃得蒙托·德·亞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
1846年12月21日出生於義大利里格拉州的一個小鎮歐乃利亞。他在義大利北部皮埃蒙特地區的庫涅奧城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那時的義大利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國內正醞釀著愛國主義,這股風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他曾加入過軍隊,並在1865年從摩德納軍事學校畢業後就當了軍官,參加過統一義大利的復興運動的戰役,退役後擔任過隨軍記者和軍報編輯,發表特寫、報道、短篇小說。他退伍後定居都靈,致力於專業文學創作。他游歷過歐、亞許多國家,有豐富的生活經驗,他繼承馬志尼「文學描寫人民」的民主傳統,贊美普通老百姓的真誠、善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暴露統治者的無情和兇殘。亞米契斯的作品側重描寫軍隊和學校生活。1908年3月12日因心臟病於Bordighera(勃丁格爾)去世。二十歲時他從軍校畢業,加入軍隊,開始寫一些具有愛國風味的短篇故事,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義大利軍旅生活》。1886年,四十歲的亞米契斯寫出了他最暢銷的書《愛的教育》。
埃得蒙多·德·亞米契斯自幼酷愛學習和寫作,是一位多產作家,也是義大利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愛國志士。青年時代,他曾參加一八六六年解放義大利的戰斗。由美國旅行回國後,他變成了社會主義者。後來,他擔任軍事刊物《戰斗的義大利》的特派記者。他寫了不少通迅、報道和短篇小說,把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義大利軍隊,作為祖國解放和復興的重要力量予以熱情的頌揚。二十歲時他從軍校畢業,加入軍隊,開始寫一些具有愛國風味的短篇故事,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義大利軍旅生活》。二十二歲那年,他發表處女作《軍營生活》,曾周遊世界各國,撰寫了許多游記,以明快、新穎的筆觸,記敘各國的風土人情,同時貫串了作者愛國主義教育的宗旨。他是博愛主義者。他的許多作品以真摯、火熱的心,反映了中下層人民窮困的生活和淳厚、樸直、友愛的品德,同時提倡諒解、 博愛的精神,以實現各階級感情的融合,地位的平等。他接近社會主義運動後,把社會主義思想同博愛精神融為一體,提倡平民教育,企圖以此協調不同社會階級之間的關系。他的另一部長篇小說:《五月一日》作於1889年,生前一直不願公開發表,直到1980年始出版。它通過一個教授的坎坷際遇,反映19世紀末知識分子對社會前途的探索和義大利社會主義運動的誕生。就是這段難忘的生活的結晶,並由此出了名。而膾灸人口的小說《卡爾美拉》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1886年,《愛的教育》出版,為他贏得世界聲譽,使他的創作生涯達到頂峰。
《愛的教育》一書以一個小男孩恩利柯的眼光,從10月份4年級開學第一天開始寫起;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全書共100篇文章,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10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100多年來此書一直暢銷不衰,並且曾多次被改編為動畫片、電影、連環畫,讀者遍布全世界。而且在義大利學校兒童的讀物中間,這一部也要算是最普遍的了。這書的目的,是打算寫出兒童中間的友情,不為階級及社會地位所阻隔的友情。他在這書里把小學生的世界活潑潑地映演在我們眼前了。成人了解兒童的已清本是不可能的事。但讀了這幾篇日記,誰都要把兒童時代的情感從新喚起。這是亞米契斯的最大成功處。當亞米契斯寫這部書時,他的心中便充滿了青年之火。所以書內的辭藻與結構雖不講求,但單是一種情緒就能使讀者十分感動了。與《愛的教育》同性質的,更有一部描寫友誼的書,叫GliAmicio,是兩大冊的巨著,也非常動人。Collsonmorley的《義大利文學現象∕odernItalianLiterature》341一342頁里說:「亞米契斯或者可以算得是最近半世紀來義大利最有名的作家了。他只有些小的創造力,他的作品的結構也很平常,而且他有一個弱點——就是為我們盎格魯一撒克遜人所不大喜歡的傷感的悲觀主義。他寫得最出色的是書中的幾個小人物。他的描寫,差不多和照相一般准確,可是又都有生色。他出了許多游記:La Spagna,L』Marocco,Ricordi Di Lonara(1880)等。這不過是些印象主義的旅行紀事,因此有人給他一個徽號,叫『文學的商業旅行家』(譏其旅行之目的專在作游記以賺錢也)。話雖如此,這些游記卻又都是滑稽的,有時也略帶感動的,而且滑稽和感動也都適乎其度。亞米契斯晚年變成一個社會主義者,他對於社會問題的見解,在II roman。di un maestro(1890),L』Oceano(1899)兩部書上表現。La Carrozza Ditutti是一部長篇的動人的小品集,寫電車中所見的丘林風物。亞米契斯自稱為馬志尼(一譯為「曼佐尼」)的弟子,他的文學,他的信仰,他的癖性,都屬於馬志尼派,在 L』idioma gentile(1905)一書里,最足表現。他從馬志尼學得自然的,單純的,樸素的作風,這種作風,很受世人的贊賞。」《愛的教育》被公認為是一部人生成長中的必讀書目。
青年時代正在義大利民族獨立戰爭中。他的最初的作品Novelle和Bozzetti Militari即以感時憂國,激勵了許多的讀者的參與。但他的最好的作品,卻都是游記。因為他所最擅長的是景物描寫,並不是事物描寫。由美國回國後,他變成了社會主義者,Sull Oceano一書便是他發表社會主義的見解的作品。
編輯本段特色人物
安利柯:小說的主人公,出生在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他在學習上勤奮努力,在生活中誠摯友善,觀察生活細致敏銳。他秉性純朴仁厚、天真善良,極富同情心和進取心。看見別人的優點,他隨即刻意仿效,他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少年。
安利柯的父親:一個充滿愛心和耐心的長者,他對教育的意義和目的有深刻的理解。他常常採取一種設身處地的教育方式,讓安利柯從日常生活點滴中體驗到生活以外的愈多寶貴知識和人情,及時糾正安利柯錯誤的思想傾向,是安利柯健康成長過程中不可缺的重要角色。
德羅西:品學兼優的班長,家境富有,但他並不因此而瞧不起貧窮的孩子。他性格開朗活潑,同時為人和氣,謙虛善良,對同學誠懇友愛。
加羅內:平民學生的代表,他是非分明,敢於與邪惡抗爭,是弱者心中的英雄。他的性格非常溫和,同時又富有正義感,是能夠犧牲自己來保護和幫助朋友的人。
普雷科西:鐵匠的兒子,身體瘦弱,貧窮而懂事,學習十分用功。最初常遭受酗酒的父親的打罵,但他忍氣吞聲,不願讓同學知道。通過努力,他後來獲得過獎章,用自己的堅韌和努力改變了父親。
納利:身材瘦弱,一張蒼白的小臉,常遭戲弄。他發憤圖強,在友情的世界中堅強地站了起來。
科雷蒂:一個心性愉快,樂觀豁達的人。他很小便為家務不停忙碌,但從來沒有怨言。他從不忘記學習,總是樂呵呵的,也很尊重朋友間的友情。
科洛西:賣野菜人家的孩子,父親因犯案被囚,他一隻手臂有殘疾,性格懦弱自卑。是同學們的鼓勵,讓他重拾歡顏。
安東尼奧:「小泥瓦匠」,擅長模仿,喜歡扮鬼臉。
斯塔笛:長相不太好看,有堅忍心,學習刻苦,熱愛讀書。
沃蒂尼:驕傲自大,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他驕奢橫溢,目中無人,後來有所轉變。
弗蘭蒂:沒有同情心,喜歡欺負比他弱小的人,還喜歡偷人東西和大家,討厭功課,家長和學校都拿他沒辦法。
卡隆:是安利柯班裡最大個子的人,頭大肩寬,笑起來很可愛,這是他的一大特點,因此,他特招人喜愛。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見義勇為,對人友善,幫助被欺負的小同學,這是他的過人之處,所以「正直」、「勇敢」,成了同學們對他的稱贊,他還是大家公認的最有教養的人。
……
編輯本段名家點評
這是一部獻給九歲到十三歲小學生的書,是由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撰寫的,內容新穎,情節感人至深.凡是讀過這部書的人,都將無法抗拒它的魅力,是無可爭議的"愛"的典範.它所激盪的情節無不使人流下動情的淚水。
此書充滿了兒童情趣的幽默語言和十九世紀義大利引人入勝的習俗風尚,描寫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裡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兒女的一片摯愛之心和殷殷期盼,師生、朋友、同學之間的愛和友誼,對祖國神聖的愛無不溢流於紙上,動人心魂,其中的"每月故事"在義大利和許多國家早已家喻戶曉,成了教育和鼓勵孩子們的積極進取的名篇佳作。
此書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孩子的眼光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貼近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們接受,是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為人子女者一生必讀的教育經典

不同版本的愛的教育(10張)
.
《愛的教育》是一部偉大的愛的經典。作者把師生之愛,父子之愛,同學之愛,對祖國的愛都寫得感人至深,全書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作品帶有明顯的引導性,它引導孩子們自己去關注、欣賞、品位、思考,引導他們用愛心與讀者對話。
編輯本段作品分析
《愛的教育》是埃德蒙多·德·亞米契斯最著名的作品。它與著名義大利作家亞歷山德羅·曼佐尼的《約婚夫婦》齊名,被譽為現代義大利人必讀的十本小說之一;同時,在義大利人的心中,它也是十九世紀義大利最偉大的十本小說之一。
這是一部以教育為目的的兒童文學作品。它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歌頌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懷;它鼓勵人們消除階級觀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實現各階級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愛的教育》都一直是整個義大利的青少年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說的主人公恩里科是一個剛上小學四年級的義大利男孩,他出生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知識分子家庭。由於接受了他父親的巨大影響,他在學習上勤奮努力,在生活中誠摯友善,是一個優秀的中產階級少年。在書中,他以一個孩子的視覺角度、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在整整一個學年中,他的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的故事。雖然校園是書中絕大部分的故事演繹的舞台,但是,我們卻可以從這樣的一個小小的窗口看到當時整個義大利的一個縮影。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和驕傲自大的沃蒂尼同樣出生在富裕的中產階級階層,前者真誠質朴、平易近人,後者卻驕奢橫溢,目中無人;而作為平民學生的代表者加羅內和克羅西,一個是非分明,敢於和邪惡抗爭,是弱者心中的英雄;另一個活潑可愛,小小的年紀就幫助父母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如果說加羅菲的生意經和小聰明讓人忍俊不禁,那麼弗蘭蒂的冷漠的內心和丑惡的面目則會令所有閱讀這本書的人不齒。雖然作者用簡單而平實的筆觸勾勒出這一個個孩子形象的時候與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已經相差了上百年,但是他們卻彷彿真的生活在我們的身邊。也許這就是這本書幾十年來都沒有被人們忘卻的真實原因吧。
除了恩里科的日記,《愛的教育》一書中還穿插了恩里科的父母和他的姐姐西爾維亞給他寫的一些信以及九篇老師讓孩子們聽寫下來的每月故事。如果說這些信帶著深深的時代烙痕,讓崇尚人文的現代人多少覺得有些教條,有點空洞,並不是那麼有說服力的話,那麼那九個故事的存在卻包含著作者的許多匠心。聰明的讀者,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到這九個故事中的九個英勇的少年他們來自義大利九個不同的大區(義大利的一個大區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省份。),他們站在一起代表了整個新生的義大利和它的未來。故事中的九個小主人公們是九個小英雄,為了他們心目中崇高的目標,他們承受了巨大的犧牲,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不管是為了自己的祖國還是為了自己的家庭,他們在他們的事跡中表現出來的忘我和克己的精神,在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現代人眼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有些難以理解,甚至匪夷所思,但是它們卻體現了義大利著名的政治家加富爾(1810-1861)當時的治國理念,是年輕的、剛剛統一的義大利所需要的奉獻精神。
《愛的教育》這本義大利文的著作它原來的標題是「cuore」,如果直譯的話,應該是「心」的意思。用「心」,也就是用「真誠的心和平等的概念」來對待你身邊的每一個人,是該書的教育主旨,也是這本書最局限、甚至可以說最「失敗」的一個地方。作為一個專業的新聞工作者,作者對自己生活的那個時代有著深刻的認識,他明知道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裡,人與人最大的交流障礙在於他們分屬於不同的階級,而這一點不是簡單的對「心」 的召喚能解決的,但是,他卻沒有勇氣把自己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想法講出來,而只能採取逃避和迂迴的辦法來號召所有的青少年都做一個有「心」的孩子。這一點,作者自己也早就認識到了,所以,在《愛的教育》獲得成功之後,他在一些媒體上對自己的所謂「理智上」和「感情上」的矛盾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評。
隨著時代的變遷,《愛的教育》對於義大利青少年成長的意義已經不像它剛出版時那麼重大,近幾年來,在義大利本國的媒體上不斷有文章抨擊這本書存在的現實意義。有人批評它「田園式的、牧歌般的」情懷與烏托邦社會一樣缺乏現實意義;有人抨擊說那些每月故事中的英雄少年距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太遙遠,是後文藝復興時期的中小資產階級不切實際的幻想;還有人說書中恩里科的班主任佩爾博尼老師採用的教育模式有煽情的嫌疑,已經不合時宜,對待當代的青少年我們需要把他們當做朋友,坦誠地與他們進行交流,等等等等。
但是,無論世事怎樣變遷,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愛的教育》這本書在義大利的統一大業中產生的偉大的歷史意義。大家都知道語言的統一是一個國家實現政治上的統一的必要條件。在很長的時間里,「義大利」 這個名詞一直都只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一個政治概念。如果說現代義大利語的開山鼻祖亞歷山德羅·曼佐尼用他的經典著作《約婚夫婦》使現代義大利語實現了初步的統一,為義大利政治上的統一打下了一個基礎,那麼在《約婚夫婦》面市五十年之際到新生的義大利統一政權產生後的二十五年裡,我們說是德·亞米契斯《愛的教育》進一步鞏固了亞歷山德羅·曼佐尼的成就,為義大利的統一大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德·亞米契斯敘述故事時採用的樸素、平實的語言使《愛的教育》成為了一部喜聞樂見的作品,使處在社會底層的廣大勞動人民都能參與閱讀。它對文字統一、文化推廣的作用幾乎可以和二戰後進入人們生活的新型媒體——電視相媲美。另外,政治上的局限也並沒有阻礙《愛的教育》在廣大民眾中獲得偉大的成功,它提倡的奉獻精神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甚至還對當時整個義大利社會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就在今天,《愛的教育》也仍然是義大利的青少年們學習寫作、表達時的「模範文章」。二〇〇一年六月十五日的義大利晚郵報的文化版上就有這么一篇文章,介紹義大利詩人帕斯科利給一個孩子的一封信。詩人在信中說: 「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堪稱青少年學習寫作的典範。」
在談完了《愛的教育》的寫作背景以及它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之後,我們也不能忘記談一下它對中國以及中國讀者的意義。
自從著名教育學家夏丏尊老先生對照該書的英文和日文譯本把這本書翻譯成中文以後,《愛的教育》在中國也風靡了幾十年了。它之所以長期受到中國廣大青少年及其家長們的青睞和它的中文譯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中國人的眼中,廣大青少年是幼苗、是花朵,大家都希望他們能沐浴著愛的春風茁壯成長,在陽光下盛開。
另外,這本以校園生活為主題,描寫同窗情誼,歌頌友誼地久天長的書同時也讓成人感動。試想,誰又沒有過恩里科一樣的童年,誰又不想擁有一個像加羅內一樣的同學或者朋友呢?
《愛的教育》讓孩子們讀到了自己的生活,讓成人想起往昔;閱讀的人就像是沿著漫長的時光隧道,進行了一次心的旅程——或者說愛的旅程。(作者:儲蕾)
[1]

作者序
十月
開學第一天(十七日)
我們的班主任(十八日)
不幸的事件(二十一日)
卡拉布里亞的孩子(二十二日)
我的同窗好友(二十五日)
寬容的表現(二十六日)
二年級時教過我的女教師(二十七日)
閣樓里的故事(二十八日)
學校(二十八日)
帕多瓦的愛國少年(二十九日)
十一月
掃煙囪的孩子(一日)
萬靈節(二日)
我的朋友家羅內(四日)
燒炭工人和紳士(七日)
我弟弟的女老師(十日)
我的母親(十日)
我的同學科雷蒂(十三日)
校長(十八日)
戰士(二十二日)
內利的保護人(二十三日)
班級第一名(二十五日)
倫巴第的小哨兵[每月故事](二十六日)
窮人(二十九日)
十二月
小商人(一日)
虛榮心(五日)
第一場雪(十日)
「小泥瓦匠」(十一日)
一隻雪球(十六日)
女老師(十七日)
受傷老人的家(十八日)
佛羅倫薩的小抄寫員[每月故事]
意志的力量(二十八日)
感恩(三十一日)
一月
代課老師(四日)
斯坦爾迪的藏書室
鐵匠的兒子
愉快的聚會(十二日)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國的葬禮(十七日)
弗蘭蒂被趕出校門(二十一日)
薩丁島的少年鼓手[每月故事]
愛國情結(二十四日)
嫉妒(二十五日)
弗蘭迪的母親(二十八日)
希望(二十九日)
二月
一枚沉甸甸的獎章(四日)
決心(五日)
玩具小火車(十日)
盛氣凌人(十一日)
受工傷者(十三日)
囚徒(十七日)
爸爸的看護人[每月故事]
工場(十八日)
馬戲團的小藝人(二十日)
狂歡節的最後一天(二十一日)
盲童(二十三日)
探望生病的老師(二十五日)
街道文明(二十五日)
三月
夜校(二日)
打架(五日)
孩子們的家長(六日)
七十八號犯人(八日)
夭折的孩子(十三日)
三月十四日前夜
發獎(十四日)
吵架(二十日)
我的姐姐(二十四日)
費魯喬的鮮血[每月故事]
身患重病的「小泥瓦匠」(二十八日)
卡武爾伯爵(二十九日)
四月
春天(一日)
幼兒園(四日)
體操課(五日)
我父親的老師(十一日)
大病初癒(二十日)
工人朋友們(二十日)
加羅內的母親(二十九日)
朱塞佩·馬齊尼(二十九日)
公民榮辱獎章[每月故事]
五月
患佝僂病的孩子(五日)
犧牲(九日)
火災(十一日)
六千里尋母--從亞平寧山脈到安第斯山脈[每月故事]
夏天(二十四日)
詩歌(二十六日)
聾啞孩子(二十八日)
六月
加里波第將軍(三日)
軍隊(十一日)
義大利(十四日)
三十二度的酷暑(十六日)
我的父親(十七日)
郊遊(十九日)
夜校畢業生的頒獎儀式(二十五日)
女老師之死(二十七日)
感謝(二十八日)
客輪失事[最後一篇每月故事]
七月
母親的最後一頁(一日)
考試(四日)
最後一場考試(七日)
告別(十日)
[2]
目錄
十月
始業日
我們的先生
災難
格拉勃利亞的小孩
俠義的行為
我的女先生
少年愛國者
十一月
煙囪掃除人
萬靈節
好友卡隆
賣炭者與紳士
弟弟的女先生
我的母親
小商人
虛榮心
第一場雪
雪球事件
探望受傷老人
小抄寫員
一月
教師助理
斯帶地的圖書室
鐵匠的兒子
快樂的星期四
弗蘭諦退學
父親寄語
忌妒
二月
潑來可西得獎
我的決心
玩具火車
囚犯的秘密
父親的看護者
鐵工場
小藝人
狂歡節的最後一天
盲童
病中的老師
三月
打架
孩子們的家長
七十八號犯人
頒獎儀式
爭吵
姐姐寄語
費魯喬的血
四月
迎接國王
幼兒園
體操
父親的老師
大病初癒
卡隆的不幸
接受勛章的少年
五月
犧牲
消防隊員
六千英里尋母
夏天
聾啞學校
六月
向祖國致意
炎熱的夏天
母親寄語
鄉野遠足
女先生之死
感謝
輪船失事
七月
母親寄語
考試
最後的考試
告別
爭吵

《愛的教育》續 —— 故事概述
《愛的教育》講述了小學生安利柯的故事,那麼小學畢業後的安利柯怎樣了呢?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續愛的教育》敘述中學生安利柯因體弱休學後,跟隨舅舅父到鄉下去生活的故事。舅父巴辛以嚴格的教育使安利科在自然環境中體味到不同於社會人情的另一種更為寬闊博大的愛令他真切地認識到自然與生命的價值,感受到人生的奧秘;認識到對人格的尊重,對工作的熱愛以及對理想的追求。從舅父贈給安利科的原稿中,我們能體會到獨特的潔凈與平和,同時書中像詩一般細膩優美的文字,包含著生命之愛的激情,及對理想與未來的憧憬。《續愛的教育》出版後,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多年暢銷不衰,並且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動畫片、連環畫,以不同的形式影響了全世界億萬青少年的成長。
素質教育其實就是愛的教育,是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愛是教育的根本。青少年時期是人的一生中至關重要的階段,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我們除了教給他們知識,還應該給予他們什麼呢?《續愛的教育》給我們提供了素質教育的典範。安利科的舅父巴辛是一位退休船長,他有詩人般細膩優美的語言、哲學家那樣敏銳的洞察力、生物學家那樣淵博的知識、紳士般的風度與品格。他把安利科帶到廣闊的社會中去,娓娓而談,循循善誘。他時而嚴厲,時而溫和,時而興奮,時而低沉,講述了許多感人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使安利柯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愛的教育》講述的是情感教育,而《續愛的教育》則是意志教育。其中看似心平氣和的對話,卻洋溢著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充滿樂觀向上的精神,以及對社會丑惡現象的無情鞭撻。讀後令人回味無窮,發人深省。本書是素質教育的最佳讀本,是老師、父母、青少年必讀的教育經典。
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而常常會被我們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安利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
這就是《愛的教育》吸引人之處和告訴我們的道理.
這本書採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身邊發生的各種感人的小故事。它包含著對普通人純真心靈的熱忱贊頌,洋溢著溫馨的人性之美,是一部孩子和大人都值得一讀的愛的經典。

『貳』 愛的教育中的感人故事

《萬里尋母》
馬爾可為了找母親到美洲找媽媽。他媽媽搬家了。最後終於找到母親,可母親的了絕症。在媽媽生命垂危的時候,見到了馬爾可,媽媽的病竟然奇跡般地好轉了。

『叄』 《愛的教育》老師講了哪三個愛國故事

1、帕多瓦的愛國少年 :

一位帕多瓦的少年被父母賣給了戲法班子,飽受困苦。又輾轉法國、西班牙,後來逃出來,得到義大利領事館的幫助,登上回家的船,船上的一些旅客給了他一些銅幣,少年起初很高興,後來他聽到那些人辱罵他的祖國,他毫不猶豫地將錢砸還給他們,捍衛了祖國的尊嚴。

2、倫巴底的小哨兵:

倫巴第解放戰爭期間,一支偵察敵情的騎兵隊走進一處農舍,遇到了一個小男孩,小男孩兒是個孤兒,他自告奮勇、不計報酬的爬到大樹上為自己的國家偵察敵情,在偵查時,他不畏敵人射來的子彈,最終為軍隊獲得了了可靠的敵情,而他卻英勇的犧牲了。

3、撒丁島的少年鼓手:

1848年7月24日,克斯托塞戰爭開始的第一天。一隊義大利步兵被奧地利軍隊圍困在一座空屋中,其中有一個撒丁島的少年鼓手,剛滿14歲,大尉派他帶信沖出包圍圈去請救兵。

他在彈丸如雨的戰場上奔跑,途中被敵人打中左腿,但仍然堅持把信送達,援兵及時趕到,打散了敵人,挽救了幾十個士兵的生命。醫生為少年鼓手做截肢手術,他沒流一滴淚,不喊一聲痛。

原文簡介:

全書採用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四年級小男孩的成長故事,因此書名又叫《一個義大利四年級小學生的日記》。內容主要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此文出自義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愛的教育》

(3)愛的教育的人物後來如何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亞米契斯出生於義大利,那時的義大利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愛國情緒高漲,這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就作家而言,他童年的種種遭遇……社會的、時代的、民族的、地域的、自然的條件對他幼小生命的折射,這一切以整合的方式,在作家的心靈里形成了最初的卻又是最深刻的先在意向結構核心。」

叫他看到,盡管義大利在1870年實現了民族統一,但人民生活的處境並沒有得到改善,他希望藉助學校教育,藉助博愛、寬容的精神,傳播現代文明。他寫作的初衷是心向社會,心系國家的。

這是一部以教育為目的的兒童文學作品。它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歌頌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懷;

它鼓勵人們消除階級觀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實現各階級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愛的教育》都一直是整個義大利的青少年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者簡介:

埃德蒙多·德·亞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義大利19世紀作家。1846年12月出生於義大利里格拉州一個小鎮上,在他的青少年時期,義大利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正醞釀著愛國主義,這股風潮在亞米契斯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1865年,他參加統一義大利的復興運動的戰役,退伍後,亞米契斯致力於文學創作,他以明快、清新的筆觸,記敘各國的風土人情,其中代表作品有《西班牙》《摩洛哥》《君士坦丁堡》等。亞米契斯最重要的作品,當屬1886年創作的《愛的教育》,這部作品為他贏得世界聲譽,使他的創作生涯達到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