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小學生違紀如何批評教育
擴展閱讀
葉倩文歌詞怎麼讀 2024-11-24 21:41:48
批發兒童唐裝棉衣哪裡有 2024-11-24 21:27:36
池州幼兒教育哪裡找 2024-11-24 21:26:34

小學生違紀如何批評教育

發布時間: 2024-11-24 19:01:45

㈠ 如何教育經常違反紀律的孩子

第一,對於違反紀律比較輕的學生,可以罰他(她)唱一首歌或講一個故事,但是必須准備好,同時唱歌或講故事必須使全班同學鼓掌喝彩。受這種處罰的學生一般不會對老師產生心理上的抵觸情緒,因為他們在講台上唱歌或講故事時下面的同學會給他熱烈的掌聲,可以說是在一種很快樂的氛圍中受教育;同時在眾目睽睽之下唱歌或講故事,大家的眼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對他的口才和膽量也是一個考驗和訓練;還可以挖掘到這些學生的優點和潛能。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第二,對待經常違紀的學生,則要堅持一條原則:就是堅守教育底線——讓那些經常違紀的學生明白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並要為此承擔一定的責任和付出相應的代價.。當然在懲罰了學生的同時,更重要的一點別忘了,那就是還要讓他們知道,老師這樣做是為了他們好。對待這些經常違紀的學生,可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包括家長、科任教師的力量來教育他。普通班中讓大家頭痛的學生不止一個,同樣不是一個老師的智慧所能解決的。這時我們要善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在教育過程中,我們的老師要善於保護自己。現在有的學生三天兩頭就犯事,你批評他等於給他撓癢癢,又不能罰站、罰跑步,當然更不能動手打他,否則輕者就告到到學校領導那,重則告到教委或到新聞媒體曝光。作為教師,我們自己很可能將會難於承受委屈之重。對待這樣的學生,又非得通過教訓他一頓方能取得顯著的教育效果。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藉助家長的力量去教育他,當然這招也不可常用。
第三,對於偶犯或初犯錯誤又要面子的學生,批評時要注意選擇適當的時機,運用教育機智寥寥點撥,微微提醒的談話方式,班主任要寬容學生,相信他們犯錯誤只是「一時糊塗」所致,談話時應有暗示但又不捅破這層「紙」,暗示的談話往往產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第四,對於脾氣暴躁,對老師抵觸情緒嚴重的學生,可以採取商討式的批評方式,這是一種較為緩和的批評方式,教師要注意自己的體態語言和交談方式,要「善於提問」。諸如:「你今天又犯什麼錯了?」 「自己先說說,你今天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對?」「你知道你今天行為的性質嗎?」諸如此類的問句,帶有明顯感情色彩和價值取向,往往使學生感到厭惡,抵觸情緒更嚴重。而如:「能告訴我你遇到什麼麻煩了嗎?」「能說說你對今天這件事的看法嗎?」「聽說你和某某同學鬧了一些誤會,我能幫你們溝通嗎?」等多是一些中性的、留有餘地的問句,從積極的角度、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跟學生商量,既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同時也避免與學生發生不必要的正面沖突。
第五,對於一些有反叛性格,自尊心極強同時又自卑的學生,可採取表揚式的批評方法。我們批評學生一個缺點的時候不妨先表揚他的幾個優點。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作為老師應該善於捕捉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雖然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閃光點,但很有可能你通過這個小小的閃光點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裡頭的大金礦。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科曾經有這樣一句話:「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劉心武先生在他的一篇作品中也有這樣一句經典的話:「一個丑惡的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靈美!」,我們的學生再怎麼調皮也不至於將他同罪犯等同起來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老師信服,也才能虛心接受批評,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
第六,對待一些自我防衛心理很強,不肯輕易承認自己過錯的學生,可採取及時式批評。批評要及時,不要事後批評。這樣的學生違紀後常常事後矢口否認,所以要及時、當場批評,樣剛剛或當時發生的事實進行批評,沖破被批評者的心理防線。
第七,對於比較聰明、卻要愛出風頭的學生在批評教育時要以靜制動的方式,也就是不要被違紀學生牽著鼻子走,有時甚至要故意冷落他。老師們在教育學生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學生,三天兩頭違紀,你經常找他談話,他也承認錯誤,可是今天犯了這個,改了,明天又犯另一個,改了,後天又有新的,總之,經常犯新的事,還特愛鑽老師的牛角尖。你越找他談話,效果越差,你讓他寫檢查,他半小時可以就給你寫好一篇好似真悔不當初、要痛改前非的千字檢查。這時我們當老師的可以故意冷落他。他再犯什麼事,就直接記在本子上,而且故意讓他看到自己記下來了,但就是不批評他,也不理他。他知道老師手上有把柄了,老師這么做要干什麼估計他也猜到,人也就會慢慢老實起來。
望採納,謝謝

㈡ 如果學生違紀,學校有權讓學生停課嗎

出現這個問題,關鍵是學校的解決措施要合理。

01 學生違規,老師批評教育學生是合理的

該學生行為已經違反《小學生行為規范》第13條和第20條。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五條 對於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學生,學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互相配合加以管教;無力管教或者管教無效的,可以按照有關規定將其送專門學校繼續接受教育。

《教師法》第八條 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五) 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所以,老師對學生批評教育是老師的正當權力,也是老師的義務。

03 學生犯錯,老師的教育應該人性化

學生是未成年人,身心均未發育成熟,學生犯錯是必然現象。現在許多老師不允許學生犯錯,只要學生犯錯就懲戒,這是不合理的。學校和老師都應該允許學生犯錯。

對於經常犯錯的學生應採取合理的方式進行教育,老師不能武斷地懲戒。學生犯了錯,老師首先應該是調查,問清情況。如有可以原諒的理由,可以不予追究。

即使學生由於自身缺乏正確認識而犯錯,老師也應該以教育為主。對於學生的教育應該人性化,不能見錯就罰。

我認為,只要老師以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就可以減少很多的師生矛盾,也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否則,懲戒也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的。

綜上所述,學校對違紀學生作出處理是學校具有的責任和權利。家長應與學校配合教育學生。如果家長認為對違紀學生的處理不合理,可以與學校溝通協商解決。對於家長的不合理要求,學校應直接拒絕。對於家長不聽學校勸解,故意鬧事,干擾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學校應報警,讓公安機關進行處理。學生違紀,老師應以教育為主。

㈢ 如何教育課堂上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孩子

每位老師的班級里都會有一些令人頭疼的孩子,課堂上不好好聽課,違反課堂紀律,經常讓老師的課堂教學因為他而有所中斷。最近上課的時候,我經常因為這樣的事情而煩惱,有的時候抓耳撓腮甚至束手無策。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老師到底該如何應對呢?
孩子不好好上課、違反紀律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自身性格、家庭教育不當、學校教育不當等。那麼,老師應該如何做,才能防止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呢?
(1)加強對學生的紀律教育。
①增強學生的紀律意識。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紀律,將無法正常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因此,老師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只有遵守課堂紀律,正常的教學活動才能進行。
②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和習慣。 新課改強調課堂必須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但是在互動的過程中,難免會讓一些愛講話、經常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趁機搗亂。
針對這種情況,老師應該注意在平時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和習慣,具體地說,就是嚴格要求學生遵守發言紀律,有秩序地發言,不能隨意插嘴,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 在進行班級討論時,則要求老師一旦發現不好的苗頭時就及時處理。這樣時間一長,學生就能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識,並且強化成為一種習慣,而學生一旦形成這樣的習慣,自然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
(2)將一般的行為規范演變成課堂行為規則。
有效的課堂管理是建立在有序的課堂行為規則上的。老師每天面對的是一群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學生,如果沒有行之有效的課堂行為規則,就不可能把學生有序地組織起來進行教學活動。 實踐表明,如果老師適時地把對學生的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課堂行為規則,並且在課堂上嚴格監督學生的執行情況,當這種規則行為一旦成為學生的習慣後,就可以長久地發揮作用,產生積極的管理效益和教學效益。反之,如果一個老師不注意建立課堂規則,而單靠要求、指令維持課堂秩序,不僅效率低、浪費時間,還容易引起學生新的不遵守紀律的行為發生。
(3)減緩學生的課堂焦慮情緒。
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是一個人自尊心受到威脅時產生的情緒反應。適度的焦慮可以有效地激勵學生學習,而過度地焦慮則可能影響學生學習並引發問題行為。 因此,老師在課堂上要想有效地管理學生,就應該幫助學生在過度焦慮尚未形成問題行為前降低其焦慮的強度。比如,通過交流,誘導學生宣洩造成焦慮的煩惱,或者針對焦慮的原因,適當調整教學情境。 此外,在課堂上存在焦慮情緒的不僅有學生,還有老師。而學生的課堂違紀行為就是引起老師焦慮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老師,尤其是新老師,由於缺乏課堂管理經驗,經常擔心學生的紀律問題,擔心課堂上有學生搗亂,於是就採取生硬的措施控制課堂,頻繁指責、訓斥學生。但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沒有管理好課堂秩序,而且進一步加劇了自己的焦慮。 實際上,要想讓學生很好地遵守課堂紀律,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及師生關系。如果老師能真正關心、愛護學生,學生不僅會遵守課堂紀律,還會維護、支持老師的工作,幫助老師維持課堂紀律。
(4)審時度勢地提問,靈活控制課堂。
提問,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控制好課堂紀律的需要。如果是教學需要,提問就得精心設計,而如果是課堂上出現違紀行為,則可隨機提問。 比如,有的同學愛走神,老師的提問就是提醒;有的同學愛講話,老師提問就是警告;有的同學愛睡覺,老師提問就是懲罰。因此利用好提問這個手段,可以充分地調動起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從而鞏固好課堂紀律。
(5)用真情去感化學生。
作為老師,不能一味地扮演尊者、權威的角色,不能一味地強硬,否則學生可能會口服而心不服。老師應該多關心學生,用愛去感化學生,用情去打動學生。 比如,平常上課時,老師要善於察言觀色,發現學生不認真聽課時,可以先找到他們了解情況。因為學生不認真聽課,可能是因為某段時期,思想出現了問題或者情緒比較低落或者老師的課不生動。 如果此時發現學生有某一方面的問題,老師就應該能解決的幫忙解決,不能解決的想辦法解決。即便是小問題,也可以找他們談談,讓他們知道老師很關心他們、重視他們。
此外,老師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多溝通接觸,但是溝通的地點最好是學生感覺舒服、不會給學生帶來壓力的地方,比如,教室或校園里,最好不要在辦公室。
(6)樹立老師的威信。
作為老師,一定要有自己的威信。而這種威信,絕對不是指老師的強權,而是學生從內心發出的對老師的崇拜與敬畏。如果老師沒有威信,學生就會在心裡輕視老師,即便屈服於老師的強權,表面上服從,也會口服心不服。而這極易導致內向型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發生,同時還會降低老師的課堂教學效果。 所以,老師一定要樹立威信。比如,平時講課時聲音要響亮、表情要嚴肅,處理糾紛要公平、對待學生一視同仁,遇到難題不逃避、面對責任不逃避等等,這些都可以為老師的表現加分,讓學生崇拜你。
不遵守課堂紀律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雖然它很常見,但危害卻不小。它不僅會擾亂教學秩序,讓老師的授課無法正常進行下去,還會影響學生自己和其他同學的聽課,真可謂是害人害己的壞習慣。
那麼,老師應該如何對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進行教育呢?具體來說要注意如下幾個要點:
(1)對已明白老師所講授內容的學生。
這類學生一般是學習比較優秀的學生,或天生聰穎,或提前已做過預習,老師一點就透。當他們覺得老師所講的內容自己已弄明白時,就認為沒有必要再認真聽課,因此會轉而去做其他的事情。對於這樣的學生,老師要允許他們「跑快一些」,比如可以讓他們對下節課的內容做提前預習,或做一些與他們水平相當的習題,但如果他們在睡覺或搞小動作,則要堅決制止。畢竟這是課堂,是有一定紀律的。
(2)對完全聽不懂老師所講內容的學生。
這類學生對老師所講的內容一點都聽不懂,因此就用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告訴老師,「與其聽天書,不如放鬆」。 面對這種學生,老師要學會採取分層教學。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應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對「差生」們要降低要求,這樣他們才能聽懂老師所講的內容,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學習興趣才會提高,聽課態度也會認真。
(3)對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學生。
這些學生之所以注意力容易分散,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例如,自身性格原因、家庭原因等,老師首先要查明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葯。 比如,有的學生安靜地坐在座位上走神、看畫冊或者趴在課桌上睡覺,雖然這些行為違反了課堂紀律,但是沒有明顯地干擾課堂教學,老師就不能大張旗鼓地中斷教學,公開指責他們,而是可以採取發出咳嗽警告信號、上前輕碰叫醒他們或者向其發問等方法處理,以集中其注意力。
(4)對故意搗亂的學生。
這類學生經常在課堂上大聲喧嘩、戲弄同學們,甚至明目張膽地頂撞老師,對於這種嚴重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老師應該採取較為強硬的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時可以適當懲罰,但這只能暫時性地維護課堂秩序。在課後,老師最好找出學生故意搗亂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子以糾正,這樣才能徹底改變學生故意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
當然,還有些是因為老師的教學方法過於傳統、守舊,不夠新穎,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導致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這時老師就要從自身尋找原因,考慮一下:是自己的教學設計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還是教學目標設定得不合理。通過改變教學方法,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總之,對於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老師不能簡單地加以訓斥、批評,因為這種粗暴的方法不但對解決問題產生不了幫助,反而會加深學生的對抗心理,使問題嚴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