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教育界高水平文章指什麼
擴展閱讀
電影的歌詞怎麼寫 2024-11-16 19:20:19
圍城哪些話最經典 2024-11-16 19:20:15
零基礎到雅思需要多少錢 2024-11-16 19:20:03

教育界高水平文章指什麼

發布時間: 2024-11-16 17:02:39

⑴ 請問核心期刊是怎麼一回事/

中文核心期刊制是近年來我國推廣甚力而問題又最多的學術評價體系,在實踐中引起很大爭議。核心期刊的選定標準是"載文量多"、"收錄量大"和"被引次數多",與其刊載論文的水平高低沒有必然聯系;其選定范圍為全國所有期刊,並沒有對學術與非學術期刊進行嚴格的區分。因此,核心期刊不等於刊載優秀論文的學術期刊,它主要是用來供圖書館采購、收藏、導讀時作參考的,而不是用來評價學術論文水平的,也不具備這一功能。只是由於核心期刊確定者的誤導與實施者的濫用,才使一項文獻計量學的科研成果承擔了它不應承擔的任務,從而給我國學術評價體系造成了一定的混亂。對此問題,我們需要重新加以研究,如確有必要以期刊作為學術論文的一項評價指標,就必須從實際出發,另行制定標准。

一.頗有爭議的新舉措

經過數年不遺餘力的推行,中文核心期刊制已經成為我國學術評價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體現在學術水平的確認方面,如在相當一批科研教學單位,申請高級職稱,取得博士論文答辯資格,申報科研項目,科研機構或高等院校學術水平評估,教師、研究人員完成工作量等,前提條件之一就是一定時間段內,在所謂核心期刊上發表若干篇論文。有些單位還將核心期刊分為若乾等級,並確定相應的獎金額度,以示鼓勵。

這項據說有助於提高學術水平的新舉措,在學術界引起很大爭議,而且是說"壞話"的人越來越多。或認為,"這種形式主義的認定法實在是搞亂了科學研究"[1];或認為,"所謂的『核心期刊'論,不僅沒有推動中國學術的發展與進步,相反抑制了學術發展,堪稱影響惡劣,禍莫大焉"[2];也有學人乾脆斥之為"一場亂了規矩的學術鬧劇"[3]。

實際上,該項制度在推行過程中也的確出了一些問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武漢大學鄧曉芒教授憤然辭去"博導"職務一事。原因就是他的博士生未能按規定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無法取得答辯資格。鄧教授認為,他能保證學生論文做得好,但不能保證論文在哪一級刊物上發表。而校方則堅持說,實行該項制度是為鼓勵學生出高水平的學術成果[4]。鄧曉芒的辭職曾在學術界引起不小的震動[5]。

日前,筆者帶著疑問,查閱了目前學術界推行最廣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0年版》(即第三版,以下簡稱《總覽》)的部分內容,研讀了作為《總覽》前言的《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獻計量學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並走訪了部分專家學者。才了解到,自1992年9月問世以來已出第三版,"新聞出版界、教育界、科技界、科研管理部門、圖書館和情報機構均對該書給予了較高的評價,普遍認為該書適應了社會需要,填補了在此之前國內缺少該類工具的空白"[6]的《總覽》,並不是國家標准,而是也僅僅是一項"文獻計量學"科研成果[7]。無論從其目標還是其所依據的理論與方法來看,《總覽》都不是用來評價學術論文水平高低的。但在實踐中,卻被陰差陽錯地廣泛應用於職稱和學位評審等方面,成為近年來我國推廣甚力而問題又最多的學術評價體系。

二.核心期刊的理論依據

為了說明問題,我們以下先介紹一下核心期刊(Core Journal)的理論依據。

根據《報告》,各類"期刊文獻數量浩如煙海,但是它們在期刊中的分布,它們的流通與使用都存在一定的規律,那便是『集中與分散'規律,這些規律構成核心期刊的基礎":

(1)一次文獻(首發)在期刊中的分布規律。

1934年,英國文獻計量學家布拉德福(Bradford)首先發現了論文在期刊中的分布規律:"對某一主題而言,將科學期刊按其登載相關論文減少的順序排列時,都可以劃出對該主題最有貢獻的核心區......"這少數信息密度大、載文量多的期刊可稱為核心期刊。

(2)二次文獻(文摘、題錄、索引等)的分布規律。

二次文獻所反映的期刊論文的分布,也表現出類似的情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個委員會在1967年的一篇研究文章中寫道:"從物理學和化學領域的重要文摘雜志中發現了一條規律,它們所列出的或編成文摘的75%的論文,僅來自它們所收摘的全部期刊的10%。"這說明,在對科學出版物進行組織加工時,也存在一個核心區,對應一組核心期刊。

(3)引文分布規律。

《科學引文索引》(SCI)的創始人加菲爾德在1971年統計了2 000種期刊中的約1 000 000篇參考文獻後發現,24%的被引頻次高的文章出自25種期刊,50%出自152種期刊,75%出自767種期刊,而其餘的被引文章則散布在數量大得多的期刊中。該研究表明,被引文章在期刊上的分布也有一個較為集中的核心區與廣為分散的相關區。 因此,"文獻從它的出現、情報加工、使用三方面所呈現出的核心效應及由此派生出的其他因素(載文率、影響因子、即時被引率、半衰期、共引關系等)的集中效應,在核心期刊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是測定核心期刊的理論依據"。也就是說,實際測定時,應當綜合"布拉德福式的載文量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二次文獻收錄量大"和"加菲爾德式的被引次數多"的"各種優點",在眾多期刊之中最後確定哪些為核心期刊;其標准當然就是"載文量多"、"收錄量大"和"被引次數多"。

三.《總覽》的篩選依據與特徵

1.以數量為主要依據

據《報告》介紹,《總覽》選出的1 571種核心期刊的篩選步驟和依據,大致如下:
以1995—1997年國內出版的中文現刊(總數超過萬種)作為統計研究的對象(港、澳、台期刊暫不計入),整個篩選依次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採集數據。
篩選指標有6項:(1)被索量統計;(2)被摘量統計;(3)被引量統計;(4)載文量統計;(5)被摘率統計;(6)影響因子。
第二步,綜合篩選。(1)初選結果構成矩陣;(2)求隸屬度,構成評價矩陣;(3)加權平均。
第三步,專家評審。將篩選方法、統計數據及篩選結果送專家評審,請學科專家鑒定篩選結果是否符合該學科的實際情況。根據專家意見作個別調整,即產生該學科的核心期刊表。
最後,《總覽》選取累積載文量占總載文量的30%~50%,累積文摘量占總文摘量的50%~70%,累積被引量占總被引量的70%~80%的刊作為核心期刊。

由上可知,《總覽》的主要依據即"篩選指標"都是從數量上考慮的。即將某一類期刊所刊文獻的"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載文量"、"被摘率"等各項指標綜合後降序排隊,排在一定比例之內的高指標者即為核心期刊。雖然有"專家評審"這一項,但由於是在事先已經確定的前提下進行評審,因此不可能從其他比如學術水平方面整體性地進行調整。據了解,《總覽》和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對核心期刊的選定標准,專家的意見一般只佔7%~10%。擁有年度收文量最大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引文庫的研製者(中國社科院文獻信息中心資料庫部)則認為,由於社會科學有特殊性,以及目前期刊數據的不規范性和不完整性,在核心期刊的評選中,專家的意見應佔10%~20%。即使如此,專家的作用也不過是在總體認定基礎上的微調而已。在這一方針指導下,《總覽》會選出什麼樣的核心期刊可想而知。一些純學術而且品格極高的期刊如《中國哲學史》榜上無名,而一些文學期刊,如《收獲》、《十月》、《當代》、《小說月刊》,甚至大眾文學期刊如《民間文學》、《故事會》也都被選為"核心",也就不足為怪了。

2.學術與非學術未作區分

什麼是學術期刊?什麼是非學術期刊?兩者是有明顯區別的。學術期刊刊發的文獻以學術論文為主,而非學術期刊刊發的文獻則以文件、報道、講話、體會、知識等只能作為學術研究的資料而不是論文的文章為主。由於《總覽》選刊的依據是"載文量多"、"收錄量大"和"被引次數多",並不強調學術期刊與非學術期刊的界線,對此自然也就沒有進行嚴格區分。

具體說來,《總覽》學術與非學術不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期刊的定性,二是期刊的宗旨。

關於期刊的定性,以筆者比較熟悉的宗教學類為例。該類共收入8種核心期刊,除了《世界宗教研究》和《宗教學研究》是學術單位主辦的學術期刊外,《法音》、《中國道教》、《中國穆斯林》、《中國天主教》和《天風》等5種都是宗教協會的會刊,《中國宗教》則是國家宗教事務局主辦的行業刊物。然而,按照《總覽》的說法,《法音》是"學術性刊物",《中國道教》是"道教學術性刊物",《中國穆斯林》是"伊斯蘭教全國性學術刊物",《中國天主教》是"宗教學術刊物",《天風》是"基督教刊物"。這5種宗教協會的會刊,都不是學術性期刊,但除了《天風》還實事求是以外,其他4種都冒用了"學術"名稱。這樣一來,它們與真正的"專業學術性刊物"比如《世界宗教研究》,就沒有了性質上的區別。

關於期刊的宗旨,以所謂"學術性刊物"《法音》為例。據《總覽》介紹,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的《法音》,"以『發揚佛教優良傳統,提倡人間佛教,啟迪智慧,凈化人生'為宗旨。集佛教教務、佛學研究、佛教藝術和知識、信息於一體,宣傳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法規,介紹國內外佛學研究和佛教事業的最新發展,交流四眾弟子修學佛法的經驗體會,弘揚佛法,展現佛教文化。"其中雖然有"研究"一說,但從總體上看,很難將其定性為"學術性刊物"。實際上,《法音》刊發的學術性文章比例很小,而且也多未按照學術論文的規范去做。這當然不是缺點而是它的特點,因為其辦刊宗旨就不是學術研究,即使有學術性文章也多是為了宣揚佛教文化。上述其他幾種宗教協會的會刊,宗旨與《法音》大同小異。

因此,這類非學術期刊上的文章,從學術角度來看,基本上屬於資料性文獻,而不是學術論文。由於種種原因特別是我國的具體國情,在實踐中,這些資料性文獻的轉載率和引用率往往大於學術論文。比如《中國宗教》稱:"本刊文章多次被《人民日報》、《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權威報刊轉載。"[8]據筆者了解,其"多次被......轉載",主要是文件、報道等資料性文獻。以這種資料性文獻的轉載率為准而確定的核心期刊,當然不宜稱為學術核心期刊。

四.盲目應用的誤區

由上可知,核心期刊不等於刊載優秀論文的學術期刊,它並不具備評價學術論文水平的功能。但在實踐中,卻被有關部門用來承擔它承擔不了任務,變成了"核心期刊制",從而給我國學術評價體系造成了一定的混亂。這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

1.《總覽》的誤導

《總覽》為什麼會在應用中完全走了樣?筆者發現,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總覽》自身。

從《總覽》所依據的核心期刊理論即"集中與分散"規律可以看出,所謂核心期刊主要是以數量為基礎的一個文獻計量學的統計結果。雖有"對該主題最有貢獻"、"重要文摘雜志"和"被引頻次高"之說,但我們很難認為這是對核心期刊所刊載的論文的價值判斷。"被引頻次高"自不待言,"最有貢獻"與"重要",也都是從數量角度說的。

但是,到了《報告》給核心期刊定義時,卻發生很大變化:"某學科(或專業,或專題)的核心期刊,是指該學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載論文較多的(信息量較大的),論文學術水平較高的,並能反映本學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學科前沿研究狀況和發展趨勢的,較受該學科讀者重視的期刊。"

很顯然,《報告》給出的定義與其所依據的理論,有了一個實質性的改變,即具有了明確的價值判斷。數量雖然仍是重要特徵,但事實上是從質量方面給核心期刊重新下了定義。從而得出這樣的結論,核心期刊除了"載文量多"、"收錄量大"和"被引次數多"外,發表在上面的論文,必然具有"學術水平較高",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前沿研究狀況"、"發展趨勢"等方面的優點。

不可否認,一般情況下或從理論上說,"載文量多"、"收錄量大"、"被引次數多"的期刊,其刊載的論文,整體上要質量好一些、水平高一些。但實際上,數量多即質量好,只是一種可能性,兩者並沒有必然的聯系。更不能反過來認定,刊載於核心期刊的論文,就一定比刊載於非核心期刊上的論文水平高或"較高"。高質量的論文很可能未刊載於核心期刊,其"二次文獻收錄"與"被引次數"在人們普遍認識到其價值之前,自然也不會很多。

從《報告》所依據的理論與方法,核心期刊主要是由數量上"多"決定的,充其量不過是對期刊的評優——"實際篩選出來的核心期刊只能從總體上大致反映學科期刊的狀況",而決不能認為是對其刊載論文水平的認定,雖然這兩者有一定關系。但《報告》在下定義時,卻把對期刊的評優與對其刊載論文的評優混為一談,運用到科研項目比如《總覽》中,核心期刊就有了"論文學術水平較高"等質量內涵[9]。在缺乏充分論證的情況下,數量多與質量好人為地統一起來,"核心期刊"由定量到定性,變成了"刊載優秀論文的期刊"。這種作法是比較輕率的,從引發的問題來看,後果也是比較嚴重的。

另外,《總覽》也沒有對"論文"與"文章"作出必要的區分。核心期刊上刊載的文獻,從《報告》所依據的理論來看,三個"分布規律"中有兩個是用"論文",一個是用"文章"表示。但"論文"與"文章"有什麼不同,《報告》並沒有任何說明。從定義來看,核心期刊上的文獻指的就是"論文",而且還有"學術"、"研究"等字樣。人們會很容易由此認為,《總覽》中收入的期刊全部是學術期刊,至少該期刊載文應以論文為主。這其實也是一種誤導。

在這種情況下,《報告》提出"科研管理人員進行研究成果評價工作時",可以把相關學科的核心期刊表作為選擇的參考"[10],雖然說是"參考",也是很不適當的。

此次調查之前,筆者一直認為,核心期刊就是刊載優秀論文的高水平的學術期刊。從筆者直接或間接了解到的情況看,這基本上也是學界同仁的共識,不然的話,有關部門也不可能將其無條件地作為學術評價指標。這類誤解的產生,顯然與《總覽》的誤導和對核心期刊作用的誇大有密切關系。

2.研究成果的濫用

《總覽》的作者雖然將核心期刊定義為刊載"學術水平較高"論文的期刊,但他們畢竟是研究者,最清楚該項成果的實際意義與功能。因此,《報告》用黑體字作了如下的強調:
"核心與非核心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任何過分誇大核心期刊的作用,不恰當地使用核心期刊的做法都是錯誤的"。"中文核心期刊表只是一種參考工具書"。"尤其在評定職稱的問題上,一定要依據評定的專業范圍、學術級別等具體情況自己定出適合於本單位的『重要期刊表',而不應不加選擇地搬用核心期刊表"。"用戶們『參考'核心期刊表,經過甄別後選定自己需用的期刊,才是正確使用核心期刊表的方法"。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核心期刊並不是國家標准,而是一項研究成果。據有關專家介紹,核心期刊的意義最初只有兩個。一是為讀者方便,可以提高效率,便於集中查找某專業的大多數論文;二是為圖書館優化館藏提供方便。現在許多單位將其簡單地用來作為評價學術水平的硬性指標,是把經給念歪了。

對此,《報告》上也寫得清清楚楚:"本課題並非純理論研究,評出的核心刊有實用價值,主要供各類圖書館采購、收藏、導讀時作參考"。

但是,在實踐中,要進行這種分別是非常困難的,對文獻計量學不甚了了的絕大多數學人,根本就不知道核心期刊是怎麼選出來的。事實上,無論執行部門還是被評定者,都把它作為了一個強制性的評價體系,不少人甚至以為它就是一項國家標准。

由於《總覽》已經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權威,即使有些重點科研教學單位自己獨立確定核心期刊,也並未改變《總覽》的基本原則。就筆者了解,其核心期刊無論分類體系還是具體刊物,都是從《總覽》上抄來的,然後加加減減,頂多再分個ABC級別。而一些科研能力較差的單位,更難另搞一套,只好全盤照抄。

任何一項評價,抽象的標准相對來說比較難於執行,而非常具體者就容易操作。某篇論文到底是什麼水平,尤其是那些一時無法檢驗的理論性成果,其水平往往很難認定。但如果以發表在什麼樣的刊物上來評估,則一目瞭然,操作起來十分方便。有這樣簡便易行的辦法,科研管理部門求還求不來呢,現成的工具豈有不用之理?另一方面,學術界對於編輯的工作成績評估,一向缺乏可信度高的依據,論文水平高低一直被認為主要是作者的事,與編輯關系不大。在許多人眼中,編輯已經被降為沒有學術水準,只能查找錯別字和病句的工匠。在這種情況下,編輯渴望水平得到學術界承認的心情極為迫切,核心期刊制無疑會受到那些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核心期刊"編輯們的熱烈歡迎。結果,在一部分學人的鼓吹與炒作之下,本來應由專家承擔的責任,就交給一個什麼級別的刊物了。

當然,核心期刊的誤用,與當前我們學術界浮躁心態也有一定關系,反映出我國科研管理上一些深層次的問題。無論什麼事,說風就是雨,一聽說有個什麼"好"辦法,也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就盲目跟風,大幹快上。甚至根本就沒有搞清楚核心期刊到底是怎麼回事,就大規模地迅速推廣,以致人為地製造了許多矛盾。

總之,一項自身還存在不少問題的科研成果[11],在沒有經過國家有關部門認定是否適合推廣的情況下,就在全國相當一批科研教學單位內文不對題地盲目推行開來,這不能不說是我們科研管理上的一個重大失誤。

五.核心期刊制的出路

關於核心期刊制的出路,有學人提議"取消核心刊物制度,代之以核心論文制度"[12]。筆者以為該意見很有參考價值。以下談些補充看法。

我們首先應當明確,核心期刊與核心期刊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對期刊的評選,後者是這種評選結果的運用。期刊"載文量",文獻"收錄量"、"被引次數",都是客觀存在,並不是人為產生的。按照一定標准將期刊分為核心與非核心,對其進行客觀評價,是社會的需要。因此,核心期刊所面臨的不是取消,而是如何才能更科學地評選的問題。

至於說將核心期刊變成核心期刊制即一種評價體系,則必須非常的慎重。這一標准適合不適合學術論文的等級評定,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討的。近讀學人文章,多是從如何"科學"、"公平"評選,以及能否在發稿質量上嚴格把關方面,對核心期刊制提出批評。似乎只要核心期刊評選准確,發稿嚴格,就可以避免諸多弊端,發揮積極作用。然而,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即使核心期刊評選"科學"、"公平",發稿嚴格把關,也不可能用來作為評價學術論文水平高低的標准,因為它根本就不具備這一功能。按照《總覽》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它所選出核心期刊其實與學術評價沒有必然的聯系,它並不是為學術成果評價服務的。《總覽》如果沒有經過進一步的加工改造,是不能運用到學術評價體系中去的。

如果經過多方論證,確有必要把學術期刊作為一項成果評價指標,就必須重新確定選刊標准和方法,以選出適用於學術成果評價的核心期刊即《報告》所說的"重要期刊表"。而各單位科研部門在推行這一評價體系時,也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逐一甄別有關期刊後,再制定自己的"重要期刊表"。如果沒有能力,可參照情況相近單位實施。至於現在的《總覽》,只能作為基礎資料使用。這些工作沒有做之前,核心期刊制應當取消或暫緩實行。

另外,必須注意的是,即使選出了符合要求的"重要期刊",也不能削足適履,作繭自縛,只認衣冠不認人。不能說凡是發在重要期刊上的論文,就一定比發在非重要期刊上的論文水平高。對於發表在重要期刊上的論文,其水平也要請有關專家重新審核,他們不能放棄自己應盡的責任。對於非重要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如果作者認為達到相當水平,可以向學術委員會提出申請,請專家鑒定,確實達到重要期刊水平者,應視為相同等級論文。

總之,對於核心期刊制,應當重新加以研究,若要以之作為學術評價指標,就必須從實際出發,另行制定標准。

本文只是從核心期刊理論與實踐矛盾角度,談了一些粗淺看法。由於筆者不是文獻學專業人員,對現行核心期刊制也沒有進行全面調查,加上水平有限,錯漏之處肯定不少。希望拋磚引玉,將這個影響我國學術評價體系的重要問題的討論引向深入。

⑵ 教育界的主要欄目

《專家訪談》《理論前沿》《理論探索》《教材研究》《學科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職教幼教》《學術交流》等。是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入編期刊,全國優秀科技期刊,全文上知網,教育界雜志社編輯、出版、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純教育類學術權威刊物,上面有教育部門領導,高校教授和博士導師的高水平學術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上面發表的文章可作教師評職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