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教育減負的根本問題在哪裡
擴展閱讀
歌詞適配怎麼找歌單 2025-01-11 13:59:58
寶可夢基礎點數怎麼增加 2025-01-11 13:44:49

教育減負的根本問題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4-11-12 10:35:29

『壹』 教育減負政策的利與弊

教育減負政策的利與弊如下:

一、利益

1、使得教育培訓機構不再那麼猖狂,開始規范化,各種奇葩現象開始減少。藝術類、活動類培訓機構開始增多,如籃球、足球、鋼琴等等。這有利於孩子身心全面發展,做一個健康和諧的人,而不是「書獃子」或「巨嬰」。

2、在社會工作過的人都會知道,教育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條件好的家庭會努力獲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使得「精英更精英,糟粕更糟粕」。而條件不好的家庭只能拚命追趕,寄希望於分數,不斷增加教育負擔。一旦不控制這種情況,那麼社會階層化趨勢更加嚴重,社會矛盾會更加突出。

2、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對受教育者在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響的人,包括教師、家長、學校、社會等。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種教育活動中從事學習的人,包括學生、學員、受眾等。

3、教育內容:教育內容是指教育者用來作用於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包括課程、教材、教學方法等。教育環境:教育環境是指作用於教育活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總和,包括物質環境、精神環境、制度環境等。

『貳』 教育減負政策的利與弊

前幾年教育部推行了教育減負政策,當時社會上爭議非常大,我們普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某人要搞階層固化,讓窮人家的孩子放學之後到出玩耍,富人家的孩子可以花高價請私人教師,這樣就可以在學習成績上遠遠的拉開窮人家的孩子,從而在大學教育上實現某種程度的固化。
這樣想有沒有道理呢?當然有,而且在中國也確實出現了富裕家庭比貧困家庭有更大的機會被名校錄取的現象,前幾年還有一篇比較火的帖子就叫做《寒門再難出貴子》,大體內容就是一個做了15年的中學老師經過觀察發現,近兩年學校里的中高考狀元,基本家裡條件都很好。中考結束後,學校5個排名前列的孩子都來自開跑車、住別墅的家庭。這位老師由此得出結論直言不諱地說,「寒門學子輸在了教育起跑線上。
這個結論當時刺痛了很多人的心,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按照這種說法,中國名校的大部分錄取名額已經被富毫家庭提前預定了,這時候教育部還火上澆油,搞出一個教育減負政策,難道教育部已經被富豪們控制了,變成了某些人謀取私利的工具?答案當然是:不是。像天朝這種組織結構,對商人干政是嚴防死守,教育部怎麼可能會被富毫控制,變成他們謀取私利的工具,教育部這樣做當然有自己充足的理由。

那教育部為什麼要這樣做呢?要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教育部的作用,明白這個機構到底是幹嘛的。
教育部的作用是維持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再具體點就是教育部是負責教育公平的,減負的作用也是為了教育公平,在國家的宏觀層面,無論什麼資源都是有限的,例如財力,軍力,教育資源也是這樣,教育的頂層作用有兩個,一個是培養各行業的頂級精英,另一個是培養合格的勞動工作者,第一個培養各行業的頂層精英,這個培養非常困難,也沒有什麼太明顯的規律可循,一般都是培養足夠多的人,然後這群人中一般都會出現一小部分的精英。另一個就是培養合格的勞動者,這個是可以大量培養的 ,一般接受過傳統的九年義務教育,這些人都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勞動者。
而我們目前的九年義務教育明顯偏難,舉個例子,例如你去做一個小商販,只需要小學數學就足夠了,我們目前的九年義務教育卻把你培養到了微積分水平,這個其實就是教育資源的浪費,因為你學的這些東西,你自己可能並不感興趣,而且生活中也用不到(假設)。這不僅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而且會導致階層更加固化。
為什麼這么說呢?我們國家人口眾多,而且地域面積也很大,有很多人並沒有出生在教育資源充足的北上廣,大多數人都是出生在農村或者小縣城,小時候孩子都比較貪玩,大部分農村的家長也因為自身的原因,對教育並沒有那麼重視,而且小地方教育資源也確實不如大城市,如果我們國家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把課程難度提到很高,城市的一般家庭都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加強孩子們的學習,而農村因為經濟問題,教育環境問題大部分人並不會給孩子報輔導班,這樣導致的後果就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考試試卷出各種難題,農村的孩子會遠遠不如城市家庭的孩子,導致能考上高中的農村孩子寥寥無幾,這將堵塞農村孩子的上升之路。這就是國家減負政策的目的,就是要減小義務教育階段的考試難度,降低區分度,給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條上升之路。
高中階段,孩子的心智一般都比較穩定成熟了,這時候再加大教育難度,選拔出社會上真正有天賦的孩子作為重點培養對象,雖然在這種情況下,中產家庭還會有一些優勢,例如給孩子報輔導班或者請私人家教之類的,但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也可以通過自學來彌補差距,在孩子心智成熟之後一較高下總比在孩子還處於懵懂期一棍子打死要強得多。
既然減負是一件好事為什麼遭到了如此多的反對呢?抵制教育減負的一般有兩種人一種是蠢,一種是壞,前一種人人雲亦雲,看到別人抵制,我也要去抵制,這種人占絕大多數,另一種人明明知道教育減負的目的,卻仍舊要煽動情緒,號召別人抵制教育減負政策,這種人很壞,他們內心深處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想要教育增負,然後自己憑借著自己的優勢資源,達到在教育上階層固化的目的。
雖然道理如此簡單,但仍舊有很多人接受不了,尤其是那些中產們,早年他們通過教育實現了階層上的跨越,如今還想要通過教育讓自己的孩子再上一層,但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你們已經達到了中產階層。往上走的通道已經非常窄了,從中產階級到資產階級能夠跨越的人比例估計在千分之一,如此狹小的上升通道絕對不是僅僅通過教育就能實現的,這還涉及到了歷史發展大勢和運氣等等非常玄學類的問題。退一步講,中產階層的孩子或者說985大學畢業的父母們,你們的孩子真的有這個天賦能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中再上985嗎?今天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幾乎不可能,聰明這個玩意現在也沒有找到規律,這東西不像是遺傳得來的,更像是隨機出現的,985的父母生出考不上高中的孩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再說一下有錢人這個問題,有錢人在社會上屬於極少數,說實話教育減負政策對他們的影響幾乎等於零,他們本身有太多的資源,想讓孩子上學可以請私人家教,頂級老師,在經濟上對他們而言毫無負擔,即使他們的孩子在學習上沒有天賦,它們的階層依舊很難滑落,因為他們掌握了太多的資源,只要自己不主動作死,他們可以長時間保持自身的階層。
那中產階級的難題怎麼解決呢?To be honest,這個問題無解,在全世界也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中產階級大部分認為自己是普通人,然而國家認為你不是普通人,相反國家認為你們是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國家層面是不可能幫助你們跨越階層成為大富豪的,就算想幫也幫不了,國家目前只關心那些月入不到一千的真普通人。
因此中產們首先應該擺正心態,明確自己是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的定位,大概把自己想像成家庭里的中年人,孩子老人都要靠自己來養活,自己只能悲催的靠自己。還要接受一個現實就是你的孩子一出生可能就決定了他就是一個普通人,在各方面都沒有出彩的地方,和普通孩子一樣喜歡吃喝玩樂,對學習,高科技神馬的並不感興趣。
而且你要明白什麼一代更比一代強,教育改變命運都是對社會最底層而言的,對你們而言根本不成立,如果真希望自己的孩子一代更比一代強,我感覺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生幾個孩子,投資一個孩子的成功率確實超級低,多生幾個找到那個相對出色的重點培養,或許能夠實現傳說中的階級跨越,如果生的幾個孩子都是那種普通人,沒有那種出色的,那就認命吧,畢竟普通人才是這個社會的常態。

『叄』 如何給學生「減負」

減負這個事不光是教育戰線的事,是整個社會的事。減負、負擔這個問題,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問題,它還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努力。減負,從哪些方面減?要從以下幾方面減:

所以,我們要改變這種狀況,要提高教育素養,不要聽信那些似是而非的理念,要按照教育規律辦事,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來辦事,讓他們健康成長。

『肆』 你對學生減負增效工作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意見

應該說,給中小學生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直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問題,有效解決好減負難題,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我們要從以人為本的高度積極尋求對策。
1、端正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育觀。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的背後,是教育觀、人才觀等問題,它涉及到社會各個方面,所以端正思想的對象是全社會,而不僅僅是學校和教師。這個對象如果把握不準,一切可能都成紙上談兵。真正能夠讓學生減負的是社會,特別是社會的用人機制,所以如何看待人才,是能否將減負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的關鍵。不同的工作崗位對人才的規格要求顯然是不同的,如果人才標准整齊劃一,導致的結果不是人才的巨大浪費,就是人才的極度稀缺。為什麼我們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器卻製造不出最先進的產品?是因為我們缺少熟練使用機器的工人,缺少技術工人也是人才的思想,缺少對這類人才培養的機制,更缺少尊重和正確使用這類人才的社會環境。另外,傳統的「學而優則仕」的成才觀念今天仍有巨大影響,許多家長的價值體系中只把成功理解成就是做官或者有份好工作。很少有家長清楚地考慮一下根據孩子特點幫助選擇成才之路;很少有家長在考慮孩子的未來時認真地想過他是否會有快樂的人生,家長這種「望子成龍」的強烈的成功焦慮症,使得孩子在背負社會壓力的同時還得承載家長的壓力。因此只有從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出發,端正思想,務真求實,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才能真正屏棄封建的人才等級觀念,才能遏止社會上盲目追求高學歷、只重文憑不重能力的虛榮攀比的用人之風,才有可能改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狀,從源頭上切除學生過重負擔的製造點,減負工作也才有可能真正產生實效。
2、強化政策導向,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缺少不了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減負問題也如此。政府要從國家民族興旺發達,從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的高度加強對教育及相關問題的政策導向和宏觀調控,在教育機制、課程設置、考試制度、評價制度、社會用人機制等方面與時俱進,深化改革,營造有利於減負、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社會大環境,從而真正解放學生,使教育在改革創新中煥發生機和活力,培養更多不同層次的優秀人才,為祖國的發展提供可持續的保證。
3、完善考試制度,建立多種形式並舉的升學機制。一考定終身,單一的升學考試制度伴隨了我們多年。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這種制度為選拔人才起過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尊重人、關心人,注重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看,單一的選拔性的考試制度既不利於個體的全面發展,不利於體現全體學生公平發展的權利,它是導致學生過重負擔的直接原因,考試制度改革勢在必行。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已明確講到了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很切實際的政策導向,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是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的有力抓手和根本措施之一。
4、實施新課程標准,注重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學生過重負擔最顯性的表現是作業多,導致作業量偏多的關鍵原因是教材的繁、難、偏、舊以及考試的偏題、怪題、難題。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正是想解決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建立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體系,從知識本位的灌輸到學生主動的學習,更多地注重學生在知識學習能力訓練中的體驗、領悟,注重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獲得,注重學生的個性弘揚與創新能力,在生動活潑中發展學生,把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變負擔為樂趣。
5、改革評價制度,形成有利於學生健康發展的評估體系。評價制度和考試制度是相輔相成的。僅僅改革考試制度而不改革現行的教育評價制度顯然是不夠的,從一定意義上說,不夠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是教師、學校滋生功利主義的溫床。正是我們對教師、對學校教育質量的評價上過分地強化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升學率,才導致教師和學校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於如何讓學生取得一個好分數上而忽視學生作為一個人、作為國家未來的希望所應具備的其他素質的培養,進而又把這種偏激的追求化作了學生沉重的學習負擔。所以要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就必須對現行評價制度進行徹底的改革,形成有利於學生健康發展的科學評估體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文所述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措施更多的偏重於以人為本的角度,更多的著眼於跳出教育看教育,試圖從更深更廣的層面上給減負問診把脈。其實進一步深化教育內部改革,重視基礎教育的投入,擴大高中段招生規模,改變家庭教育觀念等都是減負的有效措施之一,這里不再贅述。
6、學生在情感方面,兩性方面認知不到位,忘家長老師往正確的方向引導!
7、減負意味著對自己孩子和學生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