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外是怎樣教育小孩的,國外教育小孩的方式好嗎
國外教育小孩與國內教育小孩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因為本質上都是一種對於孩子的教育,但是在方式和和方法上可能會有一些不一樣的區別,由於外國的文化傳統與我們本國的文化傳統可能會有一定程度上的區別,所以說在教育理念和方式上也會有一些明顯的差別,那麼到底有哪些差別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總而言之,想要讓孩子更好的發展,我們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借鑒外國的一些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正確的選擇。
Ⅱ 看一個外國的父親是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的
1、對於叛逆期的孩子,建議少講道理,否則會適得其反。
2、建議多引導,多鼓勵: 引導就是用演示或說明的辦法,把事情的各個方面盡可能展現給孩子,供孩子自己作出判斷和選擇。如通過父母自己的表率作用讓孩子從中去模仿和學習。 鼓勵就是在家庭教育中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以賞識孩子行為的態度來達到教育的目的。
Ⅲ 看外國人怎樣教育孩子
美國家長們認為,除營養和知識外,孩子們更需要的是尊重。因為他們從出生那天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和孩子講話,美國家長從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與孩子交流。孩子不肯吃飯時,美國家長從不硬逼,而是婉轉地說:「你看蘿卜餡餅在等著你,你不吃它,它就不高興了。」孩子做錯了事,家長很少動輒指責孩子,而是說:「我想你不是有意的,下次就不會這樣做了。」如果孩子要換衣服,他們也是以商量的口氣說,讓孩子擁有選擇的權利。帶孩子外出串門時,如果主人拿出什麼東西給孩子,美國家長不會像大多數中國家長那樣,提前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等,而是由孩子做主。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對孩子的需要一概滿足,對於主人沒有主動提供的東西而孩子又想要,家長一般會在適當的時候做出解釋和說明。比如,當孩子想要主人家珍貴的玩物時,家長就會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東西,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需求而不顧別人的感受,從而讓孩子明白為人處事的道理。
不少中國家長喜歡「人前教子」,常在別人面前指責、訓斥自己的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而在美國,家長們認為這是一種犯罪,因為對孩子當眾的指責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英國:給孩子失敗的機會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失敗的時候。如果孩子還小,中國家長們就會一笑了之,搶著幫他把問題處理掉,或者乾脆讓孩子放棄。
英國家長卻不這樣認為。麥克的兒子查理今年10歲,這個小男孩不但會自己照顧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裡的水管、電器,就連修汽車也能說個頭頭是道。在中國,這些知識可能二十幾歲的大小夥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歲的時候,他看到麥克正在洗碗,感到很好奇。於是麥克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查理馬上跳進洗碗池裡幹了起來。這是在洗碗,同時也等於是在洗澡,衣服褲子全都濕了,碗不但沒有洗干凈,而且還摔碎了一個。
麥克沒有制止他,一直站在旁邊,看著查理的一舉一動。開始,查理還在笑,慢慢地,他覺得這一點也不好玩,油污塗了滿身,涼水粘在身上……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麥克,麥克把頭轉到了窗外……終於,他忍不住地哭了起來。
直到這時,麥克才把他抱出來,換了干凈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邊,然後,在查理的注視下,一個個地把碗洗干凈。接著,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裡。
查理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濕了一半。第三次時,只有袖子濕了一點點。麥克又教他怎樣把碗洗干凈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來越好了。
麥克的想法很簡單:「要給孩子失敗的機會,面對失敗,一次次改正錯誤,直到成功,這不只是教孩子學習並掌握能力、同時也是教他一種人生態度。
澳大利亞:教給孩子生存能力
澳大利亞有錢人家的孩子,一般從小就被家長送去學開船,教練常常把船泊在淺灘上,船底船身難免會沾滿沙子。貓頭的工作就是用抹布、清水把它們清洗干凈。11歲那年,他趴在船身上,在太陽下一天幹上6個小時,整整幹了一個暑假,他媽媽也不會因心疼而阻攔。因為在她的觀念里,貓頭有權也有能力安排自己的時間。
魚生那陣子上課時老打盹,問他原因,他自豪地說:「我每周四上午5點到7點在我家的街區送報紙,一次可以掙14塊錢!」班上其他男孩羨慕不已。
以中國家長的心態去考慮,我們是決不會允許這類事情發生的:讓孩子到淺灘擦船,出了意外怎麼辦?為了掙14塊錢上課打盹,學不好功課怎麼辦?而澳大利亞的家長們卻不這樣想,他們認為培養孩子的能力最重要,而不是看重孩子學了多少具體知識。
澳大利亞的孩子們都特別能忍耐,他們從小被教育:身上不舒服可以告訴家長去看醫生,但不可以沒完沒了地抱怨、呻吟,抱怨是沒出息的表現。冬天裡女生們都清一色穿裙裝校服,小男生則穿短褲西裝。即使是星期天,家長也不給孩子們穿厚衣服,他們仍是一副短裝打扮在公園的草地上跑來跑去。澳大利亞家長希望他們的孩子長大後敢做敢當,有能力,有創造力,同時還要有從小鍛煉出來的、不怕寒冷飢餓勞累的健壯的身體。
以色列:讓孩子不斷提問
都說猶太人做生意很成功,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有一套?我不自覺地觀察利婭和拉米爾。利婭是以色列人,因老公在美國工作,她也帶著兒子拉米爾在美國生活。
那天,拉米爾從幼兒園的接送車上回到家。利婭就問拉米爾:「今天你提問了嗎?」拉米爾連連點頭。「那麼,你都問了些什麼呢?」利婭繼續問。拉米爾開始復述他一天中所提的問題:為什麼樹葉有紅的也有綠的?為什麼有的螞蟻會有翅膀?為什麼牛奶不能換你的餅干……我略數了數,這小傢伙一天問了十幾個問題。利婭滿意地點了點頭。
原來,每個猶太人在很小的時候,幾乎都會被長輩提問。利婭小時候,她爸爸就讓她每天都問別人十個她不懂的問題。如果沒有人回答她,就自己去找出答案。
「這沒什麼,」利婭說,「幾乎每個猶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問中長大的。」
我忽然發現了我一直在探尋的秘密所在猶太人崇尚創新,認為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要敢於懷疑,並不恥發問,自己所積累的知識自然就越來越多。
讀了上面的文章,心中感慨良多,每個事例都是針對中國父母而寫。
美國人關注孩子的自尊,我們則認為孩子小,應該接受家長的管教,自尊是成年以後的事,所以我們訓斥孩子像吃飯一樣容易和平常,殊不知這樣損害了多少孩子美好的心靈和願望。
英國人允許孩子失敗,而我們看到孩子失敗就大發雷霆,大罵孩子笨,沒出息,窩囊廢,把孩子貶得一無是處,使孩子沮喪不已。而我們看到垂頭喪氣的孩子會自鳴得意,認為自己教育成功,孩子認錯聽話了。可是這恰恰是最大的失敗,而後果則不堪設想。
澳大利亞的教育方式更無法為我們接受,不考大學就等於失去了與別人平等競爭的機會,什麼都能耽誤,就是學習不能耽誤,高考指揮棒使得家長們疲於奔命,孩子心力交瘁。考上大學的孩子有很多缺乏生存能力,照樣找不到工作,成為家庭的負擔,有的不適應社會,自閉,抑鬱,甚至輕生,象牙塔里的天子驕子跳樓身亡的事情何止一件?難道不能引起我們的反思嗎?
以色列注重發展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學會提問,就是學會探究、思考,學會解決問題。我們總是讓孩子記憶、計算,反復訓練,但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讓孩子學會思考。這是孩子成長的關鍵,也是國家發展的關鍵,一個善於思考的民族,一定是一個強健的民族。
外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
●孩子跌一跤,讓他自己爬起來,讓他覺得成長道路不會一帆風順。
●讓孩子在看到自己國家的國旗時,注目兩分鍾。
●帶孩子去動物園,主要是為了獲得知識。
●帶孩子到公園、森林去,讓他們喜歡綠色,讓他們熱愛生命。
●讓孩子懂得,認真為人做事,要成為每一個人生活中的好習慣。
●使孩子成為一個最熱情、具有積極向上精神的人。
●即使你的經濟狀況很好,也要鼓勵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去勞動掙錢,讓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學習費用,或支付保險費用。
●鼓勵孩子在16歲以後,在放假期間,找一個鍾點工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軍人、警察、消防員、環衛工人、教師和醫生。
●讓孩子學習音樂,學會聽懂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一切可以引以自豪的好作品。
●鼓勵孩子上台演說、演唱、跳舞、朗誦。
外國教育孩子的方法
澳大利亞人再富也要「窮」孩子,美國人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英國人通過「餐桌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素質,每一位父母都「望子成龍」,「老外」們也不例外。
無論中外,父母們都希望自己是孩子成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是成才需要各種條件,如富有創造性和個性,逆境中磨練以及具有較高的文明素質等等,而絕不是僅僅停留在讓孩子吃飽肚子、多讀幾本書和溺愛孩子上。世界各國教育孩子的方法多種多樣,來看看吧,或許你能得到些啟示……
美國:逆境中塑造獨立性
對孩子獨立的培養性的培養,以美國最為突出。美國兒童自兩三歲起便獨居一室,如果孩子有恐懼心理,大人便買一種專門的燈,安在孩子的卧室里,徹夜亮著驅逐黑暗。父親或母親臨睡前到孩子房間里道一聲晚安就走了,孩子則抱著娃娃之類的玩具自己入睡。孩子稍有自理能力便要自己布置、整理自己的房間。在美國,1歲多的孩子基本上都能自己吃飯,父母將孩子「綁」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小桌上,讓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吃飯。在幼兒園,幾個月大的孩子就會獨自喝奶,2歲以上的孩子全部用刀叉吃飯。
和美國人相比,中國的父母太疼愛自己的孩子,每一件小事都照顧得無微不至,看起來是好事,實際上是害了孩子。據一項調查表明,中國的孩子長大後,在社會上的獨立處事能力比國外的孩子要差一些。自理能力比外國孩子要遲5-6年。
奧地利:「想像幼兒園」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 在歐洲的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有個別具一格的幼兒園——「想像幼兒園。」顧名思義,即是以培養幼兒豐富的想像力為「特色」的。步入「想像幼兒園」的其中一個教室,猶如走進了童話世界。孩子們在教師的指導下,盡情張開想像的翅膀,把自己裝扮成美麗的白雪公主或是可憐的丑小鴨。在被命名為「太空世界」的教室里,孩子們駕駛模擬太空船遨遊浩瀚的宇宙,想像著地球以外的星球上的生命進行溝通。在手工間,孩子們使用特製的小型刨子、鋸子,切割不同形狀的小木塊,並塗上顏料,最終製成一套積木;在縫紉間里,孩子們學著穿針引線,為玩具熊或洋娃娃縫制自行設計的新衣……
孩子玩耍時,是自發自動產生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最佳時機。通過這些「玩耍」還能夠發展孩子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推理能力、語言能力等等。
英國:餐桌教育
英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從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庭就開始對其進行有形或無形的「進餐教育」了。一般兩歲時就開始系統學慣用餐禮儀。英國人杜絕孩子偏食、挑食。如果孩子一個勁地只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家長往往會把此菜收起來。他們認為,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而且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英國「餐桌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學會良好的進餐禮儀,使其具備各種種值得稱道的素質或性格。通過孩子對自我服務技能的掌握,一方面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孩子的獨立性。
Ⅳ 結合外國教育的內容,談談你對教育的看法
國外
孩子跌一跤,讓他自己爬起來,讓他覺得成長道路不會一帆風順。
國內
孩子跌倒,更多的是責 罵,訓斥,讓他形成膽小怕事,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分析: 國外更多的是鼓勵,對孩子的成長幫助更多一些,孩子會學會勇敢,創新,國內的方式讓孩子得的是紀律,自我封閉,其實這些原本不應該是這個年紀學會的!
國外父母會刻意讓孩子在看到自己國家的國旗時,注目兩分鍾。
國內
父母基本上沒有這種意識!
分析: 在愛國這方面國內父母差了不是一個等級,這影響的不止是孩子,甚至一代人,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每個人的民族自豪感!
國外
周末父母帶孩子去動物園,主要是為了獲得知識。帶孩子到公園、森林去,讓他們喜歡綠色!
國內
這點上,這幾年電視上各類親子綜藝的興起,也讓國內家長看到了這些,帶孩子出去遊玩的也多了起來,但更多的是各類補習班,特長班,讓孩子苦不堪言!
分析:更多的接近大自然讓孩子們熱愛生命,讓孩子懂得,認真為人做事,要成為每一個人生活中的好習慣,使孩子成為一個最熱情、具有積極向上精神的人,反之孩子補習班上的多了,更多的是厭學,甚至讓孩子失去了應該有的童真。
國外
即使你的家庭經濟狀況很好,也要鼓勵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去勞動掙錢,讓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學習費用,或支付保險費用,鼓勵孩子在16歲以後,在放假期間,找一個鍾點工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國內
基本上孩子都是捧在手心,苦了父母也不能苦了孩子,一切優質條件全都給了孩子,更多的是過度的愛!
分析: 對於孩子生存能力上,國外走在了我們的前面,在國內的應試教育下,教出的孩子,成績優秀,動手能力差,不識五穀這種笑話常在新聞上出現,所以過度的愛,產上的結果一定是壞的!
國外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軍人、警察、消防員、環衛工人、教師和醫生,讓孩子學習音樂,學會聽懂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一切可以引以自豪的好作品。鼓勵孩子上台演說、演唱、跳舞、朗誦。
國內
這教育孩子尊敬他人上,國內的孩子還是過早的被動的接受了父母對服務社會人員的觀念,或好或壞!但在孩子的客外特長言面,反而是走在了前面,可笑的是這卻不是取決於孩子的興趣,完全是父母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2/6 國外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 孩子是未成年人,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能力與大人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孩子只有到了5——7歲才開始接觸外部事物,孩子到了七歲以後,就要跨入學校的大門,接受老師們的教育。 孩子們進入了學校以後,老師就要與孩子們長期相處,孩子和老師逐漸的相互了解,在彼此了解的同時,師生的感情也在漸漸的加深。老師對孩子們的教育方法很重要,有的老師講課學生們認真聽講,對老師講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的老師講課學生們聽不進去,精神溜號感到厭倦。 在猶太人的學校里,每天上課時間為六小時,一般在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其它時間用於孩子們自由活動,有的孩子與小夥伴們在一起做游戲,有的孩子去學校游泳池洗澡,有的孩子去唱歌跳舞,有的孩子去學校理發店理發,有的孩子去畫畫。 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很特別,他們主要培養孩子們的想像力。老師在黑板上畫一點,問學生們一點像什麼?有的學生回答像星星,有的學生回答像花生米,有的學生回答像米粒,有的學生回答象沙粒。老師對學生們說:「孩子們你們回答的都對,你們很有想像力。」這樣的問題在中國,老師們只能說那是一點,學生說是別的老師肯定會說答案不對。 在以色列國土中有一所「鯨魚學校」,這所學校就是讓孩子們乘坐帆船在一年內橫渡兩次大西洋,游遍三個海島。孩子們除了經受大風大浪外,還要忍飢挨餓。到了島上自己採集野果充飢,自己搭帳篷睡覺。 在俄羅斯有一所學校,每年冬天老師都讓孩子們,赤身裸體在冰雪中滾爬一定的時間,天寒地凍,孩子們被凍得渾身發抖,嘴唇發紫老師也不會讓他們停下。在俄羅斯的學校里,開設體育課中,有一個特殊的體育項目冬泳,在寒冷的冬天砸開冰,讓學生們在刺骨的水裡游泳。俄羅斯孩子的家長們無論天氣怎樣寒冷都讓孩子用冷水洗臉,孩子出門的時候大人也不讓孩子穿得太厚。 在原聯邦德國的法律條文中,有一個特殊的歸定,要求孩子幫助父母做家務,規定內容如下:孩子在6歲之前可以不做家務。6——10歲偶爾幫助父母洗碗、掃地、買一些小的東西。10——14歲,要剪草坪上的花草、洗碗、掃地給全家人擦皮鞋。14——16歲,要洗汽車,整理花園。16——18歲,父母上班沒時間要每周給家裡打掃除一次家庭衛生。 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