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貴州大學就讀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貴州大學的專業類型特別全,包含的范圍特別廣。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體驗,有不同的收獲。剛來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的專業到底是什麼,也只是像高中一樣,每天按部就班的去上課,完成作業,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每天的生活特別單調。
反正,一切都需要自己去經歷和體會。
2. 第十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在哪裡舉行的開幕儀式
第十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開幕式28日在貴陽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出席並發表主旨演講。
當日,第十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開幕式在貴陽舉行。
劉延東說,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舉辦十年,成為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高端平台,成為雙方互學互鑒、合作共贏的堅實橋梁。站在新起點上,雙方應著眼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系,加強人文交流,拓寬各領域合作渠道,培育友好合作的社會民意基礎。應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戰略對接,夯實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平台,加強人才培養,深化智庫合作,開展聯合研究,為構建更為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再創「輝煌十年」作出新貢獻。
本屆交流周以「十年教育同攜手,『一帶一路』譜新篇」為主題,中外嘉賓逾1300人參加開幕式。
3. 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的第二屆
2009年8月7日,在貴陽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校長論壇上,與會代表就加強雙方教育合作與交流等達成多項共識。 與會代表認為,中國和東盟各國都有優秀的教育傳統和教育資源,在教育體制、培養模式和優勢學科方面各有特色,應該擴大雙邊和多邊合作,增進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大學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充分利用「交流周」這個平台,在平等、互利、雙贏的基礎上,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和寬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採取多種措施不斷擴大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學生流動,加快學歷、學位互認的進程,互相間開設語言、文化、歷史課程,以增進本地區青少年對各國情況的了解。 論壇提出,要以中國-東盟教育信息網為平台,為擴大相互間的教育、科研、人員的交流,特別是為中國和東盟尋找學習機會的學生提供有效的信息資源;深化大學之間和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合作,開展在本地區最為急需領域的科研合作,聯合培養博士、碩士,共同舉辦學術研討會,以提高本地區大學的學術水平和科學研究能力。 來自東盟秘書處、東盟大學網路、東盟十國27所高校和中國43所高校的代表及教育行政官員等近300名代表,對中國與東盟下一步的教育合作提出了「五點倡議」。 包括進一步拓展「交流周」合作平台,完善交流與合作機制;建議在第三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期間舉辦「中國-東盟教育部部長圓桌會議」,共同研究和推動中國與東盟教育的戰略性合作。 積極推進校際的學分互認,不斷擴大學生流動的規模。與會學校鼓勵教師到對方國家攻讀博士學位或從事高水平的學術研究和培訓,同時,吸納更多學歷背景高、專業修養好的高校教師相互講學。 增加獎學金項目和數量,開展區域性的學生體育交流。通過共同努力,爭取實現「2020年雙10萬學生流動計劃」,即在2020年實現東盟來華留學生和中國到東盟的留學生都達到10萬人左右;在中國-東盟青少年交流的框架內,積極開展區域性的學生體育交流。 中國與東盟國家部分高校在「交流周」上簽署了一系列大學校際合作協議,為中國和東盟的大學間合作規劃了未來發展方向。 主持本次合作協議簽署儀式的貴州大學校長陳叔平介紹,此次有15所東盟大學和26所中國大學簽署了80份合作協議。 在校長論壇上,雲南財經大學校長還建議組建中國-東盟10+1高等教育合作組織,共同應對中國和東盟地區教育面臨的多元化競爭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