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國防教育網課怎麼看總時間
擴展閱讀
為什麼說你要娶我歌詞 2024-11-23 21:48:00

國防教育網課怎麼看總時間

發布時間: 2024-10-26 19:14:08

❶ 大學生都集中在網上哪裡呢

大學生主要還是集中在自己的社交群、貼吧等公眾場所。

自己在這些地方發的消息,基本都可以很快得到同校校友的回復,可見大學生數量是比較聚集的~

社交群:

大學生基本人均一部手機,我的很多室友甚至擁有三部手機。

既然大家都有手機,社交群往往就是最主要的網路交流場所,班級群、學校群、老鄉群、專業學習交流群,在我加入的所有校園群里,只有專業學習交流群不活躍,其他群只需要10分鍾就能到達99+消息。

雖然大學網路論壇里大學生很多,但是消息回復速度往往不及社交群。

有急事的話盡量在社交群里提問,很快就可以得到解答~

❷ 國家教育部官網

國家教育部官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要職責如下:

1、擬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針、政策和規劃,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並監督實施。

2、負責各級各類教育的統籌規劃和協調管理,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各級各類學校的設置標准,指導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負責教育基本信息的統計、分析和發布。

3、負責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促進教育公平,負責義務教育的宏觀指導與協調,指導普通高中教育、幼兒教育和特殊教育工作。制定基礎教育教學基本要求和教學基本文件,組織審定基礎教育國家課程教材,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4、指導全國的教育督導工作,負責組織和指導對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的督導檢查和評估驗收工作,指導基礎教育發展水平、質量的監測工作。

5、指導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改革,制訂中等職業教育專業目錄、教學指導文件和教學評估標准,指導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和職業指導工作。

6、指導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承擔深化直屬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責任。制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目錄和教學指導文件,會同有關部門審核高等學校設置、更名、撤銷與調整,負責「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實施和協調工作,統籌指導各類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指導改進高等教育評估工作。

7、負責本部門教育經費的統籌管理,參與擬訂教育經費籌措、教育撥款、教育基建投資的政策,負責統計全國教育經費投入情況。

8、統籌和指導少數民族教育工作,協調對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援助。

9、指導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工作及國防教育工作,指導高等學校的黨建和穩定工作。

10、主管全國的教師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各級各類教師資格標准並指導實施,指導教育系統人才隊伍建設。

11、負責各類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考試和學籍學歷管理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制訂高等教育招生計劃,參與擬訂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指導普通高等學校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

12、規劃、指導高等學校的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協調、指導高等學校參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各類科技計劃的實施工作,指導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平台的發展建設,指導教育信息化和產學研結合等工作。

13、組織指導教育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制定出國留學、來華留學、中外合作辦學和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管理工作的政策,規劃、協調、指導漢語國際推廣工作,開展與港澳台的教育合作與交流。

14、擬訂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政策,制訂語言文字工作中長期規劃,制訂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范和標准並組織協調監督檢查,指導推廣普通話工作和普通話師資培訓工作。

15、負責全國學位授予工作,實施國家的學位制度,負責國際間學位對等、學位互認等工作。

16、負責協調我國有關部門開展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國際合作,負責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處及相關機構、組織的聯絡工作。

17、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2)國防教育網課怎麼看總時間擴展閱讀

教育部司局機構設置如下:辦公廳、政策法規司、發展規劃司、綜合改革司、人事司、財務司、教材局、基礎教育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高等教育司、教育督導局、民族教育司、教師工作司、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思想政治工作司、社會科學司;

科學技術司、高校學生司、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國際合作與交流司(港澳台辦公室)、巡視工作辦公室、直屬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

參考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教育部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參考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司局機構設置

❸ 抗日戰爭時期的社會教育就有哪些形式

1937年7月7日,日本對中國發動大規模的侵略戰爭。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進行抗日戰爭。隨著戰爭的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後,開辟了廣大的抗日根據地。 在根據地內, 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領導人民進行經濟建設和文化教育建設。 為了使一切文化教育工作適應抗日救亡的要求,毛澤東在蘆溝橋事變的前兩月以及抗日戰爭開始後不久,曾多次指出必須實行國防教育政策。他認為這是全民族的緊急任務之一。因此,「在一切為著戰爭的原則下,一切文化教育事業均應使之適合戰爭的需要」。他指出的抗戰教育政策就是:
「第一、 改訂學制, 廢除不急需與不必要的課程,改變管理制度,以教授戰爭所必需之課程及發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原則。
第二、創設並擴大各種幹部學校,培養大批的抗日幹部。
第三、廣泛發展民眾教育,組織各種補習學校、識字運動、戲劇運動、歌詠運動、體育運動,創辦敵前敵後各種地方通俗報紙,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與民族覺悟。
第四、辦理義務的小學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後代。」
根據毛澤東的意見,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作了《實行國防教育政策,使教育為民族自衛戰爭服務》的決議。各抗日根據地都遵照這個決議實行國防教育政策。
實施國防教育政策,就是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眾的抗日知識技能和民族自尊心為中心」的教育內容,培養具有民族意識、有勝利信心、有戰爭與生產所直接需要的知識技能的抗日國民和抗日幹部。為此必須貫徹執行教育為抗日戰爭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必須改變教育的舊制度、舊課程,實行以抗日救國為目標的新制度、新課程;發動人民自己教育自己、實行以民教民的新方法。同時,還必須建立文教統一戰線,廣泛吸收一切贊成抗日的知識分子,參加抗戰救亡工作,參加抗日根據地的文教建設工作。
抗日戰爭和各抗日根據地建設事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培養大批軍政幹部,故抗日戰爭開始以後,黨就著手開辦了許多幹部學校。如中央黨校,馬列學院、抗日軍政大學、陝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延安自然科學院、中國女子大學、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延安大學、陝甘寧邊區行政學院以及華北聯合大學、白求恩衛生學校等等。另外,還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開辦了許多訓練班。這些幹部學校和幹部訓練班的培養目標雖然各有不同,但它們都具有下列一些共同特點:①教育工作密切為抗日戰爭服務,所有學校都實施國防教育,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抗戰實際;②強調理論與實際聯系,學生除學習外,還參加實際工作,參加群眾工作,參加生產勞動;③教學採取講授、自學、討論、輔導、個別幫助等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④師生關系是民主平等的關系,師生打成一片,共同參加生產勞動,互相學習,共同提高。這是完全新型的學校。這些學校在短時間內培養出質量好、數量多的幹部。為滿足抗戰和建設的需要作出了巨大貢獻。

幹部教育
抗日根據地的教育改革發軔於幹部教育。從1941年5月毛澤東發表《改造我們的學習》演講, 同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延安幹部學校的決定》,1942年 2月毛澤東作 《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 的演講,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在職幹部教育的決定》等文件以及1941年 9月11日《解放日報》的《打碎舊的一套》社論和1942年 1月13日《解放日報》社論《教育上的革命》相繼發表後,幹部教育就開始作徹底改革的動員和准備;到了1942年 4月以後的整風學習時期,這個改革就形成為一個巨大的群眾運動。這時群眾教育也開始醞釀進行全面的革新。
為了突出幹部教育的地位,中共中央提出了「幹部教育重於群眾教育, 成人教育重於兒童教育」 的方針。「幹部教育第一」成為各抗日根據地的口號。在幹部教育中,中國共產黨特別強調對在職幹部教育的重要意義,要求各級組織加強對在職幹部學習的領導。為了加速培養軍事和建設需要的大批幹部,除了繼續辦好各種專門的幹部學校以外,還規定中等學校和高級小學為幹部學校性質的學校,同時還大量設立地方幹部訓練班,以培養中級與基層幹部。群眾教育貫徹執行「民辦公助」政策。「民辦公助"政策,就是根據群眾的需要與自願原則,發動群眾自己辦學,實行以民教民。政府在方針上加以指導,在物質上給以一定的補助。「民辦公助」政策的施行,提高了群眾辦學的積極性,推動了群眾教育的迅速發展。

成人教育
在成人教育方面,各抗日根據地都廣泛地開辦民眾學校和其他識字教學組織,大力消滅文盲,提高工農群眾的政治覺悟和文化水平,使他們積極參加支援前線的工作。
各抗日根據地在積極恢復、發展小學教育的同時,還進行了小學教育的改革工作:改革舊課程,減少不必要的科目,增設了軍事訓練、政治常識等抗戰需要的科目,編印了適合抗戰和生產需要的教材。同時,還組織青年兒童參加站崗、放哨、送信、募捐等社會活動以及校內外的各種生產勞動。
在抗日戰爭初期,黨和根據地政府在恢復、改造和發展教育事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在1942年整風運動以前,由於受了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的思想影響,教育工作曾經一度產生過舊型正規化的偏向。例如,小學教育因不考慮根據地農村分散和經濟落後的特點,開始執行強迫義務教育,繼而合並學校,實行「正規統一"的辦法,反而限制了兒童入學。成人教育也因強調正規,強制青年成年人住校學習,因而引起了群眾的不滿。這些偏向後來在整風運動中得到了糾正。整風運動為改造根據地的文化教育事業作好了思想准備。
成人教育主要是農民教育。群眾根據當時農村分散的特點,結合當地斗爭和生產的需要,照顧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切身利益,創造了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如識字班、識字組、夜校、冬學、個別教學、炕頭教學、「送字上門」、巡迴教學等等。教學內容也密切結合生產實際和生活實際,教材可以根據群眾需要自行編寫,教學方法也有所改進。

兒童教育
兒童教育從貫徹「民辦公助」政策後,民辦小學有了迅速的發展。在這些小學里,群眾還創造了適合當時抗戰形勢和農村特點的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克服了舊型正規化的毛病。學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由群眾自己來決定。它的形式很多,各有特色。以陝甘寧邊區為例,大體有以下幾種:①群眾自己辦,自己管,自己教的學校;②由群眾中積極分子倡議,經政府積極支持和幫助而辦起來的學校;③在識字班的基礎上創辦起來的學校; ④新式的巡迴學校; ⑤舊式輪學和家庭學校等。其中有的是全村男女老幼分班學習的一攬子村莊學校。這種學校,不僅是教育兒童的場所,同時又是一個村宣傳、推動、組織文教運動的中心。在文化教育運動中,教師和學生經常深入群眾,幫助群眾開展識字運動,出大眾黑板報,成立讀報組,既有力地推動了文化教育運動的發展,同時也在實際工作中鍛煉提高自己。陶端予、桑文義就是在這個文化教育運動中涌現出來的優秀教師的代表。
敵後抗日根據地也實行「民辦公助」政策,克服物質上的種種困難,採取多種多樣形式,因時因地制宜堅持辦學。在游擊區,由於對敵斗爭劇烈,群眾還創辦了抗日兩面小學(抗日偽裝小學)和抗日隱蔽小學(地下小學),教師根據形勢的發展,採取各種辦法,堅持對兒童進行反奴化教育。(見彩圖)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的人民,在教育方面創造了豐富的經驗,後來在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區內這些經驗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充實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