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在教育環節如何自學
擴展閱讀
tap如何開啟兒童保護 2025-01-12 07:35:07
世紀經典老歌有哪些 2025-01-12 07:35:04

在教育環節如何自學

發布時間: 2024-10-24 11:49:13

『壹』 如何放手,讓學生自學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所以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激發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否則,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喪失信心,不能堅持學習。所謂「強扭的瓜不甜」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熱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他會積極主動地探索這門學科的知識。這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教育名著《學記》中指出「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教師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論轉化為生動的教學實踐,真正做到愛學生,尊重學生,接納學生,滿足學生。

二、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現代教育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學」的主動性,教師的作用體現在組織、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最有效地進行學習,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一)、 創設情景,形成問題,使學生願意學。

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問題可由教師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但是,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把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里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被激發起來,萌發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例如,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時,我採用講故事激發學生提問題:孫悟空分西瓜。悟空說:「我分給八戒1/3個西瓜,分給沙師弟2/6個西瓜……「孫悟空的話還未說完,八戒就大叫起來:「猴哥這樣分不公平!」聽完這個故事後,請同學們來評評理:「孫悟空分得公平嗎?」故事激起了學生心中的疑團:「八戒分得份數少,是否分得少呢?」「兩個分數誰大誰少該怎麼比較呢?」這樣,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下,學生心裡想提的問題就多了。又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採用聯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課。課前做一個套圈游戲,把全班同學排成一個長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獎勵。其中幾個同學叫起來:「這樣不公平。」為什麼這樣做游戲不公平?(因為有的同學離中心近,有的同學離中心遠)那應該怎麼站才公平?(圍成一個圓)為什麼?那圓究竟有什麼特徵?這樣,學生就能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高了。

(二)大膽質疑,樂於思考 ,獨立自學

在教學中創設民主、寬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樂於思考。許多教育家都主張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學習氣氛。巴班斯基指出:「教師是否善於在上課時創設良好的精神心理氣氛,有著重大的作用。」當代教育學家沙塔諾夫更強調:「在課堂上創造一種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氣氛是每個教師的首要責任。」可見,良好的教學氣氛對教學活動的開展非常重要。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應營造這種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方能產生思維碰撞,閃現思維火花。教師在教學中大膽放手,鼓勵學生獨立自學,使學生真正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就會積極自主的參與學習,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首先,每學期剛開學,筆者就把這個學期的教學安排,包括計劃、進度和課時都告訴學生,讓他們心中有數。一些知識掌握的比較好的學生,在完成相應階段教學內容的前提下,他們可以根據各自的水平和愛好,提前向老師提出學習要求。筆者鼓勵學生獨立自學,實施個別輔導。

心理學告訴我們:「有疑則有思,無疑則無思。」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於質疑,不輕易苟同他人意見,大膽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開拓的餘地,要善於把教學內容本身的矛盾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間的矛盾作為突破口,啟發學生去探究 「為什麼」, 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使學生勤於思考,樂於思考,從而更加積極自主地投入學習。

三、分層指導,靈活訓練,使學生善學。

在學生獲取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維加工,才能將認識由具體、簡單上升為抽象、復雜。應對處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指導;對中等生,指導他們鞏固所學新知識以後,嘗試思考與解決稍深的學習問題;對於學困生,則指導他們進一步理解與鞏固所學新知識中最基本的部分;對於優等生,應指導他們在掌握新知的基礎上,解決綜合性更強、條件更復雜、難度更大的學習問題,提高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分層各自練習,全班學生各自獲得不同層次上的平衡,培養了自己的創造力,產生了強烈的愉悅感,這樣就進入一個新的良性心理循環過程。例如:在教學「分數除法應用題」時,可出示以下兩個條件:五年級有學生111人,相當於四年級學生人數的3/4,再給3個問題:(1)四年級有學生多少人?(2)四、五年級有學生多少人?(3)三年級學生人數是四年級的3/2倍,三年級有學生多少人?這道題有3個問題,可採用分層練習:學困生做第1題;中等生做第2題;優等生做第3題。這樣一道綜合性題目,根據問題的難易度適用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際水平與學習要求標准,設計行之有效的練習,做到巧練,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對知識進行不同層次的概括,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生素質。

四、 評價分析,內化新知,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教學評價注意應讓學生對學習上的優點和缺點作自我評價,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經過以上步驟後,教師可以可開始組織學生進行全班性或小組性的討論與交流,由學生唱主角,使學生的思維形成互相激盪的局面,這樣,學生不僅會釋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會使自己的思維進一步深化。教師要根據學生討論交流情況不失時機、准確又簡練的就學生的發言質量進行引導評價。評價時,應重於肯定、鼓勵、引導。這樣,學生對知識理解就會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納新知識,並起到內化知識的作用。例如:在教學加法算式:5+5+5+5+4相加時,要求把它改寫乘法算式,結果大部分學生作出(1)5×4+1(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個同學卻是做6×4。我高興地表揚他的大膽創新,同學們卻馬上反對。這樣,同學們就在不知不覺中參與辯論。此時全班同學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熱烈活躍。我適時引導學生評價這幾個算式,哪個算式是正確的?哪個最簡便?這樣,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心理壓力得到減輕,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個性特長得到有效地發展,創造性思維得到較全面的開拓,從而積極主動學習數學知識,還能善於應用已學的知識進行解題,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創造性。

教師要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客觀存在差異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基礎差、進步慢,自卑感較強,教師應盡量地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時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悅。成功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激勵機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強化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就會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地追尋這種體驗。學習績效受到肯定,學生的信心大大增強,自主參與學習的動機也增加了。

總之,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貳』 語文教學中怎麼落實自學

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呢?我認為學法指導的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環節。
1、教師示範,展示學法
2、回顧小結,歸納學法
3、自學實踐,運用學法
4、檢查效果,鞏固學法
當然文體不同。學習的方法也不同。不論是學習古詩還是其他課文,都有各自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善於把握各類文體特點,在教學中加強學法指導,切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和素質教育的需要。

一、指導自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課堂結構中,學生自學,是一堂課中的大環節,而自學成功與否又是上好這堂課的基礎。要加強學生自學的目的性和實效性,自學就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學生自學前,教師要抓住知識點靠船下篙,提出問題,突出重點,確定學生自學思考的方向。例如:在教學魯迅的《藤野先生》時,教師可提出這樣幾道思考題:1課文按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先後寫了哪幾個地點發生的事情?2這些事情又是按什麼線索(明線、暗線)串連起來的?3作者筆下的藤野先生是怎樣的一位學者?4作者為何要棄醫從文?這幾道題目既能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又能讓學生初步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看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理解。自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很認真,邊讀邊批劃、注記、寫提要等,但也不排除有少數學生可能不認真,我們當教師的不能放過一個學生,不然10分鍾時間就要白白浪費掉。要保證每一個學生拚命學習,方式主要是巡視,即在學生自學時,教師要巡迴輔導,啟發思考,留心觀察,廣泛答疑,有重點地輔導差生。在學生自學時,教師盡量不大聲插話,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
學生通過這樣的自學,對新知獲得豐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發現問題,帶疑聽講,在教學中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目標一致,同步和諧,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有效地克服了學生自學中的盲目性。
二、少講精講,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課堂結構中,學生自學結束後,就進入了「教」這個環節,這是課堂教學的高潮。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解決疑難問題,而此環節的時間也只有10分鍾左右,這就決定了教的內容要少而精。教師只須教教材內容的20%,即重點、難點;只教學生不會的,即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解決疑難問題。例如魯迅的《故鄉》一文那充滿哲理性的結尾,對於初二學生來說,要真正理解其內涵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對此應多講一兩句。在這一環節中,教的內容是少了,但教的要求不能降低。大綱要求理解的,就要講為什麼,讓學生真正理解,然後上升為理論,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研究怎麼運用。如對二重復句的分析,學生常見的錯誤是對第一個結構層次劃分不準。然而,這是分析二重復句結構層次的關鍵,「一步不慎,滿盤皆輸。」教師對此也要多講一點,以幫助學生如何總觀全局,找出全句的第一個結構層次。在「教」的這個環節中,自然不是教師「一言堂」,老師教的方式是:先讓會的學生講,講對了,老師不重復;學生講得不完整,老師要補充;學生講錯了,老師要改正。如在與學生討論明確「魯迅對他筆下的孔乙己和吳敬梓對他筆下的范進所持態度相同嗎」這一問題時,有的同學說:「相同,都持批判態度。」有的同學說:「不相同,前者持同情態度,後者持批判態度。」顯然,這兩種答案不完全正確,教師此時就要補充、更正。
綜上所述,「先學後教」,看起來主要是學生自學,但教師的引導也很重要,教師要像教練一樣對學生給及時的的引導、指正。如果教師指導自學不得法,精講中抓不著要領, 先學後教的效果就成問題。因此,先學後教的效果有多好,取決於教師的素質有多高。

『叄』 在《教育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呢?下面就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l 培養學生在課前的預習習慣課前預習其任務是把學生從「 老師抱著走」 過渡到「 老師扶著走」 。預習前,教師給學生一個預習提綱,即要把預習的內容概括成幾個問題或知識點,再輔以一定的參考資料,要求學生根據問題或知識點做好預習並記好筆記,課堂上釋疑。可以幫助學生在教師授課前先對所學內容有一定了解,比如課文中的單詞、句型以及課文大意,使學生在第二天聽課時更容易掌握所學的知識。這就相當於課前「 熱身運動」 ,它能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並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導到將要學習的內容上來,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一種聯系。而每個學習者都有自己獨特的整合知識的方法,通過預習,學生們從語言上和內容上對所要學的知識有一定的認知。如果能在課內進行一些有目的的訓練,會得到更好的效果。比如找出課文中的動詞或描述性的詞彙,或找出表示方位的短語,只要在課堂上作些示範,學生們就會「 照葫蘆畫瓢」 ,自己操作了。2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得幫助學生克服閱讀中的不良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技巧,對提高閱讀能力至關重要。學生閱讀文章時常採用的方式是唇讀、指讀、回視重讀或遇到生詞就查辭典等不良習慣,這就分散了學生的精力,影響閱讀速度,容易使得學生只停留在某個詞或句子上,學生獲得的信息支離破碎。因此,我常指導學生養成默讀習慣,抓住句子中的核心旬,從一個句子快速地掃視到另一個句子,進行連貫性理解的訓練,從而培養學生猜測詞義的能力。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比如略讀和詳讀,精讀和泛讀,合理配置,適度要求,從而達到訓練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