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教育專題報告去哪裡聽

教育專題報告去哪裡聽

發布時間: 2024-10-20 22:59:54

A. 聽方張松老師講學

【寫在前面】這是前些年寫的一篇文章,一直覺得不甚滿意。修修改改後今在這里發文。

聽方張松老師的專題講座,可以說是一種享受,一種美的享受。置身其中,會在不知不覺中,你就會非常認同、接納方老師獨具匠心的觀點,並且學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實用知識。事實上,這更像是一種愉悅心靈的洗禮。

初識方張松老師,差不多是在十四、五年前。那一次,我作為杭州市初中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員,在杭州保俶路實驗學校學習進修。其間,方張松老師曾給我們作過一次專題討論。那個時候,他是浙江省教育廳研訓部主任。第一次給我的感覺是,「他就是一個高中老師」,和我們身邊的同事沒有任何的不同,更找不出「正常情況下」特有的那種「官架子」。其貌不揚,放在人群中,肯定一下子就找不到他了。但他敏銳的反應、獨特的視角,幽默的言語,還有他與眾不同的「一家之言」,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或許是緣。在時隔多年之後,我有幸再一次聆聽方張松老師的專題報告。

這一次,方老師是應輔導學校之邀,專程來我們這里,對全體教師進行「理想課堂」的專題講座。聽到這個消息,欣喜之情情不自禁溢於言表。

他的觀點,總是那樣的別具一格。什麼樣的課堂是理想的課堂?對於我們教師來說,不同的人們會有不同的看法和認識。而方老師開門見山地給了我們一個非常簡潔明了的「概念」——「所謂『理想的課堂』應該有幾個要素,而我認為最關鍵的要素,『理想的課堂應該而且必須是 簡單的課堂 。』是一個『 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的過程的課堂」。方老師認為,一個老師,如果能用最簡單的辦法,讓學生領會並掌握復雜的問題,這樣的教師,絕對屬於教師隊伍中「絕頂高手」。可遺憾的是,我們的很多老師,往往做不到這一點。上課過程中,生怕自己的學生聽不懂、不理解,於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復、嘮叨。殊不知,在這種重復的嘮叨中,「精彩」已離我們越來越遠。

所謂的「簡單」,絕對不是普普通通的「簡單」。「簡單」源於「不簡單」。而這個「不簡單」,是指教師必須認真把握教材,認真研究學生,並具有較強的教學智慧等等。這里所說的「把握教材」、「研究學生」並不僅僅只是停留在口頭或文字中的幾個字,沒有十年甚至是幾十年的功力,一般是難以做到的。

當然,「簡單」並不僅僅只是把教學內容給「簡單」掉了。事實上,作為教師,如何落實「雙基」還是我們日常教學工作中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如果「雙基」沒有落實,那其他的一切也就不需要多說。

類似的觀點還有很多,比方說,「理想的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教育智慧的課堂」、「理想的課堂」應該是一個「有厚度的課堂」、「理想的課堂」應該是一個「關於落實核心知識的課堂」、「理想的課堂」應該是一個「會提問的課堂」。等等。每一個觀點,方老師都能他的博學、用他的睿智,給予了充分而又翔實的詮釋。很多老師禁不住贊嘆:什麼是「專家」?像方老師這樣的,就是專家。

仔細想想,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確實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失。盡管在平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也在不斷的注意、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研想,可往往覺得,這種問題並不是我輩可以解決或能夠解決的,所以,所謂的「反思」也僅僅只是停留在「思」這一層面上,而沒有更進一步的去想想怎麼樣來解決這些問題。聽了方老師的報告以後,豁然感覺到,其實這所有的問題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能以「做好一件小事」的態度去對待,那麼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解決。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就是這個道理。以前的很多困惑、很多迷茫,在聽了方老師的報告以後,茅塞頓開。這不能不說是這次活動的最大收獲。教學工作,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必須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調整自己的理念、自己的思路,一唯的埋頭苦幹,就算干一輩子或許都不可能有什麼成績。「 人,其實不需要空懷大志,很多時候,只要認認真真的做好自己面前的一件小事,那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教學工作也一樣。 」是啊,很多時候,能用最簡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嗎?

如果還有這種向方張松老師學習的機會,我想我是不會放棄的。

B. 做專題講座還是作專題報告

在正式的場合中,「做專題講座」和「作專題報告」都是比較常見的表達方式,它們的意思比較接近,但略有不同。

1、做專題講座通常指的是在學術或專業領域內,就某一特定主題進行深入的講解和探討,旨在傳授知識、分享經驗或推動研究進展。講座的形式可以是面對面的授課、在線直播或錄播等,其目的是讓聽眾能夠全面、系統地了解該主題,並有機會與主講人進行互動和交流。

2、作專題報告則更強調對某一主題進行匯報和展示,可能是以演講、報告或論文的形式呈現。報告的內容通常包括研究進展、實驗數據、分析結果、政策建議等,旨在向聽眾傳達某種特定的信息或研究成果。

3、圖表和數據:在專題報告中,需要使用圖表和數據進行說明和展示,以便更直觀地呈現研究結果和結論。參考文獻:在專題報告的末尾,需要列出參考文獻,以便聽眾或讀者進行深入研究和了解。

4、口頭表達:如果是口頭報告,需要准備簡潔明了的開場白、主體內容和結論,以便聽眾能夠快速了解該主題的重要性和價值。互動環節:在專題報告過程中,可以設置互動環節,如提問環節或討論環節,以便聽眾或讀者能夠與報告人進行交流和討論。

C. 2012年黨委中心學習組專題報告主講內容:1-3期

在2012年的黨委中心學習組專題報告中,共分為三期,每期的主題內容豐富,為參與者提供了深入理解和探討的寶貴機會。

第一期的主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精要",由中央黨校的侯少文教務部副主任、教授擔任主講。他深入淺出地解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原理,幫助大家從理論層面把握其精髓。

第二期的報告轉向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同樣由侯少文教授主講。他以專業的視角,詳細闡述了這一理論體系的歷史沿革、理論內涵和現實意義,為聽眾提供了對中國道路的深刻理解。

最後一期,北京師范大學的資深教授林崇德教授主講"加強品德塑造與社會公德建設"。他強調了品德塑造在社會道德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倡導通過提升個人品德來推動社會公德的進步,引發了參與者對於道德教育的深入思考。

這些專題報告不僅提供了豐富的學術知識,也對參與者的思想觀念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對提升理論素養和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D. 急求一篇法制教育講座的聽後感!500字以上。

人生會面臨許多選擇,當你正處於十字路口而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時,你將如何抉擇?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因而選錯了道路,讓自己後悔一生,尤其是我們青少年。因此,為了增強我們青少年的學法、普法意識,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我們學校舉行了「法制教育專題報告會」。為我們作報告的是我校法制教育副校長紀榮利老師。本次報告會的主題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場及時雨,它讓我們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不足。很多案例的發生讓我們為那些誤入歧途的青少年大為惋惜,在惋惜之餘,我們也認識到他們是法律無知者,在法律面前沒有「敬畏」之心,只因一時沖動而鑄成大錯。
紀老師首先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案例:某高級技工學校的學生王某,利用網路傳播犯罪方法,從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王某僅僅是一個在校學生,一個未成年人,卻犯了罪。是什麼原因讓青少年犯罪的呢?紀老師給我們總結了一下,主要是因為不聽家長、老師的教誨,法律意識淡薄,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較弱,以至於攜帶管制刀具、打架斗毆、偷盜、吸毒、販毒等,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讓我們知道了那些與我們年齡相仿的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我想,根本原因是他們的法律意識淡薄,總認為自己做的是小事,等釀成大錯時後悔已經晚了。在這些案例中,有很多人是因為一時沖動才犯了罪。
犯了罪,一關就是幾年甚至十幾年,更有甚者把自己的一生都毀了。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在人生的旅途中,青春是最美麗的篇章。如果這最美好的時間在那失去自由的地方度過,會對自己的人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青少年犯罪,不僅毀了自己,而且會「連累」到自己的家人。家人把希望寄託在我們身上,我們這樣做,豈不是辜負了他們?就算是為了家人,我們也不能做出這種「荒唐事」來。所以,我們要預防違法犯罪。
預防違法犯罪,首先要不斷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維護法律的尊嚴,依法守法。我們青少年要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增強控制力,做事要沉著冷靜,要分清自己該做的事和不該做的事。第三,在交友方面,更要增強判斷力,謹慎交友,從而更好地發展自我。
這次法制教育報告會是一次發人深省的心靈教誨,為我們青少年上了很好的一課。我們應牢記其中的道理,努力學習,好好做人,讓自己的生命之船在正確的航線上行駛。(指導教師:陳克峰)
(新聞錄入:lwrbhxl 編輯:lwrbh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