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該怎樣教育孩子
導語:教育過程開始於一個人的出生並持續終身已被廣泛接受。有些人甚至認為教育可以開始得更早,一些父母通過外部的言語和音樂來影響子宮里成長著的胎兒,進行胎教,希望給孩子以積極的健康的發展。作為父母,應該怎樣去教育孩子?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技巧方法,歡迎大家前來借鑒!
父母該怎樣教育孩子
小事不管大事必管:孩子必須有自己的自由的時間,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這是他的自由,沒有自由的孩子長大以後缺乏主見,獨立性差。在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的同時,我們也得有自己的原則,那就是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孩子必須學會服從。比如上學這件事,這是沒有商量的事情,不管孩子怎樣哀求,都必須遵守這個規則,如果他逃學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獎懲結合:只獎勵不懲罰孩子,孩子就不知道什麼叫規矩,長大以後就沒有法律意識,容易釀成犯罪。如果只懲罰孩子而不獎勵孩子,孩子就會缺乏動力,長大以後容易迷失自己,也容易喪失人生的意義,他們會經常的反問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獎懲結合,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在獎懲結合的基礎上要更加的強調獎勵。因為懲罰並不能讓不良的行為消失,只是暫時的壓抑不良行為。無論是獎勵還是懲罰,都應該是及時的,如果不及時,獎勵和懲罰都是沒有效果的。
體罰與批評要把握分寸:目前體罰孩子是否正確仍然是一個存在爭議的話題,我個人的觀點是,是否體罰孩子要看孩子的年齡大小,對於四五歲以下的孩子,體罰是必要的,因為批評教育是無效的,他們甚至都無法完全理解父母的話。而在孩子長大以後,體罰變得無效了,這就要父母講道理了。體罰只能增加他們的暴力意識。
把握游戲期與學習期的界限:在孩子上小學以前都可以叫做學前期,學前期的孩子都是以玩為主的。即便這時候你給孩子報了很多班,在上課的時候,主要的形式也是玩。所以,在這個事情你要求孩子學很多知識是不現實的也是沒有用的。在上了小學以後,孩子的興趣會逐漸的轉變,學前期的那些游戲已經不能吸引他們,學習就逐漸具有了興趣。這時候你的孩子就會勤奮起來。所以,你要分清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在不同的階段做不同的事情。
智商與情商的並重:智商與成就之間的關系是0相關,也就是說,他們之間沒有關系。智商很高的孩子不一定獲得很高的成就。我提到這個研究結果的 目的就是期望父母們不要過多的看重自己孩子的智商,智商不是那麼的重要。而情商是不是比智商更重要呢?其實也不能這么說,對於一個情商很高但是智商很低的人,如果提高他的智商,他就會獲得很大的發展,對於一個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很低的人,提高情商就能幫助他獲得成功。所以,獲得情商與智商的平衡似乎比只強調一種要更重要。
父母不得不知的教子十招
一:幽默——有效的家教手段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家庭教育也同樣如此。幽默感應在父母的語言修養中列居特殊的地位。
幽默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不可忽視的家教手段。幽默感可以感染孩子。在一個充滿幽默歡笑的家庭里,孩子就會變得活潑、熱情、開明。目前,西方國家的教育機構相當重視對孩子幽默感的培養。作為啟蒙教育的父母,與子女開些善意的玩笑,鼓勵孩子說些健康的俏皮話,用幽默的方法教育孩子,是十分有益的。兒童心理學家認為,這絕非逗樂,而是在培養孩子健康歡樂的個性。父母多一份幽默,子女就更多一份笑聲,多一分歡樂,多一分力量,幽默不僅能消除父母與子女之間人為的緊張情緒,而且可讓子女在笑聲中健康身心,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二:輕松教養,動口不動手
如果說,現在要你用幾句話來描述你的燕子,你想到的是什麼?是孩子的貼心、可愛,還是頑皮、不聽話?相信每位爸媽對於孩子的成長,必然都有一番甘苦參半的深刻體會。
現代父母在教養方式上,已漸從權威式命令,轉而注意到溝通的重要。然而,或許是成長背帚的影響,許多爸媽仍不擅於常常贊美孩子,或許是很少注意到孩子的小優點,也可能是知道卻覺得沒必要說出來。但是另一方面,爸媽卻又相信愛主深責之切,故常用責罵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其實,無論是贊美還是責備,都會有其效果,只是怎麼用、何時用最恰當的問題,而這個分寸如何拿捏,對爸媽的確是個很大的考驗。
三:你也可以是贊美高手
東方父母大多比較含蓄,即使孩子有好的表現,也只是輕描談寫帶過,頂多說甸「好乖」而已。孩子年紀小,對許多行為的好壞、可行不可行還無法自行判斷,必須靠外在力量來作為衡量標准,爸媽的.反應就是他們最主要的依據。
孩子十分在意自己在爸媽心目中的地位,如果爸媽能夠常常給孩子一些贊美,不但能夠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會讓孩子樂意保持那樣的行為。只要爸媽時時提醒自己多看孩子的優點,相信一定會覺得孩子愈看愈可愛。而在看到優點時,別吝於表達出來,大優點大稱贊,小優點小稱贊,試幾次以後,就會愈說愈自然了。常常贊美孩子,真的不是那麼困難的。
提醒爸媽.贊美時別只是說「好棒」、「好乖」,要加上具體事例,才能讓孩子感覺到你的真心.而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四:讓責備有效卻無害
孩子畢竟是孩子,無論我們怎麼說,他還是有孩子氣的時候。如果你因為孩子生了氣,發了火,那很自然,但氣可不要出在孩子身上喲。往往,在氣頭上說的話,情緒的發泄會佔了大部分;而往往這些話也會是充滿不滿與殺傷力的。或許是「你每次都這樣,說都不聽……」的翻舊賬式;也或許是「你是苯還是怎麼樣,聽不懂呀!」的人身攻擊式;甚至更除了語言暴力外,再加上肢體的暴力,企圖將所有的氣憤都發泄在孩子身上……可是,最後呢?自己的氣,消些了;孩子的傷,卻重了……;一陣吵鬧下來,受傷的,是身體上的,也是心裡上的。
1.深呼吸,然後從1數到20,不要急著說話。
2.冷靜下來,確定自己可以保持理性的態度說話了,冉開始說。
3.先看孩子有什麼樣的反應,如果他已經有心虛的樣子,就再重復一次我們的要求。
4、如果孩子依然故我,就可以跟他說:我現在很生氣了,請你聽話好嗎?並且向孩子說明為何希望他照著做的原因。
5-若孩子還是不依,就請先暫停他正在進行的動作;並嚴肅地告訴他:「裁想我需要你好好聽我說話」:或是「你有什麼事想抗議的,可以說出來讓我知道。」
6.我們可以先說我們的,或是先聽聽孩子的;原則是:靜靜地聽,而且是「真的聽」,不要被先人為主的觀念綁住了。
7,與孩子達成協議,原則上,孩子可以有自己的要求,但也要與我們的期望做平衡;且讓孩子知道事情的規則,這樣才不會像是一味地縱容孩子。
每個家庭、每位父母、每位孩子的狀況都很不一樣。因此,必須多想想幾種方式去處理面對的問題。用心,豐目信大部分的爸媽真的用心;但更深一層的是希望爸媽的用心,孩子可以歡喜、放心地感受到。
五:學會向孩子道歉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在一個家庭里,父母威信的樹立,並非由於他們的一貫正確,而是由於他們實事求是,嚴於律己,進而取信於孩子。一個人做錯了事,傷害了別人,必須向人家道歉。父母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或尋找適當機會與孩子談論自已的過錯,是讓孩子學會如何做人。只有孩子感到父母真正是言行端正,才能產生由衷的敬意,父母的威信也才會真正樹立起來。
同時,道歉還是要注意在心平氣和時,道歉的主旨要明確,態度要誠懇,所說的道理要中肯。如此,必會有深刻的教育效果。
六:讓父親參與家教
越來越多的父親參與家教,是現代家庭日益小型化的需要。五十年代,那種人頭濟濟的「傳統大家庭」目前只佔美國家庭的4%。-項名為蓋洛普的民意測驗表明,在過去10年裡,父母參與家教的時間,已從1984年的每星期5小時增加到今天的32小時,並且增加的勢頭仍有增無減。
專家指出,在充滿女性化的,哇啦哇啦作響的家教中,能夠注人更多一點父親教育的潤滑油,該是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當然,專家也指出,父親在跟孩子打交道時,也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父親應克服任何簡單、粗暴的行為,應時常表現出耐心、細致的態度。
2.父親在跟孩子游戲時,不必太投入,如打電子游戲機,否則家庭會成為無人監管的「極樂世界」。
3.父親不應在孩子面前吸煙、喝酒或主動嘗試各類廣告商推薦的產品。
4,父親在孩子面前要嚴格檢點自己的宮行。
5.父親在孩子做作業時,應盡量不翻閱報刊雜志、看電視、打電話以及動用音響設備。
6,最後,在妻子面前,父親對孩子要多表揚少批評,在和孩子發生摩擦產生糾紛的時候,應盡量在妻於回家前自行解決。
七:對低齡兒童的性別教育
新加坡對低齡兒童的性別教育,不只是在課堂上,而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加坡的媽媽們會精心地為孩子挑選男用品、女用品,有時因為顏色花樣的緣故她們還會向營業員詢問,這是男裝還是女裝?那些抱在手上的男嬰,盡管還裹著尿布,卻穿著正式的男裝三角褲。他們的母親說,應該讓他們知道自己是「boy」。當孩子學說話時,媽媽們就會把性別告訴孩子。常見新加坡的年輕媽媽告訴懷抱的嬰兒:「你是男孩不是女孩」,「你是女孩不是男孩」,而且經常重復。在孩子學說話時,又教他們學說「I am a boy」或「l am a girl」,如果你故意對一個小男孩說:「You are a girl.」盡管他還不滿兩歲,他還是會很生氣地大喊:「No!I am a boy!」(不!我是男孩!)在新加坡的幼兒園,幼兒的廁所也是分男女的,幼兒們分門進出。裡面的設施完全按正規男女廁所所設,只是比例縮小而已。幼兒入園第一天,認識廁所便是第一課。男女廁所的門上,分別貼著男女標志。這個標志與公共場所的比較接近。男孩要有男子氣,教女孩要細心,是一般新加坡家長心中約定俗成的育兒觀。一次,一位母親送兩歲多的兒子上幼兒園,那孩子哭著粘著媽媽不肯走,這位媽媽用堅定的語氣對孩子說:「不能哭,你是男子漢,男子漢是不能哭的。」果然,那男孩強忍著淚。還有一次,一位女士與兩三個男孩等電梯,電梯門一開,那位女士讓孩子們先進,他們卻不進,其中一個示意說,「Ladies first」。
八:教育孩子要採用正面思考的方式
美國的小學,常常教育家長怎樣對孩子說話。
比如,學校告訴家長:孩子的美術作品不夠好,你不能說「你畫壞了」,而要說:「你想想,是不是還能改進些?」而當孩子的功課做錯了時,你最好別說:「你錯了」,要很委婉地講:「你檢查一下,有沒有照老師指導的方法去做?」
永遠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學校的老師說:「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都能用正面思考的方法對待孩子,他將來也會以正面思考的方式對待別人。相反地,如果他從小接觸的就是惡意的、否定的言詞,他將來也會以『負面思考』看這個世界。」
孩子放學很晚才回家,正面思考的家長就會問:「這么晚回來,是不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了?」負面思考的家長則會挖苦說:「外面那麼好,你還回來幹啥!」
我們有些家長總喜歡採取負面思考的方式冷嘲熱諷,聲色俱厲,無形中處處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對孩子的成長十分有害。
九:幾種不正確的「威信」
許多父母都知道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是教育好孩子至關重要的一點,可是對於如何樹立自己的威信,以及樹立怎樣的威信則不一定清楚了。很多父母對「威信」一詞存在不正確的理解,以至於對孩子的教育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反面教材可以成為有心人的一面鏡子,下面我們列出父母不正確的?種「威信」,也許對你會有所幫助。
1.高壓的威信。父母經常發脾氣,施暴力,嚇倒孩子。
2.疏遠的威信。父母不接近子女,不與子女交流思想,不讓子女了解父母的興趣、愛好。
3.寵愛的威信。父母對子女姑息遷就,有求必應。
4、擺架子的威信。父母好為人師,自以為是,自高自大。
5.說教的威信。父母總是滔滔不絕說個不停,擺出一副說教者的姿態。
6.誘惑的威信。父母總是用各種獎賞來抬高自己的地位,用小恩小惠收買孩子的心。
7.炫耀的威信。父母總喜歡在孩子面前津津樂道榮耀家史和自己以往的成就,不向孩子提出奮斗目標。
十:教子十不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基諾特,把父母不宜對孩子講的語言歸為10大類:
1.不要惡語,如「你這個大笨蛋!」
2.不要責備,如「你總是做錯事,真是太糟糕了!」
3.不要侮辱,如「你真是個沒用的廢物!」
4.不要壓抑,如「閉嘴,不許再說話!」
5.不要強迫,如「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6.不要威脅,如「我再也不想帶你了,你給我滾開吧!」
7.不要哀求,如¨我的小祖宗,我求求你,好不好?」
8.不要抱怨.如「你這不爭氣的孩子,真叫人傷心透了!」
9.不要許願,如「假如你考了100分,我就….」
10.不要諷刺,如「你可真了不起,還能幹出這種事兒!」
21世紀是競爭愈加激烈的世紀.21世紀是強者的世紀。只有培養孩子的強者氣質,讓孩子成為強者,才能適應新世紀的需要。
自信是強者最鮮明的特徵。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幫助孩子取得成功的首要一環。孩子取得了小小的進步,父母應不失時機地加以表揚和鼓勵,使孩子堅信自己的能力。在孩子取得進步的同時,要滿打滿算孩子奪取新成績的慾望,讓他有種「永不滿足」的寶貴品質。要時刻提醒孩子「我有信心取得成功」。著名作家海明威就是強者典型。他參加了二次世界大戰,負過幾十處槍傷,乘坐飛機也出過亭,但是他依舊有著不可征服的精神。這歸功於他從小的野外生存訓練。他10歲那年,父親獎給他一支槍,他便去孤島打獵。他說,「我永遠都不會失敗的。」海明威從小的自信,便奠定了他有番作為的基礎。
要作為強者,還得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限,並且不斷地挑戰極限。只有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和自我評價,幫助孩子朝他們的興趣和天賦的道路上走,才能使孩子早日成長。試想,讓莫扎特、貝多芬去從事發明、從事商業活動,把愛迪生、瓦特關在屋子裡畫畫、彈琴、寫文章,那樣會導致什麼後果呢?
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永無止境地探索,這是強者又一個顯著特徵。訓練孩子的專注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給孩子講一個故事,然後,讓孩子復述故事,等等。有了專注精神後,再科學地制訂發展計劃,是成為強者很重要的一條。
【相關內容】:
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如何尊老
首先,要充分發揮榜樣的教育作用。
父母應以身作則,做尊敬老人的帶頭人。孩子認識膚淺,判斷能力差,缺乏獨立性,心理活動帶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們眼裡,父母的行為就是一把尺子,認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樣做,他就應該怎樣做。
因此,父母在與老人(自己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處中,態度應謙遜、彬彬有禮、關心照顧、體貼入微,如在家給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場合,給老人讓座讓道。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表現在自己的行動中,他們會像父母一樣善待老人。還可利用英雄模範人物、現實生活及文學作品中人物的良好行為給孩子樹立榜樣。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反復練習,養成習慣。
練習是強化記憶痕跡的有效手段,只有通過反復練習才能將良好的行為轉化為習慣,長久保持下來。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必須處處留意,對孩子從「小事」入手,加強培養。如:經常讓孩子幫老人做事情,用禮貌語言與老人交往(常用「您好」、「再見」、「謝謝」、「請慢走」等),關心、慰問生病的老人等等。多次訓練,日積月累,孩子的良好習慣便會逐漸養成。
第三,利用有關節日,啟發誘導。
可藉助老人生日、重陽節(老人節)、元旦、春節等有利時機,通過談話、點撥、暗示,誘發良好行為。如詢問孩子:「明天是××節(××日子),你應該做些什麼?怎樣使爺爺(奶奶)高興呢?」孩子就會認真地說:「我幫爺爺切蛋糕,祝爺爺生日快樂,健康長壽」、「我送奶奶一件禮物」、「我給爺爺、奶奶拜年」。
第四,及時糾正不良行為,防微杜漸。
孩子易沖動、自製力差,他們的行為往往受情緒支配,容易出錯,常常做出對老人無禮的舉動,如對老人發脾氣、摔東西、不理睬等。一旦發現這些問題,成人一定要捨得管教,嚴肅批評,耐心說服,使孩子認識錯誤。尤其不放過「第一次」,嚴格把關。遷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過錯,使孩子養成不良習慣。
最後,建議老人多與孩子交往,增進相互感情。
有些孩子不是對老人敬而遠之,就是漠不關心,這往往是交往甚少、感情不深的緣故。在交往中,常常要在父母的提醒下,才隨之行事,非常被動,如給老人搬凳子,說「再見」等。
【案例分析一】:
插座事件
女兒快兩歲時,對牆上的插座孔很感興趣,於是我拿來了她的錄音機,告訴她牆上的孔里有電,是錄音機需要的,插插頭的時候需要拿著後面的塑料部分,這才安全,如果拿了前面的兩片金屬是會死的,而且手濕的時候插插座也是會死的。女兒對死還是很敬畏的,雖然未必明白具體會怎樣,但總之是一件很不好很可怕的事。在兩歲不到的日子裡她學會了插插座,從那天起我們經常叫她XX來幫我插一下這樣那樣的插座,她也經常拖著她的錄音機這個房間聽聽,再拖到那個房間聽聽,不用求我們幫她了。好吧,她很安全地活到了現在,從沒觸過電,我也沒再擔心過她會觸電,我甚至曾告訴她,如果看到一根金屬線你想知道是否帶電,可以用手背靠上去試一下,有電的話會打到你,會有點痛有點麻,但記住千萬不能用手心去抓,手背碰到會彈開,沒危險,手心碰到會抓緊,那就是要命了。
【案例分析二】:
躺在地上哭
女兒很少用哭鬧作為手段來達到目的,因為一次也沒成功過,上了小小班後看到了成功案例,於是活學活用,在某天為了和我們一起吃白粥還是要單獨給她下面條躺到了地上。我們全家該幹嘛就幹嘛去,當她空氣。這里要感謝我的老媽,她更是開始了掃地,當掃到女兒躺的地方時,對她說,來來躺過去一點,這兒我要掃地,別擋著,我掃玩了你再躺回來。於是女兒挪地繼續躺著哭,一會又說,好了,我把這兒掃干凈了,你可以躺回來了。兩歲半的女兒居然真的又躺回原來的地方來哼哼唧唧。我們全家都躲了起來狂笑。當了半小時空氣的女兒終於發現別人的成功案例在她身上成功不了,爬起來討好的說,我覺得其實白粥也是很好吃的,說完自己P顛P顛跑去把白粥吃了個干凈。
直到現在,我也再沒看到過她躺在地上哭鬧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其實小孩子很多行為只不過是試探,第一次就阻止,基本不會有第二次同樣行為發生。
『貳』 優秀父母應該怎麼教育孩子
俗話說: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什麼樣?你是屬於哪一種?想當一個優秀父母的話需要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那麼優秀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哪些呢?跟著我一探究竟吧!
優秀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最好的教育是「育兒即育己」
言傳身教,父母的榜樣作用,對孩子影響深刻。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越來越叛逆,殊不知這很可能是平時對孩子言而無信,沒有實現對孩子的承諾的後果。
我認識一位家長,他的孩子作文寫得很好,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每年都參加市裡的作文大賽。
但他特別痴迷於游戲,經常偷偷跑到同學家或網咖,玩起來總到天黑才回家。
於是孩子的父母承諾他,如果得到作文大賽的一等獎,就獎勵他一台膝上型電腦。
獎品很誘人,孩子也如願奪取了第一名。
夢寐以求的筆記本終於要到手了,孩子非常興奮,然而這時父母卻反悔了:
孩子這么痴迷游戲,買了膝上型電腦危害不小,而且這才上小學,電腦也沒什麼用。
最後,父母決定帶他出去吃頓大餐,想就此敷衍過去。
承諾的獎勵沒有兌現,孩子自然悶悶不樂,很長一段時間都不願與父母好好說話了。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為了鼓勵孩子而作出承諾的時候,如果像這位家長一樣,當孩子完成了目標,作為家長卻沒有實現在孩子面前信誓旦旦說過的話,孩子可能會因此失去對我們的信任。
我一個朋友很聰明,他的孩子總毫無節制地看電視,他怎麼辦呢?
就是在他很想看的時候讓他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讓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覺得有負疚感;但平時家裡盡量少開電視,他自己在看電視上做到節制,以身作則。
慢慢地,他的孩子看電視做到了適可而止,每晚睡覺前看了一小會,便乖乖上床睡覺了。
我這位朋友用行動產生了說服力,而不是用語言。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我們自己能夠做到一件事,成為孩子的榜樣,自然可以在對孩子的潛移默化中,形成立竿見影的效果。
所以說父母做到言行合一,以身作則非常重要,這是在孩子面前樹立起威信,建立起對彼此的信任的一條必經之路。
二、與孩子平等交流,增加親密感
在商場里,一個大約五六歲戴著假面超人面具的小男孩在自動扶梯上跳來跳去。
不一會兒他爸過來了,把他拉到一邊呵斥道:「跟你說過不能在這附近玩的!你不要命了嗎!」
小男孩不服氣,摘下面具大喊:「英雄是不怕死的!」
他爸聽完一愣,然後蹲下身按住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
「英雄是不會將性命斷送在玩樂上的,真正的英雄只有在保護重要的人時才會豁出性命。」
小男孩想了想,用力點點頭,然後他們手牽著手走遠了。
這是一種與孩子溝通的正確做法。
認真說話,給孩子傳遞愛的資訊。
很多父母可能遇到過這樣一個難題,比如最常見的:
「你應該把玩具/吃的分給小朋友啊,這才是懂禮貌的孩子。好不好?」
這是一種採取說教的方式與孩子溝通的事例。
還有的父母用恐嚇的語氣:「快點把東西收拾好,不然媽媽不要你了。」
這些話並不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反而容易使孩子困惑,缺乏安全感。
恰當的方式是,謙虛地與孩子說話,讓孩子感覺到你們是平等的,不要擺出作為父母的架子。
沒有人願意和他感覺有距離的人交流。
英國著名戲劇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蕭伯納對「平等」這兩個字有很深的感觸。
一次,他漫步在莫斯科街頭,遇到一位聰明伶俐的小女孩,便與她玩了很長時間。
告別時,蕭伯納對小女孩說:「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蕭伯納。」
小女孩看了蕭伯納一眼,學著大人的口氣說:「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同你玩的是莫斯科小女孩安妮娜。」
蕭伯納一時語塞。
後來,他常回憶起這件事,並感慨萬分地說:
「一個人不論有多大成就,對任何人都應該平等對待,要永遠謙虛,這就是莫斯科小女孩給我上的一課,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她!」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發育的逐漸成熟,他們需要的不只是物質生活上的優越,他們更需要父母能夠正視自己的成長。
以平等的態度與自己溝通,這是更高層次的精神需要。
正因為許多父母認識不到這一點,當孩子無法與父母進行平等交談、溝通時,孩子就會出現嚴重的失落感和缺乏交流的壓抑感,從而產生種種心理問題。
「父母就是大王」,當孩子對父母如此定義,他們的心裡話自然不願意對父母吐露,彼此彷彿隔了幾千公里的距離。
哲學家斯賓塞說, 「聰明的父母總是善於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
所以,父母學著與孩子交流,平等地對待孩子,才能有效防止疏遠,增加與孩子間的親密感。
三、溫和而堅定,給孩子永遠的港灣
人類心理學告訴我們:
孩子的問題主要是情緒問題,學習不好大部分是因為負面情緒困擾,很少因為智力。
家長內心的焦慮與浮躁,比孩子有學習問題更可怕。
只有孩子內心平靜,才有可能吸收,沉澱,理性思考,才能遠見,卓識,發現,創造,真正的優秀!
家長保證自己情緒的平和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幼師朋友說過一件事:
曾經有這樣一個家庭,爸爸非常嚴厲,說一不二,基本不商量,母親很柔和,習慣遷就孩子。他們的孩子問題很多。
在父親面前極其乖順,父親任何要求立即執行,即使有些過於嚴苛的要求。
在母親面前,這個孩子極其固執,母親說什麼基本不聽,為所欲為。
所以,他是否聽話,完全取決於父親是不是在場。如果父親在場,他就是乖寶寶,父親不在場,他就各種鬧騰。
他在父親那裡過度乖順,所造成的壓力,很多時候都釋放到了母親身上。母親毫無辦法。
造成這個孩子兩種完全相反表現的最根本原因在於,這對父母沒有認真地思考過教育,也不清楚什麼是真正的「溫和而堅定」。
「溫和而堅定」是蒙台梭利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成人對孩子的態度,應該是溫柔並且堅定的,正如字面意思。
其實該做的第一步即剛剛提到的,與孩子平等溝通,使孩子敞開心扉與你交流。
培養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無需做非常特別的事情,最好的辦法是平時多與孩子互動:
與孩子一起玩耍,按時接他回家,在他心情不好時能夠理解他。一起購物,一起乘車,一起郊遊。
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昨天在鄰居家玩,她的孩子剛剛睡醒,准備起床,卻因為不願穿厚衣服一直在床上打滾,怎樣都不起來。
這位鄰居一直溫柔地安撫他,最終他沒有掙扎,乖乖穿上了衣服。
鄰居說,不能因為孩子哭鬧或掙扎就由他們去,要有原則,要知道孩子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
我聽後醍醐灌頂。
孩子可能因為不願穿厚衣服而不斷打滾,也可能因為沒吃到冰淇淋哭兩三個小時,只要你下了決定,就不管他怎麼做,把你的決定堅持下去。
並且,孩子一直哭鬧時,你需要愛撫他「寶貝,你還小,媽媽不讓你吃冰淇淋是因為愛你」。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你的內心始終有原則,孩子也會長成內心有原則,且自製力強的大人。
因為他知道,耍賴哭鬧都沒用,該做的始終要做。
你一年一年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孩子也能感覺到自己內心慢慢長大,你始終陪在孩子左右,孩子也知道遇到任何困難,父母始終是港灣。
所以,請溫和而堅定地對待你的孩子吧。
唯有自己做到合格,做到優秀,孩子才能安穩地茁壯成長,終身受益。
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美國作家珍妮·艾里姆在《養育兒子》中提到: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靜下心去思考,去提煉,去進修。
父母成為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為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
優秀父母教育孩子的技巧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
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系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系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其關鍵在於「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了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贊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父母若採取如此?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幻髦塹淖齜ǎ?換崾購⒆釉嚼叢講話??啊?/p>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慾,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慾的通道。而對於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信盲從甚至痴迷於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復雜,抓好了親子關系、習慣培養、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為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優秀父母教育孩子的原則
一、「愛而不溺,嚴而不厲」原則
教育孩子要「愛而不溺,嚴而不厲」,被溺愛的孩子很多都不成材,有的還出現了家長很不願意看到的結果,這是一個個溺愛的行為長期積累起來的必然結果。
家長對孩子要做到愛而不溺,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要求。人都是有需求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往往也是無止境的。對孩子的需求要具體分析,要以家庭的實際經濟狀況和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為前提,不能百依百順,有求必應。過分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發孩子過高的慾望,養成越來越貪婪的惡習。一旦父母無力滿足其需求時,勢必引起孩子的不滿,致使難以管教。當其慾望強烈而又得不到滿足時,就容易走上邪門歪道,這是每位家長需要注意的。
第二,對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的情況下,就盡量給予滿足。如孩子要求給買一些有利於增長知識,開發智力,豐富精神生活的兒童書畫及必要的生活、娛樂用品,一般應給予滿足。若家長一時難以辦到時,應向孩子說明理由。在教育孩子時,家長既要積極為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創造條件,也要教育孩子注意節約儉朴,防止養成揮霍浪費的不良習慣。
父母不能溺愛孩子,並不是說要對孩子要特別嚴苛,過分嚴厲也是不對的。我們所說的嚴格要求是根據孩子的發展水平和年齡特點,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為前提的。如果「嚴」得出了格,就會走向反面,為此家長必須遵循以下幾點:
首先,父母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是符合孩子實際情況又有利孩子身心健康的。要求四歲的孩子跟在父母身後走力所能及的路是可能的,但要求孩子與父母走得一樣快一樣遠就不合理了。
其次,父母提出的要求必須是適當的,是孩子經過努力可以做到的,若要求過高,孩子即使經過努力也無法達到,就會使孩子喪失信心,也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最後一點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一經提出,就要督促孩子認真做到,不能說了不算數,或者干也行,不幹也行,而是一定要讓孩子做到,否則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二、寬嚴相濟的管理原則
教育孩子應當「寬嚴相濟」。要記住:批評是踩剎車,賞識是踩油門。批評孩子是為了防止再次犯同樣錯誤,而不是為了讓孩子的心情變得更糟。我們的家長常常喜歡在批評時強迫孩子,說你下一次要給我考多少名,多少分,不然就怎麼怎麼樣等等.家長應該知道:強迫最多能達到您的目標,不可能超越目標,有時還會走向目標的反面。一味地批評孩子只會讓學習的效率更低下,而適當的表揚會使孩子充滿學習的信心,因此批評要與賞識相結合才能事半功倍,很多家長認為批評是教育,賞識不是教育,這是認識誤區。
三、賞識努力而不是聰明原則
要賞識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聰明,因為聰明與漂亮是先天的優勢,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資本和技能,但努力則不然,它是孩子後天的應該予以肯定。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卻永遠需要努力。所以,家長若想激勵孩子在學習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最好的辦法不是贊揚他們聰明,而是鼓勵他們刻苦學習。聰明而不努力也會一事無成,努力+正常的智力也能成功,在平常家長就應該賞識孩子的每一個進步,賞識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努力態度,賞識孩子為改善學習方法而作的努力。我們中國的家長都喜歡誇獎別人的孩子聰明呀,漂亮呀什麼的,這是一個誤區。
四、不要進行破壞式批評原則
批評孩子時不要進行破壞式的批評,有些家長常常不注意這些,批評孩子時言語過激,甚至打罵孩子。如:罵孩子「笨得像個豬」,「你看看人家誰誰誰」,結果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在中國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沒有建設性的意見,一味地指責;對錯誤進行反復的、連續性的批評;態度粗暴、言語苛刻、諷刺嘲笑,傷害傷害孩子的自尊、對其改正錯誤起著阻礙和破壞性作用的批評。這樣的破壞性批評對孩子成長極為有害,孩子的心理是簡單和開放的,沒有足夠的經驗來使他對於自己的判斷有信心,家長的破壞式批評往往會徹底摧毀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心靈是單純而稚嫩的,當家長採用破壞性批評以諷刺挖苦嘲笑等方式對待犯錯誤的孩子時,會嚴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破壞性批評針對的是人,就會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沖突和矛盾,會徹底破壞親子之間的關系。
五、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原則
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基本含義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必須根據孩子身心實際發展水平,遵循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的順序進行,要貫徹好這一原則,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全面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做到量力而行。所謂「跳一跳夠得著」就是這個道理。要激勵孩子學習某種知識,當這種知識與孩子已有的知識水平相差不大時,他不僅願學,有能力學,而且也容易引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如果相差很大,甚至超過孩子的實際發展水平,他就不願學,也學不懂,當然就提不起興趣,甚至產生厭倦或牴觸情緒。
第二、給孩子設定目標時要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結合,制定短期目標要量力而行,要使孩子「伸手夠不到,跳一跳摸得到」。孩子這次考了30名,下次的目標就是28名,再下次25名……這樣逐漸達成目標就能持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倘若目標設定的過高,孩子認為達不到,則會挫敗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孩子一個接著一個的短期目標實現了,離長期目標也就越來越近了。有些家長經常把長短期目標相混淆,結果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
六、身教與言教統一的原則
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僅要善於用說理的辦法,同時也要以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出榜樣。也就是既重視言教,又要注意身教,把二者統一起來,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僅聽父母的說理教育,而更注意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若父母的品德行為高尚,待人接物文明禮貌,關心愛護孩子,孩子就會對父母新生和崇敬,並以父母為榜樣模仿效法。如果父母給孩子講得頭頭是道,而實際行動卻是另一回事,自然孩子就不會信服,就難以達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不要說謊,可自己在生活中卻對別人說謊,那麼孩子對父母的教導就難以信服。孩子往往喜歡模仿成人。而與孩子接觸時間最長,影響最大,模仿最多的是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可信賴的人,父母言行、舉止往往是孩子的行為准則和楷模,因此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對孩子的發育成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
猜你喜歡:
1.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感恩
2.家長正確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3.家長怎樣教育孩子的經驗心得
4.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成長
5.家長怎麼教育孩子感言有哪些
『叄』 媽媽怎麼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
在一個家庭里,對孩子而言,媽媽的角色非常重要,所以媽媽教育孩子需要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媽媽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媽媽教育孩子的方法
不要過於強勢
太過強勢的媽媽,一般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呢?我翻看了一下相關的現實故事,一般能教育出兩類孩子:一類是更加叛逆型的孩子,另一類則是沒主見懦弱敏感的孩子,而第二類孩子居多。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媽媽是女強人,在外打拚多年,女兒大學畢業後直接被媽媽弄回自己身邊,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給自己的媽媽和同母異父的妹妹當保姆。大學畢業那麼多年,一事無成,沒有任何自己的主見,性格太過與懦弱無能。我想說的是,做媽媽的你再能幹再厲害,你能陪你的孩子到老嗎?哪天你離開了,這個孩子該如何活下去?
別把壞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
嘟嘟到現在仍對曾經某時刻自己耿耿於懷。那時候心情特別不好,下班回到家後幾歲大的兒子跟在我身邊,媽媽媽媽的喊著,很渴望我抱抱他,結果被我一腳踢開了。這么多年過去了,每次想起來心裡都是滿滿的愧疚,而那件事情對孩子影響很大,不管做什麼先要看看我的臉色,讓我心裡特別難過。我們現代的這些媽媽,壓力真的特別大,在外要工作,在家要照顧家庭,如果遇不到心疼你的老公,那麼壓力會更加重。可不管怎麼樣,孩子是無辜的,孩子渴望得到媽媽的愛,而不是成為媽媽的出氣筒。
不要忽略孩子的進步
有時候孩子自認為很大的一點進步,對我們做媽媽的來說,實在是不值得一看,但對孩子來說意義絕對非凡。打個比喻,當孩子把一個一直酒品不好的積木拼好後,他們最想做的就是告訴自己親愛的媽媽,如果這個時候媽媽表揚一下孩子,並做出像孩子請教的姿態,那麼孩子一定會更加的想要做得更好,而媽媽要是一臉不耐煩的訓斥孩子:笨死了,這么簡單的東西這么久才學會。那麼你想想,孩子會有什麼表現?不管孩子的進步有多麼的小,作為孩子的媽媽,你都要及時的發現並表揚,然後鼓勵孩子去做得更好。
和孩子分析問題而不是一味責罵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是一個錯誤接一個錯誤,因為只有出現錯誤,孩子才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不要說孩子了,就連我們自己,不都是一個錯誤加一個錯誤的這么過來了嗎?做媽媽的,面對孩子的錯誤時最該做的,不是一味的責罵,或者直接訓斥孩子笨死了之類,而是要給孩子一個改錯的機會,更是給孩子一個懂得正確的最好方式。當孩子犯錯時,孩子的內心肯定是忐忑的,你拉著孩子安靜下來,給孩子分析一下他們出錯的原因,讓孩子重新試著做一次。
千萬不要對孩子“冷暴力”
我記得我小時候,最害怕的不是惹禍後被娘親擰耳朵,而是一家人不搭理我。我記得有一次我那麼大了,卻故意犯錯誤惹禍,對我管教有些嚴的娘親竟然沒揍我一頓(嘿嘿),卻和老爹還有姐姐一起不理我了,就讓“先哭為主”的我在那兒吱哇的哭。哭了好一會兒從指縫里發現竟然屋子裡就我自己,心裡那份恐懼別提多重了。孩子們都是一樣的,自己最最親近的媽媽忽然對自己不理不睬,那份恐懼無以言表。有些媽媽喜歡讓犯錯誤的孩子關在門外罰站,甚至晚上黑乎乎的也把孩子扔出去罰站,這一點媽媽們切勿模仿。
不要總是一副孩子欠你的姿態
我認識一孩子,爸媽離婚後由奶奶撫養長大,後來媽媽從外地回來,又把那個女孩接到了身邊。而這個女孩子的奶奶,還有媽媽,和她說得最多的話,就是我一手把你撫養大,你要如何如何報答我,要麼就是我給你錢花給你飯吃還給你買衣服,你要是不聽我的你就是白眼狼就是欠我的,等等。我很想問問那位奶奶和媽媽:你們是在撫養孩子,還是在拿孩子做生意?撫養孩子是一件只投資不問回報的事情,卻拿撫養孩子當成做生意的投資與回收,真的非常愚蠢。我相信,那個孩子要麼一副混日子的姿態,要麼就會是離她們遠遠地。
讓孩子看到世界的真實
我從來不反對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的真實面目,不會和書里講的那樣,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有多麼美麗,沒有任何黑暗,那完全是胡說八道。孩子在外邊無緣無故被欺負的時候,孩子會問你了:那些美麗哪去了?但也不能把這個世界故意描黑。我家寶貝的有位同學告訴他,大街上的人只要是看你,那就是想把你賣掉,你看見這樣的人就要大聲罵他們。後來我問那孩子,才知道是那孩子的媽媽告訴他的。我覺得非常不理解那位媽媽的做法。可以教會孩子在這樣一個世界裡如何保護自己,但不能讓孩子對這個世界產生恐懼。
成為孩子最信任的朋友
嘟嘟和自己家寶貝一切逛街,總會有太多人說我們倆像是一對好朋友,嘟嘟覺得很自豪。而我的孩子也會把他的小秘密悄悄告訴我,因為從他小的時候我們就有個約定,彼此之間不藏有秘密。我會把我的秘密告訴他,他也會把自己的告訴我,甚至我們會互換日記本看。和孩子成為朋友,你會發現你和孩子之間完全沒有所謂的代溝,那個代溝,不過是媽媽沒有做好罷了。和孩子成為朋友不算,你還要和孩子的朋友成為朋友,那樣你的孩子才會真正的把你當成朋友那樣信賴。
媽媽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1.孩子不需要太聰明,太鋒芒畢露,關鍵是良好習慣的培養。
2.家庭環境很重要,自己要做孩子的楷模。
3.不要輕易養成一個壞習慣,否則你會發現,糾正一個壞習慣的時間會是2倍、3倍於養成習慣的時間。不要因為眼前的利益妥協,隨便就給孩子引入新的不良習慣,比如因為孩子不吃飯,就開電視讓孩子看,來達到多喂幾口飯的目的。
4.尊重孩子,習慣換位思考。
5,說真話,當你發現有些真話說出來可能會效果不好時,那就要注意說話的技巧,寧可說一半,說得外交辭令些,也不要說假話。
6.說孩子聽得懂的話。習慣於講道理的媽媽要說得簡潔明了。
7.教育孩子注意技巧,循序漸進,不要想一口吃成個胖子,一步步來。
8.有預見性,明明知道這么做可能會引起孩子強烈抗爭並且自己還可能妥協,那麼就不要去干預孩子,否則最後結果只會更壞。
9.吃,注意比較均衡的配比即可,無需太精細。一歲以前孩子保證奶量;一歲以後注意三餐即可;一天中的飲食如做不到各類搭配均衡,那麼一周中的飲食搭配一下,都兼顧一下,也是可以的。
10.孩子不會餓死自己。
單身媽媽教育孩子的方法
1、不在孩子心中培植唯我獨尊的觀念。花點時間讓孩子接受母親的男朋友是應該的,但絕不該因為生怕觸動孩子心中的往事而放棄尋求幸福機會。孩子即便有抵觸情緒,也要慢慢地化干戈為玉帛,讓孩子慢慢適應,慢慢接受,這需要足夠的耐心。就是十分頑固的孩子,到自己成年,自立了,有了自己的朋友和感情寄託,回想往事,也會為當初的耿耿於懷而內疚:母親的幸福豈是自己完全能夠給予的。
2、不在孩子心中培植負疚感。離婚媽媽對孩子有負疚感是可以理解的,但離婚怎麼說也不是一種罪過。帶著“贖罪”心理對兒女有求必應的母親,要麼培養出一個自私驕橫、不會體諒別人的冷血孩子,要麼給心地善良的孩子增加不必要的“還債”負擔。太無微不至的愛憐是一種沉重的心理包袱,也容易加深孩子對自己“與眾不同”之處的關注。
3、不在孩子心中培植仇恨。有些離婚女性不樂意孩子與父親相會,讓孩子疏遠父親。其實這是相當錯誤的做法,首先,孩子與父親的血緣、親情是無法抹殺的,阻止孩子與父親相見,其實是對孩子的天性、幼小心靈的一種傷害。其次,自小缺乏父親陽剛之氣的熏陶,男孩子容易孤僻、膽怯、吝嗇,往往游離於男孩圈之外活動,形成某種性情扭曲;而女孩則缺乏與異性親切交流的訓練,長大後往往冷漠、拘謹、陰郁、沉默寡言、缺少幽默感和跟異性相處的能力。單身母親應該明白,拔去仇恨的荊棘,心裡才能開滿友善的鮮花,這對母親和孩子都有益處。
猜你喜歡:
1. 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
2.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3. 家長教育孩子9種實用的方法推薦
4. 父母怎麼分工教育孩子
5. 老師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肆』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否該對孩子」有求必應「
每個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愛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嚴格、寬容和民主。嚴厲的父母堅決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寬容的父母回應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而民主的父母知道在什麼時候和什麼情況下他們應該堅決拒絕孩子。
父母必須及時對孩子的不良行為說不,耐心及時地第一次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不能容忍和縱容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僥幸。重要的是要知道父母如何處理他們孩子的不良行為對他們的孩子有很大的影響。一個孩子將來是否會繼續依賴這種行為模式取決於外界第一次的反應。正是因為父母及時說“不”,孩子才獲得了正確的行為取向、持久的忍耐力和樂觀的態度。家長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伍』 父母在家裡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成了很多家長的困惑,現在的小孩自尊心都特別強,而且非常的叛逆。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已成為家長們頭疼的一件事了。所以,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父母正確教育孩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父母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樹立榜樣: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範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物件。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二、環境薰陶: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薰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滾吵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准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批評懲罰: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懲罰主要是剝奪某種權利,而不是體罰,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殘身心。
四、指導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子女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指導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環境,教給子女學習安排和利用時間,使之有條不紊。要讓孩子自己安排,家長可以在旁指點。
五、說服教育: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談話,家長根據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卜備畝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於承認。
六、實際鍛煉:實際鍛煉的內容相當廣泛,如適應周圍環境,鍛煉身體,生活自理,家務勞動 ,獨立作業,文明禮貌,社會交際等等。進行實際鍛煉,首先要孩子明確目的意義為什麼,提出具體要求怎樣做,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鍛煉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徵,從他們的實際能力出發,交給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必須適當。要允許孩子在實踐中有失型森誤,不可過分苛求。家長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鍛煉。
七、表揚獎勵:表揚獎勵是對子女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和好評。通過肯定和好評,以加強子女進取心和榮譽感,爭取更大的進步。表揚獎勵要實事求是,要及時,要說明原因,並且應以精神獎賞為主,物質獎賞為輔。
八、指導課外閱讀:指導子女閱讀書報雜志,從中吸取有益的精神營養。家長要掌握子女閱讀的內容,和子女一起討論,引導子女通過閱讀增長知識,開擴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電視:電視進入家庭,子女可以從看電視中得到許多知識,增長見識,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沒有選擇,不要時間過長。看完電視最好和子女談論,討論電視內容。
十、帶領子女外出接觸社會:帶領孩子到公園、風景區、商店、工廠、農村去,或者去訪問同學、親友,進行社會交往,使之開擴眼界,接觸社會,認識社會。
父母教育孩子的原則
原則1:不可以做傷害別人的行為
孩子常見的傷害行為包括:使用暴力、惡作劇、模仿動畫片里危險動作。比如在幼兒園里搶別人玩具,不給就手腳並用,或者用語言威脅:「你不給我,我就打死你。」如果不注意及時制止與教育,長此以往,傷害行為會頻頻發生。
給老師與家長的建議:
及時制止孩子的傷害行為,用嚴肅的語氣明確告訴孩子:「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並讓孩子自我反省,引導孩子想出更好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角色扮演游戲或繪本故事,讓孩子扮演弱勢群體體會人物的心情。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愛打人」、「搗蛋鬼」的標簽。另外家長選擇動畫片時要盡量避免帶有暴力元素的動畫片。
原則2:拿別人的東西要徵得同意
6歲以下的孩子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思考的,很難分辨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如果沒有父母正確的引導,只要遇到他想要的東西,就會伸手去拿。
給老師與家長的建議: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強調物權觀念,這是「我的」,這是「爸爸的」,這是「老師的」。在學慣用品上貼上孩子的名字,拿孩子的玩具的時候先征詢孩子的同意。
同時也要讓孩子懂得,想要別人的東西,必須經過別人同意,不能亂翻亂拿。如果「偷拿」了幼兒園其他小朋友的東西,要告訴她這樣是不對的,明天一起把東西「送回家」。
原則3:做錯了事要說「對不起」
所有幼兒園都會教孩子做錯了事要道歉,但仍然有孩子學不會,為什麼?因為在幼兒園外,他們做錯了事之後,家長往往會說「孩子還小嘛,跟他計較什麼。」這無形中讓孩子沒有了約束感,等孩子長大了之後,你已經無法再改變他的道德觀了。
給老師與家長的建議:
首先孩子犯錯了,要堅定的讓他去道歉,這里推薦一個美國幼師常用的四段式道歉法:
1. 對不起,我.....
說明自己的哪個行為做的不對。道歉的內容應具體,比如:對不起,我打壞了你的水瓶。
2. 我這樣子做很不好,因為...
這是道歉的核心。在情商教育中,我們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設身處地的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一想自己做的事有沒有給別人帶來麻煩,有沒有讓朋友傷心。道歉時可以說:我打壞你的水瓶很不好,因為你今天就沒有水喝,你會很口渴。
3. 以後我會...
要用積極的語言,告訴對方要怎麼做。比如:我以後走路時會看旁邊,小心一點。
4. 請問你可以原諒我嗎?
請求對方的原諒。無論對方能不能原諒我們,我們都應誠心地詢問一下。
如果是老師與父母犯錯了,也要主動向孩子承認錯誤,起到帶頭示範的作用。同時,孩子承認錯誤後,要及時給予肯定與支援,而且以後不在孩子面前再提這個錯誤。
原則4:凡事都有先後,要學會等待
經常會在地鐵上遇到孩子急著要下車,家長說等會兒就到了,但孩子不肯,便一 *** 坐在地上大哭大鬧,整個車廂都是哭聲。孩子知道自己一耍性子,父母就會有求必應,所以用哭鬧的方式回應。長此以往,學不會等待的孩子,做事情會變得焦躁,缺乏耐心。
給老師與家長的建議:
首先要抱著接納的態度與孩子共情,向孩子表達出自己知道並很重視你的要求,但目前由於一些原因我們必須要等待一段時間。這段時間里我會陪在你身邊一起等待。
切不可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妥協,或者承諾孩子的事情沒有做到。
原則5:做任何事不能打擾到別人
前段時間有則新聞:幾個孩子在高鐵車廂里鬧,有位男士實在受不了,就提醒小孩的家長,讓他們管一管。結果孩子的父母說:「小孩子嘛,吵點是正常的,理解一下。」最後還動手打傷了這位男士!
可想而知,孩子學到的將是「我可以隨便在公共場所吵鬧,反正我爸媽不會說我。」這樣的孩子,當父母不在身邊時,外面的世界會給孩子更「嚴厲」的教育。
小小的建議:
當發現或有人提醒孩子的行為打擾到其他人時,要立刻制止孩子的行為,並告訴孩子:「你影響到了其他人,這是很不禮貌的。」並讓孩子嘗試換位思考,「如果你睡覺時,有人來打擾你,你會開心嗎?」
所有熊孩子的背後,一定都有一個熊家長!
盧梭在他的《愛彌兒》中曾經這樣寫道: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普遍認為,零零後,壹零後更難管教。
時代變了,孩子的生活環境,面對的社會環境都不像以前單純和局限,孩子的性格從小便具足叛逆性和倔強性,很難像幾十年前或者十幾年前孩子們都「傻乎乎」,唯父母命是從的了!他們更有主見。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家庭權威的概念!不會委屈自己!
二,孩子獲取資訊的渠道和速度比我們更快,講道理不如他們。
當前是網際網路時代,資訊的獲取異常方便,可謂信手拈來,而孩子們是生在網際網路的「懷抱」里,對於網路就像他們的雙手一樣熟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速度遠在家長之上,遇到跟父母有矛盾的地方,他們更能找到自己的論據,讓父母無言以對!
三,家長本身價值觀,做事方式方法有問題。
在子女教育中,導致教育失敗的很大一個因素,是父母身上的確有在心態上,價值觀,做事方式方法等問題存在,而自己渾然不知。便只能以傳統的教育觀念,採取強硬式教育,想讓孩子屈服在自己的「威嚴」下,但是其實這只會適得其反。
1.父母平時怎麼教育孩子的
2.父母要怎樣教育孩子
3.父母要如何教育孩子
4.中國父母教育孩子方式
5.父母是怎麼教育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