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先天」是指父母遺傳,那麼「後天」是指什麼
先天當然是指父母的遺傳,後天是指你出生之後是靠你自己來創造,後天決定你將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出所應享受的東西,並不是全靠先天而決定的。
⑵ 母愛是天性,還是後天教育影響的
- 艾里希·弗洛姆 在《愛的藝術》裡面說到:「母性的愛是對兒童的生命和需要無條件的肯定 ,這個肯定是有兩個層次的,一個是對兒童生命的保持與生長所絕對需要的照顧與責任,另一個是要讓兒童心中感受到'存在的喜悅'要灌輸一種對生命的愛而不只是活下去的願望」。 我認為人類的母性並不是天性或本能 而是後天社會環境里意識形態的影響慢慢激發出來的 生理上的因素比如激素刺激只是占很小一部分 其它哺乳動物也不是憑借著本能就愛護照顧動物的,它的愛也是逐步產生的而且是接受外部信息的刺激,剛出生的小動物(倉鼠,貓)如果被人接觸到它,它的母親是不會給它餵食或乾脆殺掉它,在人類社會里大家所受到的教育或是社會所宣揚的母性偉大和無私這種意識形態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 說白了真正有計劃的結婚生孩子很少 某人問自己的母親「為什麼生我」她的母親回答是「沒想過,結了婚了就想生了」(孩子只是發泄×欲的附屬品)
- 母性,指母親愛護子女的本能,也指女性像母親一樣喜歡去保護、憐愛人或物的本能。
具有母性的女性,跟她相處,有種被溫暖到的感覺,看她與身邊人一應一答,會覺得特別有愛,特別溫暖、舒服,所有的焦慮都被撫平了,心中一片安寧美好。
具有母性的母親,對孩子的需求較敏感,能較為准確地感知孩子的情緒與需要。
比如,當嬰兒哼哼唧唧時,具有母性的母親可以感受到嬰兒是餓了,無聊了,乏了,煩了,身體不舒服了,還是想要關注了?
然後,自然而然地給嬰兒乳頭、開心的笑容、安撫,還是關切問候。母親的回應恰到好處,嬰兒的焦慮很快被撫平了。
而缺乏母性的母親,可能已經生了好幾個小孩,或孩子已經很大了,但給你的感覺她自己都還是個孩子,沒長大,日常跟孩子相處也比較幼稚、冒失,不擅長感受與回應孩子的需要,回應的也比較教條、刻板、僵化。 - 在動物世界裡,我們經常看到很多關於母愛的動人故事。
有看到孩子身亡,遲遲不肯離開,在那裡一遍又一遍嗚咽呼喚的貓媽媽。
也有為了孩子,不顧危險地吸引天敵的注意力,甚至多次攻擊體型比它大很多天敵的喜鵲媽媽。
那麼這些動物身上,願意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的偉大母愛,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哲學家有哲學家的答案,生物學家有生物學家的答案。
如果按照薩特的說法,母愛是母親這個角色下,必須得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