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上塘到溫州的特殊教育學校怎麼樣
擴展閱讀
八維教育什麼學歷 2024-11-24 23:23:30
國家把教育視為什麼 2024-11-24 22:49:02
南棍基礎動作有哪些 2024-11-24 22:42:59

上塘到溫州的特殊教育學校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4-09-17 11:51:50

1. 蘇州和杭州的比較~~~了解的進

蘇州

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為蘇州,以城西南的姑蘇山得名,沿稱至今。蘇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大城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江蘇省省轄市,行政級別為地級市,實際享受副省級城市待遇,是江蘇省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蘇州坐落於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濱,長江南岸的入海口處,京杭大迀河、京滬鐵路和多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蘇州是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也是4個全國重點環境保護城市之一。蘇州東鄰上海,瀕臨東海;西抱太湖,背靠無錫,隔湖遙望常州;南臨浙江,與嘉興接壤,所轄太湖水面緊鄰湖州;北枕長江,與南通、泰州隔江相望。市中心西距南京市219千米,東距上海市區80千米。是江蘇省的東南門戶,上海的咽喉,蘇中和蘇北通往浙江的必經之地。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這里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

市轄區:
吳中區 (面積 672平方千米,人口571851 人。郵政編碼215128)
(駐長橋街道) 長橋街道/越溪街道/郭巷街道/橫涇街道/香山街道/蘇苑街道/龍西街道/城南街道/角直鎮/木瀆鎮/胥口鎮/臨湖鎮/東山鎮/光福鎮/西山鎮
相城區 (面積 416平方千米,人口361082人。郵政編碼215131)
(駐元和街道)元和街道/太平街道/黃橋街道/北橋街道/望亭鎮/黃埭鎮/渭塘鎮/陽澄湖鎮
金閶區 (面積 37平方千米,人口210832人。郵政編碼215008)
(駐石路街道) 石路街道/留園街道/虎丘街道/白洋灣街道/彩香街道
平江區 (面積 22平方千米,人口232053人。郵政編碼215005)
(駐平江路街道) 觀前街道/平江路街道/蘇錦街道/婁門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塢街道
滄浪區 (面積 25平方千米,人口322922人。郵政編碼215006)
(駐雙塔街道) 雙塔街道/南門街道/胥江街道/吳門橋街道/葑門街道/友新街道
虎丘區 (蘇州高新區)面積 258平方千米,人口349518人。郵政編碼215004)
(駐獅山街道) 獅山街道/橫塘街道/楓橋街道/鎮湖街道/滸墅關鎮/ 通安鎮/東渚鎮
工業園區:
人口304761人(駐婁葑鎮) 婁葑鎮/唯亭鎮/勝浦鎮
縣級市:
常熟市(駐虞山鎮)(面積1263平方千米,人口1061410人。郵政編碼215500)蘇州市行政區劃圖
虞山鎮/梅李鎮/海虞鎮/新港鎮/古里鎮/沙家浜鎮/支塘鎮/董浜鎮/尚湖鎮/辛庄鎮
崑山市(駐玉山鎮)(面積 927平方千米,人口679846人。郵政編碼215300)
玉山鎮/巴城鎮/周市鎮/陸家鎮/花橋鎮/澱山湖鎮/張浦鎮/周庄鎮/千燈鎮/錦溪鎮
張家港市(駐楊舍鎮)(面積 813平方千米,人口893039人。郵政編碼215600)
楊舍鎮/塘橋鎮/金港鎮/錦豐鎮/樂余鎮/鳳凰鎮/南豐鎮/大新鎮
吳江市(駐松陵鎮)(面積1192平方千米,人口793172人。郵政編碼215200)
松陵鎮/盛澤鎮/同里鎮/汾湖鎮/平望鎮/橫扇鎮/七都鎮/震澤鎮/桃源鎮
太倉市(駐城廂鎮)(面積 642平方千米,人口463825人。郵政編碼215400)
城廂鎮/沙溪鎮/瀏河鎮/浮橋鎮/璜涇鎮/雙鳳鎮/陸渡鎮

蘇州地處溫帶,屬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水網密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主要種植水稻、麥子、油菜,出產棉花、蠶桑、林果,特產有碧螺春茶葉、長江刀魚、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等。蘇州市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

全市經濟在高平台上繼續實現穩定增長,產業發展更趨協調,結構升級調整優化,發展方式有效轉變。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0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2436億元,比上年增長15.5%。三次產業的比例為1.6:62.0:36.4,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按現行匯率計算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
全市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68.91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全年地方一般預算支出619.55億元,比上年增長24.7%。
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2210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863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0%和15.3%。
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51.75億元,比上年增長24.1%。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8800億元和6580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1328億元和770億元。
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718.08億元,比上年增長19.3%,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7.5%。商品房施工面積為7036.91萬平方米,增長15.4%;竣工面積為1481.24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0.9%。商品房屋銷售面積1007.36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7.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830.26萬平方米,下降49.8%。全年實現商品房銷售額573.42億元,下降41.8%,其中住宅銷售額為459.38億元,下降44.5%。
市區二手房交易成交面積187.21萬平方米,其中住宅100.19萬平方米。全市拍賣、招標和掛牌交易用地3200.13公頃。
全市實現旅遊總收入724億元,比上年增長13.5%;接待境外遊客21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5%;旅遊外匯收入9.78億美元,增長10%;接待國內遊客5270萬人次,增長10%。
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228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出口總額13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7%。
全市新增注冊外資163.4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1%;實際利用外資81.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11.16億元,比上年增長10.3%。
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7元,比上年增長12.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680元,比上年增長11.5%。
全市出生47772人,出生率為7.6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6‰,戶籍人口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4.1。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629.75萬人,比上年增加5.32萬人,其中市區戶籍人口238.21萬人,比上年增加2.91萬人

蘇州現代國民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教育資源配置日趨合理。全市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7.5%,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提高,高考錄取率為84.4%,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2.3%。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達14.54年。全市實施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小學在校學生35.15萬人,初中在校學生21.25萬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11.21萬人。職業教育實現優質化、規模化,職業中學在校學生2萬人,技工學校在校學生2.89萬人,畢業生0.6萬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8.27萬人,畢業生1.65萬人;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13.06萬人,畢業生2.27萬人;成人高等學校在校學生3.85萬人,畢業生0.53萬人。全市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達到30個,雙語教育實驗學校達到120所。獨墅湖高等教育區和國際教育園入駐師生超過10萬人。

更多關於蘇州信息:http://www.suzhou.gov.cn/

杭州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東南重要交通樞鈕。杭州經濟發達,有「錢塘自古繁華」之稱。2008年GDP為4781.16億,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位,經濟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大中城市前十位。全市面積16596平方千米,其中市轄區3068平方千米。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達796.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677.64萬人。在戶籍人口中,農業人口336.88萬人,非農業人口340.76萬人。轄8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共有57個街道、110個鎮、39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678個社區、65個居民區、3666個行政村;其中市轄區共有44個街道、49個鎮、3個鄉,597個社區、4個居民區、807個行政村。
轄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濱江、蕭山、餘杭8個區,臨安、富陽、建德3個縣級市,桐廬、淳安2個縣。

杭州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18°21′-120°30′,北緯29°11′-30°33′。杭州位於浙江省西北部,東臨杭州灣,南與紹興、金華相接,北與湖州、嘉興兩市毗鄰,西與安徽省交界。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省內最大河流錢塘江由西南向東北,流經全市大部分地區。東苕溪通過臨安、餘杭等地匯入太湖。
杭州市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0°12′,北緯30°16′。 杭州處於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夏季氣候炎熱,濕潤,有小火爐之稱,相反,冬季寒冷,乾燥。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 杭州的城市原點(零公里標志)設在上城區紫薇園坐標原點。紫薇園坐標原點從1913年開始就作為杭州市的中心。城市內的建築、道路、水系及名勝古跡,都可根據該原點標出方位和與原點的距離。

杭州市 總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其中市轄區3068平方千米。總人口660.4萬人,其中市轄區409.5萬人。轄8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共有57個街道、110個鎮、39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678個社區、65個居民區、3666個行政村;其中市轄區共有44個街道、49個鎮、3個鄉,597個社區、4個居民區、807個行政村。
上城區 面積18.3平方千米,人口36.2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清波街道惠民路3號,郵編311500。轄6個街道:清波街道、湖濱街道、小營街道、望江街道、南星街道、紫陽街道。
下城區 面積31.46平方千米,人口40.5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武林街道慶春路200號,郵編310006。轄8個街道:武林街道、天水街道、朝暉街道、潮鳴街道、長慶街道、石橋街道、東新街道、文暉街道。
江干區 面積210.22平方千米,人口40.4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慶春東路1號,郵編310002。轄6個街道、4個鎮:凱旋街道、采荷街道、白楊街道、下沙街道、閘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筧橋鎮、彭埠鎮、丁橋鎮、九堡鎮。
拱墅區 面積87.49平方千米,人口28.8萬人。區人民政府駐台州路1號,郵編310015。轄7個街道、3個鎮:米市巷街道、湖墅街道、小河街道、和睦街道、拱宸橋街道、大關街道、上塘街道;半山街道、康橋鎮、祥符鎮。
西湖區 面積308.7平方千米,人口62.8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浙大路1號,郵編310013。轄10個街道、2個鎮:轉塘街道、北山街道、西溪街道、留下街道、蔣村街道、靈隱街道、翠苑街道、文新街道、古盪街道、西湖街道;雙浦鎮、三墩鎮。
濱江區 面積72.02平方千米,人口13.1萬人。區人民政府駐西興街道,郵編310051。轄3個街道:浦沿街道、西興街道、長河街道。
蕭山區 面積1420平方千米,人口117.7萬人。區人民政府駐城廂街道金城路685號,郵編311200。轄4個街道、22個鎮:城廂街道、北干街道、蜀山街道、新塘街道;瓜瀝鎮、臨浦鎮、樓塔鎮、浦陽鎮、戴村鎮、河上鎮、衙前鎮、坎山鎮、黨山鎮、靖江鎮、黨灣鎮、義蓬鎮、新灣鎮、新街鎮、南陽鎮、河庄鎮、寧圍鎮、進化鎮、益農鎮、義橋鎮、所前鎮、聞堰鎮。
餘杭區 面積1223.56平方千米,人口83.2萬人。區人民政府駐臨平街道西大街33號,郵編311000。轄4個街道、14個鎮、1個鄉:臨平街道、南苑街道、東湖街道、星橋街道;喬司鎮、塘棲鎮、崇賢鎮、餘杭鎮、閑林鎮、倉前鎮、良渚鎮、瓶窯鎮、鸕鳥鎮、黃湖鎮、百丈鎮、仁和鎮、運河鎮、徑山鎮;中泰鄉。
建德市 面積2321平方千米,人口50.8萬人。市人民政府駐新安江街道新安路1號,郵編311600。轄3個街道、12個鎮、1個鄉:洋溪街道、更樓街道、新安江街道;梅城鎮、下涯鎮、楊村橋鎮、乾潭鎮、三都鎮、壽昌鎮、大同鎮、航頭鎮、李家鎮、大洋鎮、蓮花鎮、大慈岩鎮;欽堂鄉。
富陽市 面積1831.2平方千米,人口62.8萬人。市人民政府駐富春街道桂花西路25號,郵編311400。轄4個街道、15個鎮、6個鄉:富春街道、東洲街道、春江街道、鹿山街道;高橋鎮、受降鎮、場口鎮、常安鎮、萬市鎮、洞橋鎮、胥口鎮、新登鎮、淥渚鎮、靈橋鎮、大源鎮、常綠鎮、龍門鎮、里山鎮、永昌鎮;環山鄉、湖源鄉、上官鄉、漁山鄉、春建鄉、新桐鄉。
臨安市 面積3126.8平方千米,人口51.9萬人。市人民政府駐錦城街道衣錦街398號,郵編311300。轄4個街道、15個鎮、7個鄉:錦城街道、玲瓏街道、上甘街道、青山湖街道;橫畈鎮、於潛鎮、藻溪鎮、太陽鎮、昌化鎮、龍崗鎮、島石鎮、湍口鎮、三口鎮、高虹鎮、河橋鎮、潛川鎮、太湖源鎮、清涼峰鎮、大峽谷鎮;板橋鄉、千洪鄉、橫路鄉、樂平鄉、馬嘯鄉、新橋鄉、西天目鄉。
桐廬縣 面積1825平方千米,人口39.5萬人。縣人民政府駐桐君街道迎春南路298號,郵編311500。轄2個街道、7個鎮、4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桐君街道、舊縣街道;富春江鎮、橫村鎮、分水鎮、鳳川鎮、百江鎮、瑤琳鎮、江南鎮;鍾山鄉、新合鄉、合村鄉、莪山畲族自治鄉。
淳安縣 面積4427平方千米,人口45.3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千島湖鎮新安北路18號,郵編311700。轄12個鎮、18個鄉:千島湖鎮、臨岐鎮、威坪鎮、姜家鎮、汾口鎮、大墅鎮、唐村鎮、梓桐鎮、中洲鎮、文昌鎮、石林鎮、楓樹嶺鎮;屏門鄉、浪川鄉、安陽鄉、王阜鄉、郭村鄉、里商鄉、金峰鄉、瑤山鄉、光昌鄉、宋村鄉、鳩坑鄉、嚴家鄉、白馬鄉、左口鄉、汪宅鄉、富文鄉、界首鄉、橫沿鄉。

不斷推進重點學校和重點學科建設,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加快。至2006年末,全市擁有普通高等院校36所,在校學生37.36萬人,比上年末增長6.2%,其中在校研究生2.36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48.55%,比上年提高1.53個百分點。
普通教育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至2006年末,全市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為96.6%;共有小學605所,在校學生45.95萬人;初中263所,在校學生23.55萬人;普通高中82所,在校學生12.42萬人。全市小學入學率和初中升學率均達到100%;初中畢業生升入各類高中比例達96.6%,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優質高中招生比例由上年的70.59%上升到72.11%。全市已建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38所,解決了12萬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累計成立教育集團51個,188所中小學實行名校集團化辦學。
成人教育
多層次成人教育網路基本形成。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成人高校9 所,在校學生17.81萬人;成人中等學校1537所,在校生68.26萬人,其中成人技術培訓學校1457所,在校生65.49萬人;成人初等學校11所,在校學生236人。
民辦教育
各類民辦教育加快發展。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民辦高校4所,在校學生2.43萬人;民辦普通中學54 所,在校學生5.25萬人;民辦小學39所,在校學生4.44萬人。民辦職業中學8所,學生0.61萬人。
特殊教育
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13所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1278人,使視力、聽力、語言、智力、肢體殘疾的少年兒童義務教育得到基本普及。

更多信息請參考杭州網路

http://www.aliyeye.com/region/bible_3400.shtml

這兩地主要是主要是輕工業和第三產業為主。
想要打工,去這兩個地方應該沒有錯,不過最近經濟不好,大小工廠倒閉的很多。如果不是太出色,或者沒有工作經驗,可能比較困難。

杭州的話要找工肯定是要去新區的,比如下沙經濟技術開發區,蕭山濱江新城,餘杭三墩那邊。。。都比較多。而且因為打工者居多,相應的生活設施也比較齊全,便宜的房子也有的租,應該是打工者不錯的選擇。

蘇州和杭州的真實比較:一般大家都認為,蘇州GDP比杭州高,也沒什麼了不起。蘇州政府很富,而杭州的老百姓很富裕。蘇州是靠外資和規模工業掙來的稅收和高產值發展起來的。我們做比較,要學會理性,學會立體思考。以上論點,事實確實仍然存在。但我們也必須看到,蘇州近年有趕超杭州的趨勢,一是表現為經常總量的超常發展,目前,蘇州的經濟總量已經大大超過杭州,蘇州在2004年的GDP產值已經達到3000多億以上,杭州只有2500億,差距有擴大趨勢。財政收入蘇州已經達到近500億,杭州只有400億。但地方財政蘇州(216億)比杭州多不了多少,只多20億。二是蘇州的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經接近杭州,由2002年的蘇州竟然趕不上浙江長三角的任何一個城市人均收入到2004年蘇州已經達到14456元,而杭州也只有14656元,杭州只比蘇州多200元。蘇州的打工者收入也不是一些人想像的低,而是超過了在杭州打工者的平均收入。蘇州老百姓的收入主要靠工資,所以他們打工或者工作的收入一般比在杭州高點。而杭州的老百姓一般除了工資以外,還靠其他收入來給自己增加收入。所以收入結構兩地並不一樣。蘇州現在民間創業熱情正在被激起,杭州並不能沾沾自喜,自以為有民間的創業精神的文化底蘊,如果不能有緊迫感,杭州很有可能被蘇州全面超過。其次,我們也要看到,蘇州農民的年收入達到7400多元,而杭州只有6400多元,杭州主要是被一些窮縣拉了後退,而蘇州個個都是實力超群的發達縣,縣域經濟非常發達。所以蘇州總體來說,不比杭州差。但蘇州的城市建設與杭州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主要是由於城市定位所致,杭州的城市建設主要著眼於省城心態,標準是省城標准,而蘇州不一樣,蘇州畢竟不是省城,蘇州的財政並不能完全自我做主,上面畢竟還要受到南京的制約。這就不難理解南京的經濟比蘇州相差很遠,但南京的城市建設規模是蘇州望塵莫及的這樣一個現實了。

2. 什麼是杭州

杭州網路名片
杭州地圖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部,是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城市,也是長三角第二大經濟城市,南翼經濟、金融、物流、文化中心。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東南重要交通樞鈕。
中文名稱: 杭州
外文名稱: Hangzhou
別名: 杭
行政區類別: 副省級城市
所屬地區: 中國浙江
下轄地區: 8城區、3個縣級市、2個縣
政府駐地: 杭州市政府位於環城北路318號
電話區號: 0571
郵政區碼: 310000
方言: 吳語
機場: 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杭州筧橋機場
火車站: 火車城站、火車東站、火車南站
車牌代碼: 浙A
海拔: 平原海拔高度在20~60米
經濟: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5098.66億元
市樹: 香樟
市花: 桂花
市歌: 夢想天堂

目錄[隱藏]

杭州概況
自然環境資源狀況
旅遊資源
地理氣候
人文環境城市人口
行政區劃
民族宗教
教育狀況
科技事業
天堂矽谷
文化事業
文化藝術
環境保護
歷史沿革
經濟情況 經濟總量
勞動就業
人民生活
交通運輸
旅遊名勝西溪
西湖
千島湖
京杭大運河
錢塘江
良渚遺址
湘湖
天目山
富春江—新安江風景名勝區
南宋遺址及御街
超山
杭州特產
其他信息老字型大小
杭州人物
友好城市
杭州之最杭州概況
自然環境 資源狀況
旅遊資源
地理氣候
人文環境 城市人口
行政區劃
民族宗教
教育狀況
科技事業
天堂矽谷
文化事業
文化藝術
環境保護
歷史沿革
經濟情況 經濟總量
勞動就業
人民生活
交通運輸
旅遊名勝 西溪
西湖
千島湖
京杭大運河
錢塘江
良渚遺址
湘湖
天目山
富春江—新安江風景名勝區
南宋遺址及御街
超山
杭州特產
其他信息 老字型大小
杭州人物
友好城市
杭州之最

[編輯本段]杭州概況
杭州是浙江省省會,長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中心。也是中國最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之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表達了古往今來的人們對於這座美麗城市的由衷贊美。元朝時曾被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贊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有著2200年的悠久歷史的杭州還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杭州有多項旅遊景點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創造了一批世界之最、中國之最!
[編輯本段]自然環境

資源狀況
杭州有著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6.4%,江、河、湖、水庫佔8%,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大涌潮聞名的錢塘江穿城而過。杭州西部、中部和南部屬浙西中低山丘陵,東北部屬浙北平原, 江河縱橫,湖泊密布,物產豐富。杭州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人間天堂」之美譽。
杭州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7.5℃,平均相對濕度69.6%,年降水量1139毫米,年日照時數1762小時。杭州生物種類繁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13種,二級保護動物有55種,二級保護植物有13種。全市平均森林覆蓋率為62.8%。礦產資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屬和金屬礦床。臨安昌化出產一種世界罕見的雞血石,為收藏石和圖章石中的珍品。
旅遊資源
杭州擁有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兩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風景名勝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清涼峰自然雷鋒塔保護區;六個國家森林公園—千島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和瑤琳森林公園;一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全國首個國家級濕地—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杭州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個、國家級博物館9個。全市擁有年接待1萬人次以上的各類旅遊景區、景點120餘處。目前杭州正在以「三江四湖一山一河一溪三址」為重點發展觀光游,以把西博會打造成世界級會展品牌為目標發展會展游,以舉辦2006年世界休閑博覽會為契機發展休閑游,形成觀光游、會展游、休閑游「三位一體」的新格局,合力打響「游在杭州」品牌。
地理氣候
杭州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18°21′-120°30′,北緯29°11′-30°33′。杭州位於浙江省西北部,東臨杭州灣,南與紹興、金華相接,北與湖州、嘉興兩市毗鄰,西與安徽省交界。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省內最大河流錢塘江由西南向東北,流經全市大部分地區。東苕溪通過臨安、餘杭等地匯入太湖。
杭州市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0°12′,北緯30°16′。 杭州處於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夏季氣候炎熱,濕潤,有小火爐之稱,相反,冬季寒冷,乾燥。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 杭州的城市原點(零公里標志)設在上城區紫薇園坐標原點。紫薇園坐標原點從1913年開始就作為杭州市的中心。城市內的建築、道路、水系及名勝古跡,都可根據該原點標出方位和與原點的距離。
[編輯本段]人文環境

城市人口
人口200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達81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3.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683.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74萬人。在戶籍人口中,農業人口328.9萬人,非農業人口354.48萬人。按公安部門統計的全市人口出生率為9.1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42‰。
城市地位及榮譽
依靠深厚的文化及歷史底蘊,旅遊資源;隨著浙江經濟的不斷發展;杭州作為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城市地位也與日攀升。浙江政府提出了要在十一五期間把杭州打造成長三角第二大中心城市的目標口號。
2001年,杭州在公安部評比的「中國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中名列第一。
2001年,杭州獲得「聯合國人居中心」頒發的世界人居環境改善方面的最高獎項——「聯合國人居獎」 。
2002年,杭州獲得「國際花園城市」的美譽。
2003年,杭州在「世界銀行」公布中國的120個城市投資環境中排名第一杭州夜景。
2004年,杭州加冕由中央電視台評選的「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
2004年,杭州在人民日報社評選的「中國十大協調發展城市」榮登榜首。
2004年至2008年,杭州市連續五次在《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中榮登榜首。
2006年,杭州被「世界休閑組織」授予「東方休閑之都」稱號。
2006年,杭州被「國家旅遊局」與「世界旅遊組織」聯合授予當年「中國最佳旅遊城市」稱號 。
2007年,杭州獲「國際旅遊聯合會」頒給的「國際旅遊金星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中國城市。
2008年,杭州在《瞭望東方周刊》「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評比中名列第一。這是自2004起,連續五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0年,杭州被評選為「中國十大最奢侈城市」。
此外,杭州還得過以下榮譽稱號: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市,全國綠化先進城市,全國園林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範城市。
行政區劃
* 面積、人口據「杭州地名網」。資料截至2009年8月24日。註:部分面積數據與《簡冊》有所不同。 *
杭州市總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其中市轄區3068平方千米。總人口660.4萬人,其中市轄區409.5萬人。轄8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共57個街道、110個鎮、39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678個社區、65個居民區、3666個行政村;其中市轄區共有44個街道、49個鎮、3個鄉,597個社區、4個居民區、807個行政村。
上城區 面積18.3平方千米,人口36.2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清波街道惠民路3號,郵編310002。轄6個街道:清波街道、湖濱街道、小營街道、望江街道、南星街道、紫陽街道。
下城區 面積31.46平方千米,人口40.5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文暉路1號,郵編310004。轄8個街道:武林街道、天水街道、朝暉街道、潮鳴街道、長慶街道、石橋街道、東新街道、文暉街道。
江干區 面積210.22平方千米,人口40.4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慶春東路1號,郵編310002。轄6個街道、4個鎮:凱旋街道、采荷街道、白楊街道、下沙街道、閘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筧橋鎮、彭埠鎮、丁橋鎮、九堡鎮。
拱墅區 面積87.49平方千米,人口28.8萬人。區人民政府駐台州路1號,郵編310015。轄8個街道、2個鎮:米市巷街道、湖墅街道、小河街道、和睦街道、拱宸橋街道、大關街道、上塘街道、祥符街道;半山鎮、康橋鎮。
西湖區 面積308.7平方千米,人口62.8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浙大路1號,郵編310013。轄10個街道、2個鎮:轉塘街道、北山街道、西溪街道、留下街道、蔣村街道、靈隱街道、翠苑街道、文新街道、古盪街道、西湖街道;雙浦鎮、三墩鎮。
濱江區 面積72.02平方千米,人口13.1萬人。區人民政府駐西興街道,郵編310051。轄3個街道:浦沿街道、西興街道、長河街道。
蕭山區 面積1420.22平方千米,人口118.53萬人。區人民政府駐北干街道金城路685號,郵編311200。轄11個街道、17個鎮:城廂街道、北干街道、蜀山街道、新塘街道、靖江街道、南陽街道、河庄街道、義蓬街道、新灣街道、臨江街道、前進街道;臨浦鎮、義橋鎮、戴村鎮、河上鎮、樓塔鎮、浦陽鎮、進化鎮、瓜瀝鎮、衙前鎮、坎山鎮、黨山鎮、黨灣鎮、益農鎮、新街鎮、寧圍鎮、所前鎮、聞堰鎮。
餘杭區 面積1223.56平方千米,人口83.2萬人。區人民政府駐臨平街道西大街33號,郵編311000。轄5個街道、14個鎮、1個鄉:臨平街道、南苑街道、東湖街道、星橋街道、五常街道;喬司鎮、塘棲鎮、崇賢鎮、餘杭鎮、閑林鎮、倉前鎮、良渚鎮、瓶窯鎮、鸕鳥鎮、黃湖鎮、百丈鎮、仁和鎮、運河鎮、徑山鎮;中泰鄉。
建德市 面積2321平方千米,人口50.8萬人。市人民政府駐新安江街道新安路1號,郵編311600。轄3個街道、12個鎮、1個鄉:洋溪街道、更樓街道、新安江街道;梅城鎮、下涯鎮、楊村橋鎮、乾潭鎮、三都鎮、壽昌鎮、大同鎮、航頭鎮、李家鎮、大洋鎮、蓮花鎮、大慈岩鎮;欽堂鄉。
富陽市 面積1831.2平方千米,人口62.8萬人。市人民政府駐富春街道桂花西路25號,郵編311400。轄4個街道、15個鎮、6個鄉:富春街道、東洲街道、春江街道、鹿山街道;高橋鎮、受降鎮、場口鎮、常安鎮、萬市鎮、洞橋鎮、胥口鎮、新登鎮、淥渚鎮、靈橋鎮、大源鎮、常綠鎮、龍門鎮、里山鎮、永昌鎮;環山鄉、湖源鄉、上官鄉、漁山鄉、春建鄉、新桐鄉。
臨安市 面積3126.8平方千米,人口51.9萬人。市人民政府駐錦城街道衣錦街398號,郵編311300。轄4個街道、15個鎮、7個鄉:錦城街道、玲瓏街道、上甘街道、青山湖街道;橫畈鎮、於潛鎮、藻溪鎮、太陽鎮、昌化鎮、龍崗鎮、島石鎮、湍口鎮、三口鎮、高虹鎮、河橋鎮、潛川鎮、太湖源鎮、清涼峰鎮、大峽谷鎮;板橋鄉、千洪鄉、橫路鄉、樂平鄉、馬嘯鄉、新橋鄉、西天目鄉。
桐廬縣 面積1825平方千米,人口39.5萬人。縣人民政府駐桐君街道迎春南路298號,郵編311500。轄2個街道、7個鎮、4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桐君街道、舊縣街道;富春江鎮、橫村鎮、分水鎮、鳳川鎮、百江鎮、瑤琳鎮、江南鎮;鍾山鄉、新合鄉、合村鄉、莪山畲族自治鄉。
淳安縣 面積4427平方千米,人口45.3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千島湖鎮新安北路18號,郵編311700。轄12個鎮、18個鄉:千島湖鎮、臨岐鎮、威坪鎮、姜家鎮、汾口鎮、大墅鎮、唐村鎮、梓桐鎮、中洲鎮、文昌鎮、石林鎮、楓樹嶺鎮;屏門鄉、浪川鄉、安陽鄉、王阜鄉、郭村鄉、里商鄉、金峰鄉、瑤山鄉、光昌鄉、宋村鄉、鳩坑鄉、嚴家鄉、白馬鄉、左口鄉、汪宅鄉、富文鄉、界首鄉、橫沿鄉。
民族宗教
杭州是漢族聚居、少數民族散雜居的地區。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時,全市有漢、畲、回、滿、蒙古、壯、苗、朝鮮、侗、土家、布依、高山、傣、瑤、彝、佤、水、維吾爾、白、達斡爾、藏、黎、塔塔爾、僳僳、納西、錫伯、俄羅斯、等27個民族,總人口526.04萬人。除漢族以外的26個少數民族人口13,383人,佔全市總人口的0.25%。杭州各少數民族一般講漢語,用漢名、服飾、生活習慣等亦與漢族大致相同。
杭州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個宗教,除道教外,其他各教均系國際性宗教。
- 基督教——約18萬人,其中蕭山區佔一半以上,老市區3萬人,39處堂點:崇一堂,思澄堂,天水堂,鼓樓堂,城北堂,筧橋堂 ,杭州崇一堂是全球最大的華人教堂。
- 佛教——靈隱寺,凈慈寺,上天竺法喜講寺,中天竺法凈禪寺,下天竺法鏡講寺,韜光寺(靈隱山半山巢枸塢)
- 道教——抱朴道院
- 伊斯蘭教——4000人,鳳凰寺等
- 天主教——2000多人,天主教堂11所:聖母無原罪大堂
杭州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所處於1952年10月成立後,貫徹執行我國政府制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宗教界開展反帝國愛國運動;近行社會主義教育;保障正常宗教活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幫助各愛國宗教團體辦好宗教事業,落實好政府對宗教的各項具體政策;積極引導宗教不情之請付義社會相適應。近年來,杭州市宗教界愛國人士在抗災救災、支持少數民族貧困地區辦教育及捐款資助傷殘人等各項社會公益事業中成績斐然,為杭州的兩個文明建設作出了貢獻。
教育狀況
關於杭州教育事業規模
市屬高校6所【杭州師范大學、浙大城市學院、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杭州電大)、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學生5.6萬人(其中研究生1329名),教職員工5258名。
全市中小學共有807所【其中小學417所,初中(含九年一貫制)252所,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學)75所,中等職業學校(含職高、中專、技校)63所】,學生91萬人(其中小學44.51萬人,初中24.19萬人,普通高中11.81萬人,中等職業學校10.49萬人);中小學教職工64082人。特殊教育學校10所,在校學生2533人,教職工375人。幼兒園972所,在園幼兒24.63萬人,教職工22970人。
全市共有專修學院14所,社區學院13所,社區學校165所,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杭州校192所,民辦培訓學校(教育機構)258所。
教育局直屬學校共24所,其中普通高中14所,在校學生21852人,教職工2258人;中等職業學校8所,在校學生15249人,教職工1138人;聾人學校1所,在校學生342人,教職工90人;工讀學校1所,在校學生270人,教職工47人。
關於教師隊伍建設
全市共有教職工92685名,其中市屬高校5258名(其中副高以上1062名),中小學64082名(其中小學專任教師25242名,初中專任教師17317名,普通高中專任教師8751名,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4973名),特殊學校375名,幼兒園22970名。幼兒園、小學、初中教師具有高一層次學歷比例分別達到71.15%、83.33%、76%,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中「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79.62%。全市擁有178位在職省特級教師,佔全省在職特級教師總數近1/3。首次開展「感動杭城十大教師」評選活動。全市義務教育階段42457名公辦教師實施了績效工資,對18783名退休教師實施了統一的生活補貼。2007年至2009年,共解決教育系統突出貢獻人才住房116套,落實中小學教師經濟適用專項用房951套。啟動第二輪中小學(幼兒園)名師培養工程,選拔名師培養人選110名,學科帶頭人培養人選440名。
一類重高:
杭州外國語學校
杭州高級中學
杭州市第二中學
杭州學軍中學
浙江蕭山中學
杭州市蕭山區第二中學
杭州市蕭山區第三中學
杭州第十四中學
杭州第四中學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
杭州市蕭山區第五中學
杭州餘杭高級中學
杭州餘杭第二高級中學
二類重高:
杭州第七中學
杭州西湖高級中學
杭州第十一中學
杭州第九中學
杭四中分校
杭州市蕭山區第八中學
杭州市蕭山區第九中學
杭州市塘棲中學
三類重高:
杭州第十中學
杭州源清中學
杭二中分校
杭州綠城育華學校
杭州夏衍中學
杭州長征中學
杭州市蕭山區第六中學
杭州市瓶窯中學
優質大學:
浙江大學(211,985)
中國美術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通過211預審)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杭州師范大學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農林大學
浙江中醫葯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樹人大學
中國計量學院
浙江外國語學院
浙江科技學院
浙江警察學院
浙江財經學院
浙江傳媒學院
浙江海洋學院蕭山科技學院
獨立學院: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
浙江林學院天目學院
浙江中醫葯大學濱江學院
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
中國計量學院現代科技學院
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
高等專科學校和職業學院:
浙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浙江水利水電高等專科學校
浙江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藝術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
浙江警官職業學院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萬向職業學院
科技事業
2009年全市專利申請量達26075件,專利授權量15507件,分別比上年增長40.6%和57.7%。2009年新增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302家,累計達到1236家;累計培育認定研發中心521家,其中省級182家;企業技術中心454家,其中國家級14家,省級132家。年內新增12個中國馳名商標,累計已達78個。
天堂矽谷
杭州是國家信息化試點城市、電子商務試點城市、電子政務試點城市、數字電視試點城市和國家軟體產業化基地、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近年來,杭州致力於打造「天堂矽谷」,以信息和新型醫葯、環保、新材料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已成為杭州的一大特色和優勢。通訊、軟體、集成電路、數字電視、動漫、網路游戲等六條「產業鏈」正在做大做強,有12家企業進入全國「百強軟體企業」行列,15家企業進入國家重點軟體企業行列,14家IT企業在境內外上市。中國國際動漫節在杭州安家落戶,並陸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打造「動漫之都」。杭州還有先進的IP寬頻網,2006年底將在全省范圍內全面開通數字電視,率先實現「模轉數」。
文化事業
不完全統計,全市有公共圖書館13個,總藏量903萬冊,文化館14個,博物(紀念)館51個,劇場16個,群藝館3 個,音樂廳2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處(群)。新增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個,5家畫廊被命名為「中國誠信畫廊」,5個廣場被命名為「全國特色文化廣場」。
著名博物館:
- 中國茶葉博物館
- 中國絲綢博物館
- 中國印學博物館(西泠印社)
-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
- 中國水利博物館
- 中國傘博物館
- 中國扇博物館
- 中國中葯博物館 (胡慶余堂)
- 中國西葯博物館(民生葯業陳列館)
-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 中國濕地博物館
- 中國錢幣博物館
- 中國動漫博物館
- 中國民營企業博物館
- 中國圍墾博物館
- 中國江南水鄉博物館
- 中國圍棋博物館
- 杭州古城牆陳列館
- 杭州碑林(杭州孔廟)
- 浙江博物館
- 南宋官窯博物館
- 黃賓虹紀念館
- 章太炎紀念館
- 蘇東坡紀念館
- 潘天壽紀念館
- 西湖博物館
- 西湖博覽會博物館
- 杭州歷史博物館
- 浙江省自然博物館
- 都錦生織錦博物館
- 杭州南宋錢幣博物館
- 西湖綜合保護工程陳列館
- 浙江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
-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念館
- 蘇白二公祠
文化藝術
2009年全市獲國家級、省級文藝、廣播影視、動漫類獎131項。年末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20個,公共圖書館16個,文化館13個,博物館、紀念館62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群)。全市有線電視用戶203.62萬戶,其中數字電視104.39萬戶。電視、廣播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9.8%和99.83%。廣播電視「村村通」實現全覆蓋。成功舉辦第五屆中國國際動漫節、第十一屆西湖博覽會等重大文化活動。蠶桑絲織技藝、西泠印社「篆刻」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廣播電視
至2006年末,杭州擁有電視台2座22套節目,廣播電台9座18套節目,全市電視覆蓋率和廣播覆蓋率分別達99.59%和99.77%。全市有線電視入戶數達177.08萬戶,增長9.6%。其中數字電視在全國率先實現整體轉換覆蓋百萬用戶的目標。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繼續推進,全市有3543個行政村和13980個自然村開通有線電視,有線電視覆蓋率達95.14%。
新聞出版
2006年,全市共出版報紙17.98億份、雜志0.78億冊、圖書2.68億冊。著名的有《都市快報》、《今日早報》、《錢江晚報》、《杭州日報》等。
黃龍體育中心
體育運動
2009年,杭州籍運動會員獲第十一屆全運會5金12銀15銅。成功舉辦第十七屆市運會、沖浪中國高峰論壇、國際沖浪嘉年華活動、世界汽車飄移大賽杭州站比賽、汽車「王中王」爭霸賽等有影響力的大型賽事。群眾體育活動深入開展。完成新建各類體育健身場所2088個。組織舉辦了市冬泳表演賽、傳統武術錦標賽、市橋牌聯賽、羽毛球俱樂部聯賽、全國門球邀請賽、全國橋牌邀請賽等活動。
杭州擁有中超的杭州綠城,CBA的浙江廣廈和浙江金牛,乒超的浙商銀行,以及浙江開元女排和浙江利群男排等球隊,陳經綸體校以及各支俱樂部等也為國家輸送了如羅雪娟、吳鵬等許多優秀運動員。
同時,杭州也在通過各種方式積極推動全民體育的發展。不僅有許多體育場館供市民免費活動,還會經常性地舉辦各種體育賽事或全民活動,如女足世界盃、2011年亞洲杯預選賽等等。
杭州不僅擁有黃龍體育中心這座設施一流、可以舉辦國際賽事的大型體育場,還有杭州市體育中心、杭州體育館等,以及准備建設擁有八萬人體育場的奧體中心。
環境保護
繼續實施「藍天、碧水、綠色和清靜」工程,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力度,整體生態環境繼續改善。2006年,全市用於環保的資金投入達65億元,相當於杭州市生產總值的1.9%。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率、工業廢水綜合排放達標率分別達到94.0%和92.0%。主要水系監測斷面水質三類以上比例達50.0%。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99天,優良比例達81.9%。市區全年擴綠地面積468公頃。至年末,市區人均園林綠地面積達45.16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75平方米,分別比上年末增長2.3%、15.3%。市民的生活環境得到改善。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1)從「餘杭」到「錢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乃名「餘杭」。
春秋時,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越,後屬吳,越滅吳後,復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現在的市區,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杭州為吳國的吳興郡,屬揚州。因外族相繼入侵,晉室南遷,促進了江南和錢塘江兩岸經濟文化的發展。這時,西湖已有「明聖湖」、「金牛湖」之稱。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這不僅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剎。隨後有方士許邁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韜光、寶石山一帶進行寫書、煉丹等活動,傳播宗教,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開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

3. 請問:福州倉山區所有的小學一共都分了哪些學區

倉山在福州是老學區了!
以前的很多大中專學校都是在倉山
這會不會影響以後的後代啊!
大家就這個問題來談談看!

以下是內容,請看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崖苦做舟。」在老倉山人的心中,這似乎是為他們而寫的,特別是那些年過花甲的「老先生」,他們啟蒙於《詩經》,經歷了「之乎者也」的童年,經受中國教育改革的洗禮,看著老倉山變成新倉山,看著福州的教育基地渾然成為一個人文基地。
老倉山何以稱之為教育基地?又何以從一個教育基地渾然成為一個人文基地的呢?人文地,倉山頌——以這樣的標題,筆者希望能夠凸顯一個民族、一段歷史、一個區域的驕傲!

倉山美·人文始祖

碧波盪漾的閩江,隔斷了鬧市的喧囂。古樹森森,數不清的榕樹、樟樹,幻為濃得化不開的雲彩,亭亭如蓋。西式的別墅,爬滿了不凋的藤蘿,宛如沉醉在昔日浪漫不羈的記憶里。數丈高的三角梅,繁花似錦,恰似輝煌的火炬,令人心盪神搖。踏著濃蔭,沿著長滿苔蘚的圍牆,一道蜿蜒曲折高高低低的小徑,彷彿是歷史的纖繩,輕盈地系住遺落了無數傳奇的校園。老倉山的的確確給福州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倉山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位於福州市城區南部,倉山區古稱藤山,明洪武年間北麓始建鹽倉,該地俗稱鹽倉前,藤山遂道稱倉前山,簡稱倉山,區名由此而來。倉山區古城名人陳若霖,陳寶琛等名聞遐邇,還曾誕生過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嚴復,現代海軍將領陳紹寬,當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等傑出人物;這里不僅有煙台山、金山寺、三縣洲等山水古跡,還正在開發三江旅遊帶特色景點。
倉山境內多山丘坡地,高蓋山、長安山、煙台山等貫穿中、北部,東部有黃山、城門山等。島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歷史上曾於煙山南麓遍植梅樹,素有「瓊花玉島」的美稱,古時,就有「十里花為市,千家梅作林」的繁華。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倉山區還是歷史上有名的領事使館區,外貿基地及航運中心,英、美、法等17個國家在倉山設立了領事館或代辦處,同時還創建教堂,開辦學校,開設醫院、發行報刊、設立洋行等。由於西方經濟、文化滲透,倉山區至今保存著英式、哥特式、羅馬旋門式、東歐式及中西結合式的建築,形成了倉山區獨特的建築特色和區貌。區內名勝古跡眾多,金山古寺、陳若霖故居、陳紹寬故居、煙台山公園、高蓋山公園等人文、自然景觀與正在開發的馬杭洲、桔園洲、閩江公園(南園)等沿江沙洲構成了倉山區豐富的旅遊資源。
倉山老城區沒有經過第一輪的舊城改造,古建築保留得相對完好,這些也是老倉山難得的資源。

老學區·教育基地
倉山區是福州著名的學區,自1980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福州市的文化居住區以來,區內新建和擴建少年宮、文化館、圖書館、科技館等一批文化設施。特別是國家投資在區西南部有新辦30多所大、中專院校和幹部學校。因而,倉山區最具有書卷氣,學術氛圍最濃。倉山人對子女教育也十分重視,特別是老人,早年就讀教會學校,能接受對子女開放式的教育理念,是福州受開放思潮影響的第一代,有著較深的內涵。倉山老城區有著眾多的優質學校、優秀教師,隨著原住民的素質普遍較高,越來越飽滿的人文因素決定了倉山具備很好的居住氛圍。
倉山區是福州的校區,匯集大中小各類院校,有福建師范大學、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福建建築高等專科學校(現改名為福建工程學院)、農林大學、華南女院、省農業學校、福建船政學校、市體育學校、師大附中、港頭(十二中)、四十中、區實小、紅霞小學、上渡小學、齊安小學、以及格致、英華、三一、毓英、文山、陶淑等中等學校,還有福建省金山幼兒園、福州三中金山校區、金山文體中心、金山小學、小金星國際幼兒園等。

4. 溫州的簡介!

溫州概況
溫州市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東瀕東海,南與福建省寧德地區的福鼎、柘榮、壽寧三縣毗鄰,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市的縉雲、青田、景寧三縣相連,北和東北與台州市的仙居、黃岩、溫嶺、玉環四縣市接壤。地理坐標為東經119°37′-121°18′、北緯27°03′-28°36′。總面積11784平方千米,其中市區1082平方千米。總人口749萬人(2005年)。轄3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全市共有30個街道、119個鎮(包括2個民族鎮)、143個鄉(包括5個民族鄉)。郵編:325000。行政區劃代碼:330300。區號:0577。車牌號:浙C。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我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級市。是浙南經濟、文化中心。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簡稱「甌」。甌是一種陶制器皿的名稱。約在新石器時代,溫州居住著原始甌人並製作陶器。西漢惠帝三年(前192年)為東海王(俗稱東甌王騶搖)都地。流經溫州的河流叫甌江。留學海外的溫州學子在看到香港被稱作HONGKONG的時候根據溫州的甌語(溫州話)發明了YUJEU這個稱呼。
溫州古城建於東晉明帝太寧元年(公元323年),因地在溫嶠嶺南,「雖隆冬而恆燠」,四季溫和濕潤,故名溫州。《溫州府志》載,當年建城時,太守郭璞登上西山,瞭望周圍諸山,錯立如斗,便對當地百姓說:城饒山外,當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於山,則寇不入斗,可長保安逸。於是他仿照北斗星體位置,圍繞諸山築城,故稱斗城。傳說在築城時,有隻白鹿銜花疾奔而來把花吐在城牆上,然後化作一團樣雲冉冉飛入天際,白鹿跑過的地方,一片鳥語花香。人們為取吉利,稱為白鹿城或鹿城。
溫州的市花是茶花,市樹是榕樹 。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遠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夏、周、商三代為甌地。秦屬閩中郡。西漢初為東海王鄒搖封地。漢順帝永和三年(138年)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年),建立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始置溫州。此後歷1300多年,州名沿用至今。溫州為地級市,改革開放後聲名遠播全世界。現轄三區二市六縣,人口770萬。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溫州市總面積為11784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082平方公里,2個縣級市面積為2445平方公里。

鹿城區。面積294.38平方公里,人口66.41萬。區人民政府駐墨池坊1號。郵政編碼:325000。
龍灣區。面積279.02平方公里,人口31.04萬。區政府駐甌海大道龍祥路。郵政編碼:325058。
甌海區。面積614.50平方公里,人口39.69萬。區人民政府駐婁橋街道。郵政號碼:325016。
縣級市
瑞安市。面積1271平方公里。人口114.61萬。市政府駐安陽人民廣場,郵政編碼:325200。
樂清市。面積1174平方公里。人口116.23萬。市政府駐樂成鎮人民路2號,郵政編碼:325600。
永嘉縣。面積2674.1平方千米,人口91.33萬人。縣城駐地為上塘鎮,郵編:325100。
蒼南縣。面積126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72萬平方公里,海崖線長168.8公里。總人口122.4萬。縣政府駐靈溪鎮縣城新區,郵編:325800。
平陽縣。面積105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83萬人。縣人民政府駐昆陽鎮。郵編:325400。
泰順縣。面積1761.5平方公里,人口35萬。縣人民政府駐羅陽鎮東大街6號。郵編:325500。
文成縣。面積1292.16平方公里,人口36.33萬人。
洞頭縣。面積892平方公里,人口12.5萬人。
自然地理
溫州位於中國黃金海岸線中段,浙江省的東南部,東瀕東海,南接閩北,西與麗水市相連,北與台州市毗鄰,是浙南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全境介於北緯27度03分-28度36分、東經119度37分-121度18分之間。境內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呈現梯形傾斜。綿亘有洞宮、括蒼、雁盪諸山脈,泰順的白雲尖,海拔1611米,為全市最高峰。東部平原地區,人工河道縱橫交錯。1984年被國務院列為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轄鹿城、甌海、龍灣3區和樂清、瑞安2市(縣級)及洞頭、永嘉、平陽、蒼南、文成、泰順6個縣,陸地總面積1178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1082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 總人口720萬,市區人口80萬。 主要水系有甌江、飛雲江、螯江,境內大小河流150餘條。溫州陸地海岸線長355公里,有島嶼436個。海岸線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
[編輯本段]溫州各縣市介紹
鹿城區:鹿城區地處浙江省東南部,是溫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鹿城自古商賈雲集,素有「東甌名鎮」之稱,南宋時期詩人楊蟠就有「一片繁華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的詩句,鹿城依山面江,城中有山有水,享有「江城如畫」的美譽。懸於甌江之中的江心嶼,景色秀美,是中國四大孤嶼之一。鹿城自古以來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如東晉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南宋永嘉學派代表人物葉適,當代「一代詞宗」夏承燾等,相傳書聖王羲之也曾在此留下「墨池」等遺跡。
1984年,溫州地市合並,建立現在的鹿城區。同年,溫州市被列為全國14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一,鹿城區成為溫州市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2001年下半年,經國務院、省政府批准,市、區兩級政府對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鹿城區的區域面積從104平方公里擴大為294平方公里,現全區共轄12個街道、5個鄉、4個鎮。
甌海區:甌海區北靠甌江,處於溫州市區的東、南、西部,環繞鹿城、龍灣兩區。原系溫州市郊區,1981年12月析出建置甌海縣。甌海是浙江省溫州市三大城區之一,位於溫州市區西南部。全區總面積467平方公里,占市區總面積的42%。現轄6個鎮,7個街道,總人口38萬。
甌海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發達。溫州機場、溫州港、溫金鐵路客運站等交通樞紐緊鄰轄區而設,金麗溫、甬台溫高速公路和104國道貫穿全境,甌海大道、梧埏大道等城市幹道與老城區交通網路相連。近幾年來,甌海區再造優勢,相繼組織實施了一大批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項目,進一步完善電力、通訊、供排水等基礎設施,為溫州城市的拓展和大都市框架的構建奠定了基礎。 當前,全區正在實施區域經濟發展新戰略,做強二產、做大三產、做精一產。以加速發展傳統優勢輕工產業和大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努力打造眼鏡、鎖具、服裝、鞋革等一批更具特色、更具活力、更具財富的一流國際性輕工製造基地為支撐的「輕工強多」。依託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打造成一個以「商、住、游」為重點的「商貿新區」。
龍灣區:龍灣是浙江省溫州市三大城區之一,位於甌江入海口南岸,地理位置在東經120°42′-120°51′和北緯27°54′-28°1′之間。東朝東海,南接瑞安市,西鄰鹿城、甌海二區,北瀕甌江,與永嘉縣、樂清市隔江相望。2002年1月,經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龍灣區內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區域陸地面積279平方公里,總人口48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9.77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永中街道,轄永中、蒲州、海濱、永興、海城5個街道和狀元、瑤溪、沙城、天河、靈昆5個鎮。
龍灣歷史悠久,古屬甌越、東甌。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這里就有先民居住,過著漁獵和原始的農業生活。春秋戰國時期,龍灣成為越國轄地。從東漢末年到三國,北方處於戰亂之中,這一帶卻比較平靜安定。唐宋以來,龍灣作為溫州城的東部城郊,經濟文化不斷發展。
樂清市:樂清是民營經濟溫州模式的發祥地。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家庭作坊、個體工業已在樂清市興起。80年代出現了股份合作企業,現已逐步走向規范化,並已向集團化方向發展。股份合作經濟給樂清工業經濟發展開創了「黃金時代」,全市現已建成工業小區25個,標准廠房310萬平方米,有近1500家企業進入工業園區,分布在104國道樂清段兩側,構成長達50多公里的「工業走廊」,集團公司51家,其中38家為全國無區域集團,6家企業跨入了全國知名鄉鎮企業行列,形成了以低壓電器、電子、機械、儀表、服裝、皮革、船舶修造、工藝美術等為主導行業的工業體系。樂清素有」中國電器之都「之稱。
樂清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沿海,東臨樂清灣,南臨甌江。全市陸地面積117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70平方公里,轄21個建制鎮,10個鄉,人口116萬。這里氣候溫和,水土肥沃,自然資源豐富,素有「旅遊勝地」、「魚米之鄉」之稱,在溫州、台州、寧波、舟山沿海走廊中,樂清歷來是主要的經貿集散地。
樂清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遠在四千年前,東甌先民即在此繁衍生息,流下了許多石斧、石錛、石矛、石犁、石墜等石器。樂清歷史上曾有過王十朋、翁卷、李孝光、趙士楨、章綸、高友璣等名人。王十朋為南宋開科狀元,翁卷為南宋「永嘉四靈」詩派的傑出代表,李孝光為元朝一代文豪,《元史》稱他「以文章負名於世」,趙士楨為明代傑出兵器專家,其火器發明列為當時世界先進。鑄於宋元佑七年的能仁大鑊,屬亞洲第一大鑊,它折射出了樂清市悠久而璀璨的歷史文化之光。
樂清是中國市場經濟發育最早、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樂清人扮演「弄潮兒「的角色,以敢為天下先而聞名四方,率先建立了以股份制為主要組織形式的經濟發展格局,引起了海內外新聞界、經濟界、學術界的普遍關注。從1993年開始,樂清跨入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行列。2004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252.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45元,人均居住面積40.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547元,人均居住面積41.8平方米,人民生活水平達到了中國政府提出的「小康」生活標准。
樂清已形成一個城鎮群,以市政府所在地樂成鎮為中心,全市分布著16個經省政府批準的對外開放重點衛星鎮,這些衛星鎮分布合理,建設頗具規模,其中柳市、樂成、虹橋、北白象四地人經濟綜合實力躋身溫州「十強」、浙江「百強」行列。
被稱為樂清海上門戶的黃華七里港區,是我國20個重點港口之一。海岸線長142公里,可建造萬噸級以上泊位36個,主航道150多年來恆穩不變,是寧波至廈門一線唯一而適中的深水港區。
現已建成七里港一期工程,港口年吞吐能力達401萬噸,七里港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將成為建設中的溫州大港核心。
瑞安市:瑞安,位居我國黃金海岸線中段,地處上海經濟區和廈漳泉金三角之間。這里氣候宜人,物z產豐富,屬江南魚米之鄉。自古市井繁華,商貿發達,人文薈萃,郭沫若曾題聯「玉成桃李,海涌波瀾」。瑞安陸域面積127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60平方公里,轄12個鎮、19個鄉、6個街道,總人口114.61萬,是浙江省重要的現代工貿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是溫州大都市南翼中心
瑞安山水奇特,風光旖旎,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風景資源占國土面積20.8%,屬旅遊資源大市,擁有七大風景名勝區:寨寮溪、聖井山、梅龍溪、桐溪、銅盤島、龍井、卧龍峽;十大旅遊區點:水鄉古鎮林垟、玉海文化游覽區、江溪龍潭、白岩山、金雞山、隆山公園、山皇古寨、尖山八水、順泰梅尖、瑞安外灘;四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海樓、石棚墓、利濟醫學堂、聖井山石殿;一處國家級森林公園——花岩。瑞安風情浪漫,動感休閑。現有星級旅遊飯店9家,其中四星級飯店2家;旅行社13家;旅遊推薦單位22家;社會旅館200多家;上規模餐飲單位150多家,酒吧、迪吧、桑拿、保健等休閑娛樂場所設施齊全、功能完善,並開發都市休閑游、山海生態游、文化考察游、經濟探密游等路線。可以滿足不同規格、不同層次旅行團隊和中外旅客的需求。 行政區劃和人口
瑞安市現行政區下轄安陽、玉海、錦湖、東山、上望、潘岱6個街道;塘下、莘塍、汀田、飛雲、仙降、馬嶼、曹村、陶山、碧山、湖嶺、龍湖、平陽坑12個鎮;大南、順泰、梅嶼、荊谷、桐浦、芳庄、金川、林溪、潮基、鹿木、永安、桂峰、營前、東岩、高樓、寧益、楓嶺、北麂、北龍19個鄉。共有61個社區,910個行政村。瑞安市人民政府駐地安陽街道。2006年末全市總人口114.61萬人。
永嘉:永嘉縣隸屬於溫州,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下游北岸。地理坐標為北緯28°09′,東經120°41′。總面積2674.1平方千米。2007年末總人口91.33萬人。縣人民政府駐上塘鎮縣前路98號。郵編:325100。代碼:330324。區號:0577。拼音:Yongjia Xian。
「永嘉」作為縣名始自589年(隋文帝開皇九年)。「永嘉」二字,是「水長而美」的意思。永嘉風景秀美資源豐富。享「天下第一江」美譽的楠溪江國家4A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灘林美著稱。悠悠三里楠溪江,江流純凈澄碧、清澈見底,兩岸疊翠峰戀,茂林修林,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景區內植被良好,沒有任何工業污染,其地面水至今仍保持著最原始的水貌,純凈度超過國家一級地面水標准。
2000年,永嘉縣轄14個鎮、28個鄉。總人口727390人,各鄉鎮人口: 上塘鎮 79941 甌北鎮 125298 橋頭鎮 68569 橋下鎮 34334 黃田鎮 41627 烏牛鎮 37719 七都鎮 9685 沙頭鎮 16513 岩頭鎮 29095 楓林鎮 21337 岩坦鎮 6878 大若岩鎮 16026 碧蓮鎮 11953 巽宅鎮 12949 羅東鄉 19315 西溪鄉 20534 徐嶴鄉 7056 峙口鄉 7813 陡門鄉 6270 渠口鄉 10490 花坦鄉 13422 下寮鄉 3378 五尺鄉 5902 表山鄉 2993 東皋鄉 7294 鵝盛鄉 8838 西源鄉 4159 嶺頭鄉 8432 溪口鄉 6357 鯉溪鄉 8311 張溪鄉 7510 黃南鄉 5607 昆陽鄉 8805 茗嶴鄉 8154 山坑多 4200 大嶴鄉 4240 石染鄉 4273 溪下鄉 5214 西嶴鄉 5118 界坑鄉 6154 潘坑鄉 6763 應坑鄉 3864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平陽:
平陽縣位於浙江南部沿海。平陽老縣有1700多年歷史,西晉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建縣,名始陽縣,後稱羅陽縣或橫陽縣。五代十國時期為吳越國轄地,改名為「平陽縣」。
1949年以前,平陽縣為浙江省第二大縣,人口占溫州地區三分之一,面積達5700平方千米。 1981年6月18日,原平陽縣分為現今的蒼南縣和平陽縣。
平陽縣地處浙南沿海,隸屬溫州市。平陽是一個有1700多年歷史的老縣,也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沿海開發縣之一,素以物華天寶,文風鼎盛而著稱。
平陽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南麂列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雁盪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和三個省市級旅遊區。
今年平陽旅遊又一亮點是「紅色旅遊」。 平陽縣是老革命根據地,山門、鳳卧一帶素有「浙江延安」之稱。現存革命遺跡眾多,形成了以紅軍革命史跡、閩浙邊根據地史跡、中共浙江省一大史跡、烈士紀念史跡和粟裕大將骨灰敬撒處等五大板塊為主的革命聖跡景觀群。今年2月6日,國家發改委、中宣部、國家旅遊局等十三個部委正式發文,將溫州市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列入國家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和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今後2-3年,平陽縣計劃投入紅色旅遊資金1.1億元,打造一批具有強烈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精品項目。首游日推出的首游線路共有兩條:山門至鳳卧的線路;山門至南雁盪山東西洞景區的線路。當前全國上下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平陽這塊革命聖地將迎來越來越多的八方來客。
蒼南:
蒼南縣位於浙江省的最南端,瀕臨東海,南連福建,1981年6月從平陽析出獨立建縣,因地處玉蒼山之南,取縣名為蒼南。地處浙江省最南端,素有浙江「南大門」之稱,東與東南瀕臨東海,西南毗連福建省福鼎市,西鄰泰順縣,北與平陽、文成兩縣接壤。蒼南縣轄20個鎮、14個鄉和2個民族(畲族)鄉,總人口122.4萬。除漢族外,還聚居著畲、回等少數民族3萬多人,是浙江省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縣。蒼南也是浙江省的海洋大縣,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份額。蒼南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為沿海對外開放縣,縣城在靈溪鎮。
蒼南平原佔三分之一,山區、半山區佔三分之二。其中平原地區河道密布,古樹、小橋、流水、人家,構成了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溫暖濕潤,四季分明。蒼南是農林牧漁的綜合產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名特優稀產品有四季柚、荔枝、甜橙、梭子蟹、對蝦、石斑魚等,許多產品遠銷海外。「世界礬都」礬山明礬儲藏量佔全世界的60%。水陸交通方便,沿海有7個港口,公路通達全縣每一個角落。
蒼南縣旅遊條件優越,金色沙灘,彩色島礁,山巔石海,古老村寨,構成了蒼南獨有的自然和人文旅遊景觀。「濱海—玉蒼山」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達210.5平方公里,由漁寮、炎亭、玉龍湖、玉蒼山、莒溪等五個景區和碇步、蒲壯所城兩個獨立景點組成,其中漁寮、炎亭、玉蒼山是國家AAA級旅遊區,另有石聚堂、鯨頭、燕窠硐三個縣級風景區,構成以靈溪鎮和龍港鎮為依託的風景旅遊體系,可開展山水游、人文游和商務游。
洞頭
文成
泰順:
溫州交通
溫州高速公路有通往麗水,金華的金麗溫高速公路
通往寧波,台州,紹興方向的甬台溫高速公路主線與台州境內的上三高速。
另外再建中即將完工的諸永高速公路,溫州繞城高速公路也將讓出行更加方便。
機場有永強機場可以通往全國許多城市,並開通了香港的定期航班。
溫州港是全國最大的沿海集裝箱碼頭之一
鐵路有全國第一條全民捐款,自主修建自主管理的金溫鐵路。再建中的溫福鐵路,甬台溫鐵路。
新開通的甌海大道龍灣段:
它是橫貫城區東西走向最主要的快速交通之路;它是串聯鹿城、龍灣、甌海三大城市中心區域及機場、鐵路的門戶之路,並將成為溫州最重要的迎賓大道之一;它也是穿越三垟濕地,充分展現溫州山水特色的景觀之路。。�
溫州教育概況
溫州是浙江省的教育大市。全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3034所,在校生153.7萬人,教職工10.5萬人,教育人口佔全省近五分之一。其中,普通高校6所,在校生6.4萬人,成人高校1所,在冊生4.6萬人,遠程高教站點39個,在冊生1.6萬人。職業學校97所,在校生9.6萬人。普通高中139所,在校生15.4萬人;初中342所,在校生33.1萬人;小學929所,在校生57.7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2所,在校生0.2萬人;幼兒園1508所,在園幼兒25.1萬人。
由於地理、歷史、人口等原因,從新中國成立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溫州作為人均投資最少的城市之一,教育事業長期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溫州藉助民間資金豐裕和市場機制靈活的區域經濟優勢,率先進行教育投資和辦學體制改革, 走出了一條政府為主、全社會辦教育的發展路子,用佔全省11%的財政性教育經費支撐著佔全省20%人口的教育,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卓越成就。從1989年普及初等教育到1997年普及義務教育,從2002年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到2004年普及學前三年到高中階段十五年教育,溫州教育事業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實現了教育事業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式發展,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