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家庭教育名家有哪些人

家庭教育名家有哪些人

發布時間: 2024-09-07 23:14:26

Ⅰ 談談你對家庭教育的認識

家庭教育是人類進化史上最古老、最基礎的教育活動,也是人生成長過程最早接受、終身接受的教育活動。家庭是社會生活最基本的組織單元,開展好家庭教育就是落實好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言傳身教」,也就是傳承和示範,家長用自己切身的生活實踐指引孩子成長、進步。家庭教育的主軸是傳承德育,核心內容是教導孩子融入社會生活的禮教、民族風俗習慣等。

家庭閱讀

1、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給予孩子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歌唱:「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每個人來到社會大家庭中所融入的第一個、伴其一生的活動集體就是家庭。家庭是每個人獲取成長能力最初的源泉,是人生一切成長行為的基石,家庭給予孩子成長所必須且無私的愛與成長資源保障,家庭教育引導孩子成長最終實的目標就是給予孩子們獨自融入自然社會生活的能力。家庭教育影響孩子在家的成長行為,為孩子提供社會文化知識和生活技能訓練,讓孩子走出家門後能自如應付外在世界所面臨的挑戰,比如在家學會和家長交流的孩子,跟同伴交流時,可以不必從頭再開始練習,其他行為、技能和知識也一樣。孩子把在家中學到的東西帶到與同伴兒相處的群體中去,如果這些東西跟其他孩子在家裡學到的東西一樣,屬於共性的行為孩子就會將它們保留下來並加強練習。

「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生命降生之時幾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們沒有財富多寡的差別、沒有信仰差別,無貧富、貴賤之分。但是,放眼四周您就會發現,這個社會還是不可避免的產生了窮人和富人之分、貴人和賤人之差,還有愚人和賢人之別。造成這些差別的根本原,就在於人們學或者不學、學習的方向和學習內容的多寡。俗話說:「人不學無智,無智者愚。」,人生產生「智」與「愚」的第一個分叉路口就是家庭教育所形成的,家庭教育就是影響每個孩子學識成長最前沿的那一份兒,當孩子開始上學時【約7歲左右】,就能夠很明顯的感覺到不同孩子間的智力成長差距、自主行為能力的高低,而這些差別僅僅是個開始,它們將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

家庭教育活動的本質是為孩子授漁,也就是教導孩子學習成長的基本方法。學習活動的本質是孩子通過模仿習得獨自生活的能力,家庭教育的本質是引導孩子養成獨自生活的技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家庭教育培養的是孩子【20年後】獨擋乾坤生活的智慧。人生的學習成長不同於飢渴時所攝入的食物和水,不能立刻有溫飽的感覺,學習知識文化是為明天的生活儲備能量,今天「學以致用」用的是昨天獲得的技能。孩子的成長過程是緩慢的,從懷孕的那一刻起,孩子就開始了學習成長。出生之後,學習更是成為了孩子最核心的工作,而孩子所有學習活動的本質就是為孩子二十年之後獨自生活、獨擋乾坤打基礎。社會隨著時光一刻也不停息的在向前發展,生活時刻都在發生變化,適應生活最好的能力就是適應力與應變力,給予孩子獨立生活技能的本質就是引導孩子學會應對一切生活挑戰,教導孩子應對世界的千變萬化的能力。

Ⅱ 現代名人教育孩子的事例有哪些

中國現代名人數不勝數,他們身上都發生過哪些教育孩子的故事值得我們去學習呢?一起來看看,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aaaaa,希望可以幫到你!

現代名人教育孩子的事例

一、梁啟超:精心教子滿門俊秀

梁啟超,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是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其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等,編為《飲冰室文集》。而作為父親的梁啟超,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全方位精心教子,引導9個子女“莫問收獲,但問耕耘”,使他們人人學有所長,個個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其中有三位是中科院院士,也有社會活動家、愛國軍官和新四軍老戰士,真可謂是梁氏一家“滿門俊秀”!

在20世紀20年代風雲變幻的中國,梁啟超始終注意把握孩子們的前途,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廣博的知識和卓越的遠見,對孩子們進行言教和身教。他精心培養每一個心愛的孩子,不僅努力培養他們成為有學問的人,還要他們成為有高尚品德、對社會有用的人。“人活精神”,作為一個愛國思想家,梁啟超著力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孩子們小時,他常常讓孩子們圍坐在小圓桌旁,一邊怡然自得地喝著酒,一邊繪聲繪色地講中外歷史上愛國英雄的故事。他通過面對面的談話和書信,傳遞對孩子們的情誼,和他們平等地討論國家大事、人生哲學,講解治學的態度,做學問的方法,也向他們傾訴生活中的苦樂悲歡,將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他告誡兒女:“生當亂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其實何止亂世為然),一個人在物質上的享用,只要能維持著生命便夠了。至於快樂與否,全不是物質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出快活,才真是會打算盤哩。”他嚴以律己:“我自己常常感覺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範,最少也要不愧做你們姊妹弟兄的模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梁啟超在教子中,特別強調趣味教育。他在《學問之趣味》一文中說:“凡人必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若哭喪著臉捱過幾十年,那麼生命便成為沙漠,要來何用?”他十分尊重孩子們的個性和自願,用心細致地掌握每一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並鼓勵孩子“趣味轉過新方面,便覺得像換個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雖不願你們學我那泛濫無歸的短處,但最少也想你們參采我那爛漫向榮的長處”。

1927年8月,他的次女思庄在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已學習一年,該選學具體的專業了。梁啟超考慮到現代生物學在當時的中國還是空白,希望她學這門專業。出於對父親意見的尊重,思庄選擇了生物學。但由於麥基爾大學的生物學教授課講得不好,無法引起思庄對生物學的興趣,她十分苦惱,並向大哥思成敘說了此事。梁啟超知道後,心中大悔,深為自己的引導不安,趕緊寫信給思庄。在父親的鼓勵下,思庄改學圖書館學,最終成為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

梁啟超不僅注重用自身的言教和身教教育孩子,還注重聘請家庭教師培養孩子。1924年以後,梁啟超的四子思達、三女思懿、四女思寧漸漸長大,而他們的哥哥姐姐思順思成思永思庄思忠則已先後出國留學,只有他們生活在父親身邊,住在天津意租界的居所。

為了充實子女們的國學、史學知識,從1927年下半年起,梁啟超就聘請他在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的學生謝國楨來做家庭教師,在家中辦起了補課學習組,課堂就設在飲冰室的書齋里,課程包括國學方面:從《論語》、《左傳》開始,至《古文觀止》,一些名家的名作和唐詩,由老師選定重點誦讀,有的還要背誦。每周或半個月寫一篇短文,作文用小楷毛筆抄正交卷。史學方面:從古代至清末,由老師重點講解學習。書法方面:每天臨摹隸書碑帖拓片,寫大楷二三張。每周有半天休假。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兄妹幾人國學、史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梁啟超教導孩子們“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其實是“天道酬勤”,埋頭耕耘的人總是會有收獲的,梁啟超付出極大心血精心教子,換來的是9個子女個個成才的碩果。其中,長子梁思成成了中國著名建築學家、中科院技術科學部委員,次子梁思永成了中國著名考古學家、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連最小的兒子梁思禮,也成了火箭專家、當代中國導彈控制系統的帶頭人,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和國際宇航聯合會副主席……對生長在“滿門俊秀”家庭的子女而言,其父親梁啟超,的確是“父愛如山”啊!

二、魯迅:了解孩子和理解孩子

魯迅因擅寫雜文,嘻笑怒罵皆成文章,有人就認為他一臉正氣,為人嚴肅,缺少人情味。其實,魯迅既有“橫眉冷對千夫指”的一面,也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一面。他在家庭中,便是一位寬厚的丈夫,慈愛的父親。因為有魯迅充滿父愛的藝術教育方法,海嬰最終成才。

魯迅晚年得子,自然喜愛萬分,魯迅對海嬰傾注了全部的父愛。每天深夜12時至凌晨2時,他一定要輕輕上樓,察看海嬰的睡眠情況,幫忙蓋好被子;孩子睡足就逗孩子玩,孩子倦了就抱起孩子,哼著催眠曲,把孩子送進夢鄉;孩子病了,魯迅更是徹夜守護。正如魯迅妻子許廣平所說的:“他是盡了很大的力量,努力分擔那可能范圍里的為父之責的。”

海嬰漸漸長大了,魯迅就有選擇地帶他去看電影。凡是益於兒童身心健康的,如《泰山之子》、《米老鼠》及世界風光類的影片,魯迅常常帶他去觀看。一次,吃晚飯時,海嬰聽說飲譽世界的“海京伯”馬戲團到上海演出,高興得手舞足蹈。但魯迅考慮到馬戲團大多為猛獸表演,且在深夜臨睡前,怕海嬰受到驚嚇,終於沒有帶他去看。海嬰為此嚎啕大哭了一場。魯迅第二天便耐心地對他說明了原因,答應別找機會,白天陪他去看。魯迅在1933年10月20日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條記載:“午後同廣平攜海嬰去海京伯獸苑。” 這件事給海嬰印象很深,以後每提及此事,海嬰就動情地說:“父親對我如此真心的愛,使我認識到一個人如何才能當一個好父親。”

魯迅把兒童看作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竭力反對兩種因襲的錯誤教育方法:一種是粗暴壓服的方法,對兒童非打即罵,使得兒童從小唯唯諾諾,低聲下氣,思想愚鈍,目光呆滯,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其實這類孩子長大以後,“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另一種是嬌生慣養的方法,任其跋扈,放任不管,使兒童在家裡成了“小霸王”要什麼給什麼,待到將來走到社會,“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

魯迅提倡,對兒童要了解他們的心靈世界,懂得他們的興趣和喜好。他曾經說:“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於孩子的發達。”有一天,魯迅在家裡請朋友吃飯,桌上擺了一盤魚丸子,海嬰面前也放了一小碟,他先夾了一個嘗嘗,覺得味道不新鮮,就嚷菜壞了。大家從大盤中揀來嘗了嘗,都說是新鮮的,以為是孩子瞎嚷,就不去理他。但魯迅卻認真地對待孩子的意見,把海嬰碟子里的揀來嘗了嘗,果然味道變了,趕緊吐了出來。魯迅說:“孩子說不新鮮,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

三、陳景潤:讓孩子個性自由舒展

陳景潤不僅是數學奇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獨特的見解。

兒子名叫陳由偉。“陳由偉”這個名字是陳景潤起的。陳由是他與夫人各自的姓,偉則希望其對人類有偉大貢獻的意思。陳景潤也望子成龍。

陳景潤對獨生兒子的培養方法是:民主對待兒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 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成長,使他的思維方法更具有個性。陳景潤認為, 孩子有個性才能成才,文藝家、政治家、科學家都靠個性的發展才獲得成功。

陳景潤希望兒子將來也當科學家。陳由偉天生聰明,每當他拿玩具,便好 奇地把玩具解剖──拆開看個明白。一個玩具幾十元,當母親的便拉下臉來嚴 肅批評兒子。這時,陳景潤總是樂呵呵地站在兒子一邊說:“孩子有好奇心是 件好事。他能拆開玩具證明他有求知慾望,能研究問題。當父母的要支持他才 對。”

兒子上小學後,常常向陳景潤談自己的事,學習、勞動或與同學的往來。 陳景潤認真聽著,然後為孩子當參謀,或表揚或批評糾正。很快,他就獲得了 孩子的信任,和兒子成了朋友。

陳景潤認為,教育培養孩子,要因人而異,不同環境、不同性格,教育的 方式方法也要不同。這正是這位舉世聞名的數學家的過人之處。

現在他兒子小學快畢業了,學習成績好,品行也優良,正准備考中學。陳 景潤與由昆欣慰地講,教育孩子要靈活,要分階段。孩子的成長與教育方法分 不開。

這是經驗之談,值得廣大父母借鑒。
現代教育孩子的建議
1. 耐心傾聽

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但是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管教孩子,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時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2. 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協商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但是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這時,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總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3. 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現代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一、對孩子總是抱有欣賞的態度。

在和成功父母交往的過程中,你會感覺到他們對自己孩子的欣賞有時候讓你動容,比如優秀孩子在家裡都有自己的小名,父母叫的時候通過語音語調你會感覺到小名就是專屬於父母的。別人叫的時候會黯然失色。他們在談論自己孩子的時候也絕不斥責和抱怨,即使自己的孩子相貌並不出眾,有時候考得也不好,但他們從沒有抱怨,很平靜地幫助孩子分析問題。欣賞並不等於不切實際的誇獎和鼓勵,而是來自內心的一種默默支持,一種心照不宣的力量。在和成功父母接觸中,你能感覺到自始至終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有一種永不枯竭的欣賞的力量在存在。

二、原則性強,不輕易因人因事而改變自己的主張。

孩子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父母清清楚楚,並且立下規矩。絕不會輕易改變的。比如,該寫作業的時候,一定要寫作業,該讀書的時候,一定要讀書,不會因為今天是周末或者今天情況特殊就有所改變。尊敬父母,不撒謊,誠實,如果違反絕不輕饒,這是一條做人的底線。

三、善於經營自己的家庭。

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基礎,縱觀成功父母的家庭,家庭氛圍和諧溫馨。父母之間很少發生爭執,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感覺到溫暖和依靠。母親往往在家庭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她們把家打掃得乾乾凈凈,整理得整整齊齊。不在乎穿多貴的衣服、用多貴的東西,關鍵在於把孩子大人都打扮得利利落落。

四、明事理,舉止穩重,樸素低調。

父母都很通情達理,善解人意。對問題的看法往往非常折中,不偏激不固執,舉止穩重,談吐優雅,不給人盛氣凌人的感覺,很少在別人面前誇耀自己家庭和收入。

五、關心但絕不溺愛自己的孩子。

他們對於自己的孩子很關心,但對於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都能斷然拒絕,而絕不後悔,對於孩子所犯的錯誤也不會姑息遷就。

六、父母配合默契。

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唱一和配合默契,一個唱紅臉的一個必須要唱白臉,父母不要互相拆台,互相指責,這是大忌,曾親眼見過,一個孩子不聽母親的話,和母親發生爭執,做父親嚴厲斥責他這種行為,孩子歪著頭不服,父親過去就踹了一腳。孩子掉淚,但父親並沒有妥協。嚴肅指出他的行為是不當的。做母親的馬上給她說道理,兩個人配合默契。很快孩子不再固執已見。

七、工作認真,踏實。

父母對於生活和工作的態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縱觀成功父母不但在教育孩子上是成功的,對待工作也是認真踏實,兢兢業業。在單位上幹得也很出色。可謂工作生活兩不誤。

八、定時定點關注孩子的學習。

每天都會拿出一定的時間來關注孩子,並且能定時定點,孩子做完作業,要檢查一遍,有時間陪著孩子讀讀書,即使自己不讀書,也會陪在孩子身邊。他們家裡都有自己的書桌,每天有一段時間是雷打不動的作業讀書時間,父母都會放低說話的聲音或關閉電視,以免影響孩子的學習。

九、對網路不精通,除了上網查資料意外,從不在網上消遣。

說起來可能不大相信,大多成功父母都不大精通網路,對網路也沒有好感,可能是他們平時就忙於家務無暇上網吧。他們對網路除了用來查閱相應的資料,完成工作當中必須的材料外,幾乎不在網路上消遣,耗時間,打游戲。相比較有的父母一有空就上網消遣,形成鮮明對比,孩子愛玩游戲,很多都是收到父母的影響。

十、關注孩子的飲食健康,燒得一手好菜。

他們非常關注自己孩子的飲食健康,他們為孩子制定合理健康的飲食菜譜,那些東西有添加劑,那些東西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清清楚楚,他們絕大部分時間會親自下廚做菜,葷素搭配,很少買現成的。燒得一手的好菜。

十一、從不讓孩子濫交朋友。

讓孩子交往僅限於朋友之間的知根知底的孩子。他們從來不亂交朋友,很少看到他們呼朋引伴的咋咋呼呼,父母對於孩子交友嚴格限制。從不讓孩子和習慣不好、愛打愛鬧的孩子交往。他們讓孩子交往的范圍是知根知底的同事或朋友家的孩子,雙方父母都很熟,孩子自然也不差。

十二、從不和有抱怨的家長接觸。

他們都很有主見,很少抱怨什麼,能理解別人。很少或者說幾乎不和孩子同學的家長交往甚密,讓孩子始終在班裡和同學保持一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狀態。始終把學習放在第一位,不會因為其他的而將主要任務沖淡。從不和有抱怨的家長接觸,永遠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心態。

十三、嚴格要求孩子。

嚴格不是打罵,不是一味斥責,而是對孩子的行為和習慣進行管控,關注她的點點滴滴。如有不足,及時糾正。比如對孩子的游戲時間嚴格控制,“業精於荒於嬉”這是教育孩子不變的信條。

十四、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給孩子提過分的要求。

對自己的孩子評價很客觀,不給予過高的期望,也不悲觀。而是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定目標。一位成功父親說,我並不期望孩子能考第一,我只想讓她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如果她考不上清華,她就考個山大,如果考不上山大,考本地的一個院校也不錯。她只要努力了,就行了。其實這個父親,努力注重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十五、做孩子的朋友,傾聽孩子的心聲。

成功父母都很尊重自己的孩子,他們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不管什麼時候,只要孩子和他們說話,他們都會放下手中的家務,認真傾聽。即使孩子講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在他們那裡可是他們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

猜你喜歡:

1. 名人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2. 成功教育孩子的案例5個

3. 適合教育孩子的小故事有哪些

4. 名人教育孩子的勵志故事

5. 現代名人小故事大全精選

Ⅲ 你覺得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麼呢

謝謝作者誠邀回答這個問題。

這是一個好問題,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 社會 教育構成了教育的三大基石,家庭教育是後兩者的基礎和前提。

墨子曾講:「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孩子的成長受周圍環境,包括家庭環境影響很大,所以才有「孟母三遷」的故事流傳至今,也才會有「杏林世家」、「梨園之家」、「教育世家」出現。

怎麼做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呢?我個人認為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只有適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以下建議可供參考:

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每個孩子都有優缺點,即使帝王將相,在小時候也不是傳記中所描述那樣,完美無缺。 同時,每個孩子的性格、興趣、智商、情商、價值觀都有差異,這既和後天教育有關,也和先天遺傳有關。

我們必須要平常心對待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千萬不要用自家孩子的劣勢和別人家孩子的優勢去比較。有些家長覺得,自家孩子一無是處,那絕對是一葉障目。 放下心態,一定能找出孩子閃光點來,這是建立親子關系,開始家庭教育的起點。

在家庭中,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完成,大人可以提供幫助,但不能包辦。這是一個基本原則。包辦會滋生出懶惰、依賴的心理,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培養孩子自主能力,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找到自信,收獲成就伏乎感,在失敗中也能分析原因,知道問題所在。

放養孩子,接受挫折,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有目標的放養,讓孩子走進自然,走向 社會 ,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干力求能及的事情,體驗勞動的艱辛和樂趣,接受挫折教育。

通過放養,孩子會明白生活的不易,勞動的歷纖可貴,成功的艱難,在挫折中讓孩子慢慢變得自信和勇敢。

身教勝於言傳,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為人處事,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我們很難想像,父母天天賭博打麻將,孩子能品行良好嗎?父母天天看電視,孩子能認真學習嗎?

以上就是我對此問題的認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曾讀過古代的《顏氏家訓》、《朱氏家訓》,近代有《曾國潘家書》、《梁啟超家書》、《傅雷家書》,近段時間還關注了著名 歷史 文化學者羅曼的成長的事跡。品讀這些經典家書和缺爛悉名家成長的過程,感慨萬千。

在當今 社會 ,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呢?

其一,提供良好的育人環境。

古有「孟母三遷」「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最能說明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俗話說「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生活環境會無形之中影響到孩子。父母經常吵架,孩子也愛吵架;父母抽煙喝酒,孩子也可能抽煙喝酒;父母成天玩手機,孩子也愛玩手機;父母經常說臟話,孩子也愛說臟話……

所以,提供給孩子一個 健康 、文明、和諧、積極向上的家庭環境,是家庭教育的第一步。有了優良的育人環境,孩子耳聞目睹,愛屋及烏,自然受到熏陶,培養 健康 的心理品質。

其二,樹立積極向上的榜樣。

羅曼成為最年輕 歷史 的文化學者,父母在她年幼時樹立的榜樣是分不開的。家境一般,卻嗜書如命的父母,在羅曼心裡樹立了一個愛看書的榜樣,一直激勵著她成長。

「我做父親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隨時隨地幫助你、保護你,又要不讓你對這個影子覺得厭煩。」;「盡管人生那麼無情,我們本人還是應當把自己盡量改好,少給人一些痛苦,多給人一些快樂。」(摘自《傅雷家書》)朴實無華的語句,卻體現了父親的高大,樹立一個好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榜樣能提供無限的正能量。

其三,構建民主的家庭氛圍。

家庭民主指家庭成員之間的民主互動和家庭事務的民主管理,意味著在一個家庭中無論性別、輩分、年齡,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是家庭建設和家庭事務的參與者、決策者和執行者,大家同參與、共商量、共同決策、共同執行。家庭民主意味著尊重、溝通與寬容。尊重每一個家庭成員,找到合適的方式,如家庭民主會議,讓每一個家人暢所欲言,自由交流,以達成共識和公意。給予每個家庭成員充分的生活、心理空間。

…………

個人觀點,敬請關注及批評指正!

家庭的素質教育是國家人才培育的起始,是學校教育和 社會 教的奠基石!也是一個人成家立業成功與否的鑰匙。

家庭教育在三個階段培養中是十分重要的。

1、記憶能力的培養。

人的一生,整個認知事物(世界)過程和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過程都是源於記憶能力做基礎。記憶能力越強的人,處理和解決能力就越強。

記憶能力的培養從什麼時候抓起最好呢? 是從一張白紙開始畫圖時最好。

那就是說,嬰幼兒是一張白紙,在他開始形成記憶的初始年齡,就是2___6歲這個年齡段最合適。

這個階段是嬰幼兒在理性發育過程中,大腦信息量和儲存量最先需求並形成的階段。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大腦記憶的信息容量起著先導作用。

這個階段記憶能力的培養 ,重要而且簡單,只有家庭才有條件做到這一點,把信息量傳遞給嬰幼兒,讓他(她)記憶下來。如:吃飯、走路、以至認字背詩等。

在這個年令段中如何培養嬰幼兒的記憶能力呢?方法很多,不再在這里列舉。但是學校是無法做到的。

2、信心的培養

一個人沒有信心什麼事都做不成。

信心除了學校和 社會 給與,更重要的是家庭的給與。

從7歲到12歲這一階段,是人生信心形成的最有生命力階段,這個年齡段失去信心的人,在以後成才的道路上比較曲折,對下一階段的學業成績影響很大。

如何給與子女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去面對未來的 社會 和人生呢?必須做好幾點:—、鼓勵為主,合理批評,永不言敗。二、為子女掃清學業障礙,查漏補缺。三、艱苦教育為主,不顯富,不沾惡習,正確認知身邊碰到的不良現象。

為什麼把這個年齡段劃為信心培養階段呢?主要原因是這個年齡段的子女意識形態沒有從家庭環境中完全進入 社會 ,所以這種教育,也是學校無法跟蹤的,只能依頓於家庭。

3、志趣的培養

從13歲至17歲的年齡段,很多家長都說是子女的叛逆期。我不贊同這個說法!

應該說,人到了這個年齡段是對家庭司空見慣,對 社會 新鮮好奇的心態逐步形成!

這個年齡段的人很容易自以為是,做出違背規律的事,其實也是對志向選擇的冒險試探。學校也很難得知每個學生的個別愛好進行針對性的志向引導。只有家長才能做到這一點。

怎樣對這個年齡段子女進行志向培養呢?其實很多家長都做到了,如讓子女課余到興趣班,輔導班學習。但更重要的是家長要知道子女有什麼興趣和要求,引導子女分清是非,好醜,善惡,不要交錯朋友,誤入歧途。

人生的路漫長。當子女依賴家庭生存時,家庭的教育十分重要,是子女的人生導向;當子女走出家庭進入 社會 ,還是和家庭教育千絲萬縷。

望子(女)成龍是每個家庭的美好願望,家庭教育的三個階段需要持之以恆,缺一不可!

歡迎對家庭教育論題共同探討。

最好的家庭教育:

1.是孩子的朋友,

2.是孩子的榜樣,

3.是孩子的指導,

4.是孩子的陪伴,

5.是孩子每一點成績的鼓勵者贊美者。

6.最重要的一條孩子是你的不是托兒所阿姨的,也不是老師的。

以身作則樹立榜樣鼓勵鞭策引導發掘多表揚少批評自然快樂的成長。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覺得最好的家庭教育是「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有些家長會心疼孩子會去代替孩子做本該孩子做的事情,導致孩子上高中了還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其實這次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其次,原生家庭的教育會影響孩子性格,並陪伴他的一生,也許會決定孩子以後的命運。有些家長比較注重孩子的心裡成長,會跟孩子以朋友的方式想出,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給他自由空間,為孩子的人生路保駕護航。但有些家長會用傳統的教育方式「棍棒底下出孝子」教育孩子,雖然孩子聽話了,但性格也會變得唯唯諾諾,有些木鈉,把孩子原有的童真給扼殺了。這樣的性格會伴隨他們的一生,也會決定孩子的命運,我是不贊同這樣的教育方式的。給孩子更多的空間,陪同他一起成長,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什麼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我認為愛的教育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因為愛的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最基礎、最根本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本質不是傳授知識,而是關乎人性理念的培養和提高,而愛又是各種理念中最基礎最根本的東西。愛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東西,從小培養孩子愛的素養、愛的習慣是家庭教育所必須的。把愛注入他的靈魂之中。愛親人,愛 社會 ,愛動動,愛植物,愛大自然。

有了愛的該子,他的內心是快樂的、光明的,情緒就會穩定,學習的時候就不會有失敗感,他會積極主動的去解決問題,更不會因為情緒產生抵觸或消極因素。

有愛的孩子,走上 社會 會懂得相處之道,常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對人寬容,懂得理解,減少矛盾,相應的也更好的得到別人的尊重。

有愛的孩子,他的內心是幸福的,精神上是充實的。他會對生活充滿希望,從他的身上體現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他會感染身邊所有的人,同時也會把愛不斷的傳遞出去。

愛的教育既簡單又復雜,它不僅僅是指生活上的關照,更多的是從點滴入手。指責、教訓都是不可取的,需要家長耐心的講道理,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尤為重要的是家長在家庭中的感染,保持家庭的和諧。想要孩子有顆愛心,家長就必須先有一顆愛心。

言傳身教

最好的教育就是思想品德的教育,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孩子走向人生道路的一面旗幟,能幫助和指引孩子沿著正確的人生方向前行,能幫助幫助一個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確立正確的道德理想和奮斗目標,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分清丑惡,明辨是非,從而能夠揚善抑惡,能夠養成積極向上,奮發圖強,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和習慣。能夠在生活中規范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懂得尊卑有序的為人處事之道,懂得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和睦相親,孝字當先的仁愛之心。「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良好的道德品質對於一個人的 健康 成長尤為重要,對形成良好的 社會 風氣也至關重要的,所以絕對不能忽視。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作為父母,你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並被孩子模仿和復制,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否有良好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都有可能決定孩子的將來,有句話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就是這個道理。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為孩子營造一個和睦的家庭環境和氛圍,父愛,母愛和親人的愛就是孩子成長的精神和動力,並且能讓孩子更有責任感和愛心,讓孩子懂得感恩。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努力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自己喜歡的天地了自由成長,讓孩子從小就樹立自己的理想和奮斗目標。

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之間良好的溝通,能夠及時了解孩子的思想變化,從而及時的引導,做對了要鼓勵,錯了要糾正。要和學校老師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狀況,讓孩子 健康 快樂的成長。

我覺得最好的家庭教育是「身教」,即家長的以身作則,示範作用,包括有意識的,也包括無意識的。

談到家長的「身教」,就會有一連串詞語或句子從大腦中跳出:「潛移默化」、「耳濡目染」、「潤物細無聲」、「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有其父必有其子」、「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樣子」……

不錯,這都能說明家長「身教」的重要性。那我憑什麼說家長的「身教」是家庭教育之最呢?
一、家長「身教」有其長期性。
有關早期教育的研究表明,一個嬰兒從娃娃墜地,就開始向父母學習了,這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本領。這個好理解,不僅是人,所有的動物都這樣。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家長這個「老師」從此就當定了。

農村有句俗語「老子不死兒不得大」,是說不管兒女多大,父母總在操心。我覺得不只是操心,還不斷在影響。只要你活著,對兒女的「身教」作用都在或多或少、有意無意地進行著。

從以上兩方面可以看出,兩代人在生命長河的幾十年交集中,父輩對子輩的「身教」是一直存在的。
二、家長「身教」有其導向性。
大家知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而,家長對孩子的「身教」作用往往有先入為主的作用。家長 情感 、態度、價值觀,是孩子「三觀」形成的基礎。

目前談到家庭教育,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學習;說到學習,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的家庭作業、學習成績。實際這是家庭教育的一個分支。就說這學習,家長如果從骨子裡認為學習沒多大用處,孩子會有學習的動機嗎?

在農村還有一句挺有意思的話,「前院的水不往後院里流」,含義是,一輩人效仿前一輩人的作法,代代相傳。每代人的行為都會有上輩人的影子。比如,家長如果不孝順父母,定會有鐵石心腸的孩子。
結束語:
家庭教育的對象不同,適用的方法也不同,但家庭教育還是有其規律可循的。希望我的觀點能對大家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