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如何讓隔代教育不喂飯
擴展閱讀
動漫里雜亂的頭發怎麼畫 2025-01-14 19:04:46
怎麼設置轉動歌詞 2025-01-14 19:00:10
經典代言是什麼意思 2025-01-14 18:55:37

如何讓隔代教育不喂飯

發布時間: 2024-09-07 08:20:00

A. 你有哪些親身經歷過的隔代教育矛盾沖突你是如何解決的

沒有隔代教育矛盾,誰說的有道理就聽誰的。

一代人往往有一代人所遇到的實際生存和生活問題,家庭教育也應該寸步不離實際地展開,而不應該是懸空進行,隔登著腳上台階。比如老輩家長都愛教導孩子吃虧是福,這四字哪兒來的他也說不清,實際道理是吃虧就是吃虧,後福有沒有誰也猜測不準,為什麼要蒙騙孩子吃虧呢,若孩子看不見後福難免就跟你起矛盾,而家長又無法用猜測不準的理由讓孩子服氣。有些教育站在道德角度上說得通而站在實際生存角度說不通,這就促使我們的家長隔輩也好不隔輩也好都要站在實際角度對孩子進行教育,先弄清和解決實實在在問題再闡明和解決道德問題,別懸空也別跨空,越是貼近實際說進心靈的道理越是不會遇到人反對,隔輩人還沒說話路數都先合不攏對不上,你還怎麼往下教育孩子?家長教育切忌固守自己的一套,要站在孩子的立場用孩子能接受也願意聽的事實道理說話,這樣就沒事了,事實是最能說服人包括孩子的邏輯和道理。

作為一位3歲孩子的媽媽,對於隔代教育是又愛又恨!

隔代教育,指的是父母由於工作繁忙等原因把孩子交給家裡老人帶。這在當代 社會 是很普遍存在的現象,我家也不例外。我和老公都是農村出生,條件一般,婚後有了孩子,想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於是外出謀求發展,把孩子交由爺爺奶奶帶。雖說我們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全心全意工作掙錢,但是隨之而來的隔代教育矛盾日益增多。

親身案例 :外出打工的第一個春節回到家,這個時候孩子接近2歲,當看到孩子大冬天還穿著開襠褲,把大部分屁股露在外面時,忍不住呵斥了婆婆一句:這么冷還穿開襠褲!可當我抱起孩子時,由於他的褲腿短了,孩子的小腿都暴露出來那刻,氣不打一處來!難怪孩子鼻子整天掛著清涕呢……穿開襠褲,圖方便,我能理解,但孩子幾個月時期的衣服你還給他穿,也太說不過了吧!我們每個月都有寄錢回來,偶爾還會寄衣服回來,可我婆婆倒好捨不得給孩子買新衣服,但寄過來的衣服你可以拿出來穿啊,她倒好把新衣服壓箱底了。因此我和公公婆婆吵了一架,大過年的鬧得不愉快。

解決詳情 :正月初二回娘家拜年,把事情說給媽媽聽了。媽媽先把我批評了一頓,我深感委屈。她反問我:「你公公婆婆對孩子不好嗎?」我想了想,搖搖頭,「那就對了,你公公婆婆對孫子的疼愛並不比你少。他們年紀大了(我公公婆婆60多歲,我爸媽50歲不到),節約慣了,能省則省,還不都是為了你們。你這樣冒然地指責他們的缺點,這樣不僅否定了他們的這個行為,還否定了他們養育孫兒的功勞。當對他們的做法你不贊同時,可以用溫柔且堅定的語氣對他們說,你可以告訴他們怎麼做比較好。」聽完媽媽的一番話,內心深感愧疚和自責。馬上我就給公公婆婆打了個電話,問候了下,並交代了回去的時間。回婆家後,我對婆婆說到:「媽媽,我把娃兒穿小的衣服都收拾起來了,說不定還可以留給二胎穿哩。你們確實也挺辛苦的……」

這只是隔代教育矛盾沖突的一小部分,後面有著許許多多讓人頭疼的矛盾與分歧,矛盾最終都輕易化解了。

我覺得當矛盾產生時,先別急著指責老人的種種不是。可以說,祖輩和父輩的出發點是一樣的:疼愛孩子,關心孩子。只是,在方式上表現得不同而已。我們可以 靜下心來,與家裡老人好好溝通與交流。 如果我們不能和睦相處,那將會對孩子造成一定傷害。因為沒有哪個孩子能在指責、爭吵和埋怨中生活得快樂。

我的確親身經歷了隔代 育兒 沖突,但是很遺憾,我無能為力。

我的弟弟在25歲那年,突發疾病身亡,只留下一個剛滿一歲的女兒。那時候全家人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尤其是奶奶,她把對弟弟的愛都寄託到小侄女身上,覺得孩子這么小就失去了父親,非常可憐,於是不捨得吵不捨得打,什麼要求都滿足,天天都怕孩子餓著凍著。偏偏這小姑娘又是個鬧人精,晚上動不動閉著眼睛哭半夜。四歲的時候,有一天大哭不止,問她怎麼回事也不說,哭了很長時間之後才發現,原來是餓肚子了,平時天天都是攆著喂飯的,那麼大孩子了還不知道什麼是餓肚子。逛街的時候相中什麼,只要一哭一鬧奶奶就買了。所以從小就愛哭,只要奶奶在家就愛哭。現在把奶奶當傭人一樣,動不動非打即罵。偏偏奶奶也是,非要跟著孩子,離了孩子她就覺得沒指望了。

再來說說孩子媽媽,她跟婆婆互相不待見,搬出去了。孩子犯了錯,她的確是吵了打了,可是我見過,是歇斯底里那一種,你說那麼小的孩子,你跟她動那麼大的氣干什麼?作為姑姑我都想去護著孩子更別說奶奶了。孩子沒有了父親,母親的話她還是很樂意聽的,可是母親文化低,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大動肝火,從來不肯好好輔導孩子學習,不懂得教育方法 ,就會領著孩子吃喝玩樂。現在孩子上三年級了,我親耳聽到她說孩子再不聽話就拿刀砍孩子,可是等孩子再大點兒,她會跟你對著乾的!

一個是毫無原則的溺愛,一個是不懂方法亂彈琴,一個打一個護,媽媽和我的弟媳,就這樣造就了一個刁蠻任性、哭鬧撒潑的孩子。孩子,姑姑能力有限,你的奶奶媽媽我都不能左右,只希望你的父親在天上保佑你一生平安 健康 快樂!

B. 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隔代教育其實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很多當母親的應該都能夠感覺到。

就以小可的大寶為例,小可的大寶沒有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時候處理能理特別強,而且對於很多事情,你如果說不可以她一般都會聽,比如聽飯的時候小可告訴她不可以看電視,那她問了為什麼以後你告訴她對眼睛不好,她就會聽話的在吃飯之間把電視關了。可是如果去奶奶家,在奶奶家住上兩天,就不一樣了,如果告訴她吃飯關電視,她可能表現出一點不想關的樣子,奶奶就會心疼然後說,「唉呀就讓她看吧」。如果小可堅持不讓看,大寶就會哭,她會覺得有人護著她,所以很多時候去了奶奶家一回來,小可就得給她改臭毛病,比如不願意自己穿衣服,都是奶奶穿的,那小可可能要在穿衣服上跟她強調很多次,自己衣服自己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這個小男孩的媽媽因為老師總是因為寶寶在學校亂扔東西,總搶同學東西把她留下來談話,所以小男孩媽媽不敢上班了,自己帶著孩子租房在學校旁邊,放假都不太願意帶孩子回家陪奶奶。

隔代的教育,更多的可能是溺愛,如果可能做為母親的你還是自己帶孩子比較好。

C. 隔代教育的幾大痛點,說出了無數媽媽的心聲!



隔代 育兒 ,註定是我們這個時代充滿爭議、備受吐槽而又繞不過去的話題。

當下的中青年職業人群,普遍生活在高壓力、快節奏、高人口流動性的 社會 環境中,隔代 育兒 成為越來越多家庭「不得不」的選擇。有統計數據表明,一線城市夫妻均在職的家庭中,祖輩參與第三代撫養的比例高達80%以上。有的家庭甚至採用了「全包」模式,祖輩不僅包攬孫輩的衣食住行,而且承擔了絕大部分的教育功能,父母倒像個配角甚至是友情客串,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和質量都嚴重匱乏。

隔代 育兒 這件事,現在大部分人的觀點比較一致,認為這是個弊大於利的事。尹建莉老師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指出「隔代撫養隔開了生命間的聯結」,深以為然。事實上,隔代 育兒 最大的好處就是解放年輕父母,為他們騰出了職業發展和社交休閑的時間,而對孩子教育本身,以及家庭倫理親情來說,卻是影響不小,處理不得當甚至能帶來摧毀性的打擊。

聽起來很是讓人心寒?老人為子女孫輩付出那麼多,還不落好。

其實,不落好的並不是帶娃的老人,而是這個模式本身的弊端。

一直以來,對隔代 育兒 的詬病,逃不出這么幾個關鍵詞:溺愛、落後、簡單。

沒錯,祖輩帶娃確實容易溺愛和包辦,容易養成孩子自我中心、任性霸道、缺乏自控能力和獨立精神的不良性格。比如,許多老人招架不住孩子的哭鬧給他們買零食、玩具,但一邊掏錢一邊滿是抱怨,孩子雖然得到了但內心仍有匱乏感,於是反復出現購買慾望;有的老人口頭上重視規則和禮讓,但遇到孩子需要剋制自己、受點「小委屈」的時候,行動上可能就做不到;還有的追著孩子喂飯、把牙刷牙膏都伺候到孩子手邊,好像這些不是孩子自己的事,而都是大人的事。

沒錯,祖輩帶娃確實存在觀念陳舊落後的問題。比如把屎把尿容易打亂孩子自身生理功能的發展節奏,已被很多年輕父母放棄,但老一輩恐怕還是不太能接受;很多年輕父母接觸到了「自由的孩子最自覺」這樣順應天性、柔和美好的教育理念,願意給孩子 探索 各種事物甚至搞點小破壞的自由,但是在老人們的眼裡就是「太寵」、「慣壞了」。

沒錯,祖輩帶娃確實不太可能有多麼科學、精妙的方法,很多事情他們只能憑過去的經驗和當時的心情作出簡單化的處理。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很少有老人能夠逃脫講道理——批評——責罵(打)的「三部曲」,耐下性子傾聽孩子內心聲音、接納並疏導孩子的情緒。

但是,這些吐槽似乎都沒有觸及問題的根源。如果能夠在家庭里建立良好的角色秩序,如果每個家庭成員都能抱著為孩子 健康 成長而完善自身、和諧溝通的信念,隔代 育兒 這個事即使必須存在,問題也並不是無解。

而這一點恰恰是最難做到的。

所以我覺得,隔代 育兒 的根本症結,一是關系,二是界限。

我的閨蜜曉琪,曾經經歷過一段一地雞毛的帶娃歲月。

曉琪是個幸福家庭的獨生女,性格溫婉,知書達理,大學畢業後在外企工作。由於丈夫是「鳳凰男」,曉琪娘家的條件又很不錯,小倆口婚後就與岳父母住在了一起。兒子出生後,自然也是岳父母承擔帶孫重任。一開始,榮升為外公外婆的曉琪父母興致高昂,不亦樂乎地替工作繁忙的小夫妻倆打理著娃的一切,一家五口忙碌而溫馨的小日子,讓曉琪很是滿足。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帶娃的辛苦繁忙超過了預期,也超過了老人的承受能力,抱怨、不滿的情緒逐漸抬頭且不斷加重。特別是曉琪媽媽,每天他們下班到家,她便啟動吐槽模式,無止境地訴說一天下來多累,娃多麼難纏,她的晚年生活如何被娃攪得一團糟,言辭之間對女兒女婿頗多責怪,「你們每天早七點出門晚七點進門,周末還時常加班或者有事出去,孩子全扔給我們了,倒是舒服啊!」

小兩口體諒母親的辛苦,總是好言安慰,但時間長了,也不免生出委屈和郁悶:您辛苦我們知道,但我們也沒閑著呀!現在年輕人工作壓力多大您知道么,何況我們只要在家都是陪娃的,我們也盡力了呀,怎麼能說孩子全扔給你們。曉琪媽媽則覺得,自己如此無私奉獻還得不到子女的感恩,真是讓人心寒。

就這樣,母女之間的矛盾逐漸升級,從偶爾拌嘴發展到隔三差五就要為點小事大吵一架,兒子跟著起鬨吵鬧,一家人大哭小叫亂成一鍋粥。曉琪的丈夫不便明說,面對耳邊天天縈繞著的負能量,只能私下和妻子抱怨,於是夫妻關系也受到影響。不和諧的家庭關系,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五歲的兒子長成了一個一言不和就大哭大鬧、誰的話也聽不進去的「刺兒頭」。

曉琪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作了很多努力,通過口頭溝通、微信交流甚至書信的方式與父母交流,請求母親多聽聽自己的意見,少一點抱怨和指責。然而並沒有作用。

有一次,親戚送給小傢伙一缸小蝌蚪,小傢伙非常開心,愛不釋手。但是第二天發現死了一些,他表現出傷心的表情。曉琪把兒子攬在懷里,想疏導一下他的心情,再給他講講小蝌蚪的生長規律和飼養竅門。沒想到,外婆一臉不屑地拋來一句「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死了就死了,這玩意本來就活不長的!」事後,曉琪小心翼翼地向母親建議:「媽,我覺得您前面的說法不太妥當,也許在大人眼裡死幾條蝌蚪無所謂,但這么小的孩子,應該培養他對自然和生命的尊重……」曉琪媽媽一聽就炸了:「你少來這套!我整天帶小孩那麼辛苦,還要被你挑三揀四,天下有這樣的道理嗎?!」

這樣的橋段舉不勝舉,只要流露出一點和母親相左的意見,就會招來嚴厲的斥責。曉琪意識到,她和母親之間再也沒法進行理性、平和的溝通了。每天一家人被任性難管的孩子搞得精疲力竭,又要經常在彼此的沖突中消耗能量,而沖突又使孩子的狀況進一步惡化,彷彿走進了一個死循環。由於過度勞累和心情壓抑,她的身體也出現了許多問題。職場上意氣風發的曉琪,卻剃不了家裡棘手的頭,覺得自己這個媽媽和女兒都當得好失敗。

我特別能理解她的處境和心情,但對她的問題卻給不出很好的答案,因為彼時,我自己也同樣面臨著隔代 育兒 的困境。

我和曉琪一樣,也是個忙碌的上班族,女兒出生後也是母親幫忙帶。我母親是一個能幹自信、在家庭生活中比較強勢的人,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深深體會到來自她的無時不在的關愛,也伴隨著無時不在的管控和干預。盤點她出現頻率最高的三句話:「聽我的就對了!」;「你怎麼可以……」;「你做的事情怎麼都讓人看不順眼!」

我母親當上外婆以後,真的是特別盡責、特別精細,女兒的衣食住行搞得樣樣妥帖,讓我非常感動。也正因為這樣,就特別累,因為她放心不下、看不慣、忍不住要管的事情太多了。

我常在周末帶女兒外出休閑觀光,而母親對我的安排幾乎總有意見,不是嫌路太遠累著孩子,就是嫌性價比低,經常在我們出門前和回家後嘮叨責怪,有時沒和我商量就給女兒取消了原本的安排。

當我帶女兒完成幼兒園布置的手工製作、義務勞動等的時候,母親總愛推翻我和女兒的設想。有一次要求孩子們完成一項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我就帶女兒去小區草坪上撿廢塑料瓶,女兒幹得興致勃勃,但母親發現後立刻喝止,還把我好一頓教訓:「臟死了,虧你想得出來讓小孩做這個!」還有一次,要求孩子們用蟹殼拼制一幅畫,母親對女兒的構思不滿意,一定要推翻重來,女兒雖然按照她的意思做了,但明顯地有些勞動成果被否定的挫敗感,半天都沒說一句話。

在我們家有個奇特的現象,當媽的總被自己的媽嫌棄不是個好媽。有時女兒獨自在玩個東西,拆拆裝裝十分專注,沒有來「作」大人,我也樂得抓住片刻清閑看幾頁書,我母親就覺得不對了,開始教訓我:「你怎麼當媽的,孩子一個人玩那麼久也不管管!」我一臉無辜地說,我知道她在做什麼,確認是安全的,而且她自己玩得很開心,這就行了啊,還需要怎麼管?母親見說不動我,就自己沖上去:「寶貝啊,這個不是這樣搭的,你看外婆怎麼做……」甚至,我給女兒梳的辮子也經常被她拆掉重新梳,還對女兒說:「你媽梳個辮子也梳不好,那麼低,扎高點才精神啊!」

凡是我對女兒做的事,我母親幾乎都要習慣性地干涉一下、否定一下。時間久了,女兒不太信任和尊重我這個當媽的,和我產生了分歧就說要找外婆評理,似乎外婆才是真理的唯一標准。

我們絕無意去貶低和否定祖輩帶娃付出的巨大辛勞,相反,我們始終心懷感恩。正是他們不計回報的無私付出,正是這種基於血緣綿延的深沉的愛,給孩子們的童年提供了周全的照顧,增添了溫暖的親情底色,也免除了年輕父母打拚事業的後顧之憂。這份常年無休的艱巨勞動的價值,是難以為報的。

然而,為了下一代的 健康 成長,為了家庭的幸福和諧,隔代 育兒 中的問題和矛盾又是我們不得不正視和努力去解決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在的天然密碼和精妙設計,違反這種密碼和設計,也許能得到眼前短期的效益,卻一定會在將來收獲長期的麻煩和後患。隔代 育兒 之所以容易陷入吃力不討好的困境,是因為它本來就違反了家庭教育的角色秩序。

而在我的家庭里,主要問題是界限感的缺失。我的母親習慣了一直以來對我的全面管控,沒有分清「我的事」、「你的事」和「我們共同的事」,然後又把這種管控延伸到外孫女身上。她沒有意識到,或者說不願意承認,在女兒的養育中我是主角她是配角,關於女兒教育的方向、原則、路徑、方法主要由女兒的父母來確定,她只需要在我忙不過來、分身無術的時候幫幫我就好。

老年人對 社會 、家庭應盡的責任已經完成,他們的體能、精力以及學習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已進入衰退期,本該頤養天年。教養第三代對他們來說是份外之事,也是勉為其難的事,更不該被視作是理所應當的義務。父母是孩子排名第一的監護人,這個角色無人可以替代。

家庭教育中忌諱多重標准、多種聲音,特別是站在「兩極」的對立聲音,會讓孩子難以確立客觀理性的判斷標准,養成凡事以自己舒服、對自己有利出發的庸俗思維。然而,由於兩代人生活環境、教育背景、思維方式的顯著差異,指望相互間的分歧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

因此,但凡有一點點可能自己克服困難的,就盡量不要讓祖輩帶娃,只讓他們時不時享受一下含飴弄孫的樂趣就好。兩代人各有各的空間,各有各的生活,彼此獨立而又關愛牽掛,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如果實在由於種種因素的限制,不得不引入隔代 育兒 模式,那麼作為父母也應該充分動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性,釐清關系,劃好界限,確保每個家庭成員各安其位、各得其所,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一個開明和諧的環境。

幸好,我們都是富有自省力的家長,為了孩子,我們願意做出最大的努力,努力把生活扔給我們的那一堆麻線繩梳理成錯落有致、精緻漂亮的線團。

曉琪經過一番痛苦的糾結,作出了一個對她來說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決定:小夫妻倆獨立買房,和父母分開過。

雖然今後很多事都要獨立去扛,但是曉琪覺得,相比之前像藤蔓一樣相互扭結、相互消耗的關系,再辛苦也值得。

搬家前,曉琪與父母促膝長談了一次。她首先真誠地感謝過去幾年父母為外孫、為女兒女婿所付出的一切,然後對父母詳細說了另立門戶以後的打算,請父母相信他們有能力經營好自己的小家庭。

夫婦倆都對自己的工作作了適當調整,曉琪換了份時間有一定彈性的工作,而老公申請轉崗到一個出差不多的崗位,盡可能留出時間陪伴孩子。曉琪父母仍然幫助他們帶孩子,但是從主角轉變為配角,只是每天早晚接送孫子上幼兒園、安排吃晚飯,曉琪夫婦下班後就把孩子接走。周末他們帶兒子出去遊玩、訪友、上興趣班,安排得充實又愉悅,當然若確實有事,也會很自然地把兒子暫時「寄存」到外公外婆家。

慢慢地,曉琪發現了令她驚喜的變化。母親又恢復了以前溫柔寬厚的樣子,老兩口還上了老年大學學習插花、國畫。每逢周末、節假日他們帶著兒子回去,老兩口如獲至寶,其樂融融,之前的各種抱怨、指責、看不慣全然消失。

那麼曉琪的兒子有沒有因為缺少了祖輩全天候的精心照顧而出現什麼問題呢?並沒有。相反,因為家庭結構變得簡單,家庭成員對事物的看法、做法比較容易達成一致,氣氛變得溫和,兒子反而乖巧好帶多了。而且正因為父母忙碌,不可能像祖輩那樣事事伺候到位,小傢伙減少了依賴心理,自理能力長進迅速,晚上都能獨自睡覺了。

釐清了關系,消除了付出感和委屈感,曉琪的 育兒 之路終於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最近,她感慨地對我說,這個轉變也是她自己修煉和蛻變的過程,也正是從帶著兒子獨立生活那天起,她才感覺到自己真正長大了。

而我自己,雖然暫時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還沒能與祖輩分開生活,但我也在「確立界限」這件事上做了積極的努力。

我與父母認真深談了幾次,把自己的困惑、苦惱和擔憂坦誠相告,抱著建設性的態度,共同商量確定了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

第一,確立「以我為主」的原則,孩子教育中的重要問題由我決定,只要我在家、有時間帶孩子,老人就不必「全時在線」,更不輕易出手干涉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

第二,家人之間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相互指責,特別是祖輩盡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否定孩子的父母,當然反過來也一樣。有分歧私下溝通,取得雙方都能接受的意見後再向孩子統一口徑。

第三,順應孩子的天性,放平心態,「少管」一點,在安全和道德的底線之上,減少不必要的繁瑣約束,讓孩子在一個有原則而又讓他感到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成長。

這樣的調整雖然時間還不長,但是我已經能看出一些令人欣喜的變化。我在女兒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在逐步提升,而外婆也覺得帶孩子比原來輕鬆了些。

都說中國老人是特別偉大、特別不容易的一群人,養大了子女,還要繼續操心第三代,生命不息,操心不止。

作為年輕父母,我們深懷感激和敬意。我們也會教育自己的子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你很辛苦,你要懂得感恩,長大了要好好回報他們。

同時,我們也有一些心裡話想對你們說:

——請堅定地相信,我們和你們始終是血脈相連的至親。第三代的到來或多或少會改變習以為常的家庭結構和相處模式,會引發一些矛盾和分歧,但請不要懷疑我們始終愛你們、感恩你們的心。

——請堅定地相信,最好的親子關系是先親密後分離,而在分離以後仍然相互愛著。感恩你們的付出,和在隔代 育兒 中釐清關系、確立界限是不矛盾的。前者是 情感 倫理,後者是方法戰術,這樣做,既是為孩子成長考慮,也是為了你們的晚年生活幸福安泰。

——請堅定地相信,如果你們希望子女將來的晚年生活也能幸福安泰,那麼請放心地把養育第三代的主動權交到我們手上。也許我們經驗不足、不夠周全,也許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會鬧笑話出洋相,也許我們會經歷一個痛苦的適應期,但請相信最終獲益的會是孩子和家長雙方。我們努力得越早、越多,將來就越能少操孩子的心。

最後,請堅定地相信,隔代教育中遇到的任何問題、任何矛盾,我們會首先從自己的角度去檢討和完善,動用我們最大的努力,去溝通、去解決、去改進、去擔當,絕不會、也絕不該把責任推到你們身上。因為,我們才是 育兒 這件事的第一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