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古代教育有哪些特點
擴展閱讀
屏幕上的歌詞怎麼關閉 2024-09-20 05:58:13

古代教育有哪些特點

發布時間: 2022-03-02 21:46:41

『壹』 古代教育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人數:少數化——不能普及,私塾為主,天文星算、醫學、百藝等更是限於家族秘傳。

階層:貴族化——學習是特殊階層的特權或義務,是貴族的標志,甚至是一種活法,甚至不是為了做官,只是表明人家是貴族。窮人基本上要麼偷學,要麼砸鍋賣鐵,要麼只能學各種手工枝術。

內容:禮儀為主,漢朝以後以儒家學說,即所謂的四書五經為主。

分科:——貴族學禮儀,工匠學技術。

取向:貴族是要做官,工匠是要服役。

方式:貴族可以小班開學,工匠是師徒相傳。

祭祀對象:貴族是孔子,工匠是魯班。

『貳』 古代社會教育主要特點

一,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適合統治階級所需要的官吏、牧師或騎士。在封建中國,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傳播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和治國方略,培養能夠維護和鞏固封建統治的官吏。在歐洲封建時代,世俗封建教育主要是培養能夠忠於世俗封建主的「騎士」,而僧侶封建教育主要是培養能夠忠於教權的「教士」或「牧師」。歐洲封建社會的學校教育基本上是由教會來控制。
第二,學校教育既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又具有嚴格的等級性或濃厚的宗教性。教育的等級性就是指在封建統治階級內部,不同官職出身的人的子弟接受不同等級的教育。如在我國唐朝的官學體系中,設有「六學二館」,即弘文館、崇文館、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律學。教育的宗教性主要是歐洲封建教育而言的,教育的宗教性體現了教育的階級性。
第三,教育的內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經典為主。在中國,封建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以及根據這些經典所編撰的一些啟蒙讀物,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女兒經》等。在西方,其主要內容就是宗教教義及與之相產的內容,如《聖經》,教父著作,經院哲學家的著作,各種祈禱書、贊美詩、聖詩等。不過,也存在著一些少量的科技教育的內容。例如中國增加一些算學、天文學、醫學等方面的內容。到了唐代,各地建立起一些專科性學校,同時在一些中央部門,如太醫署、太僕寺、司天台等,也設科招生,培養一些專門人才,達到一定的規模,這在世界范圍內也是最早的。
第四,教育教學方法主要以嚴格的紀律約束為主,輔以個人自學和修行。機械記憶、背誦、體罰是常用的教育教學及管理措施,與此同時,教育者們也非常強調個人的體會和自覺踐行。
第五,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教育體系,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教育經驗,提出了比較豐富的教育教學思想。中國在漢代就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學體系,還有私學系統,私學不僅有啟蒙教育,而且還有高等教育。在官學和私學之外,還有書院和社學。在中世紀的歐洲,教會也創辦了大量的、各種層次和類型的的學校,如教區學校、主教學校、修道院學校以及教會大學。在這一時期,出現的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文章和專著有:我國的《學記》、顏之推的《顏氏家訓》、韓愈的《師說》和《進學解》、程端禮的《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和黃宗羲的《學校》等等。西方的傑羅姆的《致萊塔的信》、本篤的《本篤規程》、伊西多的《辭源》等。

『叄』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三大特徵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三大特徵如下:

1、重視教育的社會作用。

古人十分重視教育的社會作用。例如孔子認為,治理國家,除了使人口增加、百姓富足之外,還要加強對人民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家的真正強盛。

孟子也十分強調教育在社會政治中的地位,明確提出「善政」不如「善教」的教育觀點。墨子則從「兼愛」的立場出發,提出了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的三大施政綱領,把教育當作使社會走向安定的重要措施之一。

2、強調教育的必要性。

中國古代的教育家很早就清醒地認識到,教育不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例如荀子反對孟子的性善論,主張性惡論,但他對教育的必要性的強調卻是和孟子相同的。

3、主張德育和智育相結合。

將德育和智育相結合,是中國古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例如周朝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六藝」,春秋戰國以後,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人們似乎更加強調德育的重要,但同時,人們也並沒有放鬆對知識教育的重視,是反對偏執一方,主張德育和智育並重。

(3)古代教育有哪些特點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1、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

孔子認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個性差異主要是後天形成的,所以他注重後天的教育,主張「有教無類」。

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表現啟發性教學原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學習和行動相結合,要求學以致用。

2、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教育思想:

墨翟以"兼愛"和"非攻"為教,同時注重文史知識的掌握 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注重使用技術的傳習。 對於獲得知識的理解,墨家認為,主要有「親知」、「聞知」和「說之」三種途徑。

前兩種都不夠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須重視說知,依靠推理的方法來追求理性知識。

3、道家教育思想:

道家主張回歸自然、"復歸"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肆』 簡答題。古代社會教育的特點是什麼

古代社會教育的特點:
1、官學與私學並行的教育體制
2、鮮明的階級性和嚴格的等級性
3、教育方法崇尚書本,呆讀死記
4、教育與生產勞動的分離和對立

『伍』 古代教育的特點是

階級性:接受教育是統治階級的特權,奴隸沒有受教育的權利;通知階級內部的等級性也在教育制度上有所反映。
道統性:古代教育反映統治階級政治思想和倫理道德思想,天道、神道和人道合為一體。
專制性:教育過程是灌輸與被動接受、管制與被管制的過程。

『陸』 古代教育的特徵

古代社會教育的特點有:
1、官學和私學並行的教育體制;
2、鮮明的階級性和嚴格的等級性;
3、教育方法崇尚書本,呆讀死記;
4、教育與生產勞動的分離和對立
古代只有私塾,沒有名義上的學校。真正的學校是國家辦的。數量很少。一般是貴族才能進去。比如說:國子監、國子寺、國子學等。所以一般的平民百姓是無法獲得教育的。這些學校的特點都是一樣的:階級性、道統性、專制性、象徵性、刻板性。
1、教育的階級性十分顯著。統治階級享有教育特權,統治階級內部也層次不同,被統治階級沒有特權,奴隸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
2、道統性突出。教育的內容就是統治階級的政治思想和倫理觀念,教育服從於統治之道。
3、專制性明顯。教育的過程是管制和灌輸的過程,通過教師傳遞專制的威嚴,通過考試傳遞政權的威力。
4、教育的象徵性功能突出。能夠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標志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經典、教義的教育高於知識教育。
5、學習方法刻板,機械模仿,死記硬背。

『柒』 古代社會教育的特點有哪些

古代社會教育的特點
①出現了專門的教育機構和專職的教育人員。
②鮮明的階級性和嚴格的等級性。
③教育與生產勞動分離。
④教育內容的日漸豐富,提高了教育職能。
⑤教育方法崇尚書本,呆讀死記,強迫體罰,棍棒紀律。
⑥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個別施教。

『捌』 古代中國的教育特點

中國古代教育發展概述

1. 春秋時期:孔子興辦私學,「有教無類」。突破了官府對文化教育的壟斷,擴大了教育對象的范圍。

2. 西漢武帝時期: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還令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統。

3. 隋唐時期:科舉制度的完備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學校體制。

4. 宋代:學校制度更為完備,在中央有太學、國子學等,宋代私人講學的書院興起。書院注重依照封建倫理觀念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行,在學習方法上也鼓勵討論、辯難和讓學生自講心得,風氣比較活躍。

5. 明朝:強化了前代的科舉制度。為了嚴厲控制士人的思想,實行八股取士,這體現出君主專制的強烈色彩。明代中期以來,書院比較興盛,明朝後期東林書院以其評識朝政的活動而著名。

6. 清朝:前期的科舉和學校,基本承襲明代的制度,在教育方面進一步加強思想控制和文化專制。

二、對中國古代教育的幾點認識

1. 孔子的「私學」,使「學在官府」發展到私人講學,反映了奴隸制教育制度的崩潰以及新萌芽教育制度的發展。

2. 從漢武帝到隋唐、宋元、明清,中央到地方的官辦教育體系經歷了建立、完善、衰敗的發展過程。漢武帝儒學教育加強了中央集權,隋唐教育和科舉擴大了封建統治基礎;明清教育則具有強烈的君主專制色彩。

3. 封建教育與科技發展的關系。教育的發展,知識的傳播必然為科技進步創造條件。但在中國封建社會,由於中國封建教育是以培養封建官吏,適應封建統治需要為目的的,「學而優則仕」,所以事實上對科技的進步作用,是極為有限的,甚至到了封建社會晚期,教育與學風對科技進步起了反作用。但封建社會繁榮時期至宋元專業教育的貢獻是較突出的,則應予以肯定。
參考資料:http://www.vse.com/eca/unvisity/zxxzt/2006zt/g/zt/ls/59.htm

『玖』 古代社會教育的特點有哪些

1、終身性。社會教育對任何人來講都具有終身性,活到老學到老對任何人來講都是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的;

2、廣闊性。社會教育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個角落;凡是有人的地方,社會教育就到什麼地方,這就是任何教育所不具備的也不可能實行;

3、層次性。從人的年齡段來分,有嬰幼兒;小學;中學;大學和成人。從人的地位和級別來分,有中央級;省部級;市級;縣級;

4、多變性。社會教育的多變性是影響社會教育質量的罪魁禍首。

(9)古代教育有哪些特點擴展閱讀

社會教育是一種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豐富性、獨立性、形象性遠非學校教育可比。協調社會教育力量可培養學生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的能力,能將分散的、自發的社會影響納入正軌。社會教育的好壞依賴於國家法律法規的建設程度和整個社會教育大氣候的形成,需要全社會較長時間的努力。

良好的社會教育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於學生增長知識、發展能力,有得於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有得於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

『拾』 古代教育的特點

人數:少數化—不能普及,私塾為主,天文星算、醫學、百藝等更是限於家族秘傳。
階層:貴族化—學習是特殊階層的特權或義務,是貴族的標志,甚至是一種活法,甚至不是為了做官,只是表明人家是貴族。窮人基本上要麼偷學,要麼砸鍋賣鐵,要麼只能學各種手工枝術。
內容:禮儀為主,漢朝以後以儒家學說,即所謂的四書五經為主。
分科:—貴族學禮儀,工匠學技術。
取向:貴族是要做官,工匠是要服役。
方式:貴族可以小班開學,工匠是師徒相傳。
祭祀對象:貴族是孔子,工匠是魯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