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待「書法教育進課堂」
書法進課堂有助傳續中華文化
周汝昌先生曾言:要把字學好寫好,是每個中國人必須完成的課業,亦即「及格」的國民文化教養。現在看看,又有幾個人完成了這份「課業」呢?
字寫得如何,曾經是衡量一個人受教育水平的一個標志。現在情形不同了,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越來越多,但寫字彷彿離人們越來越遠。電腦、手機普及之後,再拿起筆來,要麼是提筆忘字,要麼是寫不好字,更不要說獨享添香研墨、筆走龍蛇的那份怡情和超脫了。
難怪有人說「漢字危機」出現了,擔心長此以往,書法只會在文化遺產上留下它的名錄了。
教育部日前發布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從今年春季開學開始,書法教育將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學生將分年齡、分階段修習硬筆和毛筆書法。《綱要》還特別指出,中小學書法教育不舉行專門的考試,不開展書法等級考試。
一段時期以來,書法教育淡化,全民寫字水平下降,對文字的感知、欣賞能力也在下降。此次走進課堂,走進校園,讓人們欣慰,書法教育終於得到了應有的重視。
其實,在這之前,一些省區已在課程中安排寫字教育課並要求保證課時,編寫了專門寫字教材,組織開展師資培訓,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當然,這一次不同,這是在全國范圍內,面向全體學生,發出讓每一個學生寫好漢字的訴求:中小學書法教育要讓每一個學生達到規范書寫漢字的基本要求。這並不是期望每個人都成為書法家,也不會用考試來施壓,這本是中國人生活中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的確,在電子化的今天,手寫體的式微不可避免。但寫字教育不是小事,它關涉中華文化的持續發展。漢字,是我們的民族財富和文化記憶。「無色而具有圖畫之燦爛,無聲而具有音樂之和諧。」書法教育不單單是寫字課。中國人,寫好中國字,本質上是對中華文化的愛護和傳續。
⑵ 談談對中學開展書法教育的認識
在《意見》中,書法教育的重要性已經闡述的很明白了:這是一件事關我國五千年傳統文化傳承、國民人格塑造的大事;對任何人而言,寫一手漂亮的字肯定是個優點;教育部要求各學校重視書法教育這肯定是件好事。但是在這件事上,三木有些其它的想法:
1、各學校能不能真正重視書法教育,書法教育能否實現目標?
教育部的初衷應該是希望學生素質能夠全面發展,但是在現行的高考制度下,任何一個學校只會重視一個事情:考分。而分數也成為評判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准。在這種情況下,素質教育雖然已被提出很多年了,但應試教育依然根深蒂固。各個名校的「重點班」屢禁不絕,甚至前兩天央視新聞還將某中學的「重點班」進行特別報道,因為這個班大部分人都可以考上985,211等重點院校。
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每個學校要開設的書法課,最終會不會出現被其他主課侵佔的情況,從而並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讓學生們的主課時間「增加」了。還有一個是師資問題,教育部要求每個學校都開設書法課,師資隊伍建設的如何?會不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有的書法老師本身就不怎麼懂書法,上課時就是讀讀教科書。可以相信,南郭先生式的書法老師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是沒有多大作用的。
2、關注隱性素質、營造積極寬松的成長環境更為重要
我覺得我們國家的教育,過分注重一些顯性的素質,導致的結果就是各地興起各種興趣班,如圍棋班、繪畫班、書法班、鋼琴班,當然還有少不了的奧數班。大家都過多地注重於能力的培養,而對學生的品德,修養,氣質等隱性素質則關注不多。在我看來,一個人在中小學時期學會獨立地思考問題,流暢地與人交流,形成一個理性的邏輯思維能力,養成樂觀的心態,具備堅韌的意志,要比能夠考高分,有一手好書法,彈一手好琴之類的重要的多。
因此我覺得,教育部的職責並不是製造一個「優秀的樣板」,然後把所有的孩子都按照這種樣板來塑造。教育部應該關心孩子們是不是有一個寬松積極的成長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所有好的因素都可以得到贊賞,從而孩子們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的優秀標准,而不是那個教育部設定好的「標准答案」。一個不能考高分的孩子,他也許能畫出流傳千古的名畫,也許能雕塑出傳世的珍貴雕塑,甚至也有可能得到諾貝爾獎,畢竟一個考高分的孩子他未必有善於發現的心。
教育部與其苦心孤詣地想像出一些好孩子的標准,然後把孩子們都剪切成那種「標准答案」,不如營造一片沃土,提供充足的陽光,及時地除去可能出現的蟲子,當然必要時可以適當的修剪。
有點理想主義了,噓噓叨叨說了這么多,其實就一個意思,更希望學生有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成長模子。升斗小民,不通國事,妄言國策,博眾人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