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和孩子_如何教育孩子
1.多與孩子溝通交流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不只是談話那麼簡單,也是了解彼此狀況的橋梁,更是彼此情感溝通的渠道。在進行家庭教育時父母一定要多與孩子交流,當孩子取得成功時可以與他交流成功的經驗;當孩子心情不好時可以與他交流如何調整心態;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可以與他交流如何面對困難等。父母通過與孩子的交流,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另一方面可以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2.與孩子一起活動
在生活中父母有很多可以和孩子一起活動的機會,比如:一起去購物、一起去旅行、一起去看電影、一起做游戲、一起去游樂場等。作為父母一定要珍惜能和孩子一起活動的機會,因為在活動中不僅更能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而且這些活動也都將會成為你與孩子最美好的回憶。3.給孩子更多的表揚和鼓勵
父母對於孩子一定不要吝嗇表揚和鼓勵。當孩子取得一次成功時父母要及時做出表揚,可以是口頭上的也可以是物質上的,父母的表揚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另外當孩子在做某些有挑戰的事情時,父母也要不斷鼓勵他,鼓勵他敢於戰勝困難,父母的鼓勵有助於孩子獨立性格的培養。4.敢於向孩子道歉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時,難免會由於某些原因做出一些錯事,父母犯了錯一定要敢於向孩子道歉,向孩子道歉是一門藝術。通過向孩子道歉不僅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更為孩子做了一個好的表率,讓孩子能夠懂得知錯就改。
5.學會寬容
由於孩子年幼無知,所以他們犯錯誤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當孩子犯了錯誤後,父母不應該立即批評和指責,而應以一個寬容的態度去告訴他們為什麼錯了,以及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另外,父母的寬容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孩子內心感到自責,待下次面對同樣的事情時他也就知道該如何去做了。
『貳』 父母該如何教育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孝順、愛好、學習能力。
1、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要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管結果怎樣,只要是自己做的,你都需要承擔責任。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才是靠得住的,給人安全感,也能讓人感覺你靠譜。
2、「百善孝為先」。一定要培養孩子中華第一美德—孝順。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如果孩子不孝,父母不仁,那家庭生活怎麼能和諧。
3、讓他的愛好順其自然的發展,不要因為教育制度或者社會逼迫孩子學自己不喜歡的,上自己不喜歡的課程和補習班,不要讓孩子活那麼累。
4、培養孩子自學能力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現在很多事情都不是老師教授那麼簡單,有好多東西都可以靠自己自學來獲取,只要孩子有自學能力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管社會如何變化,都能適應這個社會。
父母與孩子相處的錯誤行為
1、讓孩子出醜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需要面子,為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會當著很多人的面數落他,讓他出醜,這是相當錯誤的行為。
2、遷怒孩子
有的家長在工作當中遭遇不順心,很容易回家後遷怒於孩子,一點小事便對孩子發火。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嚴重的影響孩子身心的發育,經常性的因為生活中的不順心無處發泄就遷怒孩子,會導致孩子產生自我懷疑,覺得壓抑,嚴重會產生心理方面的疾病。
3、吼罵孩子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總是會不經意的進行模仿,家長的經常性吼罵會使孩子長大後性格變得暴躁、易怒、愛沖動。
『叄』 如何引導和教育孩子
如何引導和教育孩子
如何引導和教育孩子,孩子是媽媽們的心尖,身為家長的我們是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孩子的,這樣對孩子的未來有很大的幫助。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了解如何引導和教育孩子的相關內容。
如何引導和教育孩子1
第一,多去陪伴孩子。但也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依靠,凡事多和家長商量。平時,家長帶孩子去游樂場,去參觀和旅遊。總是為了擴大見識,見到,聽到很多。可見,能夠感受到什麼呢?相反,在處理事情上,孩子的意見還是和家長有不同之處。所以,一致性溝通,就擺在面前了。
第二,父親呢,會忙碌於工作。也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些工作上的事情,當然,這是在孩子認知范圍內。母親呢,要學會多和孩子溝通。畢竟,生活中遇到了不尋常的事情,總是有想不明白,搞不清的事情。這個時候,思維不能落實,就形成了阻礙。行為無法讓思維得以釋放,就會產生了情緒。
第三,該讓孩子承擔家庭責任的時候,就要讓孩子學會適當的擔當。有的時候,孩子只想著玩,會只顧著學,卻不知道為了家庭做什麼事情。可以讓孩子看一些勞動場面,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很多時候,家長都是為了孩子著想,只是方法和形式無法讓人理解而已。所以,孩子能夠理解了,就不會存在矛盾和分歧了。
第四,孩子有什麼問題,都會積極的去問家長。如果孩子什麼都不問,只等著家長的傳授。那家長就要反思一下了,為什麼孩子沒有創造和想像力呢?是沒有條件,還是機會不夠呢。可見,家庭教育,是比學科培訓更重要。
第五,有時候,家庭環境中會出現調皮的情況。那調皮是怎麼來的呢?是思維決定的。而思維的形成,是感知而形成的體會,從而總結出來的經驗。很多時候,情緒,挫折,自主能力差,厭學等。都是在啟蒙階段,不恰當的言傳身教,所留下的遺憾。可見,家長也是要及時在實踐中學習,學習怎麼跟孩子相處,和諧溝通。
第六,孩子是不斷成長和進步的,家長不要急於求成。學習也是一步一步來的,總是站在不足的地方,才能看到滿足的地方。只有站在不合理的地方,才能有合理的認知。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在處理事物上有感覺。除了日常的溝通,還要學會如何和老師相處。人際交往中,養成良好的品德。
但凡在學校中,學習比較好的孩子,大多是有良好品德。而都是在學校中,為什麼有如此差別呢?那差別的根源就是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中產生的良好品德,而不是在技能和知識上,塞滿了腦袋,最後心中還是空空的。
如何引導和教育孩子2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
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
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
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
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麼。
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
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
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
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
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
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
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准來要求孩子。
(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
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
據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
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如何引導和教育孩子3
單親媽媽如何教育孩子
1、不要溺愛孩子
作為單親媽媽往往更加寵愛孩子,什麼都依孩子,盡量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寧願自已受苦受累,也不要孩子受一點委屈。其實這樣會導致孩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變成自私、專橫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責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瞧不起含辛如苦養育他們的媽媽。
2、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多數單親媽媽與孩子相依為命,孩子是媽媽唯一依靠,令媽媽對孩子過分溺愛,生活上的每件事都為孩子做得妥妥當當。怕孩子有什麼遇外,也限制著孩子活動,其實這種做法會使孩子缺乏獨立意識,一旦離開媽媽就不知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所以媽媽需要放開手,讓孩子獨立承擔一些事情,培養他的獨立意知。
3、簡單粗暴不可取
與特殊照顧和過度保護相反,有的單親媽清楚媽由於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對的方式簡單、粗暴,動不動就又打又罵,使孩子整日生活在驚恐不安之中,個性發展受到嚴重的壓抑,形成膽小、孤僻、倔強、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質。 因害怕懲罰而不願回家,便到外面尋找「溫暖」,容易被壞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單親媽媽在教育孩子切忌簡單粗暴,要注意正確引導。
4、讓孩子參與社會活動
單親子女往往需要受到自社會的歧視、偏見,因而在性格上容易變得內向、憂郁、自卑,甚至孤僻。媽媽要注意多和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重視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給孩子提供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