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與美國高等教育有什麼不同
在比較教育學的課堂中,對於各個國家的教育制度,我首先接觸了美國與英國,而且英美的高等教育都有著世界聞名的學術聲譽與地位。兩個國家的高等教育制度既有其共性,又有各自的特點,對於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也有一定的啟示。
英國與美國的高等教育有很多相同點,因為他們有著同樣起源,並且英國大學本身也是美國大學的設計雛形。哈佛大學最初命名為劍橋學院也見一斑。所以從現代美國大學的各個方面都可以看到英國古典大學的影子。英美高等教育已經取得了輝煌成就,美國哈佛培養出了6位美國總統,34個諾貝爾獎獲得者,而英國首相都是牛津的畢業生。
很值得中國借鑒的英美高等教育體系的特點是通識教育。英國劍橋的物理化學系,沒有本系的學 生,是給全校學生上課的。全校只分兩種學生,文科和理科。畢業時只獲得兩種學位:文學學士和理學學士,因為它採取通識教育的體制。MIT一年級的學生不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 分工學院、理學院、建築學院、管理學院、設計學院、人文社科學院6個學院,課程隨意選 修。二年級的學生才選擇進入哪一個學院,才有自己的major(主修)。如果還拿不定主意, 可以拖到三年級開始再確定。經過充分考慮和適應後,再確定所學專業。在此以前是通識教育。在哈佛,很少有人在四年級以前開始專業教育,通識教育是哈佛1945年提出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教育體制。這一點美國做的是最好的。
另外,英美高等教育都著力於培養復合型人才,都有著創造精神與實踐精神,在入學的時候不完全依靠考試,還是要求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等。
當然,英國與美國的高等教育體制上也有很多不同點。從宏觀管理體制上來說,英國大學由各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負責管理,而美國的公立大學由各州政府負責,私立大學自主自治管理;從學制上來說,英國實行學期制,缺乏彈性 不能轉學與轉專業,而美國實行學分制,轉學與轉專業普遍與靈活,學校間學分互換;從校內管理模式上來看,英國實行學院制,各學院自治,獨立與大學,學院權力大於大學,而美國實行院系制,系是美國大學最基本的學術單位,也是最重要的學術權力中心;從教育理念上來說,英國的通識教育差一點,更多的實行專識教育、學術金本位,而美國的則是普遍的通識教育;從培養目標上來看,英國培養的是學術人才,而美國培養的是領導者、開拓者與實幹家;從培養方式來看,英國接近於我國,實行授課型教育,而美國實行自由選課、參與科研、研討式教學;從專業角度來說,英國在高中階段就確定了專業方向,專業指向性強,而美國以綜合能力培養為主,大學前兩年為通識教育修習各領域課程,後兩年修習專業主修課程。文理學院不分專業,以培養精神領袖為目標學習;
綜上,英國教育體制比美國的教育體制更為嚴謹與保守。英國的高等教育更加註重專業知識,學術氛圍濃厚,而美國的高等教育更能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領導組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等。據統計,美國大學學生在本科期間平均每個轉專業2-3次,更形象的反映出美國的教育體制特點
隨著世界高等教育的激烈競爭,英國高等教育與大學顯然在美國的競爭中,差距越拉越大。仿效與趨同是各個領域競爭的普遍現象,在高等教育與大學的發展與競爭中同樣存在。目前可以看到,英國大學的各項改革與發展,在基本本國大學的特點基礎上,都更加註意融合美國大學特徵。如從2009年9月份全面實行的學分制改革、大學畢業成績分級制度改革等,英國將大學畢業生的成績分為一等、二等一級、二等二級和三等成績。傳統的成績分級制度在英國沿用了200年,大學生畢業時只知道自己總體的成績評級,校方不會告知學生在每一個科目的具體表現。新方案提出,英國大學應為每個畢業生提供一份更詳細的學業成績報告,其中包括學生在校期間的義務工作經歷、撰寫報告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等。學生參加大學社團的表現,例如在校園電台的工作,也將列入畢業成績報告。這些方案多少都能看到美國大學的影子。而中國現在正在實行的素質教育,也是在向美國的通識教育所靠攏。
我國公立的大學都是統一的,水平較齊,要求較高,其實我國也可以借鑒美國的公立私立大學並存的體質,這樣可以激發高等教育發展的潛力,競爭中促進彼此的進步,更能使大學走近公民。其次,我國高等教育應該著重培養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改變現有的老師教書,同學聽課的現狀,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最後就是我國應該繼續向通識教育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