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青少年如何教育孩子學習
擴展閱讀
專插本教育機構怎麼宣傳 2025-01-15 16:50:17
同學生日送什麼生日盲盒 2025-01-15 16:36:14
非人學院聯動過哪些動漫 2025-01-15 16:16:48

青少年如何教育孩子學習

發布時間: 2024-08-24 03:33:56

⑴ 正處於叛逆期的中學生,應該怎樣正確引導教育

正出於叛逆期的中學生,應該怎樣正確引導?

我曾經在一線教過十年書,初、高中的課都帶過,現在主攻家庭教育和心理學,結合自己的理論知識和經驗,分享一些我的經驗。

這個問題需要同時從兩個方面入手,篇幅有限,先聊聊家長。

首先是理解。因為在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一個激素水平迅速高攀的事情。很多時候的很多情緒是因為激素水平的影響,孩子自己是無法控制的。比方,有些時候,孩子就是為了發火而發火,為了抵觸而抵觸,這種情緒有時候是莫名的,孩子自己也不明白是因為什麼。所以,很多家長會覺得莫名奇妙,為什麼以前的乖寶寶,現在會變成大魔王。所以,家長首先得了解,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所以首先要理解孩子,這個時期的孩子情緒有時就是不可控的。

其次是接納。正是理解了孩子們的生理情況,所以有時我們要接納孩子的這些情緒。孩子沒有其他可以發泄情緒的地方,家庭是他們最安全的港灣,孩子在家長面前沒有負擔,所以會毫無顧忌的發泄自己的情緒。說出來,家長可能不理解,正是因為孩子心裡認為父母是最親近的人,所以才會向父母發脾氣,這就如同我們自己,外人開來我們都是和藹的、和善的,但只有自己老婆或者老公才知道我們有多麼的暴脾氣,這是一個道理的。所以,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願意向父母倒垃圾,這也未必是壞事。可是很多時候,當孩子一到垃圾,家長就會立刻擺正自己的姿態,開始教育、訓導,甚至啰里啰嗦、沒完沒了。但實際上,青春期的中學生,他們已經有了他們的價值體系,也許並不完善,但是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底線,所以孩子很多時候也就是和你聊聊,並不想聽家長對此的看法和意見,所以當家長教育訓導的時候,孩子自然就會覺得不耐煩。如果此時家長依然不依不饒,啰啰嗦嗦,配合孩子過高的生理指標,孩子就會暴躁起來,之後,家長被情緒激化,也會暴躁起來,這樣針尖就對上了麥芒。

可能有的父母就會說,難道我就非得是孩子的垃圾桶?我自己還有很多的情緒沒有地方發泄呢。所以,第三點,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畢竟家長是成年人,孩子是未成年人,套句話說,「家長吃過的鹽比孩子吃過的飯多,走過的橋比孩子走過的路多」,所以家長更有 社會 和生存經驗,面對突發事件應該更加的理性。所以,家長一定要有意識的去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的目的是引導孩子,解決問題,不是為了激化矛盾,我們是想拉孩子到自己的身邊,並不是想將孩子越推越遠,那我們可以怎樣去做呢?

1.去練練瑜伽或者學學禪修吧。呼吸是非常好的控制情緒的武器,我在其中受益匪淺;

2.先嘗試理解孩子的稀奇古怪的語言或者是想法,如果無法理解,就在不理解的基礎上先去接受這些。不要去評價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更不要去指責他,如果想引導孩子,多用發問的方式,而不是陳述的方式,甚至是語氣強烈的感嘆方式,這樣容易激化雙方的情緒。

3.如果不會發問,嗯著就好,或者告訴他,「你的想法太先進了,媽媽沒聽懂,一時半會還接受不了,我要好好的想想,給我一點時間。」青春期的孩子都是要強的,但是承認自己沒有聽懂的時候,孩子很大的可能會進一步給你講解,讓你聽懂明白,幫助你理解他們的想法。

第四點,如果是有餘力的家長,可以嘗試著和孩子一起學習。曾經看到一個帖子,介紹他和孩子的學習相處模式,我覺得非常好,值得推廣。他偶爾會和孩子一起做題,他出幾個題考孩子,孩子出幾個題考他,他如果做不出來,孩子還會給他講題,笑話他。我覺得這是很和諧的相處方式。如果父母做不出來題,孩子給父母當小老師,孩子是非常有成就感的而且還復習 知識,同樣,在這種前提下是一種相互 游戲 的心情,那麼父母給孩子出題,孩子也不會抵觸。當然,這種方法必須建立在親子之前有著良好的親密關系之上的,否則,孩子見到父母就躲,那還怎麼實行啊?而且,如果有餘力的家長真的可以嘗試著就一起跟孩子學學文化課,就像曾經看到的一個小視頻,問,「父母為什麼只看分數啊?」,孩子戲虐的回答,「看題他們看得懂嗎?」發人深省啊!

第五點,少打擊,多鼓勵。家長的眼光要長遠,我們不僅僅需要一個學業優秀的孩子,更希望他能成熟、安全的照顧自己,所以不僅僅是孩子的學業需要家長的鼓勵,其他生活中好的方面都需要家長去觀察、肯定並鼓勵。


中學生產生叛逆心理,其實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出現這種情況,家長有必要了解孩子逆反心理的具體原因,科學有效的引導孩子在產生逆反心理時,學會自我控制和調節,塑造健全的人格。


家長如果能夠意識到與子女和自身雙重角度上考慮教育問題,合理調整教育行為。

我們可以引進一個原理—— 適度原理


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和期望應採取適中的原則,即不可過高也不可過低,要符合子女的實際,否則家庭教育的功效就會消弱。


01、 應給予有理智、有分寸地

愛的缺乏和過度的愛都會對子女的教育產生不利的影響和後果。在家庭教育中,「嚴勵和慈愛——是一個最難解決的問題。父母對子女應該有理智、有分寸地愛。


02、 期望水平應符合實際情況

家長對子女的期望水平也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目前,在相當一部分的家長中,對子女期望過高已成為一個普遍現象,他們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東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補償。這樣的期望容易引起子女的抵觸情緒,作為家長應該面對現實,合理地調整自己對子女的期望水平,這樣才有利於子女的成長。


03、 把握機會和孩子平等購溝通

跟孩子交流很需要技巧,尤其是逆反期的孩子。讓他們比較在意或比較信服的人與其談心,以此減輕學生的逆反心理。對待這些人,他們往往不會表現得很逆反。所以當他們鑽牛角尖、脾氣暴躁的時候,不妨讓他們比較在意或比較信服的人與其談心,往往會有比較好的效果,以此減輕學生的逆反心理。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中學生正值青春期,真是叛逆的時期,我們先了解一下叛逆心理產生的原因,才能正確引導及教育孩子。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面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逆反心理在人的成長過程的不同階段都可能發生,且有多種表現。如對正面宣傳作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對先進人物、榜樣無端懷疑,甚至根本否定:對不良傾向持認同 情感 ,大喝其彩;對思想教育及守則消極抑制、蔑視對抗,等等。

由於青少年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成長的不穩定時期,大腦發育成熟並趨於健全,腦機能越來越發達,思維的判斷、分析作用越來越明顯,思維范圍越來越廣泛和豐富。特別是思維方式、思維視角已超出童年期簡單和單一化的正向思維,向著逆向思維、多向思維和發散思維等方面發展。尤其是在接觸 社會 文化和教育過程中青少年漸漸學會並掌握了逆向思維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維的發展和逆向思維的形成、掌握,為逆反心理的產生提供了心理基礎和可能。因此,逆反心理在成年前呈上升狀態。

青少年學生正處在接受家庭、學校教育階段,由於閱歷和經驗的不足,在認知事物和看問題時常出現認識上的片面和較大偏差,因而易與家長、教師、教育者的意向不同。當人們的意向不一致時,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就會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

(1)好奇心的驅使: 青少年學生的好奇心強,由於閱歷和經驗的不足,他們不迷信、不盲從,具有較強的求知慾、 探索 精神和實踐意識。但家長或教師在教育孩子時,為了讓孩子不走彎路,常用自己的所得經驗阻止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受好奇心的驅使,聽不進大人們忠告,對於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這樣,孩子不聽勸告的逆反行為就形成了。

(2)獨自意識的增強: 孩子的逆反心理從小學進入中學是一個飛躍。他們有較強的行為能力和自理能力,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不是小孩,獨立活動的願望變得越來越強烈,他們想擺脫父母,自立自強。但俗話說:「在父母面前,你永遠都是孩子。」父母卻無法相信孩子已經長大,仍然要主宰孩子的大部分行動。因而孩子會漸漸地疏遠父母、教師,對師長的要求會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3)教育方法不當: 在當今,各行各業競爭激烈,家長為了讓孩子打好基礎,教師為讓學生出成績,多方加壓,恨鐵不成鋼,教育方法失當。這樣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壓力很大,成長歷程被壓変了形,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歡樂、失去了童趣。

當壓力超過青少年學生的承受能力時,就會產生出逆反行為,甚至敵視父母、教師。

(4)自尊心受損: 當青少年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往往會對對方加以反駁,以維護自己的尊嚴。如老師在教室里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某個學生。家長在朋友家或在孩子的朋友面前數落孩子的缺點。這些不當的教育方法也是引發孩子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

逆反心理作為一種反常心理、雖然不同於變態心理,但已具備了變態心理的某些特徵,其後果是嚴重的,它會導致青少年形成對人對事多凝、偏執、冷漠、不合群的病態性格。致使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

逆反心理的深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態心理轉化,所以必須採取有效的對策來克服和防治其發生。

(1)要重視復雜的 社會 因素對青少年心理的影響: 青少年的心理活動,會受到 社會 經濟制度變革,文化、道德、法律等意識形態發展,善惡、美醜、是非、榮辱等觀念更新等方面影響。所以要克服逆反心理,不能把青年僅局限在學校這個小天地里,而要讓他們置身 社會 ,把對他們的思想情操等各方面的培養同 社會 政治生活、經濟文化活動以及 社會 道德風尚聯系起來,以提高他們心理上的適應能力,使他們更好地適應 社會 ,不致迷失方向。

(2)青少年要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努力升華自我: 這里須提倡自我教育,就是要求青年要學會把自己作為教育對象,經常思考自己、主動設計自己,並自覺能動地以實際行為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3)要改善教育機制: 教育工作者要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要掌握好青少年心理發展不平衡性這個規律;不失時機地幫助青少年克服消極心理,使其心理 健康 發展。教育工作者要努力與青少年建立充分信任的關系,要與他們交朋友,以誠相待、以身作則。要愛護和尊重青少年的自尊心,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和場合,注意正面教育和引導,杜絕以簡單、壓制和粗暴的形式對待青少年。

(4)作為學生、子女應理解父母: 作為學生、子女要學著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父母及老師的批評都是善意的。老師、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也會誤解人,我們只要抱著寬容的態度去理解他們,也就不會逆反了。要經常提醒自己,虛心接受老師、父母的教育。遇事要盡力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另外,還要主動與他們接觸,向他們請教,這樣,多了一份溝通,也就多了一份理解。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適應能力。如多參加課外活動,在活動中發展興趣,展現自我價值,這樣,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最重要的轉折期,這給階段往往決定孩子一輩子的命運,所以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一定要正確引導教育:

首先,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已經發生的很大變化,所以我們不能再用管教兒童的那種教育方式來管教初高中的青少年。

其次,青春期的孩子的叛逆情況因性別而異,男生和女生不同,一般來說,女孩子的青春期叛逆要早於男孩子。青春期的孩子的叛逆情況還因個體而異,有的孩子叛逆期短,有的孩子叛逆期長,全看家長和老師如何引導。

第三,對於只聽老師話而不聽家長話的孩子,家長可以拜託老師多給孩子做思想工作。

第四,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尊嚴,要和孩子多交流,多溝通,把孩子當作朋友。即使做不到像朋友那樣親密無間,但是最起碼也要引導孩子把內心的話說出來。說出來就是一種疏導,就是一種解決方式。

第五,老師和家長之間要就孩子的問題經常溝通,少談論成績,多關心孩子思想和生活。

如能做到以上種種,就會幫助孩子盡快度過叛逆期,走上正軌,愉快的學習和生活!

你好,處於叛逆期的學生,你越是懲罰打罵,往往更不聽你的,所以掌握正確的引導方法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第一:叛逆期的孩子往往內心渴望得到尊重,得到認可。老師說他是壞學生,那麼叛逆期孩子往往內心的想法是反正我是壞學生,那就繼續壞下去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是尊重孩子,認可孩子。如果我們讓孩子一次一次的在同學面前樹立好學生的形象,大家都認可他是好學生,孩子內心的想法就是:「我是好學生,我必須要做好」。

第二:減少批評,多點鼓勵,善於找孩子的亮點,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優點。以前班級有個調皮很兇的學生。班主任沒有批評他,讓他做了個紀律委員,沒想到他管紀律管的很好,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評。從此走上了好學生的路線。

一、 逆反心理的產生 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很復雜的,與學生性格特點有關,與家庭教育有關,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系,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心理因素,所致第一,缺乏家庭教育,當前隨著改革開放,廣大學生家長去外地打工,把子女寄養在家裡讓老人照看,給養在親朋好友家裡。這使有的學生放任自流,根本不聽老人的話,不庭他們的話老人和親朋好友也不去正面引導,使學生產生我行我素;

第二,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欲和虛榮心,不能正確地估價自己,過於自信、自負;

第三,有的學生即使知道教師的要求有益於自己,但還是容易被情緒所左右,以致做出了不合常規的舉動;

第四,有的學生對待教師表現出一定的選擇性,對自己喜歡的老師言聽計從,對自己所不信任的老師處處抵觸;

第五,教師教育方法的失當,則是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最直接的客觀因素。二、逆反心理的矯正要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的放失地幫助學生克服逆反心理,在日常工作中,我摸索出了一些能消除和矯正學生逆反心理的方法。

(一)、關懷和愛護關懷學生是每個教師的教育修養和責任心的具體表現。關懷不限於物質生活條件和身體 健康 與否,更重要的是關懷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學生的未來。因此關懷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用心靈來認識自己的學生,了解學生的需要和動機,喜怒哀樂、性格、才能、興趣、 情感 和意志等,還要了解學生心靈上所有閃光的東西。愛護學生即是要愛護和發展學生身上一切積極因素,幫助學生克服和消除消極因素,發展學生的積極因素,教師要以胡在的熱忱啟發,幫助學生盡力發揮。而處理學生本身存在的消極因素則要慎重,一般認為「公正」處理比較合適,既不嚴雙不松,即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又不感到壓抑,自覺地糾正錯誤,要使學生認識到寬恕是愛護,責罰也是愛護,最終目的是幫助他消除逆反心理,努力學習。

(二)尊重和信任尊重學生是教師熱愛學生的具體表現。所謂尊重學生是指尊重學生的人格,及對學生自尊心的保護。自尊心是學生心靈最敏感的角落,是學生自我意識的表現,是我們教育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師生間建立的是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無論任何時候,任何原因,教師不能傷害學生做人的尊嚴。教師要信任學生,信任就是尊重。首先信任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天賦、才能、興趣和力量,相信每個學生的心靈願意接受美好的東西,都嚮往美好的事物。

(三)同情和理解學生遇到困難,受到挫折或遭受冷落時,更需要老師的同情、關懷和理解,需要愛與溫暖,當學生有了困難向你求助的時候,當學生有了委屈向你訴說的時候,當學生犯了錯說請求原諒的時候。正是他們向你敞開心扉的時機,正是需要理解,需要的時候,抓住機會將會塑造一個人美好的心靈,失去機會將會使一個人走向極端。

(四)期望和要求熱情期望是教師愛的自然流露。它具有豐富的內涵,真摯的愛和熱切的希望可以使一個人獲得新的生命和力量。當然,對學生的愛,不能發展在溺愛,愛的同時還要嚴格要求。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主要表現在:嚴肅的教育態度,嚴明的組織紀律,嚴格的管理制度方面。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是是學生的引路人,我們對學生給予殷切的期望,同時要尋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未來的花朵,只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使學生成為有用人才;只有嚴格要求學生的言行,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你所期望的學生。

叛逆期是青春期的一種表現,是一種心裡的煩躁和壓抑。它有形成的原因,可以根據其特點嘗試以下方法:

1. 可以通過大量或者激烈的 體育 運動項目,以放鬆精神,舒暢心情達到釋放的目的。

2. 多參加社交活動,和朋友交流交流感情,談談心,找到自己的知心好朋友,感受生活的美好。

3. 從她的興趣愛好入手,正確引導。談理想,講未來,說事業成敗論英雄。

首先要有一個有效的交流。父母要放下自己長輩的架子和孩子耐心的談談,因為不得不說父母和孩子之間多多少少都會有些代溝,父母不懂孩子的想法孩子不理解大人的做法,這樣很容易出狀況。所以坐下來耐心的交談,讓彼此都清楚彼此的想法,這樣也就會更理解對方的做法,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沖突。

對待孩子的叛逆,不要一味的去堵,要像大禹治水那樣,一邊堵,另一邊疏通。如果父母一味的去打壓孩子的一切活動,那孩子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造成逆反心理後無論父母說的對不對孩子只會一味的去反抗,這樣的話對親子之間的感情會很不利。所以正確的做法是,你不光要告訴他這樣做不對,你還要告訴他哪樣做更好,在雙方都滿意的基礎上,提出合理的解決辦法。

學會傾聽。如果孩子跟你說心裡話,一定要耐心傾聽,不要急著反駁,這樣有可能就聽不到他們內心真實的聲音,也有可能讓你們之間的矛盾加深。耐心的傾聽,他有可能會說一些抱怨你的話,你要解釋並告訴他你的一些做法的原因,你還要告訴他你愛他,其實青春期的小孩叛逆大多是因為他感受不到愛。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和他做了好朋友,也了解了他的想法後,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去引導他,帶他出去 旅遊 ,途中給他講一些你想對他說的話。令他放下那些叛逆的思想,漸漸的你的孩子自然還是你那個可愛的孩子。沒有一個孩子是平白無故去叛逆,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考慮,現在他的角度上思考,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⑵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怎樣做好

導語:親情永遠是孩子成長的動力。盡管在一些時候,親子間的互動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矛盾,但父母只要保持平和之心,再叛逆的孩子也會在親情的撫慰下回歸。同樣,孩子們只要保持對父母的尊重之心,親情間再激烈的沖突也會化於無形。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怎樣做好

1、變管制為尊重

青春期是中學生身體和心理迅速發展期。生理上的成熟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成人感,渴望獲得成人的某些權力,如獨立自主權、隱私權,發言權等。尋找新的行為標准並渴望變換社會角色。因此,家長要把這種心理需求看成是正常的心理需要,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盡量少管制孩子,要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和決定權。家長的角色應從指導者變為輔助者。

2、變說教為身教

說教容易變成教訓,因為說教的態度是居高臨下的,說教的前提是把自己的話當真理,孩子必須聽。但實際上許多青春期的孩子很反感父母的說教。比說教更有力的是身教。身教起到榜樣和示範作用。要身體力行,做給孩子看,而不是喋喋不休地說給孩子聽。不要把溫馨的家庭變成天說教的課堂,多說不如少說多做,做給孩子看。

3、變命令為商量

專制型的家長喜歡命令孩子,以自己的意願作為行動的方向。但青春期的孩子不再懼於你的威懾,對這種帶有強制性的命令開始陽奉陰違,或公開反抗。與孩子商量也是對孩子的尊重,如果換成商量的方式,用溫和的口氣和孩子說話,就可以緩和親子沖突,會有建設性的良好親子關系。

4、從台前到幕後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要站在孩子的前面,領著孩子走;孩子長大的時候,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身後,跟隨著孩子,看著孩子走,只需關鍵的時候扶一把。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習慣於在前台,“指揮”著孩子的成長,孩子大的時候,應該把自己移到幕後,讓孩子上台主演生活。這個讓位很重要,是讓給了尊重、民主、平等、信任,是給孩子讓出了成長的心理空間,自主的權利、選擇的權利,同時也賦予了孩子責任。如果不這樣讓位,孩子要麼就長不大,要麼為了自身成長的需要,用叛逆、對立來表示抗議。

5、學會溝通,學做朋友

青春期的孩子有時說話可能很“沖”,無緣無故和你對抗,這也是孩子成長階段的特徵。所以家長要學會包容孩子,放下架子,放下家長意識。和孩子做朋友,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和孩子交流。正如教育專家董進宇所說:“理想中的親子關系,應該是像朋友那樣彼此知心、互相關心,把人性、尊嚴、平等放在至高的位置。”如果一時做不到,轉換不了角色,可以試著想像:正站在你面前的孩子你不是你的孩子,而是你的同事。這樣一想,你就會減少怒氣和不滿,就會做到尊重孩子,由此良好的溝通才能進行下去。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怎樣做好

一、合理的物質需求

物質需求是生活永恆的主題,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表面上還是在服裝、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實質的需求卻在悄然變化。剛剛進入青春期,追求個性化的孩子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從眾。從眾讓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學的圈子裡,不顯山顯水。隨著年齡的增長,熟悉了周圍的環境,了解了同學、朋友的個性,孩子們開始彰顯個性,暗暗地在群體里比高低。這種比較有積極的意義,孩子獲得了經驗,給自己在群體中定了位。

如果一個女孩子,初一時拒絕穿粉色的衣服,一兩年後,她又堅決要一條粉色圍巾,您真的別奇怪,這是孩子從要求長大,走向要求成熟。拒絕粉色因為要拒絕幼稚,接受粉色,是表現自己再走向個性獨立,走向成熟。這時,孩子們在家長面前出奇地不聽話。男孩今天要一雙名牌鞋,明天回來對家長說某某同學有了新的手機。男孩、女孩的書包上掛滿了明星圖片,誰的生日請大家去吃飯……很多男孩會在群體里學會抽煙、喝酒。女孩學會化妝、染發。其實他們是想通過這些儀式,向成年人看齊,在小群體里標榜自己、顯示自己。而成年人卻感覺他們是逞強。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我們的社會水平在提高,家長也有攀比心理,裝飾家園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孩子的生活水平,把他們打扮漂亮,給他們兜里揣上錢。試想,當孩子兜里裝著錢的時候,他們上課總是在想如何花錢,勢必影響學習。家長要防範孩子物質需求膨脹造成的惡果,但又不能不給予物質的滿足,應該怎麼辦呢?我們認為,家長要學會判斷孩子的需求是否正常。孩子正常需求的標准主要從兩個方面看:一個是取同班同學物質需求的平均數或平均數的中下等。另一個標準是看家裡的經濟狀況。如果您家裡的經濟狀況中等或比較好,應該讓孩子的生活水平低一些比較好。如果您的經濟狀況不太好,那麼,您千萬不要因為怕孩子受委屈而硬要讓孩子去享受高消費,這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不但不會讓孩子自信起來,而且容易使孩子不考慮家長的經濟能力而變得變本加厲。

二、朋友的交往需求

進入青春期前後,又是初中生活的開始,孩子們像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接觸新的面孔、新的習慣、新的學習方式。這是我們看得到的變化,還有一個看不見的變化,就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轉移。

青春期之前,孩子心裡依賴的是家長,進入青春期開始轉移,轉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後期,轉移到異性朋友身上,最後,固定在異性身上,成家立業,生兒育女,進入一個新的循環,這是人類成長的必經之路,是我們沒有辦法抗拒的力量。

孩子開始交朋友,為了朋友,他們可以在學校門口等,可以和同學一起去逛街、去網吧。為朋友可以留在學校打籃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長的臉色,即使招來家長的打罵也依然如此。是什麼力量讓孩子們鋌而走險呢?這里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問題。

走出家庭,孩子的視野面寬了,接觸社會的面廣了,再不是家、學校兩點連成一線的行為方式,他們會出現在自己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會遇到從來沒有遇到的問題。這時,朋友是最直接的幫助者,可以取代家長的支持和幫助。

孩子們思想不再單純,這連他們自己都感覺得到,他們有時浮想聯翩,有時憂心忡忡,有時大喜大悲。這些感情,不適合和家長分享,因為家長馬上會緊張和憂慮,批評教育必不可少,跟蹤監視接踵而至,所以,家長不是孩子吐露心聲的選擇,而最好、最安全的是身邊的朋友。在這個時期,很多時候孩子們選擇老師做朋友,讓老師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因為在孩子心目中老師依然是神聖可信的。那麼,孩子們心裡需要家長嗎?從心底里孩子們需要,而讓他們望而卻步的是家長的擔憂和不信任。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家長們因為擔心而要不停地教育孩子,甚至用打罵的方式。再有,家長片面聽從老師和他人的意見,阻止孩子的正常交友,怕孩子學壞,影響學習,浪費時間。有的家長給孩子制訂允許交的朋友、不能交的朋友。孩子們絕對不接受,自然對家長敬而遠之,更不與家長交流。

家長怎麼辦呢?首先要讓孩子信任你,願意和你說出他遇到的所有問題。這就要求家長學會傾聽,不要急於批評和指正。聽孩子訴說,也是給孩子宣洩的機會,減輕了心理的負擔。家長聽後,找機會給孩子提出建議,久而久之,家長和孩子成為最值得相互信賴的朋友。

家長支持孩子交友,同時提出具體而簡單的底線要求。比如,帶你做壞事的人不能做朋友;很自私的人不能做朋友;自以為是的人不能做朋友……另外,孩子們往往認為朋友是永恆的,要告訴孩子不一定是這樣,朋友之間的關系時常會發生變化,也有可能會斷交,要有心理准備。總之,您要成為孩子需要的朋友。

三、對異性關注的需求

孩子進入青春期,與異性接觸時有了微妙的變化。他們開始悄悄地關注異性。關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關注帥氣高大的男孩。女孩子們在一起去對他們評頭論足,有一些新鮮和刺激的感覺。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爾也會在一起用調侃的方式談論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種淡淡的喜歡,他們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會很拘謹,這只是孩子們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會認識異性的最初的學習階段。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越來越明白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異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開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鬧鬧,簡單的問答,還可以是以班級活動為主題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的交流,達到對異性的了解。很多孩子知道這不是什麼愛情,只是同學交往。他們認為自己憧憬的美好愛情沒有來臨,所以,更多人選擇了等待,等待自己長大。

確實也有孩子談戀愛,這些“愛情”往往以誤會開始,以壓力開始,以親情的失落開始。小愛是一個胖胖的初二女孩。最近小愛有點變了,大家仔細觀察,終於發現了端倪,小愛身邊多了一個男孩子,他就是峰峰。下課時峰峰就會坐到小愛的前邊,兩個人聊得熱火朝天。他們吃飯也要約在一起吃,放學也在一起走。於是班裡傳出了有關他們兩個的“桃色新聞”,終於有一天驚動了班主任張老師,老師把這件事通知了兩個孩子的家長。其實,家長也發現了。天天晚上小愛和峰峰都要電話聯系,而且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節假日的時候一天還要聯系個三四次。開始的.時候家長都沒當回事,但是時間長了哪個家長能不起疑心。小愛的父母問小愛,小愛說:“你們別想得那麼復雜,我們就是好朋友。”

青春期,是戀愛的前奏,是步入愛情的序曲,孩子們戀愛是必然,而我們家長希望孩子們晚一些,再晚一些,怎麼才能做到呢?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首先,我們家長不要促成孩子將錯就錯地從誤會、誤解開始“愛情”。家長捕風捉影的批評、不信任的盤查、偷偷地窺探孩子的隱私、憂心忡忡地嘮叨提醒,讓孩子煩躁,加重其逆反心理。有異性朋友接觸的孩子,會很小心,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感情,避免因為自己的一個小紙條、一次不期而遇的單獨接觸被家長發現,使得對方受到傷害,會加緊通風報信和聯絡,結果,兩個人越走越近,越來越相互支持和信任,終於弄假成真。家長在這里起的是推波助瀾的作用,而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其次,學習上的壓力、生活上的壓力,孩子需要有人分擔,而家長只會施壓,不會減壓,孩子就會對家長逆反。對孩子的不理解、不寬容,無休止的批評嘮叨,使得孩子去尋求理解和同情,也是孩子談戀愛的緣由。再有,親情是孩子的避風港,如果家庭不能給予孩子親情,孩子很容易到異性身上尋找親情。夫妻常年不和,打架、鬧離婚,孩子最不容易接受,心裡缺乏安全感。家長常年奔波在外,無力管孩子,孩子看著別人,再看自己,倍感孤獨,也會容易去找安慰。

青春期的孩子,關注異性之初,會在家長面前提到某個異性。您千萬不要大驚小怪,責備孩子心思不放在學習上,也不能掉以輕心。而是要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然後詢問一下情況,再想辦法引導孩子,等想好了,有了辦法再說不遲。這樣做的好處是:一、孩子知道此類事是可以和家長講的,家長不會批評,以後遇到這方面的困惑,他就會向家長尋求幫助,這樣家長就對孩子有了了解和幫助的機會。二、孩子明白,從家長那裡討來的主意,總比向同學或者自己琢磨出來的辦法要好一些,只有家長不把孩子嚇跑,孩子還會來求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可以使上勁,是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利的好事情。

四、獲得幫助的需求

孩子進入青春期時,性格也變得外向起來,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們獨立處理問題的時候越來越多,遇到的事情越來越復雜。初出茅廬的他們,面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疑問和恐懼,他們真的希望自己身邊有保鏢,有“百事通”,有“機器貓”,當然,兜里再有很多錢就好了。而這一切都沒有,遇到問題的時候怎麼辦?孩子們需要幫助。

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很多事情讓他們覺得難辦。孩子不知道如何與新同學、新老師打交道;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老師、同學時常發生沖突;被批評了,卻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如何和老師溝通。他們需要幫助。

孩子們活動范圍越來越大,很多時候會遇到不順心、被冤枉、被欺負的事情。事情就突然發生了,然後就那樣結束了,留下的只有懊惱、不平、羞辱,卻沒有機會還擊、發泄、甚至沒有地方講理去,像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這時候,孩子們需要幫助。

比如到了考試的時候,孩子一定要在學習成績上和同學分出高低勝負來。很多時候,他們要接受大人的批評,接受命運的安排。他們如何提高成績呢?他們需要幫助。人為什麼活著?為什麼我要面對現在的一切?我生活不如意怎麼辦?什麼是人生觀?什麼是幸福?我要的幸福在哪裡?……孩子們有很多的迷茫,希望有人幫助他們撥開迷霧,揭開謎團。他們仍然需要幫助。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應該說孩子需要的幫助是方方面面的,是從物質上更多的滿足到精神上的引領,他們都需要。這樣,孩子們才能逐步擺脫幼稚,建立現實的、客觀的思想意識,真正走出充滿幻想、無拘束、無責任、無憂慮、超現實的青少年時代,步入青年和成年。

家長往往以自己的意志為中心,認為關心照顧孩子就是幫助,而不知道過度的關心、照顧,使得孩子動手能力差,在同學間顯得很笨拙。很多家長認為批評就是幫助,結果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加速了孩子逆反心理的成長。

家長很願意幫助孩子。孩子卻不是什麼人的幫助都接受,這里包括家長。孩子獲得幫助有前提條件,必須是他信任的人。在學習上,孩子們需要懂得自己學科知識的、值得信任的人的幫助。在人生觀上,他們需要有才華、信服的人的幫助。在需要鼓勵支持的時候,他們也要是自己喜歡、需要的人。

獲得家長的幫助,對於孩子來說應該是最方便、最直接、最安全的。但是,據我們了解,孩子的年齡越大,拒絕家長幫助的越多。經驗告訴他們,成人是不可靠的。所以家長要注意,孩子在長大,他們需要的是平等(不是居高臨下的、命令的)、有效(可操作的、解決問題的)、具體(不是空話)的幫助。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怎樣做好

一、走進孩子的世界

走進孩子的世界的前提是了解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生理變化。孩子上中學後,身高明顯增加,性生理日趨成熟,男女生都會出現第二性特徵。此時的家長,應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和接納自己的生理變化,珍惜自己的性特徵。另外,孩子的腦和神經逐漸發育,情緒易波動,感情十分脆弱,此時需要家長和老師配合,適時引導和幫助。其次,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孩子進入初中後,開始有了成人感,希望別人把他當大人看待,自我意識有了迅速發展。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顯著發展起來,但能力不強,仍帶有片面性和表面性。開始意識到兩性關系,萌發著戀愛的需求;人際關系逐漸頻繁,渴望找到與自己思想、感情、興趣愛好相一致的朋友,但不善於把感情與理智結合起來。這就需要家長指導幫助,家長要經常與孩子溝通思想,了解了孩子所思、所好、所行,才能走入孩子的世界。

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1要想走入孩子的世界,首先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如何才能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呢?端正心態,平等待之。 不少家長的“家長意識”特別強,希望孩子絕對服從家長的意志。雖然他們盡量給予孩子物質上的滿足,但孩子仍然“不聽話”。為什麼?因為他們忽視了孩子心靈上的需求。孩子希望父母視他們為大人,尊重他們的人格與意志,希望父母與他們交流思想。可有的家長說:我的確總在與孩子交談,為什麼不奏效呢?原來,這些家長忽視了交談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即語言方式。一般家長通常用教訓式或單向式談話,諸如:“你應該……”“必須……”“人家的孩子……你卻……”等等。孩子呢,聽時點頭,離時拋在腦後,因為這種單向灌輸式的談話,無法觸及孩子的心靈,無法引起孩子的共鳴及讓孩子獲得內心體驗。倘若父母用“我覺得……”“你覺得……”這種句型進行交流,孩子就會體驗到父母對他的尊重,從父母與他商量的口氣中體驗到自己的人格價值所在,孩子就樂意向父母敞開心靈之扉。

2.不迴避談性知識。 不少家長對孩子觸及到性關系的問題避而不答。其實這種因封閉造成的神秘感,反會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甚至產生越軌的行為,這大可不必。如:某等家長也同其他家長一樣常帶孩子參加婚禮,不同的是這位家長善於把握時機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教育。針對孩子曾提出過的性知識問題則從人類進化的生理角度,從婚姻的基礎、人生的價值實現的角度去闡述。既淡化了孩子的好奇心,又幫助孩子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3.要熟悉孩子的愛好。 家長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就必須與孩子有共同語言。要能談出孩子熟悉並很想了解的話題,進而拓展開來,引導深化。如:某一學生因違反校紀校規受到了紀律處分,家長得知氣得打罵孩子,可孩子仍屢教不改,越陷越深。怎麼辦。該家長自查自省,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平靜下來後平視孩子,發現孩子身上確有很多閃光點。當換位思考時,發現孩子心靈深處是孤獨的。孩子沒有說話的朋友,在父母面前要麼點頭,要麼不吭聲。是不是孩子也苦於不被父母理解呢?這位母親決心放下架子,走進孩子的世界,為了尋找共同語言,她放下外國文學,捧上了金庸、古龍、梁羽生;收起了古典音樂,換上了“四大天王”,不明白的地方還請教孩子。孩子先是吃驚,後感到母親是真誠的,便手舞足踏地向母親講起課來,其眼神不再是憤怒、平淡的,而是單純溫和的。漸漸孩子與母親的話題越來越多。孩子不斷地將看到的新書推薦給母親,母親也將名著推薦給孩子。意外地收獲是孩子也迷上了世界名著。可見,平等不僅使人易於交流,而且易於互相影響。

三、指導孩子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21世紀的人才標准之一就是要有協作精神。九十年代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數是特保兒,家庭的特殊地位滋長了孩子孤傲自私的性格,勢必會影響今後的發展前途。所以,家長一定要指導孩子正確處理人際關系。首先要教孩子學會做人。即做一個在利益沖突面前能先替他人著想的人。孩子心中最重要的人是父母,這就要培養孩子遇事替父母著想的習慣。只有能替父母著想的人在外才可能替別人著想。其次,要給孩子一個開放的空間。鼓勵孩子與同學交往,團結互助,捨得讓孩子“吃虧”。當然,也要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心理,學會說“ 不”。當落後的學生對孩子發出不正當邀請時,孩子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並且有巧妙拒絕的能力。

四、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1.要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有些家長常當眾羞辱孩子,這是萬萬做不得的。孩子一旦無廉恥之心,十頭牛都難以拉回,教育會顯得蒼白無力,孩子就會自暴自棄。

2.要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能力。 如:甲乙兩個學生本次考試都由原來的50分上升到60分。不同地處理評價方式結果明顯不同。甲家長一見此分嘆呼:“唉,才進步10分,真笨!”乙家長滿面笑容:“嘿!又進步了10分,不錯,再努力10分就是中等生了。”結果,甲再考試仍然不及格,因沒有得到父母的肯定,及格了也沒有用。乙下次考試真得了70分。前者是從否定到否定,孩子看不到希望。後者在肯定中否定,逐步提高要求。於是孩子在父母的認可及贊賞的快樂中,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增強了自信心。

3.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適當地布置孩子一點工作,讓孩子承擔一定的責任,雖然有了壓力,卻會讓孩子體驗到被尊重、被重視、被認可的快樂,其心理語言是“我行,我能行”。信心增強了,責任感增強了,能力也 會在干中提高。

⑶ 青少年厭學怎麼辦哪幾種方法,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

青少年厭學怎麼辦?哪幾種方法,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

青少年兒童因為種種原因厭學心理狀況是很多的,可能是因為不喜歡老師、有可能是家長要求很高、沉迷網路游戲,但無論是因為什麼,不好好學習都會毀掉了孩子一輩子的大事兒。那怎麼樣才能讓孩子沒有那麼討厭學習呢?下面就來來了解一下吧。

4、教師家長指責孩子需有限度

老師和家長需要注意質疑的限度,成功時讓孩子覺得成功的滋味。中學生的承受力比不上成人,但是作為成人的老師和家長,在指責學生時,就要考慮場所和限度,以鼓勵為重,少使用指責、指責為妙。對學生學習中的一切發展都一定要表示肯定和誇獎,讓孩子們品嘗到成功的滋味,這能克服學生的學生厭學。

5、清除孩子的不滿情緒

家長在教學孩子的過程當中,不要一直去限定孩子,覺得孩子什麼事也干不好,就全部給孩子包辦代替。子的成長各個階段,有著不同的生理需要。家長在教學孩子的過程當中不能用長者的身份去文化教育孩子,那樣就會造成孩子發生不滿情緒,不僅孩子不容易聽你的話並且比較容易與父母中間心生嫌隙。家長要徹底革除我就是年長者,在我這沒有公平可談這樣的思想,一定要聽從老舊意識。